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向警予烈士陵園簡介

    2022-07-16    武漢   

    向警予烈士陵園,坐落于武漢市漢陽區(qū)龜山西巔,陵園坐東向西,依山而建,占地面積約8畝,建筑面積5300平方米。


    向警予烈士陵園


    中文名: 向警予烈士陵園
    地址: 武漢市漢陽區(qū)龜山西巔
    外文名: Xiangjingyu Cemetery
    修建時間: 1978年5月

    陵園概況

    1978年5月,為紀念我黨早期優(yōu)秀黨員、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qū)者、模范婦女領袖向警予烈士和中國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犧牲的烈士而修建。

    整個陵園依山傍水,綠樹環(huán)繞,松柏滿園,莊嚴肅穆,景色秀麗。烈士陵園主要由向警予烈士生平、烈士雕像、烈士墓和紅色戰(zhàn)士公墓等四部分組成。

    1989年8月31日,向警予烈士陵園被批準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

    1989年8月20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為第二批“全國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

    1995年2月被民政部確定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烈士生平

    向警予,女,原名向俊賢,土家族,湖南溆浦人,1895年9月4日出生于一個商人家庭。早年曾就讀于常德女子師范學校、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長沙周南女校。

    1916年創(chuàng)辦溆浦女學堂,任校長。在教學中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反對封建禮教。1919年秋,加入毛澤東、蔡和森等創(chuàng)辦的“新民學會”,同年赴法國勤工儉學。

    1922年回國,并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黨的二大、三大、四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中央委員,四大后增補為中央局委員,是我黨的第一位女中央委員和第一任婦女部長。她先后領導“上海紗廠女工同盟”的罷工斗爭,曾在《婦女》、《覺悟》等報刊上發(fā)表了《國民會議與婦女》、《今后中國婦女的國民革命運動》等十多篇文章,提出“世界革命實現(xiàn)之時,即是勞動解放成功之日”,“婦女解放和勞動解放是天造地設的伴侶”等觀點,成為我國婦女工作的杰出組織者和領導者。

    1925年,赴蘇聯(lián)莫斯科大學學習。1927年初回國,先后在武漢總工會、中共漢口市委和湖北省委工作;同年7月,以汪精衛(wèi)為首的武漢國民政府叛變革命后,轉(zhuǎn)入地下斗爭,負責編輯黨刊《長江》。1928年3月21日,由于叛徒出賣,不幸在武漢被捕,同年5月1日,英勇就義于漢口余記里,年僅三十三歲。

    烈士雕像

    向警予烈士雕像位于大、小廣場交界處正中,全高4.2米,占地12平方米。雕像為漢白玉全身姿像,手握書卷,神態(tài)安詳,頭部微側,雙目凝視遠方,表現(xiàn)出烈士對革命的無限忠貞,對事業(yè)滿懷信心,對未來充滿希望。雕像下位黑色花崗巖貼面基座,底部為黑色大理石基座。漢白玉全身雕像由時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雕塑室主任程允賢同志創(chuàng)作設計,1988年5月竣工。

    烈士墓

    1978年,向警予烈士犧牲50周年,中共湖北省委和武漢市委決定,在漢陽區(qū)龜山西巔修建向警予烈士墓,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向警予烈士之墓”,1988年對其進行了改建。

    向警予烈士墓位于雕像后小廣場的正中,全高1.5米,占地16平方米,底座為白水泥仿麻石,烈士墓建在底座正中,呈臺形,紅色磨光花崗巖貼面,頂部裝飾有銅鑄黨徽,墓的四角種植著四株黃楊球。

    紅色戰(zhàn)士公墓

    “紅色戰(zhàn)士公墓”位于廣場正中央,屬碑墓結合型,呈山峰狀,占地30平方米。墓高1米,呈臺形,白色大理石和紅色磨光花崗巖貼面,頂部裝飾直徑1米的銅鑄五星花環(huán)圖案;碑體高5.2米,寬6.7米,碑體上部圖形為銅鑄的花環(huán)環(huán)繞的黨徽,直徑0.8米,正中白色大理石上鐫刻彭真同志親筆題寫的“紅色戰(zhàn)士公墓”六個貼金大字;碑體背面鑲嵌著紅色大理石碑文,下方紅色大理石中央裝飾直徑1米的銅鑄五星圖案。

    紅色戰(zhàn)士公墓安葬著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1927年7月15日,以汪精衛(wèi)為首的國民黨右派集團在武漢公開叛變革命,提出“寧可枉殺一千,不使一人漏網(wǎng)”的血腥口號,瘋狂屠殺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群眾。面對白色恐怖,共產(chǎn)黨人毫無畏懼,他們以“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英雄氣概,領導武漢各界革命群眾,前仆后繼,與敵人進行頑強斗爭。先后壯烈犧牲在國民黨反動派屠刀下的革命者達數(shù)千人。向警予、夏明翰、黃五一、任開國、魏人鏡、馬駿三、黃赤光、鄧雅聲、李漢俊、詹大悲、何羽道等是其中著名者。

    烈士們犧牲后,有的遺體由其家屬和親友認領安葬,無人認領的遺體一部分由社會慈善部門安葬,另一部分則是共產(chǎn)黨員、海員工人陳春和同他的舅弟王齋公冒著生命危險,在夜深人靜之時秘密收殮安葬于龜山西麓補乾亭附近,并記錄了烈士英名。其后,陳春和、王齋公亦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烈士名單遺失,僅知該處安葬著數(shù)百位烈士,其中有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向警予、馬駿三、趙世當、陳其科等。后人緬懷這些先烈,稱他們?yōu)椤凹t色戰(zhàn)士”。

    1955年,因修建武漢長江大橋而將烈士忠骨移葬于漢陽扁擔山公墓南坡。1986年10月,武漢市人民政府將紅色戰(zhàn)士公墓從漢陽扁擔山公墓遷移至向警予烈士陵園,彭真同志親筆題寫了“紅色戰(zhàn)士公墓”,并立碑永志紀念。

    傳統(tǒng)教育基地

    向警予烈士陵園為武漢市重要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之一,十多年來,在中共武漢市委、市人民政府、中共漢陽區(qū)委、區(qū)人民政府的直接關心和支持下,一直發(fā)揮著積極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作用,促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每年有數(shù)萬名青少年學生、解放軍官兵、干部、職工以及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前來瞻仰、祭掃烈士墓、緬懷先烈。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武漢市委、市人民政府,各人民團體每年在陵園舉行多種形式的紀念活動。

    相關文章
    熱點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