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開化寺街,曾名開化市街。是在開化市西街、開化市東街和東米市,這三條街巷的基礎上合并為一街的。1982年復用今名。
歷史沿革
開化寺街得名于古剎開化寺。關于開化寺的創(chuàng)建年代以及發(fā)展情況,因年代久遠,鮮見記載,已難得詳情。據《陽曲縣志》載,此寺曾在北宋哲宗紹圣年間重修,名漢壽寺。可見其創(chuàng)建年代決不會晚于北宋 紹圣年間。元代大德年間,曾進行修葺,改稱“延壽寺”。逮及明初,寺院古色蒼煙,亟待修整。第三代晉王朱美堅于正統(tǒng)年間出資重修,表賜“開化禪林”改稱“開化寺”。
明清兩代,開化寺地處府城中心,寺宇宏大,僧侶頗多,香火極盛,善男信女,比丘沙彌,絡繹不絕 。以至寺院之前商販云集,店鋪林比,成為一處繁鬧的集市。于是,以寺院之名派生出一些街巷,諸如開化寺西街、開化寺南街、開化寺東街等! 〗涤谇逯灸,開化寺年久失修,寺宇頹敗,香火漸衰。寺僧為維持生計,遂典出前院,做行商坐賈經營之所,做為寺院的經濟來源。開化寺便漸次辟為“開化市”! ⌒梁ジ锩螅_化寺廢棄,僧人四出,寺院空房便被辟建為共和市場。為榮故鼎新,開化寺各街遂改名為開化市西街、東街、南街。1922年,共和市場正式改名為開化市場。
四美園
南出開化市場,沿開化寺向西去百余米原有一座叫的新美園的去處。說起太原的新美園,老一點的太 原市民都知道,它就坐落在今開化寺街西段,原開化市西街與東米市街銜連的地段。新美園在清代叫做“ 四美園”,是當時太原府著名的妓院。并州名妓與城中風流名士,常常出沒于斯。 園中“建筑宏麗,樓臺、亭榭、寶塔、假山、……均極精致。庭堂聯額,形式多樣,多出名手”。清 咸豐年間名著一時的言情小說《花月痕》即以此園為背景成書于此。書中園景、人物,多出于四美園中景 物、名妓和常來常往的文人學士。而四美園之名,亦隨《花月痕》之書,海內遐邇聞名。至于《花月痕》 的作者魏秀仁,乃是清咸豐間的墨客文人,字子安。關于他的身世魯迅先生在其《中國小說史略》中引《 讀余續(xù)錄》所載:“秀仁寓山西時,為太原知府教子,所入頗豐,且為暇,而苦無聊,乃作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