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北塔,位于湖南省新化縣城北資水西岸,以方位命名。2013年新化北塔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稱: 新化北塔
地址: 新化縣城北資水西岸
建成時間: 1835年
外文名稱: Xinhua North Tower
始修于: 1833年
翻修歷時: 20年
簡介
史書記載始修于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落成,但據(jù)民間傳說,清嘉慶年間,這里原有一座木塔,年久失修而坍塌,后募捐重修,建明無扎架,周圍堆起土圍,隨塔升高,塔成將土運走,前后修了20年。塔身為青磚料石結(jié)構(gòu)。據(jù)碑文記載:“塔基壓漿灌縫二十四層,中鎮(zhèn)金色,四周嵌珠玉!彼42米,八角形,角上嵌石舫,狀如翹角,覆鐵瓦,鑄銅頂,塔正門書“北門鎖鑰”四字,兩邊對聯(lián)曰:“正欲憑窗欄舒遠目,直順循級上高樓。”塔中有相對螺旋磚階直升塔頂,共492級,塔內(nèi)七層,層層壁畫,書法及捐款人姓氏石刻。登塔憑窗,遠處群山疊翠,腳下資水流碧,梅城古貌盡收眼底,歷來名人登臨,賦詩甚多。明參政胡有恒有登北塔絕頂詩:“江流去處空,一塔鎖奔欲。勢鎮(zhèn)縣之北,氣雄資以東。舉頭疑日盡,長嘯直天通。擬更探奇勝,西南首望崇。”
解放后,由于柘溪水庫關(guān)閘蓄水,資江水位不斷上升,漫及塔基。1979年,上級撥款沿資水河岸,修建了北塔護衛(wèi)堤。堤高10米,寬10米,長1500米,在通常2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暴發(fā)時,可保塔基不被淹滅。
位置
據(jù)清同治《新化縣志》載,縣治西南高而東北陷,需建閣以鎮(zhèn)之,乃創(chuàng)木閣,久之傾圯。議建石塔,因其地低陷,多浮沙,屢議不果,嘉慶十一年(1806),始掘地3.6丈, 因資金缺乏,兩次停工。道光十四年(1834)秋落成,塔為八角七層,高13.85丈。層與層之間突出短檐, 角上鑲嵌石舫,似翹角,銅頂鐵瓦,底層為青石方塊,塔體純青磚砌成。塔內(nèi)有要對螺旋磚階上升,共492級。工藝精巧。雖歷經(jīng)一個半世紀的風雨滄桑,至今仍巍然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