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1930年6月27日 出生于湖南省益陽縣。
1949-1952年 在武漢大學學習。
1952-1953年 在華中農學院學習和畢業(yè)。
1953-1961年 任華中農學院土壤農化系任助教。
1962-1979年 任華中農學院土壤農化系講師、微生物學教研組組長。
1980-1985年 任華中農學院土壤農化系副教授、微生物學教研室主任等。
生平介紹
李阜棣,1930年6月27日出生于湖南省益陽縣城關一個普通商業(yè)經營者家庭。1937年至1938年在縣城一個私塾館學習,1939年進入仁德小學,在抗戰(zhàn)烽火連天的年代斷斷續(xù)續(xù)地念完小學和初中。1949年自湖南益陽信義中學畢業(yè)后考入武漢大學學習,當時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李阜棣在積極進行專業(yè)知識學習的同時,也熱情參與學生社會活動,1950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1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擔任過團支部書記、學生會主席和班長等職務。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我國遭帝國主義國家封鎖,重要的戰(zhàn)略物質——橡膠不能進口,中央政府決定在華南(包括海南島)發(fā)展橡膠墾殖事業(yè)。李阜棣和土壤農化系同學前往參加大規(guī)模土壤勘察工作,并擔任中隊長職務,領導4個小隊在遂溪和?底魍寥勒{查,并兼任青年團高雷地區(qū)總支書記。全體團員和學生在墾殖工作中的成績得到了團中央的通報表揚;在總結和慶功時李阜棣被評為甲等勞動模范。
李阜棣1953年畢業(yè)于院系調整后的華中農學院,留校任教,從事微生物教學和研究工作,主講“微生物學”和“土壤微生物學”,并參與指導土壤農化專業(yè)學生的教學和生產實習。在微生物生態(tài)和生物固氮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發(fā)表學術論文70余篇,主編專著和教科書4本。李阜棣積極參與和推動微生物學科建設,歷任微生物學教研組長、教研室主任、土壤農化系主任。1981年赴英國洛桑試驗站從事根瘤菌研究。農業(yè)部于1990年冬批準在華中農業(yè)大學建立農業(yè)微生物重點開放實驗室,李阜棣被任命為室主任(1991-1997)。實驗室在科學研究和學術梯隊建設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績,1996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受國家計委和科委委托,對全國生命科學類43個重點實驗室進行評估,該實驗室名列第8位。1997年底該實驗室領導班子換屆,他被任命為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李阜棣熱心參加和推動國內和國際學術活動。任中國土壤學會第六屆、第七屆理事會理事兼土壤生物與生物化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1987-1995),第八屆理事會常務理事(1996-1999);中國微生物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兼農業(yè)微生物專業(yè)委員會主任(1991-1995),第七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和《微生物學報》副主編(1996-2000);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曾任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副組長,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圈物質循環(huán)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和沈陽應用生態(tài)研究所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痕量物質生態(tài)過程開放研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等等各項兼職。組織和主持多次全國土壤微生物和生物固氮學術討論會,1994年組織和主持“國際根瘤菌多樣性和分類學術討論會”。他還是幾個國際學術組織的會員。
主要論著
1 李阜棣,曹燕珍.《紫云英根瘤菌的誘變》.微生物學通報.1979,6(4):7~9
2 李阜棣,李學垣,劉武定等.《生命科學和土壤學中幾個領域的研究進展》.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3
3 李阜棣,曹燕珍,黎若婭等.《易位子引入紫云英根瘤菌的研究》.華中農學院學報.1984,3(2):52~54
4 李阜棣.《當代土壤微生物學的活躍研究領域》.土壤學報.1993,30 (3):229~236
5 李孱,李阜棣.《農藥降解質粒向根瘤菌的轉移》.環(huán)境科學學報.1991,11(2):187~193,等。
主要貢獻
用根瘤菌純培養(yǎng)體制成菌肥作為豆科植物接種劑始于19世紀90年代。實踐證明,只要應用得當,這是一項有效的增產措施?墒窃陂L期栽培某種豆科植物的土壤中,即使采用與之適配的優(yōu)良菌株接種常常沒有明顯效果。對此問題雖然已有大量研究,而且也找到了生理學和遺傳學方面的一些原因,但未能解決實際應用中的問題。國內外傳統(tǒng)的看法是,接種于種子表面的根瘤菌會隨著萌發(fā)生長的根系向土壤下部遷移,并在根表面繁殖,在根系上下形成根瘤。對根瘤菌在土壤中的遷移問題國際上雖有一些研究,但未同結瘤作用直接聯(lián)系起來。李阜棣根據根瘤菌在土壤中的移動特征和生長速度,于1980年指導研究生采用免疫熒光抗體技術研究了大豆根瘤菌在土壤中競爭結瘤的生態(tài)學問題,發(fā)現在有土著根瘤菌存在時,種子表面和不同土層中接種的根瘤菌所形成的根瘤數量差別很大,具有明顯的規(guī)律性。根據這項研究和前人的許多資料,李阜棣提出了根瘤菌在土壤中競爭結瘤的“位置效應”概念。這一結果在第13次國際土壤學大會上發(fā)表。這是改革根瘤菌接種技術以提高接種效果的一項主要依據,也是對證明維諾格拉德斯基生態(tài)學觀念有重要意義的具體貢獻。
參考資料
[1] 中國數字科技館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7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