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簡介
紀念塔建于1963年10月,是為緬懷1948年遼沈戰(zhàn)役塔山阻擊戰(zhàn)革命烈士而建立的。紀念塔由白色花崗巖方石筑成,內(nèi)用鋼筋水泥澆灌,平面呈凸形,塔高12.5米,塔座方正,正面突出部分是花環(huán)浮雕,圖案是大瓣玫瑰用寬帶束成的大花環(huán),塔身正面金色大字是:“塔山阻擊戰(zhàn)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署名陳云。戰(zhàn)爭時期,陳云同志任東北人民解放軍總部副政委。塔身的左右側(cè)與背后各有一組五角星和三面旗幟的浮雕。塔頂一周是祥云狀的浮雕,塔座背面鑲嵌錦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敬立的銅碑,詳細敘述了戰(zhàn)斗經(jīng)過和英雄事跡,碑方陰刻正楷字,共524個字。
主要景點
塔下南面是集會廣場,臺階順山勢鋪設,大門南向,門里東側(cè)是陳列館,仿古式,琉璃瓦頂,瓷磚貼面,館門朝西有前廊,館內(nèi)陳列有雕像、錦旗、獎章、圖表、照片等珍貴文物。西側(cè)與陳列館對峙是陵園管理處辦公室,北京平建筑,門朝東有前廊。
塔后是1998年新建成的將軍墓,東三座,西二座,分別埋葬著吳克華、胡奇才、江燮元、李福澤、焦玉山五位將軍。
將軍墓后正中立著屏風式石碑,黑色大里石碑身上刻著國家軍委副主席張萬年題寫的“塔山英烈萬古流芳”,碑身后面刻著按姓氏筆劃排列的741位英烈名錄,碑后是用花崗巖石砌成的圓形墓,周圍是用草白玉雕成圍欄。山坡周圍松柏常青,陪伴英烈們永存。西山坡腳下還有一座歇山牌樓式正門。
戰(zhàn)役介紹
東北野戰(zhàn)軍將錦州、錦西之敵的聯(lián)系完全切斷后,錦州已處于我軍重重包圍之中。蔣介石調(diào)集11個師的兵力,組成“東進兵團”,由侯鏡如指揮;企圖從錦西過塔山馳援錦州。
為阻敵北援,確保錦州攻堅勝利,我第四縱隊、第十一縱隊和冀察熱遼獨立第四、六師及炮兵旅,統(tǒng)由第二兵團司令員程子華指揮,在東起西?,西達虹螺峴,組織了以塔山地區(qū)為重點的防御部署。
10月10日5時,敵乘我陣地尚不鞏固之際,分路向我東起打漁山,西至白臺山全線進攻,企圖試探我守備情況,選擇薄弱環(huán)節(jié),實施重點突破。敵反復攻擊多次,均為我擊退。
10月11日,敵人集中了他的所有大炮,對我塔山猛烈轟擊,同時從正面和左右兩翼向我塔山堡三十四團一營陣地進行多次攻擊,但是在我猛烈火力殺傷下而潰退。隨后,敵又集中三四十門野炮,榴炮、2艘軍艦、5架飛機的火力;猛烈轟擊約30分鐘、投射炮(炸)彈約2000多發(fā)(枚)。在我前沿工事大部被毀,守備部隊遭到較大傷亡的情況下,敵軍趁機發(fā)起集團沖擊,我三十四團一連死守不退。但終因傷亡過大,敵趁機占領(lǐng)了塔山村邊3處民房。在此危急關(guān)頭,在東面小山頭觀察前沿戰(zhàn)斗的一營副營長鮑仁川通過敵人火力的封鎖,插進村內(nèi),迅速組織人員,阻住敵人,穩(wěn)住了局勢。適我二梯隊趕到,與突入之敵搏斗20分鐘,殺傷其大部,陣地為我收復。
進攻我三十六團7號陣地的敵軍發(fā)起集團沖擊,該團四連五班全班彈藥耗盡,班長徐忠智拉響最后一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陣地前沿被敵人占領(lǐng)。此時,我三十六團六連、三十五團六連、九連乘敵立足未穩(wěn),以迅速勇猛的動作實施反沖擊,將敵擊退,陣地前沿又被我收復。
10月12日,蔣介石親自帶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和侯鏡如等到葫蘆島督戰(zhàn),并用每人給幾千萬元金元券懸賞,拼湊“奮勇隊”。我軍也利用這一時機,搶修工事,整頓組織,準備惡戰(zhàn)。
10月13日,錦州攻城戰(zhàn)前夕,敵人對塔山發(fā)動了更大規(guī)模的進攻。 7時,敵以主力獨九十五師、八師聯(lián)合攻擊我十師二十八團陣地。至17時,我共擊退整團整營8次輪番的集團沖擊。戰(zhàn)斗中我二十八團在營、連聯(lián)絡不時中斷,大量工事被摧毀的情況下,頑強拒敵。全團傷亡雖大,但始終堅守陣地,寸土不讓。戰(zhàn)斗最激烈時,五連在鐵路1號至6號陣地之間,反復反擊,與敵拚刺刀10余次,有力地打擊了敵人之進攻銳氣。
17時30分,敵發(fā)起總攻擊。攻擊我鐵路五號陣地的敵獨九十五師“奮勇隊”端著沖鋒槍集團沖擊,被我打下去之后,又袒胸赤背,身背大刀,端著機槍再次沖上來,其一部接近我前沿鐵絲網(wǎng),我守備該地的二十八團二連一排在指導員程遠茂率領(lǐng)下,擊退敵3次集團沖擊后,全排連傷員在內(nèi)只剩下7個人,程遠茂也被落在身旁的一發(fā)炮彈震昏,頭頂上原來受傷的傷口還在不斷流血。他不顧傷痛,迅速把陣地人員組織起來,用石頭、槍托、刺刀與敵人搏斗,守住了陣地,一直到反擊部隊趕到將敵擊退。二十八團六連機槍小組在組長紀守法率領(lǐng)下,打死6名敵人,趁反沖擊之機插入敵方縱深,利用敵人l箱手榴彈向敵群里猛投。敵當即混亂,四處奔逃。繳獲3挺輕機槍,勝利返回自己陣地。
經(jīng)一天的激烈戰(zhàn)斗,我守備部隊擊退敵人的多次進攻。在四縱隊陣地前,斃傷敵人1245名。
10月14日,當我攻錦部隊向敵發(fā)起總攻后,敵再次向我塔山守軍連續(xù)猛攻。我軍戰(zhàn)士越打越勇,黃昏時敵軍被迫撤回。10月15日錦州解放,塔山之敵企圖作最后掙扎,他們以偷襲手段,在常家溝至高家灘地段上,奪路北進。我各陣地守備部隊,隨即與敵展開激戰(zhàn),并適時迂回至敵后側(cè),前后夾擊,將敵擊退。
15日上午,敵人一支“敢死隊”由于連續(xù)反撲受挫,正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三十四團一營副營長鮑仁川立即組織戰(zhàn)士喊話,以瓦解敵軍。喊了幾次都沒有效果,一連一班副班長卜鳳剛就將8顆手榴彈后蓋全部擰開,掖在腰間,跳出戰(zhàn)壕,躍入敵群,高喊: “繳槍不殺!”其他戰(zhàn)士們也趁勢喊起話來; “趕快放下武器,解放軍優(yōu)待俘虜!”在我政治攻勢下,124名敵人紛紛放下武器,前來投降。
當日晚,固守錦州之敵全部被殲,我軍已取得錦州戰(zhàn)役的徹底勝利。敵連日強攻不逞,終于精銳耗盡,士氣低落,全線退卻。
塔山阻擊戰(zhàn),經(jīng)過6晝夜的苦戰(zhàn),勝利完成阻敵北援任務,斃、傷、俘國民黨軍團長以下6117人。塔山阻擊戰(zhàn)是“模范的、英勇頑強的防御戰(zhàn)”,創(chuàng)立了野戰(zhàn)陣地堅守防御的范例。涌現(xiàn)了許多感人的英雄事跡。戰(zhàn)后,第四縱隊十二師三十四團被授予“塔山英雄團”稱號,三十六團被授予“白臺山守備英雄團”稱號;十師二十八團被授予“守備英雄團”稱號,炮兵團被授予“威震虎膽”稱號。僅十二師就有2026人榮立戰(zhàn)功,程遠茂,紀守法、鮑仁川、 卜鳳剛等20名同志立大功,榮獲“毛澤東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