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歷程
1980年開始寫作,處女作《三千萬》在人民文學雜志發(fā)表,并獲當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一等獎。
198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及大型文學刊物《當代》刊登并出版其第一部長篇小說《新星》,這部作品立即引起極大注意。198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新星》續(xù)集《夜與晝》,1987年,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長篇小說《衰與榮》。這兩部作品被稱為“新時期百科全書式”的文學作品。
200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又出版了長篇小說《龍年檔案》,被權威文學研究機構及新聞媒體評為“最會變臉的作家”。
1985年柯云路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汾城軼聞》、《孤島》。
1988年柯云路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嫉妒之研究》。
1988年下半年,柯云路開始將部分精力轉向對東方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與寫作。
1996年,新華出版社出版了柯云路的新著《情商啟蒙》。這是中國第一本關于情商教育的書籍。此書的出版引發(fā)了一股“情商熱”。大量情商類書籍在1997年成為暢銷書。
2000年1月,電影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芙蓉國》。
2000年7月,《花城》雜志第四期發(fā)表柯云路的長篇小說《蒙昧》。
2000年9月,《大家》雜志第五期發(fā)表柯云路另一部長篇小說《犧牲》。
2000年11月,《花城》第六期發(fā)表柯云路又一部以“文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黑山堡綱鑒》。
自2000年以來共發(fā)表《芙蓉國》、《黑山堡綱鑒》、《蒙昧》、《犧牲》、《那個夏天你干了什么》等五部以“文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2000年1月,電影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芙蓉國》。這應該是第一部描寫“文化大革命”全過程的全景式長篇小說;這也是一部對“紅衛(wèi)兵運動”作出深刻反省與檢討的長篇小說;這又是一部對“老三屆”、“知識青年”作出獨特詮釋的長篇小說。
《芙蓉國》寫作期間,作者處境敏感,而《芙蓉國》描寫的又是中國的“文化大革命”這一最“敏感”的歷史階段,故該書出版時未用“柯云路”,另署名“辛克”。
該書出版后,讀書界與媒體做出了積極反應。一些評論家發(fā)表書評,認為是“一樁不能忽視的文化事件”。作者“辛克”很快引起了人們的好奇與猜測。一方面感到作品不像“處女作”,另一方面對作者“辛克”又聞所未聞。2000年5月24日,《中華工商時報·新周刊》發(fā)表記者老愚對柯云路的的采訪《柯云路為何隱姓埋名?》,文章導語為“長篇小說《芙蓉國》的作者‘辛克’原來就是赫赫有名的柯云路,他是故弄玄虛還是另有別情?”至此,《芙蓉國》的作者柯云路“浮出海面”。國內多家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2000年 7月,《花城》雜志第四期發(fā)表柯云路的長篇小說《蒙昧》。該書內容提要這樣說:他用一種與過去迥然不同的嶄新語言講述了一個奇絕的故事。這是一個男孩與一個女人的故事。在“文革”的動亂年代中,小男孩與這個大女人之間歷經(jīng)了各種生離死別。這個文本以罕見的真實與細膩揭示了男孩蒙昧時期的愛情與性心理,它具有心理學研究的意義。對歷史的無情批判,對人性的深刻揭示,對愛滴滴見血的觸動心靈的描述,使得這部小說成為一部真正高尚的作品;ǔ浅霭嫔缤瑫r出版了這部小說。
2000年9月,《大家》雜志第五期發(fā)表柯云路另一部長篇小說《犧牲》!盃奚笔枪湃思漓胗蒙耐ǚQ,將這部作品命名《犧牲》別有深意,最虔誠的祭獻是將自己的生命做犧牲。這本書寫了發(fā)生在“文革”中的一個故事。一個正直的男青年為思想自由而倒在槍口下,一個女孩從社會底層掙扎出來,向往和追求著她天堂般的愛情,走的卻是通往地獄的道路。書中將她的心理歷程以延綿不斷的長鏡頭細膩地記錄了下來;這些文字大概會使所有的女孩和成熟的女性都能重新體驗自己從十五六歲年齡開始的愛情心理。云南出版社于2001年1月出版了這部小說。
2000年11月,《花城》第六期發(fā)表柯云路又一部以“文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黑山堡綱鑒》。這是作者第一次以“綱鑒”類史書的特殊樣式進行的小說創(chuàng)作。一號人物劉廣龍在十年動亂中奪取大權,將黑山堡建成自己的獨立王國。他將全堡的權力與女人都當做戰(zhàn)利品,玩弄權術和玩弄女人都登峰造極,并用秘密符號分別記錄他對政治與女人的征伐。最后孤家寡人,連同整個黑山堡王國都毀滅在一場泥石流災難中。
該書的結構十分獨特,由“綱”、“目”、“批注”三部分組成。倘若想知道黑山堡歷史的梗概,僅讀其中的一條條“綱”就可以了,總計不超過三萬字。倘若詳讀故事與人物,那就需連“目”一起讀,共十八萬字。倘若還要深入研究人物的歷史文化背景,則又有兩三萬字的“批注”供閱讀。全書對現(xiàn)實進行了高度概括,使其具有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花城出版社同時出版了這部作品。
2001年夏天,《收獲》發(fā)表柯云路長篇小說《那個夏天你干了什么》(原名《青春狂》),這是作者自2000年以來發(fā)表的第五部以“文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優(yōu)秀教師,在“文革”這個特殊的背景之下,以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受到學生們迫害,最終被亂石活活砸死,而在他死去的若干年后,這位教師得到的全體學生的紀念。作者試圖通過對一個事件的調查,表述對人性、對歷史的一些思索。人是怎樣在正義的口號下對他人實行著最殘忍的迫害;記憶又怎樣“利己”地改造著歷史;人們是怎樣在對“文化”的反思中回避著自己的責任;而“弒父”這一人類的情結又怎樣在社會提供的機會中冠冕堂皇地張揚著進步的旗幟……
2002年3月,工人出版社出版了這部作品。2000年以來,柯云路共發(fā)表和出版了五部以“文化大革命”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反映了作者對中國近當代史的嚴肅思考。其中《芙蓉國》寫了“文革”十年,上至領袖下至平民百姓上百個人物,是一部全景全過程的小說;《蒙昧》以南方的一個小鎮(zhèn)為背景,寫了兩個無辜的小人物在動亂年代中的悲慘遭遇;著名電影導演張藝謀在讀過《蒙昧》后對柯云路說,他認為這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作品,是一部全人類都可以理解和認同的小說,希望作者為他保留這部作品的電影改編權,一旦國內形勢許可,他希望親自將它搬上銀幕。
2002年,《當代》刊登長篇小說《龍年檔案》,同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根據(jù)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xù)劇在全國陸續(xù)播出。
2013年,《當代長篇小說選刊》選載長篇小說《曹操與獻帝》。
201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曹操與獻帝》。
作品一覽
文學類別
1980年,處女作短篇小說《三千萬》在《人民文學》發(fā)表,獲當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一等獎。
1984年,《當代》刊登首部長篇小說《新星》,同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同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小說連播”播出《新星》,山西人民廣播電臺改編為廣播劇。
1986年,據(jù)《新星》改變的同名電視連續(xù)劇于春節(jié)期間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引起極大轟動,曾創(chuàng)電視連續(xù)劇收視率最高紀錄。
《新星》獲人民文學獎。
1985年,《花城》刊登長篇小說《汾城軼聞——一個系統(tǒng)工程學家的遭遇》(節(jié)選)。
198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汾城軼聞》。
1985年,《黃河》刊登長篇小說《孤島》,同年北岳文藝出版社出版。
1986年,《當代》刊登長篇小說《夜與晝》,同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夜與晝》獲人民文學獎。
1986年,花城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說集《黎明與黃昏》。
1987年,《當代》刊登長篇小說《衰與榮》。198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1989年,《小說家》刊登長篇小說《嫉妒之研究》。1990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
1989年,《當代》刊登長篇小說《大氣功師》,同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1990年,《十月》刊登長篇小說《新世紀》(上部)。1991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1年,《當代》刊登中篇小說《陌生的小城》。
1991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系列小說《十年夢魘(中國1966—1976)》。
1997年,新華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超級圈套》。
1997年,《當代》刊登長篇小說《東方的故事》,同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該書被新華書店總店評為該年度虛構類作品銷售排行榜第一名。
1998年,中國文學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成功者》。
2000年,電影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芙蓉國》,作者化名“辛克”。
2000年,《花城》刊登長篇小說《蒙昧》,同年花城出版社出版。
2000年,《大家》刊登長篇小說《犧牲》,同年云南出版社出版。
2000年,《花城》刊登長篇小說《黑山堡綱鑒》,同年花城出版社出版。
2001年,《收獲》刊登長篇小說《那個夏天你干了什么》(原名《青春狂》),2002年工人出版社出版。
2002年,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合歡》。
2002年,《當代》刊登長篇小說《龍年檔案》,同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根據(jù)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xù)劇在全國陸續(xù)播出。
柯云路被權威文學研究機構及多家媒體評為本年度“最會變臉的作家”。
2003年,新華出版社出版《柯云路作品集》,包括《新星》、《夜與晝》、《衰與榮》、《龍年檔案》。
2003年,新華出版社出版《龍年檔案》(電視劇版)。
2004年,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人物評傳《溫情馬俊仁》。
2005年,越南版《蒙昧》出版。
200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父親嫌疑人》。
200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新星》。
2006年,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柯云路作品精選》(中短篇小說集)。
2008年,文聯(lián)出版社出版《柯云路文集》(長篇小說卷),共十七部。包括《新星》、《夜與晝》、《衰與榮》、《龍年檔案》、《汾城軼聞》、《孤島》、《嫉妒之研究》、《超級圈套》、《東方的故事》、《成功者》、《芙蓉國》、《蒙昧》、《犧牲》、《黑山堡綱鑒》、《那個夏天你干了什么》、《合歡》、《父親嫌疑人》。
2009年,作家出版社再版長篇小說《新星》。
2012年,人民日報出版社再版長篇小說《新星》。
2012年,人民日報出版社再版長篇小說《龍年檔案》。
2013年,北方聯(lián)合出版?zhèn)髅皆侔骈L篇小說《做局高手》(《超級圈套》)。
2013年,北方聯(lián)合出版?zhèn)髅皆侔骈L篇小說《涅槃》(《成功者》)。
2013年,人民日報出版社再版長篇小說《芙蓉國》。
2013年,廣東旅游出版社再版長篇小說《情人》(《東方的故事》)。
2013年,廣東旅游出版社再版長篇小說《愛人》(《蒙昧》)。
201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曹操與獻帝》。
非文學類
1991年, 花城出版社出版《人類神秘現(xiàn)象破譯》。
199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隨筆《人是宇宙的精靈》。
199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隨筆《顯現(xiàn)的靈光》。
1994年,今日中國出版社出版紀實作品《生命特異現(xiàn)象考察》。
199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隨筆《復歸于嬰兒》。
1996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生命科學最新報告》。
1997年,新華出版社出版《情商啟蒙》。
1997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中國孩子成功法》。
1997年,新華出版社出版《把孩子培養(yǎng)成學習的天才》。
1997年底,作家出版社出版《發(fā)現(xiàn)黃帝內經(jīng)》。
1998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新疾病學》(包括《走出心靈的地獄》)、《氣功修煉的奧秘與誤區(qū)》。
1998年,改革出版社出版文化人類學專蓍《人類時間》。
199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中醫(yī)學專著《發(fā)現(xiàn)黃帝內經(jīng)》。
2001年,新華出版社再版《把孩子培養(yǎng)成學習的天才》。
2001年,新華出版社出版《中學生成功法》。
2002年,南海出版公司出版《家教現(xiàn)場——今天我們怎樣做父母》。
2003年,新華出版社再版《把孩子培養(yǎng)成學習的天才》。
200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童話人格》。
2004年,新華出版社再版《把孩子培養(yǎng)成學習的天才》、《中學生成功法》。
2006年,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心靈太極》。
2007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今天我們?yōu)槭裁唇Y婚》。
2007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焦慮癥患者》。
2007年,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婚姻診所》。
2007年,明鏡出版社出版《極端十年》。
2007年,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曲別針的一萬種用途》。
2008年,海關出版社出版隨筆集《誰的靈魂更可悲》。
2008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交換愛情》。
2008年,鷺江出版社再版《中國孩子成功法》。
2009年,河南文藝出版社出版隨筆《讓生命沒有遺憾》
2009年,鷺江出版社再版《破譯命運密碼》(原名《童話人格》)。
2010年,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再版《走出心靈的地獄》。
2010年,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再版《破譯疾病密碼》(原名《新疾病學》)。
2010年,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愛情真相》。
2010年,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婚姻真相》。
2010年,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再版《婚戀潛規(guī)則》(原名《婚姻診所》)。
2011年,春風文藝出版社再版《中國孩子成功法》。
2011年,春風文藝出版社再版《天才少年的十二把金鑰匙》。
2011年,春風文藝出版社再版《今天我們怎樣做父母》。
2011年,華夏出版社出版再版《不焦慮》(原名《焦慮癥患者》)。
2011年,華夏出版社再版《好父母教出好成績》(原名《把孩子培養(yǎng)成學習的天才》)
2011年,香港皇冠書業(yè)出版《工作禪二十四式》。
2012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隨筆《貧窮與富有的距離》。
2013年,東方出版社出版《培養(yǎng)好孩子的20條”金規(guī)“》。
人物軼事
文學路
他的文學道路從高中開始。那是當時北京最好的一零一中,第一次當堂作文課,語文老師站在柯云路身后看了半天,課后問他,是不是對文學很感興趣。柯云路說,有一點!拔母铩币潦迹@位吳姓語文老師因當過右派被學生批斗,受其賞識的柯云路也被牽連,成為“修正主義黑苗子”。
“那天這個老師在宿舍吊死了,宿舍就在學校里,她的尸體被抬出去,人們圍觀的一大堆,我就遠遠地看著。那時候的心情大概跟我以后當作家有點關系!
1966年底,柯云路在北大看到一張大字報,《致林彪同志的一封公開信》,信中對林提出反駁。他認為這張大字報說得正確,便找到了寫大字報的兩位農大附中的學生。后來兩人被抓,柯云路也被抄家!按虻刮业拇髽苏Z從動物園貼到圓明園。”
1968年,柯云路到山西絳縣插隊,在農村呆了四年!皰旯し,種地,養(yǎng)豬,磨豆腐,犁地,耙地,揚場,摸爬滾打”,他說他一直在觀察著這個社會, “那幾年的生活跟我后來的寫作有很大的關系,沒有這個我怎么能寫《新星》呢,寫縣、鄉(xiāng)的干部也寫得不像啊!
1972年,柯云路到位于榆次的山西錦綸廠當工人。1980年,他的處女作《三千萬》在《人民文學》發(fā)表,并獲當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一等獎。
1983年,柯云路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
“從我寫作開始,如果說我有什么特點呢,我非常地單獨,非常地獨立,單獨,孤獨,獨立,甚至用一個‘獨’字也可以。”
柯云路說,他無黨派,而“我加入這些黨派都是有機會的”;他曾經(jīng)是山西省政協(xié)委員,“再往下很可能升到全國政協(xié)委員了”,因從不去開會,這一職務沒有得到保留;他身處作協(xié),從不參加任何作協(xié)會議。山西作協(xié)曾經(jīng)為十個有貢獻的作家分房子,別人一番搶,“出去十分鐘上個廁所回來可能就沒了”,柯云路不要。他仍然住在榆次一間破平房里,沒有衛(wèi)生間,沒有水龍頭,家里一洗衣服他就去提水,騎自行車上街,在城鄉(xiāng)交界處散步,跟農民聊天,圖的是“那地方比較安靜,離太原遠,沒人打攪我”。
“作家里面有很多群體吧?每個作家都可能有一群志同道合人際關系比較接近的朋友,每個作家都可能在苦難的時候呼救,寫出比較好作品的時候會有人給他來捧場。我沒有。我最困難的時候沒有一個人作為朋友來幫助我,我成功的時候也沒有人來給我喝一下彩,我完全都是獨立行動。沒有一個作家能做到像我這樣!
這個特立獨行的作家自稱“人生最大愛好有三:文學,哲學,科學”。
人物訪談
寫“文革”是上帝給我的使命 總是處在未完成中
記者:柯云路你好,這兩三年,人們感覺你重新又發(fā)出了文學的聲音,新華出版社又要陸續(xù)推出你的多達十七部的一套文集,登上文壇的成名作到的“文革”系列作品,真是碩果累累。你被稱為“最會變臉的作家”,這既指你的寫作的劇烈變化,還因為你發(fā)表《芙蓉國》時用了“辛克”這個名字——這在當代成名作家中也是極其少見的。你怎么看待這個評價?
柯云路:我既是一張臉,又是多張臉。就好像一個人在生活中總有一個整體的基本的人格,但是也可能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角色。所以一個寫作者表現(xiàn)出不同的寫作姿態(tài)和寫作面貌并不奇怪。我的愛好比較多,也可能喜歡變。
記者:為什么想在這個時候出文集,是想給自己做個總結嗎?
柯云路:中國當代作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有出文集的風氣,幾乎和我同時代的作家,在我之前基本上都出了,我可以說是出得最晚的了。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一直有人建議我出,也有出版社和我聯(lián)系,但是我一直覺得不必著急,原因是幾個:一個是我一直在趕著寫新的作品,沒有很多時間能夠很好地修訂我過去的作品;第二個原因就是為了保持自己創(chuàng)作生命的年輕的感覺。
晚出文集是不是好一點?過去好像一出文集,一個作家就覺得對自己是一個階段性了,一個總結性了,或者說有點功成名就了。我刻意要破壞這種感覺,使得自己總是處在未完成中,老是覺得自己是一點功成名就的感覺都沒有。
記者:回首你的文學創(chuàng)作,是否有一條清晰的脈絡?今天,你怎么評價包括《新星》在內的那批處女作?怎么看你前后期作品的對比,有什么變化?
柯云路:我的文學創(chuàng)作其實是有幾個階段:第一個文學創(chuàng)作階段就是《新星》《夜與晝》《衰與榮》這個階段,那個階段是我剛剛步入文壇,處在一種創(chuàng)作的銳氣中,對當代社會的文明進程的熱情也很高,總是想很壯闊地來做一些活兒,比如對當代社會的剖析,對人物眾生像的描寫等等。當時,中國文壇處在各種文學 潮流中,不斷有新的開拓,我自己也是隨著這些潮流不斷地跟進——這實際上也是在跟進世界的文學 潮流。再往下寫的一些作品,比如說《嫉妒之研究》《陌生的小城》《成功者》《東方的故事》《超級圈套》,這個階段的文學作品,我覺得對社會的描寫有了更多的距離感。一方面,對社會的熱情有一種成熟和沉淀;另一方面,在藝術上更加超脫和達觀。這個時候描寫生活,就希望能夠多角度、多層面、多方面。第三個階段主要是寫了五部關于“文革”的小說,包括《芙蓉國》《蒙昧》《犧牲》《黑山堡綱鑒》《那個夏天你干了什么》。這段歷史是必須濃墨重彩描寫的。
“文革”是全民族共同制造的悲劇
記者:所以你說:“寫‘文革’是上帝給你的一個使命!
柯云路:我覺得起碼說是上帝給我這一代人的使命。寫這五部書也算在心里頭對自己有一個交代。
記者:面對這一段不光彩的民族的歷史,不少年長的人們總在控訴自己所遭受的苦難,而不少年輕的人卻表現(xiàn)出無知甚至冷漠,你怎么看這種現(xiàn)象?
柯云路:我覺得“文革”這段歷史,根本不能用一個“苦”字來概括。經(jīng)歷的人說苦,沒經(jīng)歷的人覺得好玩,都是非常不成熟的!拔幕蟾锩钡陌l(fā)生,有很深的文化積淀在里面,我覺得絕對不是某一個人造成的,它是全民族共同制造的一出悲劇。
記者:為什么說是全民族共同制造的?
柯云路:“文化大革命”可能跟某些領袖人物的錯誤判斷有關,可當時普遍存在著個人崇拜,這種東西在“文化大革命”中表現(xiàn)得非常充分,而個人崇拜實際上是幾千年來舊文化的積淀。如果沒有這種積淀,你想,任何一個偉大人物他能操縱潮流嗎?如果一個偉大人物他一揮手、一說話,底下都沉默,他能搞成什么事呢?他搞了。所以說偉大人物能夠造成一個很大的歷史潮流,是因為這個歷史潮流本身在這個社會中存在著基礎。
記者:那么面對這段歷史,文學能做些什么呢?你的“文革”題材的作品與同類題材的其他作家的作品相比,有何特別之處?
柯云路:我覺得造成“文革”悲劇的歷史原因不僅要從經(jīng)濟、政治中去尋找,更要從我們漫長的文化傳統(tǒng)中去尋找。一個作家描寫那段歷史,一定要深入種種活生生的人性,因為人絕對不是概念化的,也絕對不那么簡單。要把在那個時代各種各樣的人的悲歡離合、七情六欲,他們在政治上、生活中、感情上的各種掙扎、各種活動——有的是處心積慮的活動,都表現(xiàn)出來。文學應該用真實的、不粉飾的、入木三分的筆墨來描寫各種各樣的人性。
記者:對于“文革”,當下還流行著一個詞——“懺悔”,不但自己要懺悔,還要求別人懺悔,你怎么看待這個現(xiàn)象?“懺悔”對于反思“文革”有怎樣的意義,什么樣的“懺悔”才是誠實有效的?
柯云路:我想通過自己的兩部作品來簡單說明。在《蒙昧》中,寫了一個已經(jīng)成名的年輕詩人。他在“文革”中是一個小學生,當時順應了潮流,參與了迫害老師的行為。但是后來這個孩子自己也破落了,因為他的父母和爺爺奶奶有問題。在極端困難的時候,這個老師收留了他。這個年輕的女老師和這樣一個小男孩在一塊,共同經(jīng)歷了一段悲歡離合的命運。最后這個老師還是由于命運的迫害死去了。當這個年輕詩人長大后回顧這段歷史的時候,我想他的心情是非常復雜的。他迫害的是一個非常愛護他的、養(yǎng)育他的女人。那么這個故事說明什么呢?我想讓人們去體會。
還有一部小說《那個夏天你干了什么》,說的是工讀學校的一群學生把他們的男老師當作流氓在“文革”中打死了。當時給他羅織了很多的罪名。可是事隔多少年之后,所有的人都跑到這個老師的墓前悼念他,這個時候,都把老師當作了圣人。但是回憶那段歷史的時候,老師是如何被打死的?所有學生的說法都不一樣,沒有一個人的說法和別人相同,所以至今還搞不清楚這個老師當時是怎么死的。也就是說,沒有兇手,都是紀念他的人。
我覺得人們對歷史的記憶是有問題的,我發(fā)現(xiàn)所有人在描繪那段歷史的時候,都在有意無意、自覺或不自覺地篡改自己的記憶,對于一個民族,這是十分可怕的事。
懺悔之所以出現(xiàn),是因為自己認識到和意識到罪惡感,起碼是一種錯誤感。懺悔為什么發(fā)生?他是想平衡自己的心理,使自己的良心得到安慰。懺悔從來不是為別人做的,是為自己做的。只有強烈的不安,無法忍受下去了,他才會懺悔。如果沒有懺悔,是因為眾多因素把人們的心靈麻痹了。懺悔是一個社會的調節(jié)機制,如果沒有對錯誤的不安,人類社會就沒救了。有沒有懺悔的意識和懺悔的行動,對于一個民族是一種考驗。
社會評價
陳建功(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
柯云路是當代文壇十分活躍、具有較強創(chuàng)作實力的作家,他關注現(xiàn)實,緊扣時代脈搏,致力于對改革開放的書寫,他的創(chuàng)作歷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仡欀袊母镩_放三十年的文學創(chuàng)作,柯云路是一個繞不開的作家,而《新星》也是繞不開的作品。
白燁(著名文學評論家)
如果說“柯云路現(xiàn)象”,“變”是一個話題,但他也有“不變”的地方。所謂“變”,是他總能夠根據(jù)社會文化生活中的熱點,根據(jù)他自己的興趣,找到新的題材。再說“不變”,柯云路對于“文革”的寫作在當下作家中是少有的,從《蒙昧》到《芙蓉國》,五部作品一部與一部不一樣,表現(xiàn)手法和題材都有很大變化。從文學的角度上說,通過好的文學作品讓年輕人對生活有一個再認識,再啟蒙,文學的這個功能始終是存在的。而能夠擔得起這個責任的,或者說起到這個作用的,柯云路是最優(yōu)秀的作家之一。
雷達(著名文學評論家)
柯云路在當代文壇來說,是唯一的一個連續(xù)全景性記錄改革開放三十年的作家,十七部小說從不同的社會層面、人性視野展示了當代中國社會的變遷和發(fā)展。
何鎮(zhèn)邦(著名文學評論家)
《柯云路文集》以文學的方式記錄了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發(fā)展變化,從《新星》到《夜與晝》再到《龍年檔案》,從《孤島》到《嫉妒之研究》,再到《芙蓉國》都有著不可替代的文學價值和不可或缺的紀念意義。
閻晶明(著名文學評論家)
《新星》、《夜與晝》、《衰與榮》等作品在新時期文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寫政治的作品很多,但《新星》系列第一次把政治斗爭的正義和非正義都擺在了前臺。應該說,《新星》為后來的官場文學確立了一個很高的高度。
賀紹。ㄖ膶W評論家)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社會觀念由單一的意識形態(tài)轉向多元化,由對社會政治性的關注轉向經(jīng)濟、文化等方方(blog)面面,這些變化都在柯云路的作品中得到了體現(xiàn)。閱讀《柯云路文集》,可以看出作者始終警惕地保持著獨立的個性與品格。作為一個作家,這種獨立人格是彌足珍貴的。
張陵說(著名文學評論家)
柯云路的小說創(chuàng)作與改革始終是血脈相連的,《新星》中的李向南就是一個直面改革的典型,這是新時期文學不可缺少的人物形象。這么多年過去了,這么多作品過去了,能留下的為社會記住的文學人物沒有幾個。柯云路站在了改革大時代的制高點上,對中國改革文學的發(fā)展功不可沒。
汪兆騫(著名文學評論家)
柯云路的作品文化、精神底色十分豐富,尤其是他的政治小說驚心動魄、充滿激情,有著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這與政治的陰暗、斗爭的殘酷形成鮮明對比。而他那種前臺式的、明朗的創(chuàng)作風格使其在改革文學史中成為繞不過去的門檻。柯云路在文壇上是獨樹一幟的獨行俠。
宋建民(文聯(lián)出版社社長)
在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之際,我們有理由重新閱讀、理解和評價柯云路的作品。重讀柯云路的長篇小說文集,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文人用文學記錄的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及前改革背景,讓我們重溫了歷史,還讓我們看到了歷史如何通過一個作家個性化的創(chuàng)作變成文學。
朱輝軍(文聯(lián)出版社副主編)
柯云路的超文體創(chuàng)作,不僅在改革文學上,而且在很多方面都是開創(chuàng)先河的。今天重讀柯云路的小說,仍然能夠打動我們的心靈,使人激情澎湃!犊略坡肺募返某霭鎺椭覀冎匦路此几母镩_放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