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金塘水庫位于遼寧葫蘆島市區(qū)西北35公里處烏金塘村附近,為遼寧省第七大水利工程,因地下蘊藏煤炭而得名。水庫水面面積12平方公里,大壩長288米,壩高99米,底寬183·7米,頂寬50米,防浪墻頂高100米,蓄水量超過一億立方米,為葫蘆島市區(qū)和南票區(qū)主要水源。
景點簡介
蓄水量超過一億立方米,為葫蘆島市區(qū)和南票區(qū)主要水源,對女兒河下游區(qū)域特別是錦州市區(qū)和葫蘆島市區(qū)具有重要的防洪抗旱保障作用。烏金塘水庫大壩長288米,壩高99米,底寬183·7米,頂寬50米,防浪墻頂高100米。烏金塘水庫冬季結冰,三四月份開化。
庫區(qū)內的釣魚島則是垂釣的 最佳去處。四面環(huán)水,由一座拱橋連接著三 面環(huán)水的殿臺山。島長約400米,寬約70米, 十分幽靜。釣魚島的西面是鳥島,鳥島長3.5 公里,寬1公里,三面環(huán)水,一面連著陸地, 像一根棒棰伸向水庫中。每年春、夏、秋三季,成千上萬只候鳥聚居這里,棲息繁衍。
工程簡介
烏金塘水庫位于錦西縣東北部,距縣城四十二公里,始建于一九七0年初,竣工于一九七二年末,后因水庫下游三十二公里處有沈山鐵路、公路干線,四十公里處有錦州市,沿途還有許多重要廠礦,又于一九七六年九月初到一九七八年十二月末進行了提高標準施工,將水庫從三百年一遇的抗洪能力,提高到可能最大降水的防洪標準。前后總用工五百萬工日,共完成土石方一百二十萬立米,混凝土二萬五千立米,總投資一千零九十萬元。
來自烏金塘水庫的報道
烏金塘水庫位于南票區(qū)黃土坎鄉(xiāng),女兒河中段,因塘底儲有大量的煤炭而得名。它集防洪、供水、養(yǎng)魚、發(fā)電、林果、旅游于一體,是遼西最重要的綜合性水庫,是全國大型水庫之一。烏金塘水庫管理局就坐落在烏金塘水庫岸邊,對烏金塘水庫行使著管理職能。
曾經的水庫
1958年11月6日,動工修建攔河大壩、溢洪道、輸水洞。由于設計標準低,施工質量差,1960年,奉省水利廳指令停建,停工后,攔河大壩全部被沖毀。
1969年,經省政府批準,烏金塘水庫開始續(xù)建。1970年2月21日開始動工,由錦州市主持施工,從錦縣(今凌海市)、綏中縣、錦西縣(今葫蘆島市)、北鎮(zhèn)縣(今北鎮(zhèn)市)、黑山縣、錦州市郊區(qū)抽調民工5000人。1973年6月,烏金塘水庫竣工,攔河大壩長288米,壩頂高程94米(實際壩高28米)。
為確保水庫下游人民財產安全,1976年9月26日,烏金塘水庫進行提高水庫標準施工,錦西縣、錦縣兩個受益縣出勞力,到1978年12月底全部竣工。這次施工,將水庫從300年一遇的抗洪能力,提高到可能遇到最大降雨量標準(按最大降雨940毫米計算),把大壩提高到99米(實際壩高33米)。
水庫除攔河大壩外,還有副壩、調洪輸水涵洞、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發(fā)電站等大型水利工程。主壩,粘土心墻砂殼壩,壩長288米,高33米;一副壩,粘土斜墻壩,壩長118米,高11米;二副壩,粘土心墻壩,壩長83米,高19米;溢洪道,開敞直泄式,由五扇寬9米、高6米的弧形鋼板閘門組成,堰頂高程82.50米,最大泄量5120秒立米;非常溢洪道,寬40米,內設7米高自潰壩,啟用標準為500年一遇洪水,最大泄量為2600秒立方米;輸水洞,直徑2.5米的壓力隧洞,洞長195米,最大泄量為55秒立方米。
但是,由于1976年水庫提高標準時動遷不徹底,水庫實際蓄水只能蓄在86米。達不到市內供水需求。2002年,由市人大批準,決定恢復水庫88米高程蓄水水位。2002年3月,水庫上游移民開始動遷。2005年年初,移民動遷基本結束。動遷涉及連山區(qū)張相公鄉(xiāng)的八百壟和周屯兩個村和南票區(qū)暖池塘鎮(zhèn)的暖東、暖西、馬相、小曹屯、八道河子、榨木溝、西山7個村,共350戶1132口人,新增淹沒土地3462.68畝。水庫動用資金8000多萬元。動遷后水庫蓄水水位可達88米,相應庫容10028萬立方米,最大庫容可達3.17億立方米。
水庫除有防洪職能外,原以灌溉為主。1989年以后,改為工業(yè)和城市生活供水為主。每年向三家子、葦子溝煤礦、黃甲水源、錦西水源工程處和市自來水公司總供水3330萬立方米。2006年以后,向黃甲水源、錦西水源工程處和市自來水公司總供水1921.3萬立方米。
1972年5月,水庫在輸水洞右側支洞上,建筑水利發(fā)電站一座。1973年4月26日,第一臺機組安裝并網發(fā)電,先后安裝4臺機組,每臺容量320千瓦。電站利用騰庫容泄水發(fā)電,1986年到2005年累計發(fā)電達1927萬度。
水庫特色
水清魚肥
烏金塘有養(yǎng)魚水面1.3萬畝,1971水庫管理站建成后,首先抓了興水養(yǎng)魚,當年投放魚苗760萬尾。1979年,成立了魚苗繁殖場,在黃土山建成初具規(guī)模的魚苗池70畝,力爭培育大規(guī)格魚苗,堅持每年投放水庫魚苗150到200萬尾,實現(xiàn)了自繁自給,F(xiàn)在大水面年均捕魚30萬斤,而且魚的種類繁多,有鯉魚、白鰱、花鰱、粘魚、草魚、武昌魚、黃顙魚等。
有林有果
水庫周邊共有林地4212畝,其中防護林2715畝,用材林178.5畝,經濟林(果園)600畝;共有各類果樹近21000株,其中蘋果樹2000株,梨樹2000株,棗樹13000株,李子樹300株,杏樹150株,年產水果20萬斤。
景色宜人
烏金塘水庫是遼西地區(qū)著名的風景區(qū)之一。1985年被錦州市風景管理處列為當代“錦州新八景”之四,譽為“烏金明珠”。其特點是:依水庫宏偉工程建筑物和秀美的山形地勢修建的橋、亭、臺、欄,點綴在自然的山、林、水、島之間,風清林靜,山水相映別具一格。
交通便利
2002年,水庫投資80多萬元,將1970年修的從南票區(qū)黃土坎鄉(xiāng)到水庫7公里多的沙土路改造成板油路。2004年,投資近90萬元,將水庫去往連山區(qū)張相公鄉(xiāng)的8公里防汛路修成板油路,并同時在服役30多年的青年橋旁建起了一座鋼筋混凝土橋。保證了水庫南北暢通。
相臨景點
將軍湖 張學良碑 朱梅墓園 綏中斜塔 龍灣公園 烏金塘水庫 塔子溝雙塔 祖氏石坊 大黑山 望海寺 圣水寺 靈山寺 碣石宮 九門口長城 清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