大同古城墻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qū),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是中國頗有名氣的古城墻。
大同城墻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在元故城墻舊土城上增筑而成,總周長為7270.7米,形制方形城池。墻體“三合土”夯填,墻表包磚,高約14米,比西安古城墻高2米,最寬處16.6米,比南京古城墻最寬處還寬6.6米。城墻上有62座門摟、角樓、望樓。
介紹
墻體“三合土”夯填,墻表包磚,高約14米,比西安古城墻高2米,最寬處16.6米,比南京古城墻最寬處還寬6.6米。城墻上有62座門摟、角樓、望樓。城門樓四座,其中南門城樓最雄壯,為三層重樓,面寬61米,進深23.35米。城墻四角雄峙著四座角樓,尤以西北角樓最杰,呈八角形,稱為乾樓。54座望樓中以洪字樓為望樓之最,為其他古城墻中少有。同時還建有96座窩鋪。在距墻約40米處,修有護城河,寬10米,深5米。四門外有甕城,建筑面積約為17600平方米。甕城外又筑有月城,將甕城圈在其中,辟有城門。這樣,出入大同城須經三道門卡。各門上還建“箭樓”或二層“匾樓”。
歷史
現存大同城墻為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將軍徐達奉命依遼、金、元舊城基礎增筑新城,略呈方形,東西長1.8公里,南北長1.82公里,周長7.24公里,面積3.28平方公里。城墻一律以規(guī)整有制的石條、石板、石方為基礎,在原城墻基礎上用“三合土”夯成,外包青磚。城墻高達14米,上寬12米,下寬18米。城墻四周修筑了54座望樓,96座窩鋪。四面城墻建有580對垛子,代表當時大同所轄村莊數。城墻四角建有角樓,四角墩外各建控軍臺一座。城設四門,東和陽門、南永泰門、西清遠門、北武定門。四門之上分別建有城樓,其月樓、箭樓、望樓、角樓間隔而立。四門之外建有甕城、月城、護城河。城墻高大雄偉,堅固險峻,布防嚴密,各種防御設施齊備,自成一體,是我國古代軍事建筑史上頗具特色的重鎮(zhèn)名城。由于它在北部邊防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多次戰(zhàn)斗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因此,一直享有“巍然重鎮(zhèn)”,“ 北方鎖鑰”之譽。
清順治六年,大同城池遭受嚴重破壞。明將姜瓖先是投清,后又反叛,多爾袞率軍攻打大同,歷時九個月攻之不下,后因城內彈盡糧絕,姜瓖部下楊振威投敵叛變,殺死姜瓖,把多爾袞放入城內。入城后,為泄私憤,多爾袞下令“屠城”,并把城墻削掉五尺。自此,大同城墻失去了往日的雄風。
2008年,大同市全面實施了歷史文化復興與古城保護工程,對百分之七十遺存的古城墻包磚修復 大同古城墻得以再度修復,目前東城墻、南城墻已依明代大同城規(guī)制修復完畢,并對游客開放。修復后的東城墻建有甕城、月城、吊橋、護城河,并建有城樓、月樓、箭樓各1座,望樓12座。南城墻不僅修復了甕城、月城,還有關城和東西耳城。城墻上建有城樓、文昌閣、箭樓等古建筑樓閣10座,望樓12座,角樓1座。修復后的古城墻雄偉壯觀,特別是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古城夜景分外迷人,流光溢彩的燈光,使古城墻樓閣俊俏秀麗,偉岸的輪廓更具魅力。
修復前
大同城墻高大堅固 建筑精美,但歷經戰(zhàn)爭;歷史自然和人為的原因,遭到了毀損,城墻包磚極少,但大部分夯土城墻都保存較好,修復為:
1、城門,甕城及月城無,留有夯土城墻
2、角樓、城樓、望樓、箭樓、被毀無遺存,其中南城門為50年代拆除,50年代有修復南城門計劃未實施,護城河的壕塹里蓋滿了房屋。
3、城墻的包磚東南西北都有遺存但很少,望孔、垛口已基本全無。
4、保存較好的城墻段:東城墻除城門位置及兩個路口,夯土城墻都保存很好,北城墻除城門位置及兩個路口外保存完好,其中東段望樓6個馬面有5個保存完好,南城墻除南城門及五中南段少部分沒有遺存其他夯土遺存u2006完好,其中東城墻南城墻至匯處控軍臺保存完好,底部留有根基及包磚,西城墻破壞較為嚴重,西城墻城門北段保存完好,西城墻南半段部分遺存。
5、原城墻每邊有10個馬面,現存北側有較完整的6個馬面,東側有7個,南側有2個較完整,2個殘缺;西側留有1個,修復過程中很多根基尚存
6、遺存主城保存有明城墻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7、大同古城墻還有北小城,南關,東小城。現存北小城城墻;南小城毀損較為嚴重,東小城無遺存,其中北小城保存較好,南小城最南側城墻,東側大有廣場南側夯土城墻約80米于2016年被開發(fā)商私自拆掉。路西尚有遺存。
修復城墻
修復東城墻(在夯土墻外側包磚修復)長1800米、高12米。東門甕城和月城,上建一座門樓、一座箭樓、一座月樓。甕城墻體長700米,高12米,加上城樓,整高28.5米。2009年12月完工。
以甕城為中心,向南北兩邊望去,城墻各有6處突出部分,俗稱城墻垛子。每個垛子上面各建有一座木樓,稱望樓。據了解,城墻本身結構而言,增加垛子就加大了墻身的剛度,而從軍事設防角度來看,它還增加了監(jiān)視策應、側射和夾擊登城敵人的諸多防御能力。有了城墻垛子,也增加了城墻的造型美和節(jié)奏感,使城墻造型更加雄偉壯麗。大同城墻垛子突出城墻面多為13—15米,寬一般為17—25米不等,垛子間距96—115米。
轉到東城墻的南北兩端,也就是古城墻的東南隅和東北隅兩個轉角處,還設有城角垛子。城角垛子較城墻正身垛子略大,上邊分別建有一座角樓,角樓較望樓略為高大。
另外,在距兩個城角垛子之外,又各建一座12.5×12.5米的“控軍臺”。控軍臺四面包砌磚體,與城墻同高,上架木橋連通,這可是大同城墻設防的特殊造型。
交通信息
自駕:1、北京方向:京大高速-大同御河西路出口-和陽內街-東城墻售票處。2、太原方向:大運高速-大同御河西路出口-和陽內街-東城墻售票處。(延城墻內街,可以到達四個入口)
公交車:(南城墻)市內乘坐35路到永泰路教場街口站或者永泰門站下車,(東城墻)乘坐38、27、59路到和陽門北或者和陽門南站下車,(北城墻)乘坐35路到武定門站下車,(西城墻)乘坐4、6、23、27、28、38到清遠西街站下車,乘坐2、4、11、15、18、26、601、603路到魏都大道清遠街口站下車。
景區(qū)開放信息
開放時間:
旺季(4月--10月)8:00—21:30(21:30停止售票);
淡季(11月--3月) 8:00—20:30(20:30停止售票);
門票價格:
憑身份證可免費參觀
享受半票對象:
1、身高1.2米以上的兒童;
2、全日制在校學生(憑學生證);
3、60-69周歲老年人(憑身份證或老年證)
享受免票對象:
1、身高1.2米及以下兒童;
2、70周歲以上老人(憑身份證或老年證);
3、現役軍人(憑軍官證或士兵證);
4、旅行社團隊的司陪人員、導游(憑導游證);
5、記者(憑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發(fā)的記者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