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仙谷原名大險溝,位于豐潤縣東北燕山余脈腰帶山(御帶山)的西麓,總長3公里,總面積約6.5平方公里,由五條山谷組成。
四季景色
一年四季皆有景:陽春山花爛漫,草木欣欣;盛夏陰翳風清,鳥鳴逾靜;仲秋色彩繽紛,層林盡染;嚴冬青松積雪,石徑含霜。谷內(nèi)有保護山神石像、常燃香、石榴石、點仙臺等惟妙惟肖的形象石。
具體介紹
聚仙谷是由蛇連峪溝、小仙溝、大仙溝、憋死驢溝和石坊溝五條山谷組成。這里溝壑連環(huán),景色優(yōu)美,具有遠古之風韻。沒有九寨溝神奇,沒有張家界的仙境,那雄奇險峻的大仙溝令人贊嘆不已。巍峨挺拔的峰巒,奇樹橫生,青翠欲滴;怪石崚嶒的峭壁,刀削斧劈,岌岌欲墜。
絕頂腰半,茂密蓊郁;險峨危崖,層林疊翠。灌木叢生,佳樹參天;藤葛纏繞,盤根虬節(jié)。這里巨石林立,有的極似香爐,上有荊木搖曳,酷似燃香,故曰“進香石”;有的很像龍爪,清晰的爪紋伸向四方,旁有“臥龍?zhí)丁。有的石塊,或圓或方,或扁或長,參差突兀,爭相崛起。有的石形,似人似物,似禽似獸,千姿百態(tài),惟妙惟肖。通過谷底光滑的石塊可以斷定,夏季大雨時行過后,就會出現(xiàn)懸崖飛泉,湍瀉如練,清溪流水,汩汩潺潺的景觀,定然是山水如畫,美不勝收。我們邊走邊談?wù)撨@雄偉綺麗的景象,盡情的享受著大自然美景的陶冶,感到了心靈的悠閑。
聚仙谷內(nèi)有保護山神石像、常燃香、石榴石、點仙臺等惟妙惟肖的形象石,南甜北苦的龍眼圣泉,始建于唐朝至今香火不衰的玉皇廟,以及抗日戰(zhàn)爭時期保護革命群眾立下不朽功勛的爬爬洞和媽媽洞。每個景致都有一段美麗的故事。
名字淵源
聚仙谷,神奇的名字。這里有狐仙洞,黃仙洞,爬爬洞,滴水圣石等。聚仙谷里藏著許多迷人的故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深秋季節(jié),一個樵夫帶著干糧到這里打柴。午后,他坐在石頭上正咬著干糧,就聽見不遠處有“刷刷”的響聲。他循聲望去,只見一條條長蛇迤邐地向一個小水坑爬去,到那里吮一口水,噬一口坑邊的草就離去。一會兒,樵夫也頓覺口渴,也像蛇一樣到坑邊喝口水,咬一口草。片刻之間,他覺得身體不適,就趕忙把柴收拾一下?lián)丶伊。到家后,渾身松軟,臥床不起,不吃不喝,氣息微弱。家人非常焦急,以為他中了邪,四處求醫(yī)覓藥,都無濟于事。這樣一冬過去了,到了第二年春天的驚蟄節(jié)氣,他竟神奇般地康復,又能上山打柴了。據(jù)說,他喝的是“冬眠”水,吃的是“還鄉(xiāng)”草。當然事實并非如此,但這個傳說給聚仙谷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著名景觀
聚仙谷里最著名的就是“媽媽兒洞”了,它以洞頂似奶頭滴水而得名。這個洞還曾經(jīng)流灑過抗日勇士的鮮血。那是一九四二年的一天,當?shù)氐氖锩刹康酱笙蓽系膵寢寖憾蠢镩_會。由于叛徒告密,日本鬼子用毒瓦斯把他們熏死在洞里。從此,這個天然洞穴就記錄下日本侵略者又一滔天罪行,媽媽兒洞也因此一直銘刻在人民心中。這次到聚仙谷探媽媽兒洞也是我們此行的主要目的。我們沿著凹凸不平的谷底石道,來到位于大仙溝中部的媽媽兒洞前,這個洞距谷底十米多高,坐落在百丈高的懸崖上。四面雜樹遮掩,上下很難發(fā)現(xiàn)。我們攀著陡峭的鐵梯來到洞口,點燃蠟燭一步一步地往里挪,洞有十米多深,彎彎曲曲向下延伸,狹窄之處,僅容一人側(cè)身通過!坝M媽媽兒洞,得用屁股蹭”,此話信然。洞底較寬敞,大約有十幾平方米。這里陰森森、冷颼颼,仿佛還能聞到當年的血腥。如果單人來此,真有些令人悚然。如今,這曲折的幽洞終于擺脫那黑暗的歷史,成了游人到聚仙谷的必游之景。
爬爬洞,在過一線天50米北側(cè)巖根下,洞口高約0.5米,寬約2米,游人鉆爬方可人內(nèi),故稱“爬爬洞”。爬進洞口2米后,洞室驟然高闊,高2-3米,寬約15米,深20多米,呈向下傾斜之勢。洞內(nèi)石壁光滑干燥,頂石平疊舒展,底部細土堅實。洞室里端東側(cè)一道長30多米,寬約0.7米的石縫,直通崖頂。洞室北側(cè)和南側(cè),還各有一個側(cè)洞。由爬爬洞前行不遠的南側(cè)峭壁,也有一個石洞,因洞內(nèi)有一對鐘乳石低垂,洞頂瀝水順其下滴,遂稱為媽媽洞。
玉皇廟寺廟坐落在半山腰,莊嚴肅穆,黃色的琉璃瓦在陽光下閃閃生輝。相傳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淵曾在這里建過玉皇廟,每逢節(jié)日,左右上百里到此祈福的村民絡(luò)繹不絕。經(jīng)常是磬聲盈耳,香煙繚繞,整個山谷籠罩在神秘的色彩之中。后來這座千余年的古廟在“文革”中蕩然無存。這座玉皇廟是上世紀末建的,并擴大了原來的規(guī)模,它以嶄新的姿態(tài)又出現(xiàn)在游人面前。尤其是廟前的一對龍眼圣泉,吸引著游人流連駐足。傳說唐王李世民征東時到此游歷,口渴難耐。忽然發(fā)現(xiàn)有兩眼泉皆深不盈米,他就痛飲了南面那眼泉水,水甜如蜜,頓覺神清氣爽。后來北面的那眼泉水苦似黃連。迄今為止,兩眼泉水甘苦分明,四季不竭,成為難解之謎。后人有詩道:玉皇廟前兩清泉,一個苦澀一個甜。皆因御飲成如此,已有千百年。
聚仙谷的底端,兩側(cè)是劍削一樣的險峻石壁,中間夾峙的那道窄窄的洞谷,猶如深深插進的寶劍又猛然抽出留下的溝痕。上下左右觀瞧,心中不由地生出身陷絕境的情感。東北角一座人稱駱駝屁股的疊螺般的山峰,有天然石橙自下向上斗折盤環(huán),達于頂端,被譽為“天梯”。沿天梯登上駱駝屁股峰頂,東面腰帶山巍峨的主峰和南面、西面、北面那透邀連綿的峰巒全都呈現(xiàn)在眼前。一種躍出樊籬天地寬的喜悅與舒暢令人陶然而醉。御帶仙境中的其它峪谷也有許多綺麗景觀和人文景觀。其中蛇連峪溝長約1000米、寬約300米,兩側(cè)有許多小溝,遠看如曲折蜿延的長蛇直向中間的溝谷,十分形象傳神,人稱“百蛇交匯”。小險溝長約2500米、寬5-15米,兩側(cè)山巒陡峭而險峻。峪谷東半部有水井一眼,昔日腰帶山上道士即飲用此井之水。峪谷末端還有道士墳?zāi)箶?shù)十座。憋死牛峪溝長約350米、谷口寬約百米,兩側(cè)山勢雄偉,愈向里端溝愈狹窄,山愈險惡,最里端呈兩壁緊相夾峙的牛角狀。相傳唐王李世民征東到御帶仙境玉皇廟中朝拜,驚擾了正在牧放的一頭耕牛,竄人谷中,卡在石縫中悠死,此谷遂得名“憋死牛峪溝”。
相關(guān)傳說
傳說腰帶山由二郎神從東海擔來,山上終年祥云籠罩,似有御帶環(huán)繞,故又名“御帶山”。一日王母娘娘下界游玩,不慎在此滑落金簪,將腰帶山劃開一條大溝,山縫深長險峻,兩側(cè)崖壁陡峻如削。溝內(nèi)怪獸、蛇、狐、狼出沒,當?shù)孛癖姴桓要氉赃M溝。玉皇大帝為保一方平安,安排天將把守此溝,眾多仙人也在此修煉,從此溝內(nèi)風景秀美,百姓出入平安。
旅游氣候
春、夏、秋、冬任何時候都可以游聚仙谷。因聚仙谷一年四季皆有景:陽春山花爛漫,草木欣欣;盛夏陰翳風清,鳥鳴逾靜;仲秋色彩繽紛,層林盡染;嚴冬青松積雪,石徑含霜。
旅游交通
自駕車沿京沈高速公路東行,從唐山北出口下高速經(jīng)豐潤,沿豐董公路向東北行至火石營,再往西行即可到黃昏峪村的聚仙谷景區(qū)。如乘火車,從唐山或豐潤站下車后,換乘至豐潤黃昏峪的公共汽車即可。
住宿美食
離豐潤城內(nèi)只有15公里,那里有很多賓館、飯店、商場,可以住宿、就餐、購物。豐潤賓館是三星級賓館。
豐潤生產(chǎn)的“曹雪芹家酒”聞名全國,可以飲上幾杯,激活更多的“文學細胞”。
唐山旅游景點
公園樂園 | 燕東生態(tài)園、大城山公園、唐山地震遺址紀念公園 |
自然景觀 | 南湖公園、景忠山、月坨島、山葉口景區(qū)、青龍山、五虎山景區(qū) |
歷史遺跡 | 清東陵、白羊峪長城旅游區(qū)、萬佛園、青山關(guān)、抗震紀念館 |
建筑人文 | 喜峰口、唐山麻龍灣清明上河園 |
民風民俗 | 骨質(zhì)瓷生產(chǎn)線、唐山機車廠、栗鄉(xiāng)風情園、紅峪山莊長城溶洞風景區(qū) |
場館院所 | 玉龍灣滑雪場、潘家戴莊慘案紀念館、開灤國家礦山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