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wèi)·奧伊斯特拉赫(1908-1974)是上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他在小提琴演奏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同歷史上任何一位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大師相比美,在世界音樂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大衛(wèi)·-(zh-hans:奧伊斯特拉赫;zh-hk:奧伊斯特拉赫;zh-hant:歐伊斯特拉夫)俄羅斯作曲家阿拉姆·哈恰圖良和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曾將所創(chuàng)作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奉獻給他。1974年出國荷蘭時,在阿姆斯特丹逝世。
大衛(wèi)·奧伊斯特拉赫 - 個人簡介
大衛(wèi)·奧伊斯特拉赫(1908-1974)是俄羅斯小提琴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大衛(wèi),1908年生于俄國的敖德薩,他的父親是具有猶太血統(tǒng)的音樂愛好者,母親則是歌劇院的合唱隊員,在父母的熏陶、感染下,5歲便跟隨著名音樂教育家彼得·斯托利亞爾斯基學習小提琴,12歲就開始登臺演出,1926年在敖德薩音樂學院畢業(yè)。19歲那年得到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諾夫的邀請,與列寧格勒愛樂樂團合作演奏他的協(xié)奏曲,使大衛(wèi)很快就在國內(nèi)取得聲譽。1934年大衛(wèi)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任該校教師,這時他才26歲,他還與鋼琴家奧波林合作舉辦奏鳴曲音樂會,兩人又與大提琴家克努舍維茨基組成三重奏團到歐洲數(shù)個國家巡演,而他個人演出的曲目幾乎包括所有古典和現(xiàn)代最優(yōu)秀的小提琴作品,遺憾的是克努塞維茨基過早地去世了,從此,心灰意冷的大衛(wèi)·奧伊斯特拉赫不愿意再與任何人合作,因為與別人合作,他始終找不到與克努塞維茨基一起合作時的良好感覺,就這樣,他在后半生中再也沒有演奏過三重奏。
大衛(wèi)有著非凡的音樂才能和高深的藝術(shù)修養(yǎng),以充滿詩意般的抒情性演奏見長,有著驚人的表現(xiàn)力和精深的技巧,演奏風格純樸莊重,富于熱情,能使音樂達到十分高超的藝術(shù)境界,他那甜美、純凈的音色和激動人心的感情,強烈地打動著聽眾的心靈,被譽為是“莫斯科的帕格尼尼”,并獲得“蘇聯(lián)人民演員”稱號和斯大林、列寧獎金。藝術(shù)上曾受到克萊斯勒的強烈影響,但是他并沒有完全照搬,克萊斯勒的具有唯美傾向的發(fā)音手法,在奧伊斯特拉赫那里變成了表現(xiàn)內(nèi)心情感的手段。他的顫指有時采用藝術(shù)化的延遲瞬間開始,造成聲音的久遠延綿。同時代的很多作曲家都將自己的作品題獻給他,如米亞斯科夫斯基、哈恰圖良、肖斯塔科維奇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和普羅科菲耶夫的小提琴奏鳴曲等。大衛(wèi)還善于指揮,1972年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錄制莫扎特協(xié)奏曲全集,除獨奏外,他還兼任指揮,特別是他為兒子的演出所指揮的樂隊,被人們傳為佳話。
1955年他買下"馮塔納伯爵",在他所擁有多把斯氏名琴中。"馮塔納伯爵"是他最珍愛的一把,這把琴與奧伊史特拉赫一起參與了許多音樂會及錄音,也伴他渡過了音樂生涯最輝煌的年代。目前,"馮塔納伯爵"成為意大利收藏家彼得隆戈(PaoloPeterlongo)家族所有,并經(jīng)常出借給優(yōu)秀小提琴家,如烏扥烏季(UtoUghi)、意大利頂尖"音樂家合奏團"樂團首席瑪麗安娜席爾布(MarianaSirbu)等人。1945年,奧伊斯特拉赫出訪日本和美國,獲得巨大的成功。在美國,著名藝術(shù)大師克萊欺勒、弗朗西斯卡蒂、埃爾曼、斯特恩、米爾斯坦等人都趕到卡內(nèi)基音樂大廳聆聽他的演奏。他見到了自己年輕時代的偶像、小提琴巨匠克萊斯勒,并為能博得他的稱贊而引以為榮。
奧伊斯特拉赫的演奏具有深不可測的情感內(nèi)涵,那種熱情、博愛的精神,使他的琴音具有聲無限的打動人心的力量。一位法國小提琴家曾說:“奧伊斯特拉赫是我一生聽過的最完美的小提琴家,這種完美不僅由于他的技術(shù)足以和海菲茨匹敵的緣故,尤其難得可貴的是這種技術(shù)已經(jīng)完全溶化在音樂之中。他的演奏是多么地誠摯而高尚!他的演奏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宏偉壯觀的氣魄,那雄渾的力度會打開每一個聽者心靈的大門,他的音色時常流露出柔和和溫暖,如同深情的陽光一般。他的演奏氣質(zhì)中具有一種悲劇的力量,將蘊含在俄羅斯民族心中無數(shù)世代的獨特的心靈感受傳達了出來。他的演奏中那種“悲天憫人”的巨大同情心使他的琴音挖掘音樂本身最深處的深刻的人性善的信念,這是非具備最博大的人性的人所有能及的。1974年10月24日,奧伊斯特拉赫病逝于阿姆斯特丹,終年66歲。
大衛(wèi)·奧伊斯特拉赫 - 個人生平
大衛(wèi)·-(zh-hans:奧伊斯特拉赫;zh-hk:奧伊斯特拉赫;zh-hant:歐伊斯特拉夫)-于1908年9月30日出身于烏克蘭敖德薩。
1914年-(zh-hans:奧伊斯特拉赫;zh-hk:奧伊斯特拉赫;zh-hant:歐伊斯特拉夫)-6歲,開始在音樂學校從斯托利亞斯基(PjotrSolomonovitchStolijarski)教授學習小提琴。
1930年-(zh-hans:奧伊斯特拉赫;zh-hk:奧伊斯特拉赫;zh-hant:歐伊斯特拉夫)-與鋼琴家塔瑪拉Tamara結(jié)婚。同年獲得烏克蘭小提琴比賽一等獎。
1931年兒子伊戈爾·-(zh-hans:奧伊斯特拉赫;zh-hk:奧伊斯特拉赫;zh-hant:歐伊斯特拉夫)-出生。伊戈爾·-(zh-hans:奧伊斯特拉赫;zh-hk:奧伊斯特拉赫;zh-hant:歐伊斯特拉夫)-后來也成為俄羅斯出色的小提琴家,父子倆經(jīng)常合作表演小提琴二重奏。
1934年出任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
1935年榮獲蘇聯(lián)小提琴比賽一等獎。
1936年-(zh-hans:奧伊斯特拉赫;zh-hk:奧伊斯特拉赫;zh-hant:歐伊斯特拉夫)-獲得維尼亞夫斯基小提琴競賽二等獎。
1937年榮獲二戰(zhàn)后首屆布魯塞爾國際小提琴比賽一等獎,從此奠定了-(zh-hans:奧伊斯特拉赫;zh-hk:奧伊斯特拉赫;zh-hant:歐伊斯特拉夫)-在樂壇的地位。
大衛(wèi)·-(zh-hans:奧伊斯特拉赫;zh-hk:奧伊斯特拉赫;zh-hant:歐伊斯特拉夫)-每年在蘇聯(lián)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廳演出多達一百次。
1945年-(zh-hans:奧伊斯特拉赫;zh-hk:奧伊斯特拉赫;zh-hant:歐伊斯特拉夫)-榮獲斯大林獎。
1953年-(zh-hans:奧伊斯特拉赫;zh-hk:奧伊斯特拉赫;zh-hant:歐伊斯特拉夫)-第一次到巴黎演出。
1954年往西德和英國倫敦演出。
1955年往美國紐約卡內(nèi)基音樂廳演出。
1957年到中國演出。
大衛(wèi)·奧伊斯特拉赫 - 個人作品
大衛(wèi)·-(zh-hans:奧伊斯特拉赫;zh-hk:奧伊斯特拉赫;zh-hant:歐伊斯特拉夫)-代表作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協(xié)奏曲
貝多芬鋼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
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第一小提琴協(xié)奏曲
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第二小提琴協(xié)奏曲
迪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小提琴奏鳴曲
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奏鳴曲
阿拉姆·哈恰圖良小提琴協(xié)奏曲
大衛(wèi)·奧伊斯特拉赫 - 作品簡介
《春天奏鳴曲》創(chuàng)作于1810年,作品編號OP.24.F大調(diào),樂曲共有四個樂章,第一樂章,奏鳴曲式,快板。抒情流暢的第一主題,在鋼琴分解和弦的伴奏中,顯得溫順柔和,且生機勃勃。與之對比的第二主題在C大調(diào)上有力地奏出,具有青春煥發(fā)的朝氣。展開部主要用轉(zhuǎn)調(diào)的手法寫成,在向其他幾個調(diào)性的急劇轉(zhuǎn)換中,使樂曲煥發(fā)出春
意盎然的氣氛,仿佛告訴人們“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猶如人們的青春時期,珍惜、把握這一時刻,生命才顯得更有意義,這也是樂曲所表達的內(nèi)涵所在。接下來的第二樂章為富于表情的極柔板。優(yōu)美而悠揚的主題被鋼琴徐緩奏出,然后小提琴反復這一主題,鋼琴與小提琴時離時合,穿插行進,像一對戀人在親切呢喃,尤其是音樂進行到中間部分,樂曲從bB大調(diào)突然轉(zhuǎn)向bG大調(diào)陳述主題,取得無比溫柔的抒情色彩。這個樂章只有一個主題,像首自由的變奏曲。鋼琴與小提琴交織出讓人浮想聯(lián)翩的樂章,極富柔情,像是傾訴,也似感慨,又仿佛是一個少女的夢境,充滿了濃濃春意,讓人夢魂縈繞,微微自醉。第三樂章是輕快的詼諧曲,用復三部曲式寫成。首先由鋼琴奏出活潑跳躍的主題,小提琴重復,然后兩件樂器又同時奏出。輕快、頓促的節(jié)奏充滿活力,并散發(fā)出孩童般的天真。第四樂章是回旋曲,主題歡快樂觀,輕松流暢,在F大調(diào)上共出現(xiàn)四次,它決定了該樂章的基本情緒,中間還穿插著兩個次要主題作為對比補充。兩件樂器一張一弛,前呼后應,使樂曲散發(fā)出迷人的春光,令人心曠神怡。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并非是小提琴為主,鋼琴為輔,或鋼琴只是起到伴奏的作用,而是二件樂器同等重要,不分主次,兩者對樂曲的表現(xiàn)都是平分秋色,同樣精彩,因此,兩者的交織、融合都別有洞天,這也是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的特色之一!犊肆_采奏鳴曲》是貝多芬的第九號小提琴奏鳴曲,因題獻給法國小提琴家魯?shù)婪颉た肆_采而得此名,作于1803年,是最能顯示小提琴創(chuàng)作技巧的代表作,表現(xiàn)了作者創(chuàng)作成熟時期的風格,貝多芬自認為它是高度協(xié)奏風格的作品,幾乎就像一部協(xié)奏曲。樂曲為A大調(diào),有三個樂章。第一樂章奏鳴曲式,莊嚴的慢板—急板。樂曲開始小提琴奏出幾個神秘的雙音和弦與鋼琴以對話的方式奏出序奏,然后以強有力的音樂進入呈示部,呈示部的主部在頓音進行中顯得熱情而富有活力,而且這個主題貫穿全曲,起著支配全曲的作用,在各個樂章中多次出現(xiàn),使樂曲主題更加鮮明、生動。副部兩個主題分別在E大調(diào)和e小調(diào)上出現(xiàn),前者平和肅穆,猶如詠唱著贊歌,后者則進一步發(fā)展主部的熱情,在勃發(fā)向上的音調(diào)中充滿著動力。這個主題在展開部還一直保持著,在再觀部又完整地再現(xiàn)。第二樂章,行板,變奏曲式。主題呈示后,作四次變奏,第一變奏以鋼琴為主,一連串的三連頓音如珍珠在玉盤中滾動,小提琴只作極簡單的助奏;第二變奏是小提琴用三十二分音符的旋律音型進行變奏;第三變奏轉(zhuǎn)向f小調(diào),兩件樂器不斷交叉補充;第四變奏最為精彩,就像一個華彩段落,最后是個安靜的尾聲。第三樂章也是奏鳴曲式,急板。樂曲開門見山地奏出快速的主部主題,它具有塔蘭臺拉舞曲風格的節(jié)奏,情緒熱烈跳躍。樂曲在尾聲中回憶了第一主題,并以第二主題的變體作輝煌的結(jié)束。此曲不僅在技巧上難度極大,而且在音量上,二件樂器就能奏出協(xié)奏曲般的宏偉氣勢,可見大衛(wèi)與奧波林二位演奏家身手不凡的功底。
聽完這張唱片,你就會對大衛(wèi)那出神入化般的精湛技藝略見一斑,不由得會讓人肅然起敬。這張唱片的錄音是非常出色的,小提琴與鋼琴的音色清晰逼真,音樂感尤佳,小提琴的聲音豐滿自然,鋼琴的聲音則純凈無瑕,二件樂器錄制的平衡、勻稱。極為出眾的錄音,使此唱片臻達至高境界,被譽為演繹、錄音兩方面最強的版本,多年收入香港《CD圣經(jīng)》。在他的另一張唱片中,演奏了貝多芬的《D大調(diào)小提琴協(xié)奏曲》和西貝柳斯的《D小調(diào)小提琴協(xié)奏曲》,這張唱片也是大衛(wèi)演奏藝術(shù)的精華所在,反映出他那熱情洋溢的演奏,已達爐火純青之境,利落的運弓、準確的按弦,豐滿的發(fā)音,將貝多芬的內(nèi)心世界演繹得標新立異,前所未聞,體現(xiàn)出大師的卓越風姿,定會讓你聽得心潮起伏,贊不絕口。
第一協(xié)奏曲,a小調(diào),BWV1041。第一樂章沒有明確的速度標記,按照慣例大家總是用“Allegro(快板)”來演奏,全曲由強有力的合奏開始。緊接著獨奏小提琴帶出一個略顯哀傷的主題,在整個呈示過程中,樂隊則起到烘托、映襯的作用,時而緊隨、時而應答,最后以合奏結(jié)束整個樂章。第二樂章由固定低音構(gòu)成這個行板樂章的基礎(chǔ),而獨奏小提琴則有一段極具歌唱性的主題,抒情而委婉,幾經(jīng)轉(zhuǎn)調(diào)、擴展,將整個第二樂章演化成一首美妙的變奏曲。第三樂章則為速度較快的意大利舞曲,旋律輕盈歡快。第二協(xié)奏曲,E大調(diào),BWV1042,這是巴赫現(xiàn)存的這三首小提琴協(xié)奏曲中最受歡迎的一首。樂隊配置為兩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個一把以及古鋼琴。第一樂章是快板,由十分熱烈的全奏開始。這個三段體的樂章在結(jié)構(gòu)上已經(jīng)和現(xiàn)代奏鳴曲有很多相近之處,但并算十分完整,整體風格依然延續(xù)著巴洛克的傳統(tǒng)。主題旋律加以變化后,獨奏和競奏交錯進行是主要的表現(xiàn)手法。第二樂章的慢板為c小調(diào),以固定的低音主題為基礎(chǔ)寫成,是一首極其優(yōu)美的變奏曲,聽起來好似一股清泉流出,卻又飽含著火一般的熱情。第三樂章則為“非?斓目彀濉,在這里我們可以聽到十分鮮明的意大利回旋曲風格,雖然標注速度很快,但實際上聽起來卻是一種從容不迫的感覺。
大衛(wèi)·奧伊斯特拉赫演奏的《小提琴獨奏曲之五》,收的是1954年11月13—14日在倫敦阿貝路錄音室錄制的。這一版本的特殊價值在于是由法國大指揮家馬蒂農(nóng)(J.Martinon)指揮演錄的,帶來了真正法國式的沖動激情。當然,這也是奧伊斯特拉赫演奏該曲在西方國家的惟一錄音。在莫扎特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中,“第三”是奧伊斯特拉赫最常演的一部,該曲奧伊斯特拉赫錄過八次,這里收的是由奧伊斯特拉赫自己指揮倫敦愛樂樂團于1956年11月16日(演奏兼指揮)錄制的,曲中的華彩段也出自奧伊斯特拉赫的手筆,因而也是別有意義的。有“俄羅斯的勃拉姆斯”之稱的塔涅耶夫作于1909年的《音樂會組曲》,是一部具有濃郁俄羅斯風格又十分典雅的類似協(xié)奏曲的作品。奧伊斯特拉赫晚年非常喜歡演奏這一作品。也可以說,正是由于奧伊斯特拉赫的大力推演,才使這一作品獲得了再生的藝術(shù)生命。1974年10月24日奧伊斯特拉赫因突發(fā)心臟病客死于阿姆斯特丹旅店前的最后一場音樂會的曲目中,就包含這部作品。因而專輯收錄這部伴隨大師走完最后人生旅程的作品,應該是很有深意的。
大衛(wèi)·奧伊斯特拉赫 - 作品評價
大衛(wèi)有著非凡的音樂才能和高深的藝術(shù)修養(yǎng),以充滿詩意般的抒情性演奏見長,有著驚人的表現(xiàn)力和精深的技
巧,演奏風格純樸莊重,富于熱情,能使音樂達到十分高超的藝術(shù)境界,他那甜美、純凈的音色和激動人心的感情,強烈地打動著聽眾的心靈,被譽為是“莫斯科的帕格尼尼”,并獲得“蘇聯(lián)人民演員”稱號和斯大林、列寧獎金。在世界上也同樣受到人們的愛戴,得到許多國家授與的博士、院士稱號。同時代的很多作曲家都將自己的作品題獻給他,如米亞斯科夫斯基、哈恰圖良、肖斯塔科維奇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和普羅科菲耶夫的小提琴奏鳴曲等。大衛(wèi)還善于指揮,1972年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錄制莫扎特協(xié)奏曲全集,除獨奏外,他還兼任指揮,特別是他為兒子的演出所指揮的樂隊,被人們傳為佳話。如今大衛(wèi)那非凡的琴藝只有從錄音中才能領(lǐng)略到,特別是他演奏貝多芬的作品,更能體現(xiàn)出他卓絕的音樂素質(zhì)與精湛的演奏技藝。在飛利浦公司出版的片號為412255-2的唱片中,就錄有大衛(wèi)演奏貝多芬的《春天奏鳴曲》和《克羅采奏鳴曲》二首作品,這兩首作品都是貝多芬十大著名曲中,最惹人喜愛、深受歡迎的,尤其《春天奏鳴曲》,更是以其優(yōu)美悅耳的旋律,讓人一聽鐘愛,也是聆聽奏鳴曲最易入門的作品!洞禾熳帏Q曲》是貝多芬第五小提琴奏鳴曲的別名,“春天”的名稱,也并非是貝多芬自己所起,而是后人根據(jù)作品內(nèi)容所賦予的。這部奏鳴曲屬于貝多芬的早期創(chuàng)作,在風格上繼承了海頓、莫扎特同類作品的傳統(tǒng),樂曲充滿了青春的朝氣和樂觀的情緒,音樂明快而恬美,輕松而活潑,猶如絢麗燦爛的春光,樂曲雖然是在描寫大自然的春天,但更是借春天的情景記錄了貝多芬青春時代對生活的感受。
大衛(wèi)·奧伊斯特拉赫 - 個人評價
大衛(wèi)·奧伊斯特拉赫,與鋼琴家奧波林合作舉辦奏鳴曲音樂會,兩人又與大提琴家克努舍維茨基組成三重奏團到歐洲數(shù)個國家巡演,而他個人演出的曲目幾乎包括所有古典和現(xiàn)代最優(yōu)秀的小提琴作品。特別是1954年的訪英演出,更是轟動了整個歐洲樂壇,以致次年訪美時,劇場門口排起了7000余人的長隊等候售票,這種熱情在美國實屬罕見。從此,他便名揚四海,成為人們所仰慕的世界級小提琴大師。
大衛(wèi)·奧伊斯特拉赫是俄羅斯小提琴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這些成績使他獲得了世界性的聲譽,尤其比利時的那次比賽,在7個一等獎中,蘇聯(lián)人獲得了6個,由此奠定了俄羅斯小提琴學派在世界的地位。奧伊斯特拉赫的演奏富于抒情的詩意,藝術(shù)上曾受到克萊斯勒的強烈影響,但是他并沒有完全照搬,克萊斯勒的具有唯美傾向的發(fā)音手法,在奧伊斯特拉赫那里變成了表現(xiàn)內(nèi)心情感的手段。他的顫指有時采用藝術(shù)化的延遲瞬間開始,造成聲音的久遠延綿。
在當年的冷戰(zhàn)時代,蘇聯(lián)也確實將奧伊斯特拉赫作為一張政治牌來打。奧伊斯特拉赫被頻繁派遣出國參賽或演出所取得的成功,也確實為蘇聯(lián)因一批優(yōu)秀音樂家(如霍洛維茨、米爾斯坦等)紛紛叛逃西方所造成的狼狽處境撈回了一些丟失的面子。后來,美國政府將克萊本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國際比賽上的勝利大肆張揚,把克萊本稱作美國英雄,當然也是一種冷戰(zhàn)伎倆的政治炒作。藝術(shù)家受捧受寵,總比受壓制受迫害好些。像后來的羅斯特洛波維奇夫婦被蘇聯(lián)吊銷護照,或者像美國作曲家南卡洛因傾向共產(chǎn)主義被美國吊銷護照最終只能客死墨西哥的例子,那就太慘痛了,回想起來也就不會是覺得可笑了。幸好,真正的藝術(shù)家的藝術(shù)是超越政治意識形態(tài),而能保有自身獨立純真的品格的。人們作為藝術(shù)欣賞者,當然也不再為政治劃線而困擾,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藝術(shù)審美取向。像奧伊斯特拉赫這樣曾經(jīng)的“寵兒”沒有被捧壞,羅斯特洛波維奇這樣的“棄兒’沒有被棒殺,可也真是人類的幸運了。
大衛(wèi)·奧伊斯特拉赫 - 相關(guān)圖片
大衛(wèi)·奧伊斯特拉赫 - 相關(guān)條目
阿圖爾·魯賓斯坦
艾薩克·斯特恩
安東·德沃夏克
布羅尼斯拉夫·胡貝爾曼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
弗里茨·克萊斯勒
弗特·格羅菲
賈科莫·普契尼
克勞迪奧·阿勞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大衛(wèi)·奧伊斯特拉赫 - 參考資料
(1)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06521/
(2)http://www.soobb.com/Destination_Wiki_55245.html
(3)http://www.lifepop.com/podcast_view_%D0%A1%CC%E1%C7%D9%D0%AD%D7%E0%C7%FA_212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