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蕪湖赭山公園簡介

    2021-10-03    蕪湖   

    蕪湖赭山公園地處安徽蕪湖市中心位置,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因土石殷紅,故名赭山。赭山由大小兩個山頭構(gòu)成,海拔84.5米,占地540畝。主要景點有凝芳園、戴安瀾烈士陵園、杜鵑園、桂花山。

    蕪湖赭山公園

    歷史沿革

    赭山公園赭山原為無主荒山。1933年,蕪湖地方紳士、安徽省第二行政區(qū)督察兼蕪湖縣縣長王鑄人和蕪湖中學校長柯德發(fā)等人發(fā)起籌資,在赭山開辦“蕪湖公園”,在山半腰處建“皖南圖書館”(即今“中山堂”)和茶社,修建彈石路從“一天門”上達山頂。1934年春開放,同地成立“蕪湖公園管理處”。

    1937年秋,日軍戰(zhàn)領赭山,禁止通行,1945年8月,日軍投降,赭山林木被毀,公園僅存輪廓。同年11月,蕪湖市政籌備處恢復了公園管理處。1947年后,赭山被國民黨軍隊占用,劃為軍事禁區(qū),樹林被駐軍和群眾砍伐偷盜,幾乎成為光禿禿的荒山,僅存大赭山頂部分洋槐、冬青等。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經(jīng)過多方規(guī)劃和建設,筑路護林,1952年將大赭山大部和小赭山全部辟為公園,1958年正式建成赭山公園。1964年郭沫若來蕪湖視察時,題寫“赭山公園”四字,懸掛在東大門門楣中央,后來大書法家舒同又題寫“赭山公園”四字,現(xiàn)鐫刻在西大門邊墻壁 上。

    1959年,在大赭山南麓新建赭山動物園,由長林、山林、和平待三個私營動物園合并而成,同年12月對外開放,占地面積80傳余畝,2002年又進行全面改造,園內(nèi)配有景點小品,瀑布、假山、雕塑、浮橋,錯落有致。動物園現(xiàn)有東北虎、非洲獅、云豹、棕熊、丹頂鶴天鵝等各種珍稀動物,共50余種、1000余只,是皖南地區(qū)最大的動物園。

    赭山公園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后,赭山公園有較大的改觀與發(fā)展,1982年新建了兒童樂園、翠明園和西園,1984年建成大草坪和凝芳園,同年,蕪湖電視臺發(fā)射塔移至小赭山頂,1985年建成東大門噴泉,整修了全部游園道路,設置了石凳和石椅,1989年建成了月季園、杜鵑園,在山頂建造舒天閣,1995年建成沉降園、少兒娛樂城,

    同時改造公園東大門圍墻,建成水上世界,1998年建成聚賢亭、爬行動物館,2003年建成2800平方米的中心廣場,建成占地300平方米的健身廣場,安裝配置20多套健身器材……使赭山公園內(nèi)園中有園,景點星羅棋布,處處引人入勝。

    赭山公園還有兩塑像十分引人注目。一尊是毛澤東全身像,1965年由蕪湖造船廠鑄造,現(xiàn)放置于小赭山南麓,座像高5米,是目前國內(nèi)為數(shù)不多的毛澤東塑像,2003年10月又對塑像全新裝飾,并在周圍修建花壇、石路,以便人們參觀瞻仰,成為公園內(nèi)人文景觀之一。另一尊是屈原身掛佩劍的全身塑像,安置在公園櫻花山上,相傳屈原生前曾到過蕪湖,被蕪湖美景吸引駐足,留連幾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人們在赭山立像,紀念屈原。

    赭山之巔建有眺望亭,為1954年建造,亭高三層六角,飛檐圍廊,內(nèi)設螺旋式木梯可達頂層,原為蕪湖市消防大隊使用,1976年移交公園,辟為游覽點,是游人登高望遠的重要景點。

    2004年5月1日,赭山公園免費向游人開放。在2004年和2005年又將登山道路全部修建成水泥與石階相間的道路,更換并增添了路燈照明設施,開辟了疊泉、石舫、古藤繞雙龜?shù)染包c,新建多處亭閣,增添了神秘座椅、飛跨彩虹、遨游太空等大型游樂設施,使公園面貌煥然一新。2000年,赭山公園風景區(qū)被評為國家AA旅游景區(qū),2006年又被評為國家AAAA旅游景區(qū)。

    2002年動物園擴建改造,2003年公園東西主干道重新修造,更換路燈照明設施,新建園內(nèi)5個大型休閑和健身廣場,修繕杜鵑園及戴安瀾烈士陵園,使之面貌煥然一新。同時更新鋪設東大門至動物園道路及景觀。改造西大門。新增摩天巨輪,海盜船等游樂設施。

    擴建規(guī)劃

    赭山公園從市園林管理處獲悉,緊鄰赭山公園西側(cè)的原蕪湖光華玻璃廠80多畝地塊已劃歸赭山公園,整體規(guī)劃方案今年9月已獲市規(guī)劃部門審批通過,規(guī)劃后的地塊將“還綠于民”。

    赭山公園大部分用地為山體,平地少,可供游人駐足休息、休閑和娛樂的空間少,特別是節(jié)假日人滿為患,遠遠不能滿足游人的需要。此外,公園內(nèi)商業(yè)性游樂設施較多,但游人喜愛的休閑綠地、陽光草坪以及文化和健身設施略顯不足。

    市園林管理處的工作人員說:“原蕪湖光華玻璃廠80畝地塊為平地,正好可以用作園林綠地建設。從去年年底開始,我們就對此地塊進行了規(guī)劃!备鶕(jù)規(guī)劃,該地塊的80%用于綠地建設,并新建4個網(wǎng)球場、1個兒童活動場所、1個園林藝術展覽館以及多個小型健身廣場。目前赭山公園內(nèi)水景少,僅有公園西側(cè)的一處狹窄水面,因此,此次規(guī)劃用地中有10畝地塊用于水面擴建,并打通與原有水面的連接,形成20多畝地的水體景觀帶。同時,將小赭山西面高10米、長70米左右的擋土墻改建成一條人工瀑布。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市民駕車游園,目前東大門的停車場已滿足不了游人停車需求。為此,規(guī)劃用地上還將新建一個1200平方米的停車場,可同時停泊60輛汽車。

    地理環(huán)境

    赭山公園歷來是人們登高遠眺的理想之處。蕪湖市區(qū)內(nèi)五十多座景色各異的小山中,最負盛名的,當首推赭山。古人稱贊赭山是江城的“雄山”,歷來享有“玉峰”、“百尺浮圖”之美譽,被視為蕪湖的象征。 赭山兀立于市中心的西北角,周長4.5公里,方圓552.3畝,有大小兩座山峰,其中大赭山海拔84.8米,小赭山海拔67.9米。滿山樹木蔥蘢,芳菲萋萋,因山石呈赭色而得名。相傳戰(zhàn)國時代,楚國鑄劍名匠干將曾在離赭山一里許的赤鑄山鍛制寶劍,那鍛劍的熊熊爐火,竟把赭山的山石都烤紅了,成了赭色,至今還可見到山上遍地殷紅色的石頭和泥土,有的石頭竟紅得如同瑪瑙一般,光彩奪目。元代文學家歐陽玄曾《登赭山》一詩中描繪其景色和氣勢:“涌出滄溟外,孤高色更佳。氣通丹穴霧,光映赤城霞。”

    赭山公園的景區(qū)有:凝芳園,海棠園,杜鵑園,桂花山,梅花山,櫻花山。共有植物種類220種,較名貴的有:銀杏,香樟,檀樹,楓樹等近10萬棵。草坪41000平方米。風景林10400平方米,各具特色爭芳斗艷。園林美景有:翠明園,舒天閣,中山紀念堂,燎望塔(可眺望長江),聚心亭,“江城入畫”坊,千禧亭,凝芳園,月季園。人文景點:中山堂,劉希平先生墓(位于大赭山),戴安瀾烈士墓、毛澤東紀念像(小赭山)。游樂景點:動物園,兒童樂園,少兒歡樂城,卡丁車賽車場等。

    主要景點

    赭塔晴嵐

    “赭塔晴嵐”系古“蕪湖十景”之首,久負盛名。赭塔坐落在赭山公園的“九華行宮”后院,始建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塔為磚石結(jié)構(gòu),五層六角,每層外墻均嵌有磚雕佛像,系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傳說大風曾將塔頂吹落,雨漏不止,一日突然飛來一口大鍋扣在塔頂,從此不再漏雨。清代詩人黃鋮的《于湖竹枝詞》中“飛來覆塔尖穿,風鐸無聲不計年”寫的就是這個傳說。

    赭塔依山擁寺,氣勢雄偉:四周茂林修竹,芳草萋萋,“每當雨后,嵐光飄緲”,景致分外綺麗。古往今來,無數(shù)文人雅士為之傾倒,留下甚多膾炙人口的詩篇。雨后斜陽,登臨遠眺,領略古人“大江煙外動,春鳥渚邊鳴”的詩情畫意;盡覽江城廣廈櫛比,大道縱橫,山水環(huán)繞,花樹繁茂的一派生機勃勃的現(xiàn)代都市風光,令人如入畫中。

    赭塔與廣濟寺(著名的小九華)、舒天閣、翠明園,平民教育家劉希平墓、抗日名將戴安瀾墓等勝跡連成一片,相互輝映,形成市中心一處優(yōu)美的風景區(qū)。

    廣濟寺

    廣濟寺廣濟寺位于赭山南麓,是蕪湖市文物保護單位,中國重點寺廟和游覽勝地。

    唐玄宗開元年間(公元719年)韓國王子金喬覺渡海來大唐沿著長江而上,在蕪湖棄船登岸,在赭山南麓搭茅卓錫,在此修持數(shù)年,后去九華山,開辟了九華山叢林道場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敕頒九龍背紐金印一枚給廣濟寺,印重八斤八兩,印文“地藏利成金印”因金喬曾在此修持,故赭山也稱“小九華”廣濟寺為九華行宮,每年農(nóng)歷七月三十日地藏圣誕日,八方香客,如期而至,燒香拜佛,祈求還愿,人流如潮,晝夜不絕,寺內(nèi)各殿,香煙燎繞,燈火通明。

    千百年來已成為蕪湖及周邊地區(qū)民間傳統(tǒng)習俗,歷史上凡江浙及韓國香客朝九華者,必先來此朝“九華行宮”,蓋金印、敬頭香后上九華山。二ООО年擴建重修,現(xiàn)面積23000平方米。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殿典相接,層層高疊,建筑呈中、東、西三路分布格局,中路由南至北依次為照壁、山門、鐘鼓樓、東西配殿、大雄寶殿、地藏殿、宋塔。東路有僧房、齋堂、藏經(jīng)樓、藥師殿、后山門。西路為綠化區(qū)和無障礙通道至滴翠軒,出大雄寶殿登八十八級高聳陡峭的石級,步履艱難,給人以登天的感覺。

    廣濟寺的景觀有:八斤八兩的金印、八噸八百公斤銅鐘、八十八級古臺階、宋塔、滴翠軒、古銀杏樹。

    1983年,中國國務院確定廣濟寺為漢族地區(qū)佛教中國重點寺院,并把它交給佛教界作為佛教活動場所開放。近年來,重修殿堂,再塑佛像,使這座千年古剎重展雄姿,成為蕪湖著名的風景名勝。

    翠明園

    翠明園坐落在大赭山的西麓,位于鐵山和鳳凰山之間,全園面積10.8畝,延山引水,風景別致。它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特色的訪古園林。園門上方,懸掛著黑底鎏金字"翠明園"三個大字為著名書法家、前安徽省政協(xié)主席張愷帆所書。

    園景主要以荷花池為中心而設,池東邊有泉水叮咚流淌,注入池內(nèi),常年不枯,泉水名為"鳴泉"。池南邊建有千姿百態(tài)的假山,有多條小徑可以攀登至山頂,假山下有兩三處石澗,可供游人穿越,荷花池上建有曲橋,鋪有木板橋,穿梭其間,不覺情趣盎然。

    園內(nèi)置景巧妙,造園工藝獨特,園內(nèi)有水、有山、有亭、有臺、有橋、有池......鵝卵石鋪就的小徑,古色古香的廊榭,郁郁蔥蔥的香樟樹,婀娜多姿的梅蘭竹菊,遠觀赭山疊翠,近聽泉水叮咚,山光水色,十分宜人,成為鬧市中央一處優(yōu)美的風景區(qū),是人們休閑游覽的理想去處。

    一覽亭

    取名于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著名詩句。遠望亭六面三層,飛檐圍廊,登上頂層,極目遠眺,可風大江東去,弋水回環(huán),大橋飛虹,古塔矗立,湖堤染翠,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盡收眼底。

    中山紀念堂

    坐落在赭山南坡半山腰處的中山堂,位于廣濟寺與赭塔的后山腰,始建于1933年,原為廳堂式平房,名為“皖南圖書館”。1937年秋,日軍占據(jù)赭山,老百姓被禁止通行,“皖南圖書館”因此也被日軍司令部占用,直到1945年8月日軍投降。1947年,國民黨軍隊把赭山劃為軍事禁區(qū),“皖南圖書館”又被國民黨軍隊占用,直到1949年4月蕪湖解放。

    新中國成立以后,市政府為紀念孫中山先生1912年10月30日蕪湖之行,將“皖南圖書館”更名為“中山堂”,多次修繕,并曾在廳堂中央懸掛孫中山先生巨幅畫像,供人們瞻仰,1954年移交赭山陶塘管理處管理。1958年,中山堂開設茶社等服務項目,向游客開放!拔母铩逼陂g(1966-1976)。中山堂曾多次舉辦各種形式和內(nèi)容的展覽。2000年,赭山公園投資57萬元,對中山堂進行徹底改建,拆除原先的舊房,新建一座中西合璧的中山堂,面積近800平方米,堂前還建一處六七百平方米的小型廣場,并由著名書法家武中奇題寫“中山堂”三個大字,懸掛于門前。

    舒天閣

    一覽亭下西側(cè),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二層樓建筑,這就是舒天閣。它建于1989年,座西朝東,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面積480平方米,閣高二層,建筑呈現(xiàn)典型的江南園林風格,飛檐斗角,雕梁畫棟,古樸典雅,氣勢宏偉,取“極目楚天舒”的詞意。

    步入大廳,迎面懸掛著一塊匾額,上面鐫刻著“江天一覽”四個大字,落款是“乾隆歲在辛末仲春”,據(jù)說是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的親手御筆,字體渾厚蒼勁。登上二樓,只見正面廊檐下懸掛的匾額上書寫著“舒天閣”三個大字,為著名書法家尹瘦石所書。站在二樓極目四望,江城美景,盡收眼底。

    劉希平先生墓

    劉希平,原名畹蘅,字蘭香,安徽六安人,1873年出生于六安施家橋。青年時期,同情并支持康有為、梁啟超的維新變法運動。1906年留學日本時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1911年回國后,創(chuàng)辦安徽江淮大學,擔任教育長兼教授。1918年,劉希平應赭山省立五中校長潘光祖之邀,來校擔任修身課教師。1920年,省立五中師生一致推舉劉為校長。劉希平擔任校長后,主張教育“以誠化人”,辦學社會化,提出“經(jīng)濟公開”、“校務公議”兩大口號,使學校民主空氣十分活躍。他還為學生訂閱《新青年》、《新生活》、《新潮》、《湘江評論》等書刊,積極推動新文化運動。1920年秋,劉希平在蕪湖首先倡議“學校社會化”,提出“學生要到社會上去”、“學生要和平民交朋友”等主張,得到五中廣大師生響應。他領導五中師生先后在長街原徽州會館辦起商業(yè)夜校,在赭山腳下觀音松處辦起蕪湖工讀學校,在蕪湖四明公所(今市教育局)辦起商人夜校,在今交通銀行附近辦起工人夜校,并在蕪湖郊區(qū)辦起農(nóng)民夜校。在省立五中學生中,先后涌現(xiàn)出蔣光慈、祖茂林、吳葆萼、張懷璋等一批優(yōu)秀人才。

    1929年春,劉希平靈柩被安葬在赭山之巔。墓地面積約120平方米。1932年,人們又在山頂為先生建筑了一座石亭,取名“愛晚亭“(取”哀挽“諧音),亭兩旁柱子上有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 “朝霞菲微枯草泣”,下聯(lián)是:“秋風搖落故人稀”,正面橫梁上刻有“劉希平先生紀念亭”,書法家于右任書寫墓碑。在山半腰還建一座高大的牌坊(即今“江城入畫”牌坊),牌坊刻有“劉希平先生之墓”,背面書有“浩氣長存”四字,牌坊與墓地之間建有百余級石階作為墓道。

    劉希平墓在“文革”期間(1966-1976)屢遭毀壞,1984年以后多次修葺。2001年10月,蕪湖市人民政府公布劉希平墓為全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于2004年5月在墓旁立牌公示,各界人士時常來墓前拜謁祭掃。

    戴安瀾烈士墓

    戴安瀾將軍墓安放在小赭山南坡半山腰,占地100多平方米,墓地正面對著大赭山,墓地背后依山而建,呈半圓形,四周蒼松翠柏環(huán)繞,墓前有寬敞的神臺,墓穴為圓形混凝土結(jié)構(gòu),直徑約5米,高2米,墓前豎立著一塊一人多高的墓碑,碑上鐫刻著“戴安瀾烈士墓”六個大字,為前民革中央主席王昆侖題寫,字體蒼勁有力。

    戴安瀾,字衍功,號海鷗,是我國抗日名將之一,安徽無為人,1904年出生于無為,出身貧寒,幼時讀私塾,少年時在蕪湖求學。1922年初,投筆從戎,由于作戰(zhàn)勇敢,得到不斷提升,后被保送黃埔軍校第三期學習。畢業(yè)后參加北伐戰(zhàn)爭,屢建戰(zhàn)功,被晉升為團長。1937年7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戴安瀾時任國民黨七十三旅少將旅長,在平漢鐵路的漕河、彰德等地,屢創(chuàng)日軍,尤其是在臺兒莊戰(zhàn)役中,戴安瀾英勇善戰(zhàn),身先士卒,火攻陶墩,計取宋莊,為臺兒莊大捷作出貢獻。此后又任國民革命軍第89師副師長、第200師師長等職。1939年冬,國民黨第五軍軍長杜聿明率部隊在廣西大明山與日軍激戰(zhàn)于昆侖關(位于廣西南寧市東北賓陽縣附近),戴安瀾率機械化師擔任正面反攻,擊斃敵酋中村止雄少將,全殲日寇6000余人,首克同興堡,戴將軍身負重傷,仍英勇作戰(zhàn),榮獲獎章。

    1956年10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內(nèi)務部追認戴安瀾為革命烈士,毛澤東主席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向戴安瀾將軍家屬頒發(fā)了“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

    戴安瀾烈士墓在“文革”期間(1966-1976)曾遭毀壞,1978年以后多次修葺。1996年8月,中共蕪湖市委、蕪湖市人民政府將戴安瀾烈士墓列為“蕪湖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10月,市政府又公布戴安瀾烈士墓為全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市政府撥款對墓地進行修建,并于2004年5月在墓前立碑公示。為牢記歷史,不忘國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2007年8月戴安瀾烈士銅像又在園內(nèi)塑立。

    歷史人文

    赭山上古跡頗豐,史載:晉明帝于赭山之明窺察屬將王敦營壘;明弘帝于赭山被清兵生俘,遂明亡;清乾隆帝登山游鑒留景于山頂一覽亭。歷代諸多文人名士為之駐足留連,黃庭堅、張孝祥、林逋、黃鉞、蕭云從等在此登山行仙吟,留下了大量詩文。

    赭山公園位于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qū)內(nèi),古人稱贊赭山是江城的“雄山”歷來享有“玉峰”、“百尺浮圖”之美譽,被視為蕪湖的象征。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赭山擁有“四時不謝之花,終年常青之樹!,自古以來,就以它獨特的風姿吸引游人,歷代諸多文人名士都登臨赭山,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文。有的還長期寓居在此,赭山西南麓的“滴翠軒”,就曾經(jīng)宋代大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寓居讀書的地方。舊中國,赭山卻飽嘗烽火,山巒荒涼,滿目瘡痍。1937年秋,赭山被日軍占領,禁止通行,直至1945年秋,日軍投降。新中國成立的1958年,人民政府在赭山植樹綠化,筑路護林,將赭山開辟為公園。

    赭山不高,卻是俯視江城蕪湖的最佳境地。相傳,干將在鄰近鑄劍,爐火將此山熏映成赭色而得名,宋代著名書法家黃庭堅也曾在此處居住,景區(qū)現(xiàn)為國家4A景區(qū)。

    赭山上下古跡甚多。史載,晉明帝曾過赭山窺察叛將王敦營壘;明弘光帝朱由崧于赭山之麓被明總兵田雄挾持降清,遂明亡;民間還有西太后夢游赭山的傳說。大赭山上現(xiàn)還有民主愛國主義者、著名教育家劉希平先生墓,小赭山半山腰有抗日名將戴安瀾將軍墓。在大赭山南麓建有赭山動物園,由長林、山林、和平待三個私營動物園合并而成,占地面積80傳余畝,園內(nèi)配有景點小品,瀑布、假山、雕塑、浮橋,錯落有致,有各種珍稀動物共50余種,1000余只。

    旅游信息

    公交:可乘4路、6路、9路、10路、30路、39路、102路、106路(夜)、111路(夜)直達赭山東大門(站名:赭山公園)?沙8路、17路、23路、24路、37路、41路、103路、110路直達赭山西大門(站名:皖南醫(yī)學院北站)。

    相關事件

    2011年12月26日傍晚,安徽省蕪湖市赭山公園發(fā)生驚險一幕:一只東北虎逃出了赭山動物園,在公園里引發(fā)人虎對峙。當?shù)毓裁窬拥綀缶筅s到現(xiàn)場,為保證游人的人身安全,在采取多種措施無效后,無奈將老虎射殺。

    據(jù)了解,這只被射殺的東北虎為母虎,正值青壯年時期,由于處于發(fā)情季節(jié),性情暴躁易抓狂。26日下午16時20分左右,由于飼養(yǎng)員給其喂食時沒有及時將籠舍鐵門關實,這只東北虎撞門而出,逃至赭山公園內(nèi)。所幸在其逃出之后沒有造成游人受傷。

    東北虎又名西伯利亞虎,起源于亞洲東北部,有著300萬年的進化史,被國際野生動物基金會列為“世界十大瀕危動物之一”。據(jù)了解,蕪湖市有關部門在事件結(jié)束后召開了會議,要求公園加強管理,并對造成事故的當事人給予嚴肅處理。

    相關文章
    熱點文章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