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 - 個人資料
姓名:朱耷
別名:朱統(tǒng)筌 八大山人
生辰: 約1626年
民族:漢
祭日: 約1705
籍貫:江西南昌
國家:中國
年代:明末清初
職業(yè):畫家
八大山人 - 簡介
八大山人,本名朱由桵,(約1626年—約1705年)。明末清初人,為明江寧獻王朱權九世孫,江西南昌人,著名畫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明滅亡后,國毀家亡,心情悲憤,落發(fā)為僧,法名傳綮,字刃庵。又用過雪個、個山、個山驢、驢屋、人屋、道朗等號。后來為了傳宗接代,改為當?shù)朗。通常稱他為朱耷,但這個名字用的時間很短。晚年取八大山人號并一直用到去世。其于畫作上署名時,常把“八大”和“山人”豎著連寫。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則類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他一生對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遺民自居,不肯與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寫心意,如畫魚、鴨、鳥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滿倔強之氣。這樣的形象,正是朱耷自我心態(tài)的寫照。畫山水,多取荒寒蕭疏之景,剩山殘水,仰塞之情溢于紙素,可謂“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為舊山河”,“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寫宋山河”,可見朱耷寄情于畫,以書畫表達對舊王朝的眷戀。朱耷筆墨特點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繪畫對后世影響極大。
朱耷擅花鳥、山水,其花鳥承襲陳淳、徐渭寫意花鳥畫的傳統(tǒng)。發(fā)展為闊筆大寫意畫法,其特點是通過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對所畫的花鳥、魚蟲進行夸張,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甚至將鳥、魚的眼睛畫成“白眼向人”,以此來表現(xiàn)自己孤傲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造型。
其畫筆墨簡樸豪放、蒼勁率意、淋漓酣暢,構圖疏簡、奇險,風格雄奇樸茂。他的山水畫初師董其昌,后又上窺黃公望、倪瓚,多作水墨山水,筆墨質樸雄健,意境荒涼寂寥。亦長于書法,擅行、草書,宗法王羲之、王獻之、顏真卿、董其昌等,以禿筆作書,風格流暢秀健。
八大山人 - 曾用字號
八大山人的字、號、別名特別多,他原名統(tǒng),又名朱耷,號八大山人、雪個、個山、個山驢、人屋、良月、道朗等。后做道士,居“表云譜”。入清后隱其姓名,削發(fā)為僧時取法名傳綮,字刃庵,用到康熙庚甲(1680年)55歲。號雪個始于41歲,用到55歲。號個山始見于46歲,直到59歲,他還有驢、驢屋、人屋等號,驢款最早見于56歲,最晚是58歲。人屋、驢屋同時使用,60歲以前使用的字,號尚有法堀、掣顛、純漢、綮雪衲、臥屋子、弘選等。朱耷為僧名,“耷”乃“驢”字的俗寫,至于八大山人號,乃是他棄僧還俗后所取,始自59歲,直至80歲去世,以前的字均棄而不用。所書“八大山人”含意深刻,“八大”與“山人”緊聯(lián)起來,即“類哭之、笑之”作為他那隱痛的寄意,他有詩“無聊笑哭漫流傳”之句,以表達故國淪亡,哭笑不得的心情。
八大山人 - 其人生平
朱耷的父祖都善書畫,因此他從小就受到藝術陶冶。八歲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綠山水,少時能懸腕寫米家小楷。弱冠為諸生。
明亡以后,他抱著對清王朝不滿的態(tài)度,在奉新縣耕香庵落發(fā)為僧,時年二十三歲。后隱居進賢縣介岡及永豐縣睦岡等地。
順治末年,當他三十六歲時歸南昌,回到青云譜(青云圃)道院,花了六、七年時間,才使這坐道院初具規(guī)模,并在這里過著“一衲無余”與“吾侶徙耕田鑿井”的勞動生活。他想把這里造成一塊世外桃源,以求達到他向來“欲覓一個自在場頭”的愿望。
但這個“自在場頭”畢竟是建立在清王朝統(tǒng)治之下,“門外不必來車馬”是不可能的。因為常有清朝權貴來此騷擾,他常浪跡他方。
康熙十七年他五十三歲時,臨川縣令胡亦堂聞其名,便延請他隨其僧長饒宇樸等到臨川官舍作客年余。這使他十分苦惱郁憤,遂佯為瘋癲,撕裂僧服,獨自走回南昌。一年多后,他又回到青云譜,并在這里度過“花甲華誕”。當他六十二歲時,不再做住持,便把道院交給他的道徒涂若愚主持。
后又隱避在南昌附近的北蘭寺、開元觀等處。并常賣畫度日。后來自筑陋室,名“寤歌草”堂。葉丹居章江有《過八大山人》一詩云:“一室寤歌處,蕭蕭滿席塵蓬蒿藏戶暗,詩畫入禪真。遺世逃名老,殘山剩水身。青門舊業(yè)在,零落種瓜人!
八大山人 - 作品風格
藝術特色 八大山人善畫山水和花鳥。他的畫,筆情恣縱,不構成法,蒼勁圓秀,逸氣橫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他的一花一鳥不是盤算多少、大小,而是著眼于布置上的地位與氣勢。及是否用得適時,用得出奇,用得巧妙。這就是他的三者取勝法,如在繪畫布局上發(fā)現(xiàn)有不足之處,有時用款書云補其意。八大山人能詩,書法精妙,所以他的畫即使畫得不多,有了他的題詩,意境就充足了,他的畫,使人感到小而不少,這就是藝術上的巧妙。
他的山水畫多為水墨,宗法董其昌,兼取黃公望,倪瓚、他用董其昌的筆法來畫山水,卻絕無秀逸平和,明潔幽雅的格調,而是枯索冷寂,滿目凄涼,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簡樸之氣,反映了他孤憤的心境和堅毅的個性。他的用墨不同于董其昌,董其昌淡毫而得滋潤明潔,八大山人干擦而能滋潤明潔。所以在畫上同是“奔放”,八大山人與別人放得不一樣,同是“滋潤”,八大山人與別人潤得不一樣。一個畫家,在藝術上的表現(xiàn),能夠既不同于前人,又于時人所不及。他的花鳥畫成就特別突出,也最有個性。其畫大多緣物抒情,用象征手法表達寓意,將物象人格化,寄托自己的感情。如畫魚、鳥,曾作“白眼向人”之狀,抒發(fā)憤世嫉俗之情。其花鳥畫風,可分為三個時期,50歲以前為僧時屬早期,署款“傳綮”、“個山”、“驢”、“人屋”,多繪蔬果、花卉、松梅一類題材,以卷冊為多。畫面比較精細工致,勁挺有力。50歲至65歲為中期,畫風逐漸變化,喜繪魚、鳥、草蟲、動物,形象有所夸張,用筆挺勁刻削,動物和鳥的嘴、眼多呈方形,面作卵形,上大下小,岌岌可危,禽鳥多棲一足,懸一足。65歲以后為晚期、藝術日趨成熟。筆勢變?yōu)闃忝蹅ィ煨蜆O為夸張,魚、鳥之眼一圈一點,眼珠頂著眼圈,一幅“白眼向天”的神情。他畫的鳥有些顯得很倔強,即使落墨不多,卻表現(xiàn)出鳥兒振羽,使人有不可一觸,觸之即飛的感覺。有些禽鳥拳足縮頸,一副既受欺又不屈的情態(tài),在構圖、筆墨上也更加簡略。這些形象塑造,無疑是畫家自的寫照,即“憤慨悲歌,憂憤于世,一一寄情于筆墨”。他在題黃公望山水詩中寫道:“郭家皴法云頭小,董老麻皮樹上多。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與宋山河。表現(xiàn)出他的民族意識。
八大山人的畫在當時影響并不大,傳其法者僅牛石慧和萬個等人,但對后世繪畫影響是深遠的,他的藝術成就主要一點,不落常套,自有創(chuàng)造。他的大寫意,不同于徐渭,徐渭奔放而能放,八大山人嚴整而能放。清代中期的“揚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現(xiàn)代的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李苦禪等巨匠,莫不受其熏陶。
藝術個性
八大山人的詩文因其古怪幽澀的格調而充滿了神秘性和諷刺性,向來為人所費解。
總的來說,八大57歲以前所有書畫作品上的題畫詩文,總體特征和傾向是借書畫抒發(fā)自己的遺民思想、人品氣節(jié),往往將禪家遏語和歷史典故雜糅在詩文之中,因而詩文隱晦曲澀。如《傳綮寫生冊》中的《題畫湖石》:擊碎需彌腰,折卻楞伽尾:渾無斧鑿痕,不是驚鬼神。又如52歲作的《梅花圖冊》中的《題折枝梅》:三十年來處士家,酒旗風里一枝抖。斷橋荒蘚無人間,顏色于今似杏花。這首詩,幾乎像作自似的描述了詩人的人品和氣節(jié)。
而八大57歲還俗后,其詩文的風格特點則呈現(xiàn)出以“無懼為勝”,大膽超越前人和自我的面貌。這一時期八大有許多真知灼見的詩文涌現(xiàn),如《書法山水冊》的題識之中,就有“畫法兼之畫法”兩節(jié)題文,而“書法兼之畫法”的明確提出,則是前無古人的。
可以認為八大晚年藝術上的杰出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與后期詩文風格特點的轉變是密切相關的。正如八大在《書法山水冊》中一節(jié)題識反問:“文章非人間世之書畫也耶?”八大晚年詩文的突出特點,就是建立在其藝術觀與人生觀相互統(tǒng)一的基礎上,這也正是八大晚年詩文的精髓。
八大山人 - 作品象征
八大山人一生以主要的精力從事繪畫,他襟懷浩落,慷慨嘯歌。由于時代特點和身世遭遇,他抱著對清王朝誓不妥協(xié)的態(tài)度,把滿腔悲憤發(fā)泄于書畫之中。所以畫中出現(xiàn)是鼓腹的鳥,瞪眼的魚,甚至禽鳥一足著地,以示與清廷勢不兩立,眼珠向上,以狀白眼向青天。他常常把“八大山人”四個字聯(lián)綴起來草寫,形似“哭之”、“笑之”字樣。他還有很多隱晦艱澀的詩句跋語,表示對清廷極端的仇恨和蔑視。
他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表現(xiàn)了鮮明的愛和憎。如膾炙人口的《孔雀圖》及其題詩:“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強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論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毙晾钡刂S刺了那班頭戴三眼花翎烏紗帽的漢族大地主屈膝求榮、投降新主子的奴才丑態(tài)。
有一幅山水冊頁題云:“郭家皴法云頭小,董老麻皮樹上多;想見時人解圖畫,一峰還寫宋山河!彼Q慕五代北寧間畫家董源、郭熙,以其獨特筆墨描繪沒有受外族侵凌的宋朝江山,而激發(fā)起熱愛故國的思想感情。《鵲石圖軸》(現(xiàn)藏畫家八大山人紀念館),畫中描繪著兩只喜鵲立于大石之上,究其畫意,具有鵲巢鳩占,翔集浣磐的含義!对姟ふ倌稀o巢》云:“維鵲有巢,維鳩居之。”傳云:“尸鳩不自為巢,居鵲之成巢!卑舜笊饺俗鞔擞饕灾S刺清貴不善自謀而強占別人地主。并著意表現(xiàn)雙鵲集棲于磐石之上,這不是尸鳩可以占據(jù)和動搖得了的。
他常畫的蓮荷松石、梅蘭竹菊、蘆雁鳧鶴、魚鴨鷹鹿等等,大都象征他性格的倔強與高風亮節(jié)。他一生堅不為清廷權貴畫一花一大石,而一般農民、貧士、山僧、小兒卻很容易得到他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這種不屈于權勢的精神,歷來為人們贊賞與稱頌。
八大山人 - 現(xiàn)存作品
朱耷的畫作在東方尤其在日本備受推崇,并在世界畫壇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有著“東方梵高”的美譽。八大山人的書畫有少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已不復得見。
如:《荷塘戲禽圖卷》、《河上花并題圖卷》、《魚鴨圖卷》、《魚樂圖卷》、《雜花圖卷》以及《楊柳浴禽圖軸》、《芙蓉蘆雁圖軸》、《大石游魚圖軸》、《雙鷹圖軸》、《古梅圖軸》、《墨松圖軸》、《秋荷圖軸》、《芭蕉竹石圖軸》、《椿鹿圖軸》、《快雪時晴圖軸》、《幽溪泛舟圖軸》、《四幀絹本淺絳山水大屏》,以及許多條幅,冊頁中的花鳥魚鴨,山水樹石等。書法方面有《臨蘭亭序軸》、《臨“臨河敘”四屏》,以及各大家法帖和行草詩書軸冊等,都在國內外的博物館、院中珍藏。
八大山人 - 藝術成就
八大山人在藝術上有杰出的成就。他以繪畫為中心,對于書法、詩跋、篆刻也都有很高的造詣。在繪畫上他以大筆水墨寫意畫著稱,并善于潑墨,尤以花鳥畫稱美于世。
在創(chuàng)作上他取法自然,筆墨簡練,大氣磅礴,獨具新意,創(chuàng)造了高曠縱橫的風格。三百年來,凡大筆寫意畫派都或多或少受了他的影響。清代張庚評他的畫達到了“拙規(guī)矩于方圓,鄙精研于彩繪”的境界。他作畫主張“省”,有時滿幅大紙只畫一鳥或一石,寥寥數(shù)筆,神情畢具。他的書法具有勁健秀暢的氣格。篆刻形體古樸,獨成格局。
朱耷在形成自己風格的發(fā)展過程中,繼承了前代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又自辟蹊徑。他的花鳥畫,遠宗五代徐熙的野逸畫風和宋文人畫家的蘭竹墨梅,也受明林良、呂紀、陸治的技法影響,尤致意青藤白陽的粗放畫風。他的山水畫,遠尚南朝宗炳,又師法董、巨、米芾、倪、黃以至董其昌等人的江南山水。在書法方面,他精研石鼓文,刻意臨寫漢、魏、晉、唐以來的諸家法帖,尤以王羲之的為多。
朱耷繪畫藝術的特點大致說來是以形寫情,變形取神;著墨簡淡,運筆奔放;布局疏朗,意境空曠;精力充沛,氣勢雄壯。他的形式和技法是他的真情實感的最好的一種表現(xiàn)。
朱耷對藝術修養(yǎng)與功力鑄鍛,正如他自己所說的:“讀書至萬卷,此心乃無惑;如行路萬里,轉見大手筆!彼J為畫事有如登高,“必頻登而后可以無懼”,說明他對藝術不斷磨煉的精神。
清初畫壇在革新與保守的對峙中,八大山人是革新派“四大畫僧”中起了突出作用的一人。為了紀念這位大畫家,解放后已在南昌市青云譜建立了“八大山人紀念館”(全國第一所古代畫家紀念館)。
八大山人 - 真跡拍賣
據(jù)《中國經濟周刊》8月3日報道,在被譽為京城春拍“收官之戰(zhàn)”的北京匡時春拍古代書畫專場上,八大山人的傳世名作——《仿倪云林山水》以1100萬元起拍,在兩位買家窮追不舍的“叫板”中一路走高,最終以8400萬元的成交價(含傭金)落槌,創(chuàng)造了中國書畫拍賣價格新的世界紀錄,這幅《仿倪云林山水》也由此成為了史上最貴的中國畫。
背景
“意外”的新紀錄
從09年5月初開始,各大拍賣公司09年的春拍就相繼開槌,盡管金融危機的影響似乎有些消散,但整個“2009春拍”還是一直處于“平穩(wěn)而無亮點”的狀態(tài)。雖然媒體上會時常出現(xiàn)諸如藝術市場展露“春的消息”這樣的字眼,但是“春”,似乎更多的還只是“消息”。而驚喜卻在最后時刻——作為京城幾大拍賣公司中最后登場的北京匡時春拍于6月26日結束。當天下午4點30分,在北京匡時春拍的古代書畫專場上,1033號拍品八大山人的《仿倪云林山水》以1100萬元起拍價開始競拍。對于這件從預展時就相當熱門的拍品,出價的買家很多,價格也迅速攀升,但是當競價達到3000萬元以上之后,就只剩下坐在場內最前排的一位買家和一位用電話委托的場外神秘買家了。
場內那個買家是劉益謙。劉益謙是09年拍場上的熱門人物,在媒體的報道中,初中未畢業(yè)的他,做過皮包生意,收購過國庫券,后成立“新理益”公司收購法人股而暴富,是上海鼎鼎大名的“法人股大王”,他最近(09年6月)因為頻頻在拍賣會上購買天價藝術品而在收藏界名聲鵲起,并以志在必得的“彪悍”作風聞名拍場。
在之后的近半小時時間里,兩位買家窮追不舍、激烈“廝殺”,每次價格突破一個千萬關口,現(xiàn)場就會迸發(fā)出熱烈的歡呼聲和掌聲。在經過了無數(shù)次的叫價之后,最終這幅《仿倪云林山水》在場外神秘買家7500萬的委托叫價中落槌,加上12%的傭金,最后成交價為8400萬元!
這個價格改寫了2007年中國嘉德秋拍中明代仇英《赤壁圖》創(chuàng)造的7952萬元的中國書畫拍賣價世界紀錄。
三大成因
盡管有些出乎意料,但是北京匡時總經理董國強認為這幅《仿倪云林山水》創(chuàng)出如此天價也并非“拍場意外”。
董國強從1994年中國拍賣行業(yè)剛剛起步就開始接觸拍賣,他認為影響一幅作品市場價值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作者在美術史上的地位以及該作品在該作者創(chuàng)作史上的地位;二是作品留傳是否有一個很詳細的脈絡;三是曾經的出版、著錄和展覽情況。
八大山人 - 紀念館
八大山人是南昌的重要文化品牌,為進一步挖掘其文化內涵,南昌市將對八大山人紀念館進行改擴建,新建一座八大山人真跡陳列館。2009年7月30日,從規(guī)劃委員會上獲悉,該館計劃于下月動工,2010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
根據(jù)規(guī)劃,八大山人紀念館將在現(xiàn)有館址基礎上,向北面擴展19.5畝,新建一座八大山人真跡陳列館,內含真跡陳列展廳、臨時展廳、名家書畫陳列室等,建筑面積約3875平方米。該工程初步估算工程投資約4929萬元,工程計劃從8月底正式動工,2010年6月土建完工,2010年10月全面竣工并正式對外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