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質(zhì)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的永恒主題。因此,努力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對站在教育最前線的我們來說,是義不容辭的職責。但在我們的教學現(xiàn)狀中,擠壓學生課余時間,反復做各種習題,是較為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這主要是由于課堂效率不夠高,為了彌補,老師不得不利用課余時間或藝體課時間進行補習。這樣一來,不僅是學生,就連老師也厭煩了這種惡性循環(huán)。要想改變這一現(xiàn)狀,必須從提高課堂效率入手,向課堂40分鐘要質(zhì)量,F(xiàn)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問題,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教師要有良好的語文修養(yǎng)。
我們聽了許多優(yōu)秀教師的課,他們的課堂就特別吸引孩子們。課堂上,哪怕是心靜如水的孩子也會不由自主地熱情高漲,也會情不自禁地想躍躍欲試。教師的投入,教師的會說話的一顰一蹙,都在深深地感染著每一位聽課的老師。教師的語言很親切,表情富有變化,讓在座的每一位學生都能體會到語文美的所在。反思我們的課堂,為什么不能調(diào)動在座的每一位學生呢?為什么不能讓學生都跟著老師的思路去遨游語文的知識海洋呢?原來是我們的語文功底不夠深,語文的修養(yǎng)不足或準備不充分等等。所以,在優(yōu)美的課文面前,我們的講解變得遜色了,我們的學生聽得煩膩了。任何照本宣科的做法,只能一步一步地抹殺孩子的語文興趣,對提高課堂效率絲毫不起作用。因此,要提高語文課堂效率,首先就要提高我們個人的語文修養(yǎng)。(六大方面:1、必要的語文知識。2、豐富的語言積累。3、熟練的言語技能:朗讀、說話、聽話、寫作、寫字等。4、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充電,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虛心學習,取長補短。5、高雅的言談舉止。6、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所以我們要博覽群書,不斷地學習他人的先進經(jīng)驗,不斷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爭取做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
二、課前準備要充分。
(一)、學生課前預習的準備: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明確預習的內(nèi)容。
(二)、教學設計的準備,寫出符合自己本班實際的教學設計。
(三)、教具的準備。(低段比較重要:拼音卡、生字卡,教學掛圖等)
三、搞好課堂教學中的教學組織。
課堂是教學工作的主陣地?捎械慕處,雖然課前認真地備課,課堂上也滔滔不絕,可沉悶或混亂的課堂卻使學生不愛學或?qū)W不下去,所以良好的課堂紀律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怎樣搞好課堂中的教學組織,讓自己的課堂活起來、動起來,又井然有序呢?在教師講授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的時候,課堂應該是安靜有序的。在開展課堂討論,課堂活動時,學生是活躍的,盡量做到“動而有序,活而不亂”。但小學生的注意力易分散,自制力不強,常有違規(guī)違紀的現(xiàn)象,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學生在課堂上不遵守紀律,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目示法。教師授課時,心里想著教學內(nèi)容,眼睛應看著學生,隨時根據(jù)學生的反應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這時如果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不遵守課堂紀律,目光可以不離開不遵守紀律的學生。一般來說不遵守紀律的學生也會注意到老師注視的目光。用目光提醒他應該認真聽講。(教師要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
2、提問法。在教學中隨時找出問題,直接提問不守紀律的同學,讓他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課堂學習中來。
3、提示法。教師邊講課邊走到不遵守紀律的同學身邊,可在他的身邊停留一小會兒,讓這個同學感覺老師對他的錯誤行為的暗示。
以上幾種方法,都是在不影響課堂教學的情況下進行的,是對不守紀律的同學的一種暗示教育,但活躍是孩子的天性,可能有時這些暗示對個別學生不起作用,這時教師就應該進行批評,當然批評也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4、無聲的批評。教師可以停止課堂教學,用目光注視不守紀律的同學們,當然應掌握好時間,一般來說時間不應超過半分鐘,見效即止。
5、有聲的批評,就事論事,可以先提問后批評。例如在學生回答得不正確后,老師就說“這個問題你回答的不正確,你現(xiàn)在的任務是認真聽課,有什么事、什么話下課再說!比绻卮饘α,老師就說:“你的回答雖然對了,可有的同學還不明白,你是否可以安靜下來讓他們聽課呢?……”在課堂上批評學生應點到為止,切忌展開話題,高談闊論,盡量不要因批評學生而影響課堂教學。
6、表揚法。此方法在低段比較實用。教師可利用表揚聽話的學生來提醒不遵守紀律的學生,學生易接受,效果較好。
另外,教師在課上多利用鼓勵式的方法激勵孩子自覺遵守紀律(送掌聲、夸夸他等)或一些小小的物質(zhì)獎勵。(小紅花、五角星、小卡片等)
四、課堂上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一)、動腦。動腦主要包括兩方面:質(zhì)疑和創(chuàng)新。
1、質(zhì)疑就是善于提出問題。
在課堂上,教師應創(chuàng)設質(zhì)疑氛圍,鼓勵學生質(zhì)疑,開啟思維之門。教師要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引導學生要初步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大膽質(zhì)疑,積極探索。首先,教師應教給學生質(zhì)疑的方法,培養(yǎng)質(zhì)疑的能力。如緊扣題眼質(zhì)疑:《將相和》-解釋課題后,抓住“和”字質(zhì)疑:將相因為什么事鬧矛盾?抓住課題與內(nèi)容的聯(lián)系質(zhì)疑:《葡萄溝》葡萄溝在哪兒?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從文中看似有矛盾之處質(zhì)疑等等!妒镩L街送總理》-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靈車中的一對反義詞質(zhì)疑。在質(zhì)疑的過程中,要給學生講解質(zhì)什么樣的疑才有價值,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和培養(yǎng),讓學生能提出問題,而且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2、創(chuàng)新就是積極開動腦筋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包含著豐富的創(chuàng)新內(nèi)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并聯(lián)系身邊的生活實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很多文章的學完后的拓展環(huán)節(jié)就很好)對于學生的出乎意料的回答或別出心裁的思考方法,教師要細心觀察,耐心誘導。對于一些正確的獨見之處更要及時加以表揚。對于有價值的問題,要鼓勵學生拓寬思維,產(chǎn)生自己獨特的感悟和體驗,千萬不要人云亦云,長期這樣的話,學生的思維就打開了,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也更深。
(二)動口。動口主要指“讀和說”。
1、讀。讀主要指朗讀。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安排學生讀書,要以多種形式反復進行朗讀的訓練。尤其是閱讀教學中,讀書更應該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每讀一次有一次的要求。比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或營造氣氛,可以教師范讀,引讀,指名讀,小組讀,輪讀,分角色讀等;(課文學習開始,采取輪讀,一人一句地讀)為了讓學生邊讀邊思考,用心去讀,一般采取默讀。讀書要指導學生理解地讀,動腦子去讀,防止“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
2、說。主要指說話訓練。小學階段常見的說話訓練有:
A、看圖說話?磮D說話是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聽說訓練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多用于低年級。----低段可以很好地利用豐富多彩的插圖進行說話訓練,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B、創(chuàng)設情景說話。要設法把學生帶入某種假設的情景,以引起說話的動機。如模擬購物,打電話,借書等。
C、討論、辯論。討論、辯論多用于高年級,話題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由學生自己提出。內(nèi)容應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對他們有一定啟發(fā)作用或教育意義的。(事先一定要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
D、復述。各種形式的復述訓練,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又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提高記憶力。復述一般可分為詳細復述,簡要復述,創(chuàng)造性復述三種。
(三)、動手。動手包括寫、畫。
1、寫。寫包括低年級識字課上的書寫生字。在低年級識字課上,教師應該合理安排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對所學的生字進行書寫練習,提高識字效果。寫還包括在課堂上的小練筆,這一般在中高年級中進行。主要指讓學生就問題的一個側(cè)面,用較為簡潔有力的話把自己的觀點寫下來。另外,寫還包括中高年級做筆記,這也是防止學生上課走神的一個好方法。
2、畫。畫主要是指讓學生根據(jù)語言訓練情景的需要,把課文的有關內(nèi)容用手中的筆畫出來,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如:《日月潭》一文的教學,在課文學完后,可以指導學生動手畫一畫日月潭的樣子!懂嬶L》一課學完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畫畫自己心目中風的樣子,再交流。同時,畫又是指“畫點批注”的閱讀方法。把課文中重點的字、詞、句用手中的筆標出來,能理解的在旁邊寫寫體會,不能理解的在文中帶上問號。
五、重視課堂的結(jié)束語。
一節(jié)課快要結(jié)束時,學生的注意力進入分散期,教師應當及時變換課堂的活動方式,使學生的注意力再次進入高度活躍狀態(tài),以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一)歸結(jié)式
在完成講析課文任務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師生討論,共同歸納總結(jié)課文重點,主要內(nèi)容和特點等。這種結(jié)束語,可以加深對教材的系統(tǒng)理解和記憶,中心明確,重點突出,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如《桂林山水》一課的教學可采取這種方式結(jié)束。
(二)朗讀式
在完成了講課任務之后,教師指導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練習表情朗讀課文。在學生們理解,掌握了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教師用上這種結(jié)束語組織教學,實際上促使學生進一步咀嚼,消化,吸收字詞句篇,提高其閱讀能力
(三)審題式
在完成講析課文的任務之后,教師指導學生回過頭來審清課文題目含義。 這樣結(jié)束講課,緊扣全文,畫龍點睛,中心突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培養(yǎng)學生的回憶,聯(lián)想和思維能力大有好處。如《黃山奇石》一課的教學可采取這種方式結(jié)束。
(四)探討式
在完成講析課文任務之后,教師有意提出一些有難度或有爭議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辯論,最終取得正確的一致和答案。這樣的結(jié)束語,能激起學生們探求問題答案的積極性,有鼓勵性,對提高學生們的分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們的鉆研精神,是很有好處的。《有趣的發(fā)現(xiàn)》一課可采取這種方式結(jié)束。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只要我們不斷地去實踐,去總結(jié),去反思,去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這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不會再是一句空話。相信老師們一定會迎來課堂教學新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