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思想
樹立科研服務意識,以《豐都縣教育科學研究所20XX年度工作計劃》為指針,以積極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目的,以新的課程改革為主要內容,積極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全面樹立“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理念,以科研為動力推動我校各項工作的全面發(fā)展。特制定20XX年春期教科研工作思路。
二、工作策略
學校延續(xù)教科室、年級組、教研組(備課組)三級教研網絡,以教科室為中心,層層負責,逐級推進,保證每周有教研活動。
各年級組設辦公室主任,羅吉瓊為一至三年級年級組辦公室主任,梅剛為四至六年級年級組辦公室主任,況顏為七至八年級年級組辦公室主任,熊祥林為九年級年級組辦公室主任。負責本年級組辦公室的安排、協(xié)調、保管等工作。
2、成立教研組(備課組)。
小學語文組:組長曾珍,成員有廖明權、古利娟、梁譚超、李亞紅、朱子清、秦淑玉、文幸、向娟、江美、李代數(shù)、彭海明;
中學語文組:組長皮永紅,成員有廖桂珍、黃勇、黃英玲、王興奎、張濤、況顏;
小學數(shù)學組:組長黃平,成員有李亞華、張小蘭、熊朝宏、彭海明、毛應普、李紅賢;
中學數(shù)學組:組長陳永才,成員有隆平、陳軍、亓朝霞、石傳利、陳鵬;
英語組:組長龔桂華,成員有白將軍、江政偉、羅嵐楓、蘭俠、楊曉慧、李立、向蘭艷;
理化生組:組長李文孝,成員有熊祥林、廖金梅、向彥橋;
政史地組:組長余桂蘭,成員有曾憲革、廖玉容、陳鄰酈;
藝體組:組長梅剛,成員有秦春容、車曉鈺、李春霞、陳德碧、譚雪霞、王希、羅吉瓊;
小學綜合學科組:組長李亞紅,成員梅剛、向蘭艷、車曉鈺、秦春容。
幼教組:組長劉玉華,成員有劉小義、馬小慶。
學科教師在教研組長的組織下,加強對本學科及相關學科之間的研究,并根據(jù)學校安排形成材料、記錄上交到科研處。
三、具體工作
(一)、以教研組為依托,開展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的校本教研活動。
1、校本教研專題研討會
活動形式:先由各教研組長在第三、四周根據(jù)本學科在教學“六環(huán)節(jié)”中確實存在的一些問題確定四次本期將進行的研討主題,上報教科室備案,再由教研組長確定中心發(fā)言人,中心發(fā)言人和交流發(fā)言人要根據(jù)確定的主題認真準備發(fā)言材料且形成文字記錄;最后教研組長將開展的活動記錄和發(fā)言材料上交到教科室。
2、雙周業(yè)務學習促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活動
A、活動時間:雙周每周二下午17:30(冬季時間為16:30)。
B、活動方式:
①全體教師統(tǒng)一學習業(yè)務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做好記錄。
②觀看名師教學光盤,看完后組織教師進行評課,以達到聽、評課的統(tǒng)一,并最終形成聽課材料。
3、各教研組優(yōu)質課暨“三課”評選活動
A、先由教科室按教研組登記教師上課順序;
B、規(guī)定時間現(xiàn)場上課。
C、由常規(guī)考核領導小組按《豐都縣課堂教學評價表》對課堂質量進行打分;
D、評出各教研組一、二、三名,計算分數(shù)時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然后求平均分算出;
E、獲獎將納入學校積分考核加分
4、集體備課活動
①、學期進行七次集體備課,提倡多樣性,內容要有實效性。
②、以教研組為單位,在指定時間、地點進行集體備課,學校領導要及時深入參加所在教研組備課。
③、重點備每單元的起始課,突出重點、難點,把握關鍵。
④、教研組長確定中心發(fā)言人、記錄人,共同交流教學過程、教學策略等,形成集體備課教案。
⑤、教研組長確定上課教師,以實現(xiàn)集體備課的運用。
⑥、組長按規(guī)定時間上交集體備課記錄。
5、認真學習昌樂二中271高效課堂理論和經驗,深入推進課改工作,進一步推進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
①、成立課改領導小組:組長:曾憲革;副組長:白將軍 皮永紅;成員:黃平 向彥橋 毛應普 李文孝 隆平 張濤 李春霞及各教研組長。
②、高度重視,統(tǒng)一認識,全面推進課改工作;
③、積極開展先進的課堂理論和經驗的培訓學習,汲取精華,開展教師體驗式學習研討;
④、開展專題研究,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言研討,小學3-6年級,中學7-9年級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⑤、邀請教科所專家、教育學會專家到我校講學,對教師進行培訓;
⑥、開展鄉(xiāng)鎮(zhèn)兄弟學校教育教學、教育科研聯(lián)誼活動。
6、教學反思活動
教師要針對自己的教學實際,靈活選擇教學反思的類型。如“課后反思”、“周后反思”、“月后反思”、“期中反思”。每月根據(jù)所上內容手寫一篇教學反思,要求深刻、具體,有實效性,字數(shù)一千字以上。
7、加強對新教師的指導
一名大學生要做到從學生到教師角色的轉變,在各方面需要有很大的努力。為了盡快提高新教師的教學能力,提高業(yè)務水平,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使新老師跟上高質量的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為其能盡快成長,學校延續(xù)教學“一對一”傳幫帶制度。具體如下:陳軍指導陳鵬;龔桂華指導李立、劉玉華指導馬小慶。
要求:結對教師經常相互聽課,聽課后詳細交流,提出建設性意見。
8、開辟幼兒教育科研新陣地,加強幼兒教育管理與監(jiān)督,提升幼兒教育品位。
9、開展特色工作,抓好第27屆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的一切工作,進一步提升我校科技教育含金量,打造山區(qū)科技教育新領域。(計劃另作安排)
(二)搞好常規(guī)工作不松懈
1、積極組織教師參加縣、鄉(xiāng)、校舉行的賽課活動和片區(qū)教研活動,讓教師出去多看、多聽、多交流、多總結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注意:參加活動后要有相應的記錄并上交到教科室)
2、做好各類試題,上級文件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及時傳達,以便教師能把握教學方向。
3、做好干部大培訓和繼續(xù)教育的資料整理、上報工作。
4、辦好學法講座,選取對師生切實有用的學習內容,力求實效。
5、堅持教師間相互聽課,聽課后提出相應的建議,不停留于形式,每期每位教師不少于20節(jié)其中中小學交叉聽課不少于5節(jié),教研組長25節(jié)其中中小學交叉聽課不少于8節(jié),中層干部30節(jié)其中中小學交叉聽課不少于10節(jié);學校校長不少于50節(jié)。(注意:學校行政將不定時隨堂聽課)
(三)以課題管理為依托,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積極推進“三化”管理質量年主題主題活動
一是抓好發(fā)展性閱讀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微觀研究,每一步都要認真探討,讓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真正有效;二是抓好小組合作學習研究,強化學生的管理,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小組為的評價體系。三是抓好總結關,做好階段、學期總結,召開課題總結大會,交流先進成果,推廣普及提升研究水平。
(四)以遠程教育為平臺,提高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充分利用網絡課程資源,實現(xiàn)資源共享。充分利用電教室的遠程教育進行課堂教學,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教學設備,做到用好電教設備,管好電教設備,使其為課堂教學服務。
(五)狠抓畢業(yè)班管理,加強畢業(yè)班教學研討,做到一訓基礎,二訓提高,三訓專題,四訓綜合,努力提高畢業(yè)班學生學業(yè)成績。
(六)做好名師、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和提升工作。
四、具體活動安排見附表(1)。
三建鄉(xiāng)中心學校教科室
20XX年2月7日
附表1:
三建鄉(xiāng)中心學校
20XX年春教科研活動行事歷
周次 | 活動內容 | 責任人 | 活動成員 | 備注 |
4周 | 教科研工作大會 | 皮永紅、向彥橋 | 全體教師 |
|
5周 | 各教研組集體備課一 | 各教研組長 | 全體教師 |
|
6周 | 專題研討活動一 | 各教研組長 | 全體教師 |
|
6周 | 業(yè)務學習 、教學反思 | 皮永紅、向彥橋 | 全體教師 |
|
7周 | 各教研組集體備課二 | 各教研組長 | 全體教師 |
|
8周 | 業(yè)務學習 | 皮永紅、向彥橋 | 全體教師 |
|
9周 | 課改培訓、各教研組集體備課三 | 各教研組長 | 全體教師 |
|
10周 | 課改培訓、教學反思 | 皮永紅、向彥橋 | 全體教師 |
|
10周 | 專題研討活動二 | 各教研組長 | 全體教師 |
|
11周 | 三課活動、各教研組集體備課四 | 各教研組長 | 全體教師 |
|
12周 | 三課活動、業(yè)務學習 | 皮永紅、向彥橋 | 全體教師 |
|
13周 | 各教研組集體備課五 | 各教研組長 | 全體教師 |
|
14周 | 業(yè)務學習、專題研討活動三 | 皮永紅、向彥橋 | 全體教師 |
|
15周 | 教學反思、各教研組集體備課六 | 各教研組長 | 全體教師 |
|
16周 | 業(yè)務學習 | 皮永紅、向彥橋 | 全體教師 |
|
16周 | 專題研討活動四 | 各教研組長 | 全體教師 |
|
17周 | 各教研組集體備課七 | 各教研組長 | 全體教師 |
|
18周 | 教學反思 | 皮永紅、向彥橋 | 全體教師 |
|
19周 | 專題研討論文 | 皮永紅、向彥橋 | 全體教師 |
|
20周 | 收集整理材料 | 皮永紅、向彥橋 | 全體教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