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卜是發(fā)源于洛陽的著名小吃。相傳為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司馬光所創(chuàng),至今已有千余年歷史。
簡要介紹
糊卜美食發(fā)源于宋代,相傳為北宋政治家文學(xué)家司馬光所創(chuàng),至今已有千余年歷史。
司馬光在洛陽城東南司馬街獨樂園(今洛陽市伊濱區(qū)司馬街村)編纂了文學(xué)巨著《資治通鑒》,同時所創(chuàng)的美食糊卜也流傳至今,并成為伊洛(伊河,洛河,泛指洛陽盆地)大地百姓的餐桌主食。后來糊卜做法傳到陜西,甘肅等地,形成的不同的糊卜做法。
制作方法
洛陽糊卜
在洛陽伊濱區(qū)李村鎮(zhèn),有一種特色的小吃,當?shù)鼐用穹Q之為“糊卜”。在李村街大大小小的餐館中,幾乎都有糊卜這一道菜,它的食材主料是餅絲和粉條,因此,糊卜既可以作為小吃,又可以作為主食。糊卜是李村鎮(zhèn)的特有吃食,在洛陽其他鄉(xiāng)鎮(zhèn)的飯店,幾乎沒有“糊卜”這一道菜,更不用洛陽市以外的其他地方的糊卜做法卻和這截然不同。
飯店的師傅將已經(jīng)做好的餅絲取出來,根據(jù)食客的要求分裝成大小碗,這種餅絲和泡羊肉湯的餅絲不同,它稍微厚實一點。飯店用的餅絲往往是自己烙制的,待餅烙好之后再切成餅絲儲存起來,需要時便取出來制作糊卜。先在油鍋中加上作料和少許的肉粒, 待肉粒熟了之后再加上已經(jīng)準備好的蔬菜,再將餅絲倒入,然后加上粉條。這樣,一份完美的糊卜便快制作完成了,只待鍋內(nèi)的食材熟了之后,一盤糊卜就可以上桌了。
炒鍋連同鍋內(nèi)的食材在張師傅的手中翻滾著,這種新鮮的食物是伊濱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勤勞的雙手所創(chuàng)造出的,它不僅是伊濱美食當中的一顆明珠,更是李村的一張名片。
做好的糊卜上桌后,由于糊卜較干(洛寧糊卜以湯為主),飯店往往再送上一碗酸湯,在這樣的美味之中,我們盡享伊濱人在飯食中的生活樂趣。
洛寧糊卜
比炒餅絲稍厚的糊卜條,炒菜加水做成,味道鮮美,到洛寧縣城基本上每家飯店都能吃到糊卜,深為當?shù)厝嗣袼矏。糊卜就是現(xiàn)在常說的燴餅之類,但是湯料應(yīng)該是經(jīng)過特殊預(yù)備的,和燴餅得風(fēng)味有不盡相同,上來是一大海碗,夠足份量?粗衩鏃l吧?其實是做的很瓷實的餅切的,很有嚼勁。
陜西糊卜
1.西安素糊卜。
它可真正清素得很,可以供高僧享用。那是用一種特制的清湯煮的餅子。大豆芽三斤,漂洗干凈后裝入紗布袋,加花椒二兩,八角一兩,一并扎緊封口,投入有六十斤水的鍋中,大火燒開,轉(zhuǎn)小火煮約兩個半小時備用。煮糊卜時先放各種素菜,包括用清油炒的菠菜和大豆芽,白豆腐條,清油豆腐條,豆腐九子,水粉條,面筋泡等;然后放切成條的餅子。加少許醬油、食鹽,淋香油即可食用。我看妙就妙在絕對清素上。功德林不妨有此一款,以饗眾生。
2.韓城糊卜
韓城的糊卜卻是葷的,而且必定用羊肉制作。要的是原汁原湯。鍋內(nèi)注油燒熱,下蒜片、辣面、香菜略炒,再下羊肉片,稍炒一下,再加肉湯,再放鹽,最后放入切好的餅絲,出鍋前用辣油一澆,再烹以香醋。這里要緊的是:餅子必定切成非常之細的絲條,如細面條,甚至如粉絲。它的細,不吃是想象不出的。當然又不能煮得一塌糊涂。盛入碗中,吃到嘴中,仍舊一絲是一絲,有嚼頭。再一點:酸辣出頭,很酸,很辣?瓷先ィ瑵M碗都是紅油。比起一般的燴餅、煮餅,的確別有風(fēng)味。 煎羊肉,實際上就是上面說的那種煮糊卜的湯,只是不煮餅子,類似于西安的水盆羊肉,讓顧客自己或掰了餅子去泡,或就著餅子去吃。而“干郎羊肉”,則是不加湯也不煮餅子的羊肉,一般是夾在餅子里吃,也可以單吃。 這里插一句關(guān)于“干郎羊肉”的趣談。什么叫“干郎”?這里的“郎”,是按讀音寫來。但若是只說讀音,便無法弄明白它是什么。實際的做法,頗有點像烹調(diào)方法中的“烹”,一種快速的炮制方法。沒有多少汁子?梢跃脙溆谩mn城黨丕經(jīng)老先生說:他認為,這個“烹”字原先是讀作“郎”的。證據(jù)之一是司馬遷的《史記》。那上面有一名句:“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薄昂唷弊止艜r與“烹”同。但若讀作“抨”便不押韻。只有讀作“郎”,才與“藏”相配。一家之言,姑妄言之,姑妄聽之,也姑妄記之。
3.合陽黑池羊肉糊卜
合陽黑池鎮(zhèn)的羊肉糊餑,據(jù)民間傳說是在元代由蒙族傳入而遺留下來的,以油水厚、味道美、價格低廉、經(jīng)濟實惠的特點被譽為關(guān)中四大名吃之一。過去曾有“寧說一盤糊餑,不吃酒席一桌”的俗諺,可見其受群眾歡迎的程度。黑池羊肉糊餑的制作工藝非常講究。煮羊肉要用大茴、肉桂、蓽撥、良姜、胡椒、茴香、表鹽、草蔻、丁香等“十大調(diào)料”,還要掌握好火候。烙餅用燙面,加上青鹽和堿水,揉勻,搟成一尺左右直徑的圓形,然后上鏊烙到脆黃卻無焦點為止。面餅雖薄卻筋道,折疊起來,用利刀切成三寸左右長、寬窄均勻的細條,備用。吃時不能用大鍋統(tǒng)煮,常用炒瓢或小鐵鍋分煮,每次一盤或兩盤。用原汁羊湯煮好,加羊油辣子和蔥花,盛入平盤,紅艷艷、油汪汪、逗人食欲。合陽民間風(fēng)俗,認為立春后萬物復(fù)蘇,吃羊內(nèi)容易引起舊病復(fù)發(fā),加之母著進入孕期,不宜宰殺,所以清湯羊肉和羊肉糊餑在立春之后便從市場上消失,待到家歷六月后重新上市。此時羊肥湯美,正好大飽口!,F(xiàn)在市場發(fā)展,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味道鮮美的黑池羊肉糊餑。清末民初,地處南北交通要道的黑池鎮(zhèn)有六七家羊肉糊餑店,以彭月兒老師傅傳授的徒弟王有娃最為出名 。
其他各地因地而異,具體做法略有差異,但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