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迎江油酥餅
油酥餅制做技藝精細,要經(jīng)過制酥、和面、制餅、煎烤四道工序。制酥的油、面比例為1:3。先將菜籽油燒熱,將鍋端下,徐徐倒入面粉,用搟杖迅速攪拌均勻。和面講究搓揉,使面有較強的韌性。和面的水,60%為涼水,40%為溫水,先用60%的涼水與富強粉拌和,攪成面絮,再倒入20%的溫水,搓揉成硬面團,揉至面團表面發(fā)光,再將剩余20%涼水灑入,并用拳頭在面團上榨壓,使水全部“吃入”面內(nèi)。然后將面團移在案板上用力反復搓揉,功夫全在“揉”上,直至面有較強的韌性時,拉成長條,抹上清油,揪成一兩三錢重的面劑;再在面劑上抹油, 以防止粘連在一起,并逐個搓成三寸五分的長條,就可以制餅了。
制餅時,將長條面壓扁,搟成一寸半寬的面片,加一錢五分油酥,撒勻椒鹽一分,關鍵在于一手扯面,一手卷面,要求一兩三錢重的面條,必須扯成二寸寬的薄片達四公尺長,只有這樣邊扯邊卷,才能達到層疊千折,薄如蟬翼的程度。
煎烤用平底鏊,先在鍪內(nèi)倒一兩菜籽油,將卷好的形似“蝸!钡男A餅逐個排放在鏊里。鏊下的火力要分布均勻,散在周圍,而鏊上的火力則要集中在鏊的中心,這樣才能使酥餅漲發(fā),心子提起。待三分鐘后,提開上鏊,給酥餅淋一點清油,逐個按火色情況調(diào)換位置,防止烤焦,再將上鏊蓋上,一分鐘后將酥餅翻身調(diào)換位置,達到火色均勻,兩面金黃即成。
9、天柱香鴨
天柱香鴨是安徽省天柱山風味特產(chǎn)食品,主料本自山間農(nóng)家水鴨,生長野外,飲的是山溪泉水,吃的是山野生物。在保持生態(tài)原汁的基礎上選用天然佐料,精巧配方,融合傳統(tǒng)工藝與現(xiàn)代科技加工制成,氣香味醇,一吃難忘,百吃不厭。
天柱香鴨在保留傳統(tǒng)鴨肉“滋陰養(yǎng)胃、清肺補血、利水消腫”及食補食療作用方面更具美食可口特色。
8、皖貢貢糕
皖貢貢糕是徽式糕點中最賦盛名的一種。傳說此糕是地方貢給乾隆皇帝品嘗,嘗后龍心大悅,即封為“貢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生產(chǎn)歷史。
皖貢貢糕是在原配方基礎上增加黑芝麻、果仁等多種高營養(yǎng),高品味上等輔料,經(jīng)多家名師共同參研加工而成。因黑芝麻等具有生津補腎,烏發(fā)養(yǎng)顏之功效,深得廣大消費者喜愛。其質(zhì)量有薄如紙,捻如牌,白如雪,燃如燭之特點,故屬貢糕精華。
7、鍋粑湯
“鍋粑湯,味真香,人人都好它!”土生土長的岳西大山人習慣做鍋粑湯,更愛吃鍋粑湯;凡是吃過鍋粑湯的外地人,一講到鍋粑湯,就嘖嘖稱道,連連夸贊。
鍋粑湯做法很簡單。就是煮飯時把水有意留得多一點,待飯開時,將米湯逼起;等飯燜好后,再把飯盛起。然后把米湯倒在鍋里,將不糊不焦的鍋粑鏟松動,用柴火再燒,待湯沸騰、鍋粑軟化后,就成了鍋粑湯。如果吃的人多,就將鍋粑留得厚一些,烙成金黃色,其味更好,雖沒有嘆為觀止的工藝,但這種以土為洋、以奇反正、以丑變美的做法,卻獨領-。聞之香噴噴,食之脆咯咯,非常適口,男女老少皆宜,且營養(yǎng)豐富易化,所以人們最喜吃,也最能吃,吃起來,總覺得碗小,咂聲一片,汗漓滿面,香美絕妙。特別是新米煮飯的米湯,稠稠的,做成的鍋粑湯更可口,味更佳,就是吃飽了飯,也能喝下一二碗。它絕對比宴席上“平地一聲雷”這道菜好吃!捌降匾宦暲住彪m有香頭佐料,但味道卻比不上原汁原味的鍋粑湯,宛若用紅燒肉的油炒肉,其味就純真一樣。
吃鍋粑湯時,再配些腌咸菜就更上一乘。而腌咸菜又是岳西農(nóng)村最拿手的。黃燦燦的豇豆、泡菜,紅艷艷的辣椒、羊胡姜,白亮亮的蔥頭蒜瓣。脆蹦蹦的蘿卜、地藕,令人見了口水直咽,真是美味配佳肴,美不勝收。不同年齡的人吃起鍋粑湯來,都能分享到共同的快樂,孩子能吃出天真和頑皮;俊俏的姑娘能吃出嫵媚和嬌嗔;魯莽的小伙子能吃出自己的豪放與爽快;遲暮的老年人,吃鍋粑湯,讓自己的行動證實著老當益壯。
隨著成城市、居民生活條件的改善,電飯煲、高壓鍋取代了鐵鍋,電器、液化氣替代了柴火,因而鍋粑湯在城市里很少見了。加之,吃膩了油水太重的飯菜,因此城里的同志到鄉(xiāng)鎮(zhèn)或農(nóng)村,在吃飯時,首先就要對廚房或主人說:“搞些鍋粑湯來!比绻糁畡t來,那就做好讓肚子空出位置的準備,開始就少吃飯,否則,準會后悔。如果到岳西鄉(xiāng)下,沒吃上鍋粑湯,那就猶如進北京不嘗烤鴨一樣,將使人感到非常遺憾。
鍋粑湯何時成為習慣,無法考證。大凡一件事物的興起、普及,都有內(nèi)在的原因。岳西的大山人,糧食歷來不能自給,就是科學種田、糧食增產(chǎn)的今天,也仍要從外地運進。因而這種鍋粑湯旨在為節(jié)約糧食而采取的措施;同時,山上有取之不盡、燒之不竭的燃料。燒些鍋粑湯,無非是增加一點柴火而已。誰知后來鍋粑湯竟成了人們舍不得、丟不掉的美味佳肴。
6、天柱山五香干
天柱五香干,風味獨特,香嫩可口,成為天柱山旅游休閑食品中的佳品,深受游客喜愛。五香干的來歷,民間傳說因王安石而起。
王安石離任舒州通判時,擺一桌宴席招待文朋詩友。沒想到廚師第一次上菜時,就上了兩盤豆腐。王安石問:“同是豆腐,為何分作兩盤·芽”廚子說:“一種是加茶葉煮的,一種是茴香煮的。”大家品嘗后覺得味道不錯。接著第二次換菜,又上了一盤醬煮豆腐,大家一品嘗更覺得這種豆腐色味俱佳。第三次換菜,又上了用八角、胡椒煮的兩盤豆腐。客人們感到這豆腐燒得更好,香美極了。這時王安石告訴廚師,今天五種味豆腐都不錯,客人喜歡吃,叫他把這五種佐料放到一起燒制,果然有一股獨特的香氣,贏得滿桌喝彩。
這扎干的五味佐料豆腐,就形成了“五香干”。五香干加工制作技術,在潛山世代相傳,成為有名的地方特產(chǎn)。1988年9月,天柱五香干被評為安徽省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并被推薦參加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榮獲銀牌獎,還被登錄香港出版的《世界名優(yōu)食品大全·中國美食》一書。
5、云泉苦蕎麥糊
安慶市著名商標,是樅陽大地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開發(fā)的一種綠色保健食品,產(chǎn)品以優(yōu)質(zhì)蕎麥糊為原料,采用現(xiàn)代科技生產(chǎn)工藝研制而成,不含任何色素或食用添加劑,原汁原味。產(chǎn)品富含人體必需的鈣、磷、植物蛋白、碳水化合物及多種微生素,具有祛寒去火、養(yǎng)顏護膚、清涼解熱、補血養(yǎng)神之功能,對高血壓、高血糖的人更具有獨特的食用價值。榮獲“安徽名牌農(nóng)產(chǎn)品”、“綠色食品-產(chǎn)品”、“98全國保健品博覽會金獎”、“安徽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等稱號,連續(xù)2屆省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化龍頭企業(yè)。
4、巴比饅頭
口味獨特
皮薄――外皮輕薄、入口即化。
餡大――餡肉豐滿、細而不膩。
湯濃――純正渾厚、孜孜入味。
品種豐富
目前,已經(jīng)有10余種口味的饅頭供顧客選擇。
同時,我們并將不定期推出新口味的品種。
文化特色
傳承中華飲食文化,結合現(xiàn)代科學工藝,我們已經(jīng)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巴比饅頭。
“輕輕提、慢慢移”
蒸籠內(nèi)饅頭蒸熟后,需要輕輕提起籠屜,并慢慢移動至一旁,使熱氣均勻散發(fā),底氣透出,口味可保持最佳;
“先開窗、後喝湯”
首先將饅頭打開窗戶,即咬開一角,然后輕輕吸允湯汁,待湯汁喝至大半,方開始細細咀嚼品味;
“櫻桃口、爬犁走”
在食用之時,需要像櫻桃小口一樣小口小口地咬下,像爬犁耕地一樣慢慢地咀嚼,方可品得其中美味。
3、懷寧蟹粉獅子頭
原料:豬肋條肉800克,蟹黃50克,蟹肉125克,青菜心200克,蝦子1克,清湯500克
制作過程:豬肉斬成石榴米狀;放碗中,加蔥、姜汁、蟹肉、蝦子、鹽、料酒、淀粉攪拌上勁;青菜心洗凈過油碼入沙鍋內(nèi),加肉湯燒開;拌好的肉擠成肉丸,碼在菜心上,再點上蟹黃,上蓋菜葉,加蓋微火燜2小時即成。
2、岳西毛香粑
毛香是山里常見的一種野蒿,常在農(nóng)歷二三月間長出嫩芽,青色嫩葉上毛茸茸的,嗅起來有芳香,山里人俗稱毛香。將嫩毛香碾碎成泥,摻和在秈米拌糯米磨成的米粉里,做成墨綠色的毛香粑,香噴噴的十分可口。
毛香粑,口感香,味鮮色美,為安徽黃山地區(qū)特產(chǎn),傳說每年農(nóng)歷三月三日,吃毛香粑可“巴魂”。
1、岳西五谷豆粑
每年的秋末冬初,是個收獲的季節(jié),也是迎新辭舊的節(jié)日。村民們把新收獲的大米,搭配優(yōu)質(zhì)的綠豆、黃豆、紅豆、豌豆、蠶豆等多種豆類,制作出美味的豆粑。由于原料多豆類,再加上工序中需要鍋底燙成餅(粑),這就是豆粑的名字由來。
豆粑,就是大別山岳西地道的美食,還延伸到太湖、望江、宿松、潛山等縣。目前在湖北的黃梅,以及江西彭澤、都昌、湖口、九江等地頗為盛行,是鄉(xiāng)民們喜聞樂見的營養(yǎng)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