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 - 生平簡介
任伯年(1840—1896),早年名潤,字次遠,號小樓,后改名頤,字伯年,別號山陰道上行者、壽道士等,以字行。山陰(今屬浙江紹興)人。父任鶴聲(淞云)乃民間畫工,專擅肖像寫真。初從父學畫,後受其族叔任熊影響。真率不修邊幅。畫人物花卉仿北宋人法,純以焦墨勾骨,賦色秾厚,頗近老蓮。年未及壯,已名重大江南北。後得八大山人畫冊,更悟用筆之法,雖極細之畫,必懸腕中鋒。自言作畫如頤,差足當一寫字。間作山水,沉思獨往,忽然有得,疾起捉筆,淋漓揮灑,氣象萬千。書法亦參畫意。寓滬久,鬻畫以終。任伯年 - 人物生平
任伯年生于鴉片戰(zhàn)爭的清道光十九年(1840年),卒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是上海畫派的首領人物和杰出代表,與任熊、任熏、任預合稱“上海四任”,又與蒲華、虛谷、吳昌碩合稱“上海四大家”。
清末五口通商后,上海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商埠,人稱“十里洋場”,那時,全國各地以賣畫為生的都集中到上海來淘金。在繪畫藝術領域,由于上海繪畫受求新變古影響,傳統(tǒng)一路已是強弩之末,于是創(chuàng)新的畫家和新的畫風應運而生,任伯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任伯年生活在一個民間藝人家庭,父親任聲鶴是民間畫像師,大伯任熊,二伯任薰,已是名聲顯赫的畫家。少時受家庭的薰染,已能繪畫。十來歲時,一次家中來客,坐了片刻就告辭了,父親回來問是誰來,伯年答不上姓名,便拿起紙來,把來訪者畫出,父親看了,便知是誰了。這說明任伯年幼年就掌握了寫真畫技巧。任伯年曾在十幾歲青年時期,在太平天國的軍中“掌大旗”,當時軍旗較大,“戰(zhàn)時麾之,以為前驅”。直到天京淪陷,任伯年才回家鄉(xiāng),后至上海隨任熊、任薰學畫。以后長期在上海以賣畫為生。任伯年為人率真,不修邊幅,學畫時近30歲,畫多而名聲漸大,但其身心深受鴉片之害,損傷元氣,這也是他年僅56歲就過早去世的原因。
任伯年 - 藝術特色
任伯年的繪畫發(fā)軔于民間藝術,他重視繼承傳統(tǒng),融匯諸家之長,吸收了西畫的速寫、設色諸法,形成自己豐姿多采、新穎生動的獨特畫風。
任伯年精于寫像,是一位杰出的肖像畫家。人物畫早年師法蕭云從、陳洪綬、費曉樓、任熊等人。工細的仕女畫近費曉樓,夸張奇?zhèn)サ娜宋锂嫹惡榫R,裝飾性強的街頭描則學自任董,后練習鉛筆速寫,變得較為奔逸,晚年吸收華(巖)筆意,更加簡逸靈活。傳神作品如《三友圖》、《沙馥小像》、《仲英小像》等,可謂神形畢露。
任伯年 - 藝術成就
任伯年的個人藝術造詣來看,花鳥畫的本領比較高,若以當時畫壇的情況而言,他的人物影響比較大,原因是當時畫人物畫家少,成就高者更少,象任伯年這樣造詣,自然推至旁首。任伯年的花鳥畫更富有創(chuàng)造,富有巧趣,早年以工筆見長,“仿北宋人法,純以焦墨鉤骨,賦色肥厚,近老蓮派。后吸取惲壽平的沒骨法,陳淳、徐渭、朱耷的寫意法,筆墨趨于簡逸放縱,設色明凈淡雅,形成兼工帶寫,明快溫馨的格調,這種畫法,開辟了花鳥畫的新天地,對近、現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任伯年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不多,早年師法石濤,中年以后兼取明代沈周、丁云鵬、藍瑛、并上追元代吳鎮(zhèn)、王蒙、以縱肆、勁真的筆法見長。
19世紀80年代是任伯年創(chuàng)作的鼎盛時期,創(chuàng)作題材上范圍擴大了,具有深刻的社會內容,用隱晦的手段寄寓深情。90年代,數量很多,但從作品的思想性看似乎沒有超出80年代,但藝術手法上則更加熟練,大膽、概括,特別是花鳥畫,達到“爐火純青”的佳境。
任伯年 - 作品流傳
任伯年二十多年的繪畫創(chuàng)作,留下了數以千計的遺作,是歷史上少見的多產作家。最早的作品是同治四年作的,最晚的作品為光緒乙未年冬十月,去世的前一個月作的。重要作品如同治七年(1868)仿《陳小蓬斗梅圖》,現藏故宮博物院,光緒三年(1877)作《五十六歲仲英寫像》、《雀屏圖》。光緒七年(1881)作《牡丹雙雞圖》,收入日本《支那名畫寶鑒》;《漁歸圖》,收入《陸氏藏畫集》;仿《宣和芭蕉圖》,收入《南畫大成》。次年作《人物冊》,收入《南畫大成》。十一年(1885)作《壯心不已圖》、《墨筆人物山水冊》、為外祖趙德昌夫婦寫像。
任伯年現存作品,大多收藏在國內外各大博物館內。民間及港、臺私人手里也留有一些他的作品。
任伯年 - 生平大事記
道光十九年(1840年)生于紹興農村,其父任聲鶴為民間肖像畫家,大伯父為任熊,二伯父為任薰,自幼善畫,受民間版畫影響深刻。
1854-1855年,十五六歳時在上海賣畫,模仿任熊作品沿街出賣,恰逢任熊路過,非但不怒,反而賞識其才華,招為弟子,傳為逸話。
1861年,太平天國進入紹興時,父卒。曾被招入太平天國軍當旗手“戰(zhàn)時麾之,以為前驅”。其后天京(太平天國首都南京)陷落,返鄉(xiāng)。
1864年,遷往寧波賣畫為生,結識萬個亭、陳朵峰、謝廉始、任薰。
1868年,28歳時與任薰一共前往蘇州,隨任薰學畫賣,結識畫家胡遠,沙馥。
1868年冬,前往上海、此后長期在上海賣畫為生、住于豫園附近的三牌樓。開設扇子店“古香室”,與虛谷,張熊,高邕等畫家及收藏家毛樹征成為友人。
1883年,經高邕介紹結識吳昌碩。
1887年,出版‘任伯年先生真跡畫譜’,轟動上海。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12月19日),因紹興資產丟失之心痛及吸食鴉片引發(fā)肺炎,死去,享年56歳。
任伯年 - 相關作品
肖像畫
早年隨其父學得。并從民間學會泥塑,后學習西洋素描,并通過街頭寫生掌握了鉛筆速寫技法。
1868年《東津話別圖》 中國美術館藏 與萬個亭、陳朵峰、謝廉始、任薰送別時所作。
1868年《沙山春三十九歳小像》 南京博物院藏。
1877年《以誠五十一歳小像》北京中央美術學院藏,任伯年肖像畫代表作
1886年《三友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曾鳳奇,錦堂,任伯年三人肖像。
1888年《酸寒尉圖》沒骨法呉昌碩肖像畫。《蕉陰納涼圖》工筆,浙江省博物館藏!
早年師從任熊、任薰。后學陳洪綬。又學費丹旭工筆仕女畫。晩年吸收華巖筆意,畫風簡逸靈活。在當時無人能與其比肩。
1878年《群仙祝壽圖》十二幅屏,金泥地,工筆重彩,十分華麗,共畫46仙人,上海美術館藏。
1891年《東山絲竹圖》。
1894年《松下聞簫圖》中國美術館藏,《蘇武牧羊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花鳥畫
筆墨設色,富于巧趣,開辟了花鳥畫的新天地,對近現代國畫影響深刻。富有創(chuàng)造性,早年以工筆見長,后轉入寫意法。任頤的花鳥畫,對近現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早年學老蓮派(陳洪綬父子),及北宋工筆重彩之鉤染花鳥畫法,純以焦墨鉤骨,賦色肥厚。
1875年《翠鳥蓮池圖》哈佛東亞藝術博物館。
1884年《九思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雙鉤沒骨,水色石色結合。曾吸收惲壽平的沒骨花鳥畫,筆墨奔放。
1882年43歳2月《花卉冊》12開 中國美術館藏 自題:仿元人沒骨法
1882年《把酒持螯圖》 天津藝術博物館藏,題有“酒酔菊黃蟹正肥”的雅俗共賞的詩句。
受陳淳、徐渭、八大山人、華巖影響的寫意花鳥畫。筆墨簡逸放縱,設色淡雅明凈,兼工帶寫,格調明快溫馨。
1889年《池畔窺魚圖》天津藝術博物館藏,畫陽光下的,为晩年精瀑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