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公園位于浙江省臺州黃巖區(qū)九峰路243號。九峰公園作為浙江省開園最早的縣級公園,1957年10月籌建,1959年正式建園,公園總面積106公頃,其中山林面積98公頃。該公園內(nèi)還有九峰書院和1994年建成的中國著名書畫家陳叔亮書畫館,收藏佳作250余件等人文景點,為九峰公園增添了許多的文化氣息。九峰公園是國家AAAA級景點。
中文名稱: 九峰公園
地理位置: 浙江省臺州黃巖區(qū)九峰路243號
著名景點: 一石、二井、三潭、八亭、三塔、九峰、十二景
景點級別: 國家AAAA級景點
占地面積: 106公頃
建筑時間: 1957年10月籌建,59年正式建園
景點簡介
九峰公園 位于浙江省臺州黃巖區(qū)九峰路243號。九峰公園作為浙江省開園最早的縣級公園,該公園地處黃巖東郊九峰山麓,距城區(qū)中心1.5公里,1957年10月籌建,1959年正式建園,公園總面積106公頃,其中山林面積98公頃。九峰公園是國家AA級景點。
主要景點
九峰公園素有一石,二井,三潭和八亭之說;又有三塔,九峰和十二景之稱。一石指“朗公石”,二井是指“鐵篩甘井”和“社篩古井”,其泉水清澈甘甜,內(nèi)含豐富的礦物質(zhì)元素,古為黃城居民的用水之地;三潭即為桃花潭,響泉潭和云崖潭,八亭是鏡心亭、留春亭、仰高亭、望峰亭、夕照亭、甘泉亭、紅楓亭、主響泉亭分布在各個景點。三塔是瑞隆感應塔和望娘雙塔,其中瑞隆感應塔為公元963年(北寧建隆四年) 所建系樓閣式仿木結構,八面七級磚塔,是九峰公園內(nèi)最為古老的建筑之一。六溪是指馬尾溪、云影溪、滌硯溪,東高溪,瀑布溪和響泉溪。十二景是十寺鐘聲,平林塔影,九凝積雨,雙峰插云等。除了古寺鐘聲和白云春雪不復存在外,其它各景仍歷歷在目。
九峰公園內(nèi)生長各種樹木250多種,栽培木本花卉300多個品種;緟仓袠桥_亭榭、溪泉石徑,借自然景觀布局江南園林,形成桃花潭、瑞隆感應塔、鐵篩甘井、烈士陵園、馬尾飛瀑、丫鬢巖、方山雙塔、沙堤煙雨和報春園等30多處景點,為浙江省縣級公園之首。
景點故事
九峰公園的前身為瑞隆感應院(峻于宋開寶年間,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內(nèi)藏有許多的文物,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后稱興善寺,俗稱九峰寺。公元1869年(清同治八年)建九峰書院,因有靈臺、文筆、華蓋、接引、寶鼎、靈鷲、雙闕、臥龍、翠屏九個峰而得名,三面青山環(huán)抱,溪水蜿延,古木參天,花團錦簇,鳥語花香。亭臺樓閣掩映,自然環(huán)境清靜,幽美舒適。由于風景秀麗,古跡誘人而被載入《中國名勝辭典》,自宋代以來,就是名人學者留詩、潛讀的場所?涤袨橘澠洹熬欧瀛h(huán)立,峻碧摩天,分雁蕩之幽奇!
據(jù)相關資料顯示:九峰公園歷史悠久,文化氣息濃厚。公園內(nèi)有歷史悠久的古亭,古塔。該公園內(nèi)還有九峰書院和1994年建成的中國著名書畫家陳叔亮書畫館,收藏佳作250余件等人文景點,為九峰公園增添了許多的文化氣息。
相關內(nèi)容
梅園是九峰公園內(nèi)的主景之一。梅屬薔薇科,原產(chǎn)我國西南山區(qū)。九峰梅樁景有1200多盆,30多個品種,十分齊全;九峰梅樁景取材于自然界中處長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梅樁,再在梅樁上進行嫁接而形成千姿百態(tài)的梅花盆景。我國其它各派盆景大多數(shù)以“扎”為主,用鉛絲把梅花繚繞成鳥獸蟲形,帶有強烈的人工造作 痕跡。而九峰梅園梅樁卻以“剪”為主,把梅花的花枝嫁接到得自深山老林中的果梅,花梅上,在每年花開后進行修剪,盡量 持其原有風格,能體現(xiàn)出梅花的精神風貌。黃巖梅樁在梅樁比賽中屢獲殊榮,有“黃巖梅樁驚天下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