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亮點是什么?
面試要想取得高分,必然要有亮點。亮點并不是說讓你轟轟烈烈、驚天地泣鬼神,它可能是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視角,一個得到升華的立意,一個首尾呼應、細致可行的邏輯結構,一句娓娓道來的詩詞,一個信手拈來的引用,或者依據貼切生動的表述。
也就是說,突出亮點還要從立意鮮明、結構嚴謹、語言生動三個方面下功夫。
乍一看,這三個方面似乎并不難,很容易做到。事實上,在考場上,不要說立意鮮明、結構嚴謹、語言生動,就是能做到觀點明確、條理清晰、語言流暢已很不容易;一半以上的考生都是做不到的。如果你能做到,勝算已經很大了。再向亮點的方向提升,是一定能取得高分的。
2.面試高分的答題邏輯結構是什么樣的?
一般而言,結構化面試題型分成五類:綜合分析題;計劃組織協(xié)調題;人際關系題;應變題;自我認知與崗位匹配題。
(1)答題結構是直接套用模板?還是根據立意主旨靈活安排?
在打基礎階段做練習的時候,可以先按照上述五類題分類練習,熟悉每種題型的答題思路和要點。熟練以后就會發(fā)現(xiàn),有些答題思路是要融會貫通的,五類題型沒有明顯的界線,有時候一道題即使綜合分析題,又是人際關系題,同時也是應變題。要想安排好邏輯結構,就不要先生硬地去把題目分類,再模式化地去套用對應的答題結構,給考官留下很不好的印象。要反套路,就是你展開邏輯結構所使用的話術,不是固定的模板,而是用自己的話組織的。
在答題結構這一點上,很多人滿足于直接使用現(xiàn)成的模板,但卻沒有去思考邏輯結構是為了什么。這是很危險的,基本就奔套路去了。如果你寫一篇作文,你安排行文結構的目的是什么?這個好理解,肯定是為了主題服務的。那么面試的答題也是一樣,拿到一道題,要做的不是從背熟的模板找一個套進去,而是要考慮自己的利益和主旨是什么,用怎樣的邏輯結構展開論述,更能夠更好地體現(xiàn)主旨、服務主旨。
想通了這一點,答題結構才有亮點可談。
(2)一個經典的答題結構,基本上每套考題都會用到
對于單純的計劃組織協(xié)調題、人際關系題、答題思路一般較簡單,建議大致按照教材做就可以了,這里主要講一下綜合分析題的答題思路。
這類題,有一個比較經典的三段式答題結構——
是什么:一針見血概括出問題的本質;
為什么:條理清晰、透徹分析出問題的原因;
怎么辦:提出切實可行、針對性強的解決問題對策。
在這三段式中,難度最大的是第一段“是什么”,這也是你的立意所在。這考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能力,能否言簡意賅、不拖拉不含糊,擲地有聲地直指問題的本質,是區(qū)分優(yōu)質答案和普通答案的關鍵。
舉例一道往年真題,很有代表性。
題目:如何看待大學生四處考證?比如英語計算機證等。
很明顯,這是典型的綜合分析題。下面我們來看答題要點。
【答題要點】
1)考證熱的現(xiàn)象反映了當前大學教育中專業(yè)課程設置與社會職業(yè)需要之間的脫節(jié),也反映了社會對大學生就業(yè)技能要求的短視眼光,需要在教育管理與規(guī)范就業(yè)等方面進行深入的反思。
2)大學生的“考證熱”有如下三點原因:
一是大學教育中專業(yè)課程設置不合理,現(xiàn)有的專業(yè)課的學習不能滿足就業(yè)的需要。
二是行業(yè)準入,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入發(fā)展,人才市場逐步規(guī)范,一些崗位實行職業(yè)資格準入制度是必然的,目前需要持職業(yè)資格證上崗的崗位已達幾十個。
三是就業(yè)壓力下大學生的盲從心理,在就業(yè)方向不確定的情況下,從眾心理使一些大學生發(fā)現(xiàn)身邊同學在忙著考證,就立刻加入了“考證”行列。
3)“考證熱”的現(xiàn)象,也給教育主管部門等提出了制度和政策調整的新課題,為使這一現(xiàn)象得到好的引導,我建議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議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要進一步放權,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引導高校更加注重學生學習喝酒也之間的銜接。
二是建議高校完善專業(yè)課程的設置,加強專業(yè)課的教育,注重專業(yè)能力。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就業(yè)指導、職場生涯規(guī)劃指導等服務。
三是建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主管部門對就業(yè)市場進行充分調研,進一步規(guī)范執(zhí)業(yè)資格準入制度,對職業(yè)資格證種類數(shù)量進行精簡,引導用人單位更加注重應聘者的實際專業(yè)能力;同時進一步規(guī)范執(zhí)業(yè)資格的考試制度,不要增加應試者的經濟和其他負擔。
上面這道例題答案就是明顯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來組織的。那么是不是就只有這一種答題結構能夠搭建出優(yōu)質答案,所有的綜合分析都要往這個結構上靠呢?不是的,下面介紹其他三種也很好用的答題結構。
(3)另外三種答題結構:并列式、遞進升華式、辯證式
a.并列式
真題舉例可見本文開頭“公交車理論”的例子。當一道題反映了多個分問題,不好集中概括,且每個分問題都有一一對應的對策時,可以使用并列式結構回答。在并列的每一點里面,分別指出問題,提出對策。
并列的幾個點之間并不是毫無邏輯,你可以把最直接、最重要的一點放在最前面,升華和引申的一點放在最后面。
b.遞進升華式
我們來看一道例題: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交八方友”。談談你對“交八方友”的理解?
我們來看一看參考答案要點。
(1)真正的朋友,是一個人一生的財富。古今中外,對于朋友的精辟的詮釋很多,兩千年的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偉大的歷史學家司馬遷說:士為知己者死;馬克思說:人的生活離不開友誼,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誼卻是不容易的。友誼需要用真誠去播種,用熱情去灌溉,用原則去培養(yǎng),用諒解去呵護。
(2)回顧我黨的歷史,也是一部與各界朋友人士結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榮辱與共、肝膽相照的歷史。如果不是“交八方友”,我們就不會趕走日本侵略者,不會打敗國民黨反動派,建立新中國。新中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如果不是堅持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我們的經濟建設、社會建設就不會取得這么巨大的成績。
(3)“交八方友”,要堅持原則。對于國家而言,凡是有助于我們建設美好社會的朋友,我們就要團結,因為團結就是力量,國家的建設發(fā)展需要和平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但是,任何損害我們國家建設、阻礙我們事業(yè)進步的別有用心的勢力,我們必會保持高度地警惕。對于個人而言,如果我成為一名公職人員,我在工作、生活中一定要遵守組織的原則和紀律,在和朋友的交往中保持清醒的頭腦,把握好分寸和尺度,不能因為所謂的朋友二是工作受到干涉、使國家利益受到損害。
可以看到,這道題參考答案中的三個要點,是由表及里,層層遞進、層層升華的關系。
對于此類題干比較寬泛,沒有明確指向的題目,答題時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分析,應與相關的政策、公務員實際等相聯(lián)系,采取遞進式思路答題,層層深入。
c.辯證式
我們再來看一道例題:
目前國內圣誕節(jié)等西方節(jié)日盛行,有人說,這樣會對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造成巨大沖擊,對此,你怎么看?
我們來看一看參考答案要點。
(1)對于上述問題,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
(2)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中國的大門已經向全世界敞開,西方國家的一些節(jié)日涌入我國是正常的。西方節(jié)日的盛行,一定程度上使我國群眾對西方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有利于借鑒和吸收先進文化。
(3)另一方面,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明。我們傳統(tǒng)節(jié)日豐富多樣,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中國民族幾千年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結果,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傳承并發(fā)揚光大。對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認同,是尊崇對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思想價值體系的表現(xiàn)。因此,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不能靠對西方節(jié)日的“堵”,而是應當加大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和宣傳力度,通過綜合國力、文化自信的提升,必將帶來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與繁榮。
3.如何做到答題語言生動新穎?
在沒有系統(tǒng)地備考之前,很多人覺得語言上出亮點很容易,多背些時政熱點、名言警句、申論范文不就行了?
事實上,在考場上做到答題語言簡練而生動是很難南的。想一想,限定時間內,壓力情境下,且思考時間有限,需要迅速組織語言還不能落俗套,這不是一件易事。我當時面試成績雖是第一名,但事后反思,語言表達方面尚有提高的余地。
今天就按照要求從低到高的順序,聊一聊如何做到語言表達有亮點。
1)你的答題內容首先要好
內容是語言得以依附的基礎,如果你對實質性的要點無話可說,那么再好的語言也無從裝飾。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我們在進行面試復習的時候,首先練習的不是用口語去答,而是在腦海中過一遍答題要點,或者用筆八藥店寫下來。這實質和基礎。根據我的經驗,現(xiàn)場答題造成卡殼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答著答著某個要點忘記了。這種情況不僅影響“綜合分析能力”的得分,也影響“語言表達能力”的得分。
2)口語表達要流暢
當你開始練習用口語去答題時,你會發(fā)現(xiàn)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的不一樣。
書面表達的時候,你可以停頓,可以刪除,只要最后寫出來的是工整的句子就可以了?谡Z表達則不行,你的每一次卡殼,每一次重復,都可能造成“語言表達能力”這一評分要素的減分。
因此,在增加更多亮點的點綴之前,先要練習使口語表達通順流暢,否則,增加上去的名言警句、修辭手法等點綴,就成了累贅,會造成更多的卡殼,適得其反。
3)在流暢的基礎上,增加亮點
增加口語表達亮點的方法有多種,如引用詩句、活用名言警句、結合時政熱點,使用修辭等等。
這里題型三個注意事項:
一是大多數(shù)人都意識到要多背誦一些句子以備用。我發(fā)現(xiàn)有的人背了一大堆,但也不會用,一答題還是自己的白開水一樣的語言。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在平時的練習中,除了背誦,更重要的是活用的意識,平時就要用起來,用熟練。否則,不要指望考場上突然就會用了。
二是名言警句的使用要接地氣,不要太突兀,為用而用,它必須是為你要表達的主旨服務,同時切合當前的語境。同時最好用一些新穎的,不要用滿大街遍地都是的,用了不如不用。
三是語言的修飾只有錦上添花的作用,不能雪中送炭。如果你的答題內容不夠好,或者口語表達不通順流暢,那么考官不會因為你背了幾個名句就給你打高分。因此不要好高騖遠,先做好前面兩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