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王兆勝

    王兆勝

    王兆勝,男,1963年生,山東蓬萊人。


    個人小傳

    王兆勝,男,1963年生,山東蓬萊人。1982-1989年就讀于山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先后獲得文學學士和碩士學位。1993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1996年獲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編審,文學室主任,林語堂研究學會顧問,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迄今為止,已出版著作12部,發(fā)表學術論文百余篇,其中部分文章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人民文學出版社《年度文學評論》等轉載。有散文隨筆集《天地人心》,散文作品入選中學課本、高考模擬試題和各種選本。曾獲首屆冰心散文理論獎、2007年《當代作家評論》獎等。

    學術成果

    專著

    1、《林語堂的文化情懷》(獨著),22.7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文庫”)

    2、《一生伴書走天涯――胡適的讀書生活》(獨著),21.5萬字,中原農民出版社1999年。

    3、《解讀<雷雨>》(獨著),10萬字,京華出版社2001年。

    王兆勝

    4、《逍遙的境界》(獨著),9萬字,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1年。

    5、《閑話林語堂》(獨著),30萬字,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2年。

    6、《生活的藝術家――林語堂》(獨著),12萬字,臺灣文史哲出版社2003年。

    7、《真誠與自由:20世紀中國散文精神》(獨著),25.5萬字,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8、《林語堂的文化選擇》(獨著),15萬字,臺灣秀威資訊科技有限公司2004年。

    9、《林語堂兩腳踏中西文化》(獨著),18萬字,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年。

    10、《文學的命脈》(論文集)(獨著),26.5萬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

    11、《林語堂大傳》(獨著),24萬字,作家出版社2006年。

    12、《林語堂與中國文化》(獨著),28.8萬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編著

    1、《20世紀中國文化論爭》第四卷(合編著),大象出版社1999年。

    2、《2001年中國散文年選》(合編),花城出版社2002年。

    3、《2002年中國散文年選》(合編),花城出版社2003年。

    4、《外國散文三百篇》三卷本(合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5、《人生驛站》三卷本(合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

    6、《解讀林語堂經典》(獨編著),花山文藝出版社2004年。

    7、《新時期中國散文經典》上下卷(合編),花城出版社2004年。

    8、《百年中國性靈散文》(獨編),花城出版社2004年。

    9、《享受健康》(教育部大學生文化讀本)(獨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首版,2005年第二版。

    10、《20世紀中國散文經典》四卷本(合編),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

    11、《新世紀中國散文經典》四卷本(合編),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

    主要論文

    1、《王統照的戲劇觀及其創(chuàng)作》,0.7萬字,《山東師大學報》1988、6。

    2、《賢妻良母:一個古典的審美文化模式》,0.3萬字,《文學評論》(京)1989、6。

    3、《寡婦道德與傳統文化:兼論<寒夜>的愛情悲劇根源》,0.8萬字,《山東師范大學學報》1990、2。(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代著名作家研究》1990、1全文轉載)

    4、《少者形象與中國舊文化的老化:兼論<寒夜>中的小宣形象》,《山東社會科學》1990、4。(0.7萬)

    5、《中國現代文學對家庭至上觀念的省察》,0.7萬字,《東方論壇(青島)》1993、4。(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4、3全文轉載)

    6、《魯迅、巴金、曹禺家庭文學比較論》,1萬字,《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5、1。

    7、《傷惋與漂移——從家庭文化角度解讀<傷逝>和<圍城>》,1萬字,《山東師范大學學報》1995、4。

    8、《論林語堂的家庭文化觀》,0.9萬字,《東方論壇(青島)》1995、4。(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6、4全文轉載)

    9、《近幾年林語堂研究述評》,1.2萬字,《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6、1。(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6、3全文轉載)

    10、《林語堂與北京文化精神》,0.2萬字,《中國文化報》1996、10、9。(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6、12全文轉載)

    11、《論林語堂的生命悲劇意識》,1.5萬字,《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7、1。(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7、3轉載)

    12、《緊緊貼近人生本相:林語堂的人生哲學》,1.5萬字,《中國文學研究》1997、3。(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7、9和中國華僑出版社2003年版《林語堂評說七十年》全文載錄。)

    13、《走出近幾年散文的誤區(qū)》,0.5萬字,《山東文學》1997、11。(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7、12全文轉載,《新華文摘》1998、1摘要)

    14、《論林語堂的女性崇拜思想》,1.4萬字,《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8、1。(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8、3全文轉載, 中國華僑出版社2003年版《林語堂評說七十年》全文收錄。)

    15、《林語堂人生哲學的價值意義及其缺憾》,1萬字,《東岳論叢》1998、1。(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8、4全文轉載)

    16、《斗士、學者、教授--林語堂與北大》,1萬字,《名人與北大》,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17、《林語堂宗教文化思想論》,1萬字,《中國文學研究》1998、4。(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9、1全文轉載)

    18、《北京散文作家論》,1萬字,《北京社會科學》1998、4。

    19、《心靈的對語--林語堂的文體模式》,1.5萬字,《海南師范學院》1999、1。(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9、1全文轉載)

    20、《反抗絕望、善處人生:林語堂的生活哲學》,1萬字,《社會科學輯刊》1999、3。

    21、《一個相當有價值的文本:20世紀中國自由主義文學思潮》,0.5萬字,《社會科學輯刊》1999、6。

    22、《新時期中國散文的發(fā)展及其命運》,3萬字,《山東文學》2000、1,2兩期。(曾獲2000-2001年度首屆冰心散文理論獎,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0、4全文轉載)

    23、《中國現代“詩的散文”發(fā)展及其嬗變》,1.5萬字,《中國文學研究》2000、4。(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1、4全文轉載)

    24、《批評的自由:論20世紀中國雜文精神》,1.2萬字,《荊州師范學院學報》2000、4。

    25、《自足女性的自由言說:論馬莉的散文創(chuàng)作》,1萬字,《河北學刊》2000、4。

    26、《女性意識與孫犁的文學創(chuàng)作》(合著),1萬字,《海南師范學院學報》2000、4。

    27、《林語堂放談文化人生》,0.5萬字,《東方文化》2000、5。

    28、《情緣回想:論中國當代抒情憶舊散文》,1萬字,《東岳論叢》2000、6。

    29、《論中國現代小品散文》(上、下),3萬字,《山東社會科學》2000、6和2001、1兩期。

    30、《林語堂與孔子》,0.6萬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1。

    31、《論20世紀中國書話散文》,1.5萬字,《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1、1。(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1、6全文轉載)

    32、《論中國現代憶舊散文的流變》,1.4萬字,《江漢論壇》2001、2。

    33、《新時期“回憶文革”散文論》,0.8萬字,《東方論壇》2001、2。

    34、《論20世紀中國紀游散文》,3萬字,《海南師范學院學報》2001、3和2001、4兩期。

    35、《論中國當代小品散文》,1.2萬字,《文史哲》2001、3。

    36、《論林非的散文創(chuàng)作》,1.5萬字,《河北學刊》2001、4。

    37、《建筑·哭笑·罵詞·聲響:〈雷雨〉中的細節(jié)解讀》,1.5萬字,《荊州師范學院學報》2001、4。

    38、《林語堂眼中的孔子》,0.5萬字,《東方文化》2001、5。

    39、《論中國現代隨筆散文》,1.2萬字,《學術月刊》2001、5。(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1、12全文轉載)

    40、《論20世紀中國散文研究》,1.5萬字,《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1、4。(入選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年《中國新時期散文研究資料》)

    41、《論90年代中國學者散文》,1.2萬字,《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2、1。

    42、《林語堂與蘇東坡》,0.5萬字,《東方文化》2002、1。

    43、《論20世紀藝術家散文》,0.8萬字,《中國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1。

    44、《林語堂與賽珍珠》,0.4萬字,《中華讀書報》2002、2、20。

    45、《論書法家的深刻孤獨》,1.2萬字,《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2、2。

    46、《論中國當代隨筆散文》,1.4萬字,《江蘇社會科學》2002、2。

    47、《20世紀中國文學的價值失誤》,0.3萬字,《文藝報》2002、4、2。(人大復印資料《現當代文學》02、2全文轉載,入選工人出版社2004年版《十博士直擊文壇》。)

    48、《林語堂與錢穆》,0.3萬字,《羊城晚報》2002、6、20。

    49、《<紅樓夢>與20世紀中國文學》,2萬字,《中國社會科學》2002、3。(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2、11和《中國古代文學研究》2002、全文轉載,《華文精擷》2003、1全文轉載。)

    50、《20世紀中國散文研究的反思》,0.4萬字,《山東文學》2002、8。

    51、《林語堂與魯迅的恩怨》,0.9萬字,《江漢論壇》2002、4。

    52、《自由·博愛·對話——對于知識分子及教育與文學的思考》,1萬字,《東方文化》2002、5,(入選華齡出版社2003年版《世紀印象:百名學者論中國文化》)

    53、《林語堂與周作人》,0.9萬字,《人文雜志》2002、5。

    34、《超越與局限——論80年代以來中國女性散文》,1.2萬字,《文學評論》2002、6。(入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文學評論》、工人出版社2004年版《十博士直擊文壇》。)

    55、《圣潔的心靈與圣潔的寫作——論梅潔的散文》,0.5萬字,《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3、3。

    56、《林語堂與孟子》,0.6萬字,《學習與探索》2003、5。

    57、《論中國現代憶舊散文的流變》,1.1萬字,《江漢論壇》2001、2。

    58、《林語堂與外國文化》(上下),2.5萬字,《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03、5,6兩期。

    59、《林語堂與徐訐關系探析》,1萬字,《南京師大學報》2003、4。

    60、《林語堂與袁枚——人品與學術》,0.6萬字,《學術研究》2003、9。

    61、《林語堂與梁啟超》,1.2萬字,《人文雜志》2003、5。

    62、《論林語堂的小品散文》,0.6萬字,《寶雞文理學院學報》2003、4。

    63、《林語堂與章克標》,0.8萬字,《江漢論壇》2003、9。

    64、《中國現代家庭文學文化意蘊闡釋》,2.5萬字,《海南師范學院學報》2003、2,3兩期。

    65、《林語堂與老舍》,0.5萬字,《東方文化》2003、3。

    66、《林語堂“田園式”都市理想的意義與局限》,0.8萬字,《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3、2。

    67、《林語堂與徐志摩》,0.6萬字,《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3、3。

    68、《林語堂與蔡元培》,0.3萬字,《博覽群書》2003、9。(《讀者》2004、19全文轉載)

    69、《林語堂“田園式”都市文化理想的成因考察》,1萬字,《求索》2003、5。

    70、《林語堂與沈復》,0.7萬字,《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7。

    71、《林語堂與弗洛伊德》,0.4萬字,《中國比較文學》2003、3。

    72、《<金粉世家>與<紅樓夢>》,0.8萬字,《東北師大學報》2003、3。

    73、《林語堂與勞倫斯》,1萬字,《中國文學研究》2003、4。

    74、《林語堂與羅素》,0.8萬字,《山東社會科學》2003、5。

    75、《林語堂與孟子》,0.6萬字,《學習與探索》2003、5。

    76、《林語堂與公安三袁》,1.7萬字,《江蘇社會科學》2003、6。(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4、2期全文轉載,入選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林語堂研究論文集》)

    77、《談北國素素的散文創(chuàng)作》,0.5萬字,《文藝評論》2003、6。

    78、《論20世紀中國性靈散文》,1.2萬字,《海南師范學院學報》2003、6。

    79、《困惑與迷失——論當前中國散文的文化選擇》,1.8萬字,《當代作家評論》2003、6。(入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文學評論》、工人出版社2004年版《十博士直擊文壇》、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中國新時期散文研究資料》)

    80、《百年中國書話散文綜論》,0.8萬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1。

    81、《北京文化與20世紀中國散文》,1.2萬字,《江海學刊》2004、2。(入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文學評論》)

    82、《天地之子:林語堂綜論》,1.5萬字,《海南師范學院學報》2004、2,3兩期。

    83、《正本清源與圓融通明——評李建軍的小說修辭學》,1萬字,《南方文壇》2004、3。

    84、《林語堂中西文化融會思想淵源》,0.8萬字,《南都學壇》2004、5。

    85、《林語堂與邵洵美》,0.5萬字,《福建論壇》2004、5。

    86、《關于散文文體的辯證理解》,0.5萬字,《文藝爭鳴》2005、1。(《新華文摘》2005、9轉載,入選上海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20世紀中國文藝思想史論》第三卷)

    87、《2003年中國散文研究概論》,1萬字,《海南師范學院學報》2005、1。

    88、《官員散文:希望與遺憾》,1.1萬字,《文藝爭鳴》2005、3。

    89、《折翅與墜落:談周濤近期散文的價值迷失》,1.1萬字,《文藝爭鳴》2005、4。(入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文學評論》)

    90、《林語堂與明清小品》,2萬字,《河北學刊》2006、1。

    91、《活力與漳力——大眾傳媒對散文文體的深度影響》,0.5萬字,《天津社會科學》2006、2。(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6年轉載,《文匯讀書周報》2006、7、14以“散文的肥胖癥”為題介紹)

    92、《“形不散—神不散—心散”——我的散文觀及對當下散文的批評》,0.8萬字,《南方論壇》2006、4(《新華文摘》2006年22期論點摘錄,《文藝報》2006、8、16以《評論家針砭當下散文》為題作了介紹,另入選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文學評論》一書)。

    93、《林語堂與中國古典小說》,2萬字,《海南師范學院學報》2006、5。

    94、《學術語言的現狀與理想》,0.4萬字,《福建論壇》2006、10。

    95、《文化散文:知識、史識和體性的誤區(qū)》,0.4萬字,《甘肅社會科學》2006、5。

    96、《林語堂研究的意義、現狀和瞻望》,1.2萬字,《閩臺文化交流》2006、3。

    97、《論王充閭散文的張力結構》,0.7萬字,《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7、1。

    98、《“孝”的現代困境》,0.4萬字,《中國社會導刊》2007、2(下)。

    99、《林語堂與舊體詩詞》,2萬字,《人文雜志》2007、1。

    100、《從創(chuàng)作動因看郁達夫<沉淪>的思想意義》,0.8萬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1。

    101、《21世紀我們需要林語堂》,3萬字,《文藝爭鳴》2007、3。

    102、《論林語堂文化思想的內在品格》,0.6萬字,《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7.3。

    103、《賈平凹散文的魅力與局限》,1.2萬字,《當代作家評論》2007.4,獲2007年《當代作家評論》獎。

    104、《余光中散文的世俗化傾向》,1萬字,《中國散文評論》2007.7。

    105、《平衡感·平常心·平淡美——談散文寫作的難度》,0.5萬字,《南方文壇》2007.5。

    106、《林語堂與中國古代藝術》,1.6萬字,《貴州社會科學》2007.11。

    王兆勝散文名篇

    《一念之善》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不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的古訓,因為在他們看來,不少邪惡之人不僅沒有遭殃,反而活得好著呢!而一些良善的好人卻命運多舛,“屋漏偏遭連夜雨”。于是,邪惡之人更加肆無忌憚,普通百姓也不愿行善仗義。其實,這是一種表面化理解,它沒有深入自然的情理之中,尤其

    沒有深悟天地之“大道”,并由此發(fā)現“善”與“惡”的本質。

    人的“言行”是由“意念”支配的

    如果將“言行”比成車輛的行進軌跡,那么“意念”就是司機手中的“方向盤”。“善念”往往會結成“善果”,而“不善或者邪惡之念”當然會生出“惡之花”。古人云:“一念之差,滿盤皆輸。”《易經》亦有言:“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蹦切┬闹谐錆M邪惡之念,大行不義的邪惡之徒,很少能逃脫法律的制裁,即使脫得了一時也難以長久!即便脫得了己身,子孫后代恐怕也要為之付出代價。因為邪惡是會遺傳的,很難想象一個邪惡的父親能生出或培養(yǎng)出純良的兒子;因為邪惡是人人痛恨和避之惟恐不及的,所以人們必欲盡早除之而后快!

    缺乏“善念”的人

    在現實生活中,更多的人并非心懷邪惡之念者,而是一些缺乏“善念”的人。他們也可能因為“事不關己即高高掛起”,也可能因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可能因為利己和自私心重,還可能因為缺乏耐心或寬容厚道,所以未能生出“一念之善”。然而,也就是因為這一念之差,卻導致了于人于己都難以挽回的損失。

    一念之差

    據報道,一人晚上回家,在路上看到一起車禍,受害人還在呻吟之中。當時他想前去搭救,但“一念之善”馬上不翼而飛。沒想到,第二天他發(fā)現受害人竟是自己的母親,并且因疏于救治人已死亡。得知此事,此人后悔莫及、欲哭無淚、仰天長嘯,幾近于瘋狂。這是“一念之善”缺乏所導致的惡果。還有一個故事也很能說明“一念之善”的重要性。我有一個博士同學,他曾長久地如打蔫的黃瓜一樣提不起精神,在我的一再追問下,他終于說出了真相。原來,剛讀博士不久,有一天他接到一個莫名其妙的電話,來電并不說明他是何人,也不說出所為何事,只是問東問西,天南海北地聊開去。我同學無論怎么問,對方就是不說,他沒有耐性就將電話掛了。第二次打進電話來的還是此人,仍然是問個不休,我同學說了聲“神經病”,又把電話掛斷。第三次來電話時,對方直言他是我同學的博士導師,并扔下這樣一句話:“要做好學問,先從做人開始!”今天看來,我同學不是惡人,他的做法也沒有錯,但因為缺少“一念之善”,卻導致了難以消除的后果。

    點亮黑暗摸索者的心燈

    “善念”,哪怕是一點一滴、一絲一縷,哪怕是對于素不相識者,哪怕是給予你憎惡的人,甚至是邪惡者,它都會滋潤焦渴的心靈,點亮黑暗摸索者的心燈。人生天地間,無論他是位尊于人的天子,還是富甲天下的大賈,包括那些如草芥一樣被人踏在腳下的平民百姓,他們都是一個生命的孤獨者,有血有肉、當病則病、當死則死,沒有任何人能超脫此理。因此,每個人都需要陽光、雨露和水滴,也不能缺少同情、理解和愛護。而所有這些往往都源于“善念”,更多的時候只是“一念之善”。孟子說,人有“不能為”和“能為”之別,挾泰山以超北海,人力難為也;舉手之勞,人人能為也!而“一念之善”更多的時候則屬于舉手之勞,那么我們許多人為什么堅決不為呢?

    超脫世俗的功利之情

    一個善待別人的人,一個心存“善念”的人,他會超脫世俗的功利之情,獲得一種難以言喻的大幸福!這是給予之福。就好像陽光,它從遙遠的天邊長途跋涉,不畏艱辛,就是為了給人類以生命和幸福,于是它也感到了幸福。在福建有一位農民,當自己的女兒、孫女和鄰居的女兒共六人在河中同時遇險時,他竟能連續(xù)四次越過自己的骨肉,先搶救別人的孩子,結果人家的孩子得救了,自己的女兒和孫女卻雙雙遇難。還有一位少女,她從電視上看到一個與自己素昧平生的女性因肝病奄奄一息,于是下定決心為病人捐肝。這兩個人都是如泥土一樣卑微,但他們卻都有偉大的“一念之善”,在生命最為關鍵的時刻,將“生”之希望留給他人,而將不幸留給自己。也許從常人的角度看,這簡直不可思議,甚至有些愚蠢,但從“一念之善”上說,他們是上帝的使者,是有著高貴和神圣品質的人。

    現實的復雜性

    往往是:富貴者欠善良,貧賤者知冷暖。我們當然并不苛求富者能撒盡資財,給天下“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窮人;但對于“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的商人,還是勸他們有所體悟。我們更希望所有的人都有“一念之善”,為他人、為自己、為國家、為人類。因為這個世界是由“每個人”組成的,而每個人同時又離不開“這個世界”。關于這一點,理論上說有些空泛,但有親身經歷的人才會理解其中的深意。有一位白血病患者,因為他是異常血型,所以在倉促中要找到相符合的血小板配型談何容易!但最后通過網絡發(fā)現了有一個“志愿者異型血庫”,于是他的生命得以保障!可以說,是一個個志愿者的“善念”挽救了他的生命。

    一般說來,“一念之善”對每個人來說都不算什么,但匯集起來它就是一個“!保粋超凡脫俗、可以擺渡眾生的生命大海。

    名人推薦
    • 吳情水
      吳情水,當代詩人,1977年12月生。湖北新洲人,畢業(yè)于南京大學。曾求學與南京大學中文系和任職于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與評論家張?zhí)抑薏┦縿?chuàng)辦藝術...
    • 萬奇
      萬奇,自號云樵主人(云樵生)。1964年1月生于內蒙古滿洲里市,原籍吉林省德惠市。 1984年7 月畢業(yè)于內蒙古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系。曾在南京大學、...
    • 王歡
      王歡,出生于音樂世家,自幼學習鋼琴,舞蹈。畢業(yè)于中國音樂學院聲歌系,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政治部文工團青年獨唱演員。其演唱特點是:嗓音純凈...
    • 王劍冰
      王劍冰 (1956~)筆名雪凝。河北唐山人。1982年畢業(yè)于河南大學中文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 王曉漁
      王曉漁,著名文化批評家、專欄作家,現供職于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主要從事文化批評和知識分子研究,是近年來相當活躍的新銳批評家和專欄作家...
    • 王妍丁
      王妍丁,女。出生于六十年代末。祖籍河北,生長在沈陽,倘佯于北京,碩士研究生學歷,副編審和二級作家。從事過對外貿易、編輯、記者等工作。曾先后...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