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錢飯是一種山西省的漢族小吃,原是陜北人家缺糧的一種度荒飯,多和米糠、秕谷同煮,借以充饑;現(xiàn)已成為粗糧細做的風味飲食。用黑豆壓制形似銅錢,和小米同煮,或配以其他原料。營養(yǎng)豐富,易于消化,夏有止渴消暑作用,冬有保溫驅寒功效。
簡要介紹
“錢錢飯”是山西省呂梁山區(qū)人愛吃的一種地方風味小吃。錢錢飯的來歷還有一段故事。
十六國時期,石勒與牧馬元帥汲桑起兵反晉,汲桑兵敗被晉軍士殺死,石勒因為兵敗后,軍士傷亡嚴重,無奈引兵投降了漢王劉元海。漢王平時得知石勒善用兵,且英勇善戰(zhàn),遂親自召見,盛情款待,封石勒為安東大將。石勒受封后,統(tǒng)領大軍,轉戰(zhàn)于并冀,與王彌、王波形成割據(jù)勢力。光初二年(公元319年)稱王建立后趙。光初十年(公元327年)石勒大敗劉耀,劉耀帶領殘兵敗將逃跑,石勒率領三軍奮勇直追,追到離石西北(今臨縣境內),在紫金山間安營扎寨。
是時,臨縣久旱,加之兵禍連年,百姓饑寒交迫,到公元328年,遠近亢旱,赤地千里,石勒軍士饑腸轆轤,無以為食有的士兵偷竊、搶掠百姓財物。石勒整動軍紀,命士兵采集榆錢飽腹。把錢錢用水掏靜,摻小米熬成“錢錢飯”充饑。石勒還命士兵帶上“錢錢飯”賑救災民。使當?shù)厝硕冗^了災荒。后百姓為紀念石勒賑救災民,在紫山修建應候廟,亦名石勒寺,俗稱大王廟。每逢忌祀,總要供奉“錢錢飯”。無榆錢季節(jié),以黑豆搗扁而代之。后逐漸流傳下來,延續(xù)至今。
“錢錢飯”的原料為小米和黑豆。錢錢的制作是把黑豆用開水煮過,煮到膨脹即可,涼后置于石頭上(有一個平面即可),用鐵錘搗,搗成銅錢厚薄為宜。錢錢飯的做法比較簡單。首先將小米用涼水淘過后下鍋,再把錢錢煮進去,約二十分鐘即可,即可食用。愛吃稠而糊者尚需繼續(xù)熬煮,此為純錢錢飯。也有將蔬菜混入錢錢米中熬煮。諸如紅薯錢錢飯,土豆錢錢飯。紅薯錢錢飯是從農歷九月收獲紅薯到次年夏前。百姓以紅薯代替糧食做餐,先將水燒開,然后放進紅薯,待水沸后,再放小米,錢錢煮熬成稀狀或稍稠狀即可食用。
“錢錢飯”營養(yǎng)豐富,易于消化,夏有止渴消暑作用,冬有保溫驅寒功效。
食品由來
合乎“錢錢飯”是山西省呂梁山區(qū)人愛吃的一種地方風味小吃。錢錢飯的來歷還有一段故事。
合乎十六國時期,石勒與牧馬元帥汲桑起兵反晉,汲桑兵敗被晉軍士殺死,石勒因為兵敗后,軍士傷亡嚴重,無奈引兵投降了漢王劉元海。漢王平時得知石勒善用兵,且英勇善戰(zhàn),遂親自召見,盛情款待,封石勒為安東大將。石勒受封后,統(tǒng)領大軍,轉戰(zhàn)于并冀,與王彌、王波形成割據(jù)勢力。光初二年(公元319年)稱王建立后趙。光初十年(公元327年)石勒大敗劉耀,劉耀帶領殘兵敗將逃跑,石勒率領三軍奮勇直追,追到離石西北(今臨縣境內),在紫金山間安營扎寨。
合乎是時,臨縣久旱,加之兵禍連年,百姓饑寒交迫,到公元328年,遠近亢旱,赤地千里,石勒軍士饑腸轆轤,無以為食有的士兵偷竊、搶掠百姓財物。石勒整動軍紀,命士兵采集榆錢飽腹。把錢錢用水掏靜,摻小米熬成“錢錢飯”充饑。石勒還命士兵帶上“錢錢飯”賑救災民。使當?shù)厝硕冗^了災荒。后百姓為紀念石勒賑救災民,在紫山修建應候廟,亦名石勒寺,俗稱大王廟。每逢忌祀,總要供奉“錢錢飯”。無榆錢季節(jié),以黑豆搗扁而代之。后逐漸流傳下來,延續(xù)至今。
制作方法
合乎“錢錢飯”的原料為小米和黑豆。錢錢的制作是把黑豆用開水煮過,煮到膨脹即可,涼后置于石頭上(有一個平面即可),用鐵錘搗,搗成銅錢厚薄為宜。錢錢飯的做法比較簡單。 首先將小米用涼水淘過后下鍋,再把錢錢煮進去,約二十分鐘即可,即可食用。愛吃稠而糊者尚需繼續(xù)熬煮,此為純錢錢飯。也有將蔬菜混入錢錢米中熬煮。諸如紅薯錢錢飯,土豆錢錢飯。紅薯錢錢飯是從農歷九月收獲紅薯到次年夏前。百姓以紅薯代替糧食做餐,先將水燒開,然后放進紅薯,待水沸后,再放小米,錢錢煮熬成稀狀或稍稠狀即可食用。
合乎“錢錢飯”營養(yǎng)豐富,易于消化,夏有止渴消暑作用,冬有保溫驅寒功效。
相關故事
陜北的錢錢飯
提起陜北的錢錢飯,那在陜北可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家庭主婦人人會做,在陜北生活過的人也都吃過。但錢錢飯的由來和錢錢飯里溶進的故事,恐怕就沒多少人能說的上來,現(xiàn)在的娃娃們知道的恐怕就更少了。
錢錢中的故事
這天吃過晚飯,保姆王媽讓我坐在房前的石階上,給我講起了錢錢飯中的故事:早在南宋時間,金兵犯亂中原,愛國將領岳飛奉命討伐,從河南一路追逼到陜北的米脂、清澗一帶。時至深秋,陰雨連綿,金軍只顧北躥逃命,哪還顧的上負重糧草,任其秋雨淋著。牲口草料中的豆顆被雨水浸泡發(fā)脹后,撐破口袋,在青石板上灑落了一路,又被馬踩車轍擠壓,成了一個個扁扁的小豆餅。
宋軍跟著路標直直殺到大夏國邊城,才鳴金收兵安營扎寨。負責軍需糧草的士卒由于戰(zhàn)事緊促,沿途難以征購糧草,看看地上灑下的小豆餅,便一路仔細掃起收攏,用水洗凈,倒入鍋中煮熟,再加以青菜草根,犒勞三軍。
岳云將此事稟報父親岳飛后,岳飛讓快快盛上一碗來。管事不敢慢待,重新洗鍋換水,下入豆餅加入小米,熬至粥稠狀,涼至溫熱,方才端上。岳飛捧起老磁碗,一眨眼功夫,碗中食物已下肚,才想起看個究竟,問個其名。
待管事端來第二碗,他仔細品味,慢慢咀嚼,反復觀察。覺得那一顆顆小豆餅餅猶如一個個小銅錢似的,很是有些形制。便問管事此粥何名?管事哪里知道他叫何名,又不敢直說這些豆子是金兵用來喂牲口的料兒,只因沒了別的辦法,才撿來果腹。支吾半會兒也答不上來,傻傻的呆站在那里,可這時他分明聽到岳元帥笑著大聲說,那就叫它“錢錢飯”吧。
從此,戰(zhàn)場上喂牲口的豆料,在一次偶然戰(zhàn)事中,成就了一個近千年的名字“錢錢飯”。揚頭望去,滿天星斗,哪棵曾在宋代照亮過當時的夜空,與我見證錢錢飯的過去和今天,與我分享錢錢飯給陜北人生活里帶來的享受?
我相信此故事的真實性
當我每每端起盛了錢錢飯的老磁碗時,就會想起那首傳誦千古的《滿江紅》: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多年來,這首詞一直警示著我“莫等閑”,時常在追尋“八千里路云和月”,隔些時日就去看一次刻在紅石峽巖壁上的“還我河山”四個血樣紅的大字,激勵我勿忘國恥。 如果僅僅是為了吃錢錢飯的話,說來它也有一番不可缺少的工序:首先選出尚好的豆子,用水浸泡一兩天,看看連心兒也泡到了,澇出淋去水后放在碾子上壓,壓時豆子應該一顆顆,慢慢灑在碾骨碌的前邊,這樣壓過后的豆子就成了一個個扁平的銅錢一般。收攏,涼干待用。(如果沒有碾子,也可以用一件較硬的干凈器物做墊,把泡過的豆子一顆顆的搗成扁平狀即可)。熬煮時不要去掉皮子,將壓好的豆錢錢直接涼水下鍋,注意觀察開鍋時千萬不要讓它溢出鍋外,這樣會流失營養(yǎng),調節(jié)火候的同時用勺子不停翻攪,十多分鐘后下入洗好的小米,繼續(xù)煮至稠粥狀即可食用。
難道是加入的植物油
有一次王媽煮錢錢飯時,我看到她往進加了幾滴植物油,我覺得納悶,這錢錢飯上油油的一層,難道是加入的植物油?可又覺得不對,我就問了王媽是怎回事,王媽說,這就是做錢錢飯的一個訣竅。由于豆錢錢和小米都含油性,又都屬于未軋出油性類芡狀物,混合與水加熱后,形成許多膠狀小泡,不斷向上翻滾就形成溢鍋了。當你加入植物油后,起到了壓制和儲溫的效果,使親油性物質更親油,不但省時省火,煮出的錢錢飯會更好吃。
材料簡介
小米,谷類,禾本科
學名:Setaria italica
小米是粟(Setaria italica)脫殼制成的糧食,因其粒小,直徑1毫米左右,故名。原產(chǎn)于中國北方黃河流域,中國古代的主要糧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屬于“粟文化”。粟生長耐旱,品種繁多,俗稱“粟有五彩”,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中國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釀造的。粟適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區(qū)生長。其莖、葉較堅硬,可以作飼料,一般只有牛馬羊等大牲畜能消化。
粟在中國北方俗稱谷子,南方則稱稻為谷子。經(jīng)過多年人工除草的選擇,谷子地里的雜草樣子非常像谷子,尤其幼苗時期,叫做“莠”,成語“良莠不齊”則是由此產(chǎn)生。
還有一種原產(chǎn)于非洲的御谷,也叫“珍珠粟”(Pearl millet),英語中經(jīng)常和粟混淆。
小米,亦稱粟米,通稱谷子。谷子去殼即為小米。
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質9.7克,比大米高。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76.1克,都不低于稻、麥。一般糧食中不含有的胡蘿卜素,小米每100克含量達0.12毫克,維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糧食之首。
小米粥是健康食品?蓡为氈蟀,亦可添加大棗、紅豆、紅薯、蓮子、百合等,熬成風味各異的營養(yǎng)品。小米磨成粉,可制糕點,美味可口。
《本草綱目》說,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
小米的芽和麥芽一樣,含有大量酶,是一味中藥,有健胃消食的作用。小米粥有安神之效。
藥用價值
小米又有粟米、白粱粟、粢米、黃粟、稞子、谷子等名稱,為禾本科植物粟的種仁。原產(chǎn)我國,以山東、河北、東北、西北等地區(qū)栽培最多。按黏性分糯粟和粳粟兩種。立秋后采收
小米
。以粒大、飽滿、均勻為佳。
【性昧】 甘咸、涼(陳粟米:苦寒)。
【歸經(jīng)】
(1)專入腎,兼入脾、胃(《本草求真》)。
(2)入手足太陰、少陰經(jīng)(《本草撮要》)。
【成分】每100g小米含蛋白質9.7g、脂肪3.5g、糖類72.8g、熱1 515kJ、鈣29mg、磷240mg、鐵4.7mg、胡蘿卜素0.19mg、維生素B1 0.57mg、維生素B2 1.12nag、煙酸1.6mg、鎂93.1mg、銅5.5mg、錳9.5mg、鋅25mg、硒45mg、碘8mg以及類雌激素物質。
小米的蛋白質有谷蛋白、醇蛋白、球蛋白等多種。種子蛋白質含多量的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蛋氨酸。
【功用主治】
(1)和中、益腎、除熱、解毒。治脾胃虛熱、反胃嘔吐、消渴、泄瀉。
(2)小米內含有多種對性有益的功能因子、能壯陽、滋陰、優(yōu)生。
【文獻摘要】
(1)《別錄》:“主養(yǎng)腎氣,去胃脾中熱,益氣!
(2)《滇南本草》:“主滋陰,養(yǎng)腎氣,健脾胃,暖中!
(3)《日用本草》:“和中益氣!
(4)《綱目》:“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
(5)《健康與養(yǎng)生》:“小米中含有類雌激素物質,有保護皮膚、延緩衰老的作用!
【壯陽、滋陰、優(yōu)生的功能因子及其作用】
(1)小米中所含的類雌激素物質,能滋陰。
(2)小米中所含的維生素B2,能防止男性陰囊皮膚出現(xiàn)滲液、糜爛、脫屑等現(xiàn)象 ;防止女性會陰瘙癢、陰唇皮炎和白帶過多。妊娠期婦女補充維生素B2,能避免胎兒骨骼畸形。保持人體所需的維生素B2,能維持生長和生殖力正常。
(3)小米中所含的鋅,是維護性腺健康的微量元素,能使性 器官和第二性征發(fā)育健全;使男性勃起堅硬、精子數(shù)量正常、前列腺不致腫大;使女性月經(jīng)和性欲正常;使所懷胎兒發(fā)育健全,不致畸,生長正常。
(4)小米中所含的錳,能維持性功能,有利于性欲,精子數(shù)量、交配能力、生殖功能健康正常。
(5)小米中所含的硒,有利于谷胱甘肽的生成,而谷胱甘肽能改善性功能。
(6)小米中所含的銅,是維護生殖健康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銅能維持正常的生殖功能和生長發(fā)育,孕婦攝入足夠量的銅,能避免早產(chǎn)。
(7)小米中所含的碘,系合成甲狀腺激素必不可少的元素,能維持性的正常發(fā)育及性功能正常。妊娠期婦女攝取足夠的碘而維持甲狀腺功能正常。可避免胎兒癡呆或智力低下或骨骼發(fā)育延緩或成為侏儒癥患者。
相關資料
小米 原產(chǎn)我國,約有8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最為有名和最好的小米應屬陜北一帶、山西定襄縣和沁縣所產(chǎn)小米。
小米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選育馴化而來的。今天世界各地栽培的小米,都是由中國傳去的。全世界小米栽培面積約10多億畝,我國最多,總產(chǎn)量最高,多分布在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東北、內蒙古等地。
小米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屬禾本科。它性喜溫暖,適應性強。農諺“只有青山干死竹,未見地里旱死粟”,說明小米的抗旱能力超群。它既耐干旱、貧瘠,又不怕酸堿,所以在我國南北干旱地區(qū)、貧瘠山區(qū)都有種植。按成熟遲早可分早、中、晚三熟;以籽粒粘性可分糯粟和粳粟。
小米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含蛋白質9.2~14.7% ,脂肪3.0~4.6%及維生素,除食用外,還可釀酒、制飴糖。
原料介紹
小米又名粟,古代叫禾,是一年生草本植物 ,屬禾本科,我國北方通稱谷子,去殼后叫小米,它性喜溫暖,適應性強。 起源于我國黃河流域,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栽培歷史,現(xiàn)主分布于我國華北、西北和東北各地區(qū)。
小米的品種很多,按米粒的性質可分為糯性小米和粳性小米兩類;按谷殼的顏色可分為黃包、白色、褐色等多種,其中紅色、灰色者多為糯性,白色、黃色、褐色、青色者多為粳性。一般來說,谷殼色淺者皮薄,出米率高,米質好;而谷殼色深者皮厚,出米率低,米質差。著名品種有陜北米脂小米,山西定襄縣黃小米,山東章丘龍山小米、山東金鄉(xiāng)的金米、河北桃花米等。
小米粒小,色淡黃或深黃,質地較硬,制成品有甜香味。我國北方許多婦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紅糖來調養(yǎng)身體的傳統(tǒng)。小米熬粥營養(yǎng)豐富,有“代參湯”之美稱。
營養(yǎng)價值
小米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含蛋白質9.2%-14.7% ,脂肪3.0%-4.6%及維生素,除食用外,還可釀酒、制飴糖。
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質9.7克,比大米高。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76.1克,都不低于稻、麥。一般糧食中不含有的胡蘿卜素,小米每100克含量達0.12毫克,維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糧食之首。
中國北方許多婦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紅糖來調養(yǎng)身體的傳統(tǒng)。小米熬粥營養(yǎng)價值豐富,有“代參湯”之美稱。由于小米不需精制,它保存了許多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小米中的維生素B1可達大米的幾倍;小米中的無機鹽含量也高于大米。
除了豐富的鐵質外, 小米也有蛋白質,復合維他命B、鈣質、 鉀、纖維等等。 因為小米性質是堿性的,所以烹煮時,不需要加太多的鹽或干脆不用鹽煮。
小米的淀粉含量高(約70%),是一種能量食物。
和其他谷物一樣,小米中鈣、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C和維生素B12含量很低。
蛋白質含量在不同類型的小米中變動很大,一般介于5%—20%之間,平均為10%—12%。小米中蛋白質的質量常優(yōu)于小麥、稻米和玉米,但是必需氨基酸中的賴氨酸含量低。
營養(yǎng)分析
1、 小米因富含維生素B1、B12等,具有防止消化不良及口角生瘡的功效;
2、 小米具有防止泛胃、嘔吐的功效;
3、 還具有滋陰養(yǎng)血的功能,可以使產(chǎn)婦虛寒的體質得到調養(yǎng),幫助她們恢復體力;
4、 小米具有減輕皺紋、色斑、色素沉著的功效。
相關人群
一般人均可食用
1、小米是老人、病人、產(chǎn)婦宜用的滋補品;
2、氣滯者忌用;素體虛寒,小便清長者少食。
食物相克
小米忌與杏仁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