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墓是一座古墓,位于岳陽樓以東約500米處。墳堆聳立如丘,高8米,直徑32米,占地面積為800平方米,周圍砌有石欄桿。
基本介紹
魯肅墓在離岳陽樓不遠。往3517路里走前行大約300米向右走150米左右即到。門外有些破舊。墓堆聳立如丘,周圍砌有石欄,墓頂有一小亭,亭內立清光緒年所刻兩米高石碑一塊,上書“吳魯公肅墓”。墓前石引柱上鐫刻對聯(lián)“扶帝燭曹奸,所見在荀彧上;侍吳親漢胄,此心與武侯同”。相傳三國時期,周瑜死后,魯肅代理水軍都督,駐守岳陽。在洞庭湖訓練水軍,親自到常德與關云長談判,劃湘江為界,魏蜀吳遂成三足鼎立之勢。
地理位置
墓顯得肅穆莊重,使人肅然起敬。墓四周沒有石欄,墓前立石碑坊, 坊柱上刻有賢語一幅:扶帝燭曹奸, 所見在荀彧上;侍吳親漢胄,此心與武侯同。墓前豎石碑一塊,文為“吳魯公肅墓”,系光緒十五年巴陵知縣周主德立,墓頂建小亭,有石級可達墓頂.墓于1984年重修。
魯肅墓位于3517工廠內南側,北距岳陽樓約200米,占地面積800多平方米,封土高8米,直徑32米。墓周環(huán)行道邊砌花崗石護欄,南、北兩面有石級可登墓頂, 墓頂建紅柱黃瓦六方小亭,高6米,占地20平方米。墓前有清光緒十五年(1889)巴陵知縣周至德刊立的“吳大夫魯公肅墓”碑。兩側為墓廬,今已開辟成展室向游客介紹魯肅的生平事跡。距墓碑八米處建有高3.5米,寬4米的四柱三開間石構牌坊。坊柱刻聯(lián): 扶帝燭曹奸,所見在荀彧上; 侍吳親漢胄,此心與武侯同。對魯肅的生平事業(yè)、政治見解給予了中肯的評價。
墓主介紹
魯肅字子敬,東漢臨淮東城即今安徽省定遠縣人。東漢末年東吳功勛卓著的政治家、軍事家!度龂尽侵尽氛f他少有壯節(jié),好為奇計,家富于財,性好施與。東漢末年軍閥混戰(zhàn),他獻出家產隨周瑜投奔孫權。孫權初次會見他密議國策時,他就作出了“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唯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的論斷。他的見解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是異曲同工不謀而合。赤壁大戰(zhàn)前,他力主聯(lián)劉抗曹。在戰(zhàn)爭過程中又多方斡旋,調解周瑜與孔明之間的矛盾,終于協(xié)助周瑜取得了赤壁大戰(zhàn)的勝利,為孫權雄踞江東奠定了基礎。赤壁大戰(zhàn)后,他又力主借荊州與劉備,加強與劉備的盟友關系,增加曹操的敵手,促成三足鼎立之勢。當曹操聽說孫權借地劉備時,正握在手中修書的筆都掉到地下了。
個人榮譽
清代詩人李調元在《魯肅墓》詩中稱許道:“借荊能落曹公筆,切勿輕看冢中人”。210年,周瑜在岳陽病危時伏枕上書孫權極力推薦魯肅自代,他說:今既與曹操為敵,劉備又近在公安,邊境極近,百姓還沒有完全歸附,宜得良將,以鎮(zhèn)守安撫巴丘。魯肅智謀足當此任,請求您讓他替代我,我就是死了,也沒什么后顧之憂了。周瑜死后,孫權依言命魯肅鎮(zhèn)守岳陽。 在岳陽,魯肅曾赴益陽與關羽單刀赴會,對關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于說服關羽同意以湘江為界,由此奠定了吳蜀之間的疆界。在岳陽他屯軍筑城,鞏固邊防,修建閱軍樓操練兵將,并厚撫巴丘百姓,使戰(zhàn)亂中的百姓得以休養(yǎng)生息。因此,岳陽歷代百姓深銘其德,奉為賢人,專門修了魯將軍廟祭祀他。另外在“三賢祠”、“文廟名宦祠”也供有他的牌位。這些都說明了只要真心誠意地為人民做過好事,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歷史發(fā)展
清朝同治和光緒年間的《巴陵縣志》均有魯肅墓的記載。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巴陵知縣周至德對墓陵進行過一次修葺。1915年,北洋軍閥曹錕來岳陽時,又修整了一次,重刻了墓銘。墓碑兩側的石柱上刻著一副對聯(lián):“扶帝燭曹奸,所見在荀彧上;侍吳親漢胄,此心與武侯同!蹦鬼斏嫌幸恍⊥ぃぶ袌砸皇,碑上刻著曹錕撰寫的銘文:“距今1698年,漢建安二十二年,東吳水上將軍魯肅卒于斯,巴陵人思其德而葬之于斯。余在岳陽,過其冢下,想見其為人,為之徘徊留連不去。舊冢有亭,褻不容人,余從而修葺之,而為之銘曰:公德于斯,卒于斯,而葬之于斯。嗚呼,公足以千古!”這就是四十年前人們所見到的魯肅陵墓。后來亭毀碑失,只存墓壟。
墓和亭均毀于“文革”初期了。為了發(fā)展旅游業(yè),恢復名勝古跡,岳陽市人民政府決定重修魯肅墓。1984年,岳陽市按原貌進行重修。1956年被列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上У氖,魯肅的陵墓有好幾處,此墓是真是假,還有待進一步考證。1985年由湖南橡膠總廠集資,岳陽市文物管理部門負責重建工作,堅持“整舊如舊”的原則,其規(guī)模按民國初年所拍魯肅墓的照片恢復舊制,墓高8米,四周鑲有麻石護欄,亭中豎有刻著魯肅傳的大石碑,頂上建有一座覆蓋琉璃瓦的六角亭,總共占地800多平方米。原魯肅墓朝東正面豎有一幅大石枋門,高約三點五米,寬一點二米,有石直達碑前,現(xiàn)改西面為正門,增設牌坊,朝洞庭湖,并列入岳陽旅游區(qū)向游客開放。
社會評價
中國已知有魯肅墓5座,分布于岳陽、漢陽、鎮(zhèn)江、丹徒和句容,孰真孰偽各有說法。何光岳《岳陽三國名人古墓考》認為岳陽魯肅墓是遷葬墓的遺留!霸狸柺顭,魯肅死于伏天,只能暫行寄棺埋葬,以安定軍心,加之魏、蜀時時騷擾江路,魯肅的靈柩也難以從長江運回東吳安葬,故寄葬墓是存在的”。后來魯肅的兒子魯淑為昭武將軍遷夏口督,才將父墓遷至漢口龜山,因此龜山又名“魯山”。
岳陽傳說中的魯肅墓甚為神秘,說墓室內巨大的紅漆棺材是用銅索鐵鏈吊起的,棺前大油缸燃著長明燈,壁上掛著魯肅生前用過的青鋒寶劍。如若棺木落地,岳陽將發(fā)生大火災!拔母铩蓖诜揽斩磿r,有人就想發(fā)揮這個大墓室的作用,經(jīng)精確計算從南北兩側對挖,結果兩路人馬在地底下會師了,可什么也沒發(fā)現(xiàn)。其實清同治《巴陵縣志》記載魯肅墓,當時就有“靴!钡膽岩,甚至有人說是后人“附會”。但是,這些都不影響魯肅在岳陽人心目中千古“賢人”的形象。
交通指南
岳陽交通路線航空:岳陽機場將于2010年開始建設。長沙黃花機場有到岳陽的大巴,單程70元,全程約150分鐘左右。岳陽終點站:市政府斜對面糧貿大廈。機場發(fā)車時間:14:00/16:00 兩班。 鐵路:岳陽火車站位于市內先鋒路,5、15、17、36路等多趟公交線路都可抵達,前往車站很方便。由于京廣鐵路途經(jīng)岳陽,所以能將岳陽劃歸在這條貫穿南北的鐵路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