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寶塔在荊州市沙市區(qū)西南之荊江大堤象鼻磯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塔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動工,嘉靖三十年建成。為當年襲爵于江陵的遼王朱憲尊其母毛太妃之命為嘉靖皇帝祀壽而建,其后,間有修葺。此塔為樓閣式塔,磚石結構,八角七級,高40余米,下設高大石座,座上嵌扛塔力士,頂施葫蘆形銅鎏金塔剎,內藏毛太妃手抄《金剛經》。
發(fā)展歷史
1998年盛夏,荊江河段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觀音磯頭記載45.22米的超歷史最高水位線,舉世囑目,廣大軍民眾志成城譜寫了一曲響徹寰宇的抗洪凱歌。為了祭奠抗洪斗爭中英勇獻身的英烈,1999年初,荊州市委、市政府在萬壽寶塔西側修建了荊州抗洪紀念碑亭。寶塔所在的萬壽園,古樸典雅,竹木蒼翠。園內的臨江長廊、書法碑苑及奇石盆景匯展,與荊江磯頭、古塔長廊交相映襯,使這里“分外妖嬈”。尤其是盛夏,江風習習,蔭涼片片,這里更成為人們游覽憩息的“人間天堂”。
下磚雕仿木額,枋、斗拱做工樸實大方。塔身外壁嵌有94龕漢白玉雕佛像。
主要景點
萬壽寶塔矗立于萬里長江第一磯━荊江大堤觀音磯頭之上,系明朝第七代遼王朱憲火(節(jié))藩封荊州時,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遵嫡母毛太妃之命,為嘉靖皇帝祈壽而建,歷時4載。它是湖北省又一處重要的古建筑,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壽寶塔建于荊江大堤之上,除了為皇帝祈壽的主旨外,另還有鎮(zhèn)鎖江流、降伏洪魔,保一方平安的寓意。數百年來,萬壽寶塔既是荊江兩岸飽經水患的歷史見證,又承載寄托了人們制服江流的美好愿望。
萬壽寶塔檐下磚雕仿木額,枋、斗拱做工樸實大方。塔身外壁嵌有94龕漢白玉雕佛像,造型莊重,神韻生動。內壁也有許多漢白玉雕佛像,還有901塊花磚和文字磚,分別刻有漢文、滿文和藏文,為各地所敬獻。每層都有塔門。底層塔門上置一石匾,楷書“萬壽寶塔”四字。第四層塔室內有一塊“遼王憲鼎建萬壽寶塔記”碑,字跡斑駁,是研究塔的宮建歷史的珍貴資料。塔內設螺旋式石梯,一至五層為壁邊折上,第六層為室內折上。沿石梯攀上頂層,仰見薄云片片,縈繞塔頂,俯見大江茫茫,浪奔濤涌。簡介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亦名“接引塔”。位于荊州市沙市區(qū)荊江大堤內側素有萬里“長江第一磯”之稱的觀音磯(形似象鼻,又稱“象鼻磯”)頭上。系明藩遼王朱憲炯遵太妃毛氏命為嘉靖帝祈壽(或謂嘉靖帝為毛太后祝壽)而修建。嘉靖二十七年(1548)動工,嘉靖三十一年建成,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間曾作維修。該塔向南,塔身以磚、石砌筑,八角七級,通高40.76米。因泥砂淤積,長江河床逐年增高,塔身下部已掩埋于隨河床增高而逐年高筑的荊江大堤堤身之中,塔基低于現(xiàn)堤面7.23米。成為荊江變遷的見證。塔基須彌座,八角雕力士,塔身中空。塔額、枋、斗拱皆仿木構建筑形式,塔一層正中供一尊高8米的接引佛,甚是肅穆。塔身各層共飾有87尊冰清玉潤、生動傳神的漢白玉雕刻佛像;塔身內外壁還嵌有浮雕佛像磚、花紋磚、文字磚共2347塊,磚雕佛像或端坐、或肅立,各具風姿,據傳這些佛像都是嘉靖皇帝下詔各地敬獻,因而極具地方特色;字磚中所刻漢、藏、滿文今猶可辨。頂置銅鑄鎏金塔剎,上刻《金剛經》全文。
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F(xiàn)以萬壽寶塔為主體辟建“寶塔公園”,園內古樸典雅,竹木蒼翠,亭廊樓閣,綠樹婆娑。游客從底層進入塔室,登臨塔頂俯瞰,大江襟帶,街市繁華,令人心曠神怡。尤其是盛夏,江風習習,蔭涼片片,更成為人們游覽憩息的“人間天堂”。萬壽寶塔通高40.76米,八面七層,樓閣式磚石仿木結構。塔基八角各有一漢白玉力士為砥柱。塔內一層正中有接引佛一尊,身高8米,肅然威嚴,塔體內外壁嵌佛龕,共有漢白玉坐佛87尊,神態(tài)各異,造型超絕逼真。部分塔磚燒制獨特,成正方形,圖文并茂,品類繁多,計有花卉磚、浮雕佛像磚、滿藏回蒙漢五種文字磚共2347塊。塔磚來自全國8省16個州府縣,均為各地信士所敬獻。塔身中空,內建石階,可盤旋而上至各層,每層向外洞開四門;依門俯瞰遠眺江流城廓美不勝收。萬壽寶塔與中國眾多寶塔相比,特色獨具的是:塔身深陷大堤堤面以下7.29米。這一奇特景象的形成,主要源于長江河床、水位在漫長歲月中逐漸抬高、荊州大堤隨之不斷加高所致。
萬壽園
國家2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qū)荊江大堤觀音磯頭。是集文物古跡、長江防洪史跡為一體的名勝景區(qū)。園中萬壽寶塔,明朝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建成。塔高七層,高達40余米,塔身高出荊江大堤堤面20余米,塔身外墻現(xiàn)還保存漢玉佛像87尊,石碑102塊。浮雕浮象磚刻、滿藏回蒙漢文字磚、花紋磚共計2347塊。這座寶塔是明藩第7代遼王朱憲節(jié)遵嫡母毛太妃之命,為嘉靖皇帝祁壽而建,故稱萬壽寶塔。寶塔的重要奇觀是由于450多年歷史的變遷,荊江河床不斷抬高,使寶塔底層陷于地面7米多之下,因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地下寶塔,是我國寶塔中少有的奇塔。園內有接待廳、怡壽軒、壽苑、九龍壁、長廊、望江亭、觀音閣、迎賓樓等建筑。有萬余株銀杏、臘梅、雪松、水杉、石榴、桂花等奇花異木。伸入江中二百多米的觀音磯,始建于南宋年間,為荊江防汛抗洪的險工段,它挑殺水勢,頂承江流,維護江堤,為保衛(wèi)江漢平原化解荊江危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而受到歷朝歷代政府官員的高度重視和關注。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到此視察,每年汛期,這里都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旅游者觀賞的熱點。在關音磯還留下了98年長江歷史最高的水位線和54年荊江分洪水位線的史跡刻痕。為紀念98抗洪,荊州市政府在觀音磯旁修建了“98抗洪紀念亭”,這里成了抗洪斗爭奪取偉大勝利的紀念地。壽園景區(qū)位于三清山南麓,以祥壽文化為主題的景區(qū)。萬景區(qū)內奇峰巧石天然渾成,仙峰秀色中蘊涵著中國傳統(tǒng)祥壽文化和道家修身養(yǎng)性之道。整個景區(qū)就如同一座天然盆景,景區(qū)內景點以精致神韻見長,各景點景觀契合祥壽文化主題,啟示健康養(yǎng)生之道。范圍包括從壽山經觀音臺、鶴壽頂、得祿臺、逍遙石至樹開石一帶,游線呈環(huán)狀,全線路程約3公里。
旅游信息
萬壽寶塔交通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內乘4、5、17、37、56路公汽,票價1元(夏冬兩季4路空調開放,票價為2元)。
地理環(huán)境
萬壽園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定點涉外旅游景點之一“萬壽園”,萬壽園座落在荊州市沙市區(qū)荊江大堤古觀音磯頭之畔。因園內擁有始建于南宋年間的“萬里長江第一磯”——觀音磯和明代嘉靖年間筑建的“萬壽寶塔”而贏得中外游人得瞻目。萬壽園依江伴水,九曲回腸的荊江之水三面環(huán)繞,全園占地面積1萬6千多平方米,自然風光得天獨厚,園內整體建筑均取明代仿古形制構建,清幽淡雅,玲瓏精巧,是游人休閑游覽的佳景。
美食
四大名肴“龍鳳配”、“魚糕丸子”、“皮條鱔魚”、“冬瓜鱉裙羹”,以及著名的“八寶飯”、“九黃餅”等。
購物
荊州魚糕,荊州傳統(tǒng)名菜。又名荊州花糕。源于戰(zhàn)國。相傳戰(zhàn)國時楚都紀南城內有一家專門烹制鮮魚的酒店,一年夏天,店主購進許多鮮魚,客人少,剩魚多,眼看魚肉將腐,店主急中生智,做成魚糕。食客嘗后覺得鮮嫩可口,回味無窮,皆交口稱贊。從此這家酒店便以經營魚糕聞名。此糕經后人不斷改進,在用料和制作上,取肥大鮮魚去刺、漂洗,加以適量的豬板油或肥肉,剁成肉泥,再加蛋清、生粉及生姜等調料,拌勻后入籠蒸熟,即可食用。若配上肉丸、豬肚、豬腰、木耳、黃花裝碗更佳。魚糕現(xiàn)為荊州一帶筵席上的頭道菜,民諺謂之:無糕不成席。
周邊其它景區(qū)
荊州古城、荊州博物館、熊家冢車馬坑、章華寺、公安縣黃山頭國家森林公園、石首桃花山森林公園、石首長江天鵝洲自然保護區(qū)、松滋桅水風景區(qū)、洪湖風景區(qū)、地理,旅游,湖北,荊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