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陜西、山西過去都流行吃一種叫“菜疙瘩”的面食,傳說這是在過去“糠菜半年糧”的日子里,逼出來的一種吃法,因?yàn)槟茏畲笙薅鹊睦酶鞣N原材料——無論是白面、高粱面、豆面都可以拌,山藥蛋、茴子白、大白菜、胡蘿卜、茄子、豆角、菠菜、韭菜、甜菜葉等都可以作為菜加進(jìn)去,取材特別容易,口味嘛則也都還過得去。
制作方法
主料:菠菜、小麥面粉
輔料:蝦仁 調(diào)料:醋、水、油潑辣
步驟:
1、菠菜洗干凈,瀝干水分,切碎 。
2、將面粉放入切碎的菠菜中,在加入少量的冷水,揉成面團(tuán),面團(tuán)比較硬些。面粉與蔬菜的比例可自己調(diào)節(jié),只要面粉能把菜揉成面團(tuán)就行,煮的時候也散不開 。
3、將揉好的面團(tuán)餳一會,是為了面團(tuán)能筋道些 。
4、用一小勺挖一小塊團(tuán),放入開水鍋中,勺子挖出的面塊大約與鵪鶉蛋一般大,形狀各異,很隨意。
5、一塊塊的小菜疙瘩放入鍋中煮2-3分鐘 。
6、煮熟撈出,澆上自己喜歡的鹵汁,我感覺還是搭配油潑辣子、醋調(diào)料好吃。
注意事項
“菜疙瘩”這個吃法講究就在蘸料上,可以靈活的選擇蘸料來調(diào)制不同的口味。另外煮菜面塊的時候要跟涮火鍋一樣,講究涮一下——兩筷子頭輕輕張開,塊狀物立即變?yōu)槠瑺钗,別煮的太久了。也可以先將面粉和成糊狀,再將洗凈的蔬菜切成條狀,一條條放入面糊中,再逐條用筷子拖入鍋中。
歷史來源
在舊社會,關(guān)中地區(qū)的貧苦百姓吃不飽飯,很難吃上白面,所以就將挖來的野菜和面蒸成菜疙瘩用來充饑,菜多面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