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哲夫,生于1955年。漢族,武漢大學畢業(yè)。全國人大環(huán)資委“中華環(huán)保世紀行”特邀作家,中國環(huán)保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作協(xié)會員,山西省作協(xié)副主席,國家一級作家。已發(fā)作品千萬余字,獲中國首屆環(huán)保文學優(yōu)秀作品獎、中國圖書獎、冰心文學獎等多項大獎。
哲夫不僅是個作家,更是一名勇士——一名手執(zhí)“筆槍”站在生態(tài)環(huán)保最前沿的“綠色斗士”。
哲夫,國家一級作家,已發(fā)表作品千萬余字,主要作品有黑色生態(tài)環(huán)保系列長篇小說《黑雪》、《毒吻》、《天獵》、《人欲》等;長篇生態(tài)環(huán)保紀實文學《中國檔案》、《新聞曝光的背后》、《黃河追蹤》、《怒語長江》等。獲中國首屆環(huán)保文學優(yōu)秀作品獎、中國圖書獎、冰心文學獎等多項大獎。
1997年,十卷本《哲夫文集》出版后,哲夫投身“綠色”。他不再寫銷量超百萬冊的小說,而轉寫起了印數(shù)至多不過幾萬冊的生態(tài)報告文學,外界稱他為“環(huán)保作家”。
連續(xù)五年,哲夫是全國人大環(huán)境資源委員會“中華環(huán)保世紀行”執(zhí)委會特邀的唯一作家,走了多半個中國。
他說,所到之處滿眼是無水不污、無土不流的事實!兩次去長江源頭,他看到源頭斷流,冰川后退,許多雪山摘掉了白帽子;一次去黃河源頭,他看到十河九干,黃河年年斷流!
“水并不是變不清,關鍵是做不做!闭芊蛑v參加中華環(huán)保世紀行時,他和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的記者,在江蘇環(huán)保人士吳立紅的引領下到太湖調查。當?shù)卣删囋诤竺婢o追,跟打仗似的。擺脫后,4個人去了漕橋河,河水黑如墨染,幾個農民對他們說,沒有用,(檢查的人)來了好多次了,沒人搭理的……第二天,大部隊一去,水一夜之間竟然變清了。后來才知道,污染企業(yè)接到了當?shù)卣拿睿斕煲宦刹慌盼,河水是流動的,水馬上就變清了,已經污染的水都流到太湖去了。
“這樣寫作很不快樂!闭芊蛘f,“并非是因為寫作本身不快樂,之所以u2018不快樂u2019,是因為我時常處在一種無奈狀態(tài)。以前我是寫小說的,銷路不錯。1997年,開始搞紀實文學,至今寫了有七八本書了,但感覺寫了白寫,至少我沒看到這些書起多大作用。u2018環(huán)保書u2019一般人不愛看,但我一直在努力把它寫得好看,嬉笑怒罵,用盡辦法。環(huán)保題材是很難寫的,把枯燥的東西寫生動,讓讀者為了你的文字再去讀,接受環(huán)保理念。”
“我覺得環(huán)保文學應該是文學中的文學,主流中的主流,是和人類的生存發(fā)展同等重要的!”哲夫說,“環(huán)!边@個詞過去是沒有的,環(huán)境文化或環(huán)境文學,過去都是沒有的,它是因為環(huán)境污染日益嚴重,應運而生的。環(huán)境文學在世界上是主流文學,因為它關系著人類的現(xiàn)在和未來可持續(xù)的生存發(fā)展。中國有些學者和官員稱它為邊緣文學,這是錯誤的,它其實是一種人類自我覺醒共同自救的文學,是關涉一切領域的先鋒文學或曰拯救文學。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失去了生存條件,其他文學還能存在嗎?
投筆“生態(tài)環(huán)!备且环L順,不僅被誤解為非主流,甚至會遭遇到威脅與恐嚇。因為文章會影響到許多人的既得利益,哲夫曾遭遇過死亡威脅——一次,他去某企業(yè)采訪環(huán)境污染情況,寫了篇揭露文章,不僅該企業(yè)把他告上法庭,而且還有人揚言定要他出車禍。
但他依然我行我素——這樣的事情,哲夫經歷得太多,回顧起來舉重若輕、談笑風生。
海外華人哲夫
1.百科名片
哲夫,(學名:肖軍,又名:肖秀孚), 男,漢族,湖北武漢人,大學文化,曾在中國新聞傳媒、大型國企、外企及民企工作,旅居新西蘭。
2.人生歷練
同學少年 快樂讀書
哲夫小時在武漢市三曙街小學(現(xiàn)改為武漢六十中)讀書。他性格膽小害羞,但自小把讀書當成自己的事,不太讓人操心。
一曲湖北名歌“洪湖水,浪打浪”在校園傳唱,哲夫喜歡上了唱歌和音樂。
讀完小學,哲夫考入武漢十一中,當時是全市男子中學重點名校。他當過文體委員、生活委員,曾獲得全校書法大賽第一名。
北上求學 下廠煉獄
中學畢業(yè)時,哲夫被沈陽第一化學工業(yè)學校錄取,但他第一志愿是解放軍無線電學校。那個年代,軍校招生要看“家庭成份”。盡管他考試成績高過錄取分數(shù)線,可憧憬的軍校與他失之交臂。
哲夫的父親早年學過英語,口語好,又有專業(yè)知識,曾在美國在漢口的美孚石油公司供職(現(xiàn)在稱之“ 外企白領”),其家庭成份是“職員”,屬一般勞動人民家庭。盡管哲夫的祖輩幾代人都是苦大仇深的工人出身,他也不屬于“紅五類”之列。
求學之夢稍縱即逝,這在他的少年心靈留下“傷痕”。
沈陽第一化學工業(yè)學校是一所國防工業(yè)學校,直屬原國家“五機部”即兵器工業(yè)部,培養(yǎng)的是軍工軍火研制人才。畢業(yè)后工作分配進國防科委及國家保密軍工系統(tǒng)。
這類國防工業(yè)學校同樣看重考生的家庭背景。學校所在地在沈陽市,也是哲夫的二舅、三舅工作的地方,一個是遼寧省政府高干,一個是沈陽部隊炮兵軍官。在高分錄取的基礎上,又有了這些“政審”的佐證,哲夫被該校提前投檔順利錄取。
沈陽第一化學工業(yè)學校學制四年,哲夫學的是化學分析,上專業(yè)課整天在實驗室里,并由過去學的英語改為從頭學俄語。
可是四年后正值文革時期,哲夫畢業(yè)時工作分配同樣受到極“左”路線的影響,他的愿望和理想又一次被泯滅!
戰(zhàn)爭年代出生入死、屢建戰(zhàn)功的二舅,文革中被造反派打成“叛徒、走資派”,下放五七干校(注:文革結束后,受迫害的干部被平反和解放,其舅先后任沈陽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
哲夫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畢業(yè),校工宣隊多次上門做工作要他“劃清界線”。在嚴格政審半年之后,他仍然無緣國防軍工,而被分配到地方企業(yè)沈陽電纜廠勞動鍛煉,接受工人階級再教育。
四年“煉獄”式的歷練,雖在他精神及生理上承受了巨大壓力,但在挫折和逆境中鍛煉出更加堅韌、摯著、向上的性格,同時收獲了一生都將受用的財富及自信!
十年還鄉(xiāng) 轉向報業(yè)
闊別家鄉(xiāng)十年后,哲夫工作對調武漢重型機床廠。他下到車間勞動鍛煉,又開展工廠和車間政工宣傳,還參加了武重文藝宣傳隊,表演獨唱《紅心照我去戰(zhàn)斗》、二重唱《祖國一片新面貌》。
在工人師傅們眼里,他是一個勤奮好學、質樸樂觀的青年。
到武重一年后,哲夫表現(xiàn)突出,被選送為“武漢市理論組”成員,進入湖北大學(前身武漢師范學院)政教系學習哲學。前后兩年多時間,大學教授和學者們給他們授課,并共同探討下達的研究課題,集體創(chuàng)作和撰寫學術文章。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12月,哲夫作為組織培養(yǎng)對象,被武漢市委宣傳部選調到中共武漢市委機關報《長江日報》社,任總編室一版要聞編輯。他由過去學的國防化學專業(yè)徹底轉向了黨報新聞報業(yè)。
職場又面臨一次全新的挑戰(zhàn)。
哲夫渴望學習更新知識。從業(yè)新聞報紙六年后,他又一次離開家鄉(xiāng),赴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深造。
步入復旦已不是早春的年華,哲夫在復旦校園艱辛而歡樂的跋涉,兩年里沒有節(jié)假日。他系統(tǒng)學習了大學采編專業(yè)25門課程及自選10門課程,考試取得好成績。更有收獲的是,他有幸接受了中國新聞界老前輩王中教授的新聞理論和采編實戰(zhàn)熏陶。
學成歸來,哲夫被任武漢晚報編委、一版主編、要聞部主任。他全身心地投入新時期黨的新聞事業(yè),貼近尋常百姓,報導鮮活新聞,活躍版畫編排,兩次榮獲全國好新聞獎,作品分別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和湖北人民出版社發(fā)行,并作為大學新聞系采編范文案例。
首度選秀 策劃公關
武漢晚報復刊初期,報社編委會發(fā)揮晚報自身優(yōu)勢,精心創(chuàng)意策劃,推出全國性“歌星”、“笑星”、“ 影星”、“球星”來漢大型演出和表演活動,以此推動報紙和報業(yè)建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1985年,在武漢晚報編委會領導下,哲夫參與策劃舉辦全國評選“神州歌壇十二星”大型活動。這在全國是最早開展群眾性的“選秀”活動,盛況空前。
6月,全國晚報讀者投票產生了“神州歌壇十二星”,他們是:彭麗媛、殷秀梅、郁鈞劍、韋唯、張暴默、胡曉晴、王虹、吳小蕓、劉欣如、李華勇、周峰、程偉。
星星閃爍,群星璀璨。獲獎新星將應邀于6月19日出席在武漢舉行的盛大頒獎儀式暨演唱會,并特邀當時“國家級報幕員”李小玢主持。
臨近頒獎前,哲夫帶著廣大晚報讀者的期盼,只身赴京,力邀演出活動頻繁或讀書任務繁重的彭麗媛、殷秀梅、郁鈞劍、韋唯、張暴默、李小玢等來漢與讀者觀眾見面,并獨家采訪報道了當時這些嶄露頭角的青年演員及節(jié)目主持人。
社會各界給力,全國評選“神州歌壇十二星”獲圓滿成功。
1986年8月,武漢晚報舉辦“武漢九頭鳥相聲大會”。在大會組委會指揮下,哲夫一人再度深入北京、天津、沈陽等地,奔走各“笑星”藝術團體。 他代表讀者,以一顆坦誠之心公關,并無重金“出場費”承諾,成功地邀請了我國著名相聲演員馮鞏、常寶華、常貴田、王謙祥、李增瑞、高英培、范振鈺、笑林、李國盛、劉洪沂、李建華、閻月明、劉偉、王志濤等來漢演出,并圖文并茂采寫了這些新老笑星,武漢晚報用兩個整版篇幅作了專題報道。
武漢著名曲藝演員何祚歡應邀同臺獻藝。眾多相聲藝術家在漢慰問聯(lián)歡各界人士,并為殘疾人基金會義演,所到之處把歡聲笑語帶給人們。
1988年1月,武漢晚報舉辦大型“中國影星訪問團 ”來漢訪問演出,哲夫參戰(zhàn)并策劃組識。
以田華為團長,成員有劉瓊、陳強、程之、曹鐸、唐國強、宋春麗、劉江、許還山、喬奇、王馥荔、舒適、喬榛、達式常、史進、巫剛、鄭在石、宋德望、談鵬飛等40余名中國著名電影演員薈萃武漢。
中國影星訪問團在漢舉行了四場文藝晚會,招待武漢晚報廣大讀者、通訊員和廣告客戶,對外一律不售票均為社會公益性演出。
1月7日晚,武昌洪山體育館燈火輝煌。當文藝晚會高潮迭起時,突然停電了,全場漆黑一片。在這漫長的七分鐘里,八千觀眾,沒有人動,沒有人叫,也沒有人亂,觀眾共同度過了這漆黑天地的分分秒秒。
影星訪問團盛贊武漢觀眾文明。觀眾說:在真正的藝術面前,才有忠實的觀眾!
影星聚會,江城生輝。一連十天,影星們馬不停蹄,下工礦車間,進大學校園,到基層社區(qū),訪普通觀眾,與改革中的廠長、經理、勞模聯(lián)歡,并舉辦電影研討會、評論會,與廣大電影觀眾近距離互動,共謀中國電影發(fā)展大業(yè)。
“歌星”、“笑星”、“ 影星”,那一幕幕與觀眾同心同樂的難忘瞬間,長久地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
1988年,哲夫獻策武漢晚報與武漢市公交系統(tǒng)聯(lián)合開展“評選公交戰(zhàn)線雙十佳”活動,以揚正氣,樹典型,求實效,促進全市公汽、電車、輪渡為民服務樹新風。
實錄多彩社會,寫照大千世界。1989年,哲夫與武漢晚報副總編輯海洋合作,編著《中外社會新聞選萃》新書,共完成六輯40萬字書稿,后因離開報社未能出書。
3.投身實業(yè)
歲月,因樸實而精采;人生,因起伏而深刻。
商海策劃 熱心公益
1990年,哲夫離開報業(yè)投身實業(yè)。他受聘于愛國華人華僑及外資企業(yè)家,先后任(中日)湖北華日實業(yè)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中港)武漢國際會議中心、武漢亞洲大酒店總經理助理,在商海商戰(zhàn)中增長智慧才干。
鑒賞高雅藝術,豐富社會文化。哲夫說服合資公司董事會和總經理,策劃舉辦“王子沙龍藝術節(jié)”。這是中外合資企業(yè)率先在武漢舉行大型社會文化公益活動,熱情服務和回報廣大消費者。
每年春暖花開時節(jié),“王子沙龍藝術節(jié)”在武漢劇院、武漢雜技廳盛裝揭幕,上演交響樂、少兒鋼琴、聲樂、舞蹈、小品、雜技、魔術等文藝節(jié)目,藝術家和草根同臺演出深受歡迎。
“王子沙龍藝術節(jié)”每年一屆,成功地舉辦了四屆。
1993年,武漢國際會議中心、武漢亞洲大酒店與武漢電視臺合作,哲夫策劃撰寫全國“俊美華夏”第一屆選美(武漢賽區(qū))暨首屆“武漢小姐”選美大賽活動主體報告、選美執(zhí)行方案、合作協(xié)議書、預算報告等文案。
為展示三資企業(yè)風采,由湖北省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湖北省工商局、湖北省外商投資企業(yè)協(xié)會聯(lián)合主辦,哲夫帶領團隊歷時一年,主編出版了《中國湖北外商投資企業(yè)名錄》,以擴大湖北對外宣傳,招商引資振興經濟。
征戰(zhàn)南北 創(chuàng)新實業(yè)
為了尋求更大的市場舞臺,1996年,哲夫加盟湖北武漢地區(qū)最大的民營企業(yè)紅桃K集團,先后應聘為集團商務宣傳中心主任、行銷中心主任、華南區(qū)(廣州)總經理助理和華北區(qū)(北京)企劃總監(jiān)。
南北征戰(zhàn),他在市場六個春秋,南在珠江三角洲建過最基層的市場工作站,北在京城調研企劃過市場銷售終端。
武漢市“十五”發(fā)展規(guī)劃重點項目紅桃K藥業(yè),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yè)集團,主導產品是諾貝爾獎成果轉化產品,連續(xù)十多年銷售居全國同行業(yè)榜首,形成了中國生物補血市場技術的核心競爭力。
駐扎在南國廣州的紅桃K集團行銷中心,與全球知名的“ 盛世長城國際廣告公司”聯(lián)手合作,哲夫在集團總裁謝圣明親自領導下,帶領團隊,承壓負重,向國際廣告精英學習、從磨合到默契,參與制定了集團公司全國市場行銷執(zhí)行方案。
2001年后,哲夫在紅桃K集團總裁辦公室工作,其間主持大型系列文獻工程,帶領團隊編纂《紅桃K發(fā)展史》565萬字。編寫紅桃K大事記27萬字。匯編整理紅桃K集團現(xiàn)代管理制度30萬字。主編《紅桃K行銷手冊》共九卷570萬字。更新上傳RHK企業(yè)網站文字稿249萬字。主編《謝圣明文集》共八卷216萬字(謝圣明系全國人大代表、紅桃K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
追逐夢想,南北征戰(zhàn),走實業(yè)創(chuàng)新之路,哲夫積淀更多的是精神財富和人生閱歷。
華夏大地,滄桑巨變,實事求實,科學發(fā)展。哲夫看到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堅定步伐!
4.海外旅居
2008年,哲夫與久別十載的孩子團聚移民,旅居新西蘭奧克蘭。他來到這個美麗的國家,走遍了北島、南島,置身藍天、白云、綠地、鮮花、鳥嗚之中,感受人類適宜居住之地。
這些年,哲夫往來于中國和新西蘭之間。他的博客:“哲夫新西蘭”,架起了一座溝通亞太交流橋梁,以他的親身體驗,增進中新兩國華人華僑友好交往。
從北半球中國,到南半球新西蘭,來自白云黃鶴故里,走進白云藍天他鄉(xiāng),萬里飛越,人生又一驛站,跨洋過海,南北遙望……
哲夫把他眼中的新西蘭,風景風情風貌,見聞新聞趣聞,真實客觀實錄,與國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