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南湖位于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縣文瀾鎮(zhèn)南部,故名"南湖"。為雨水匯積而成,舊名草湖、草陂。明代開辟為堰池,并在湖中堆3座土山,分別名為蓬萊、方丈、瀛洲島,成為文人雅士會集之地,上又稱學海。云南著名的過橋米線傳說就起源于此,是人們游覽休閑的好去處。
地理位置
蒙自南湖因位于蒙自縣城南門外,故被人們叫做南湖。南湖風景區(qū)占地面積為40.87萬平方米,僅水域面積就達29.94萬平方米,其蓄水量為45萬立方米。南湖一年四季碧波萬頃、岸柳成蔭,沿湖內(nèi)外古跡景點眾多、風光漣漪,螢聲遐邇,被載入《中國名勝詞典》一書中。
主要景區(qū)
南湖,原名草海,明朝時知府錢邦稱帶領(lǐng)民眾,將湖中淤泥雜草取出,壘成3座小山,分別以神話中仙人居住的蓬萊、瀛洲、方丈三仙山為名;并從縣城十幾里外引來酒雞泉、法果泉等四泉之水灌入湖中,形成碧波蕩漾的大小兩個湖泊。湖面積30萬平方米,湖堤種植垂楊,三島有游路相通,國內(nèi)廣植花木。
主要的建筑有雄偉的瀛洲亭,為六角三層重檐,檐角、亭頂鋪琉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檐上掛有風鈴,鈴聲悅耳。湖中還有各式亭臺樓閣、奇花異卉,環(huán)境清幽,因有文人學士常來相聚,吟詩作賦,攻讀詩書,又有“學!敝Q。云南著名的過橋米線傳說就起源于此,是人們游覽休閑的好去處。
西景區(qū)地帶較為寬闊,有州級文物保護單位——革命烈士紀念碑、聞一多紀念碑以及桂堤、菊圃、荷塘、水榭、雕塑、四島、六橋、六亭及攬勝樓等建筑和景點。湖中心菘島上的花木,枝繁葉茂,其栽培歷史已有400多年。
矗立于碧水之上的攬勝樓畫橋煙柳,連接四島,猶如蓬萊仙境,高懸樓上的牌匠上紅底金書“攬勝樓”三字,出自書法名家楊修品之手,其書法道勁雄渾,為攬勝樓增添光彩。始級登樓遠眺,青山碧水、田園農(nóng)舍盡收眼底。南湖風光為歷代名士歌詠不絕。清乾隆年間,尹邦憲先生《詠南湖》詩贊:“平湖碧水鏡城南,湖上新亭枕島三,小郭千家連滟,太虛一氣人韜舍。山川頓覺云煙異,草木亦欣雨澤酣。功在泮池今倍古,無窮井養(yǎng)且相參”。
蒙自南湖風景區(qū)幾經(jīng)修建,現(xiàn)已形成了以南湖為中心,擁有50多個景點的集園林名勝、自然風光、田園風光為一體的滇南旅游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