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夫·哈維默 - 生平簡介
1911年12月13日哈維默生于挪威的奧斯陸。1933年,畢業(yè)于奧斯陸大學,獲得政治經濟學學士學位。
1933年后,他為挪威政府貿易委員會服務,同時,在奧斯陸大學經濟研究所做研究助理。
1938年,在阿胡斯大學當了一年統(tǒng)計學講師。
1939年,應洛克菲勒基金會的邀請,哈維默作為研究員到美國芝加哥大學任教。
1941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
1944年,為經濟計量學會的會員
1945年,哈維默任挪威駐美國大使館商務參贊。
1946年,為數理統(tǒng)計學會會員
1947年,由美國返回挪威。回國后,哈維默擔任工商部和財政部處長職務。
1948年他回到奧斯陸大學,擔任該校經濟學教授,同時進行經濟計量學理論研究。
1950年,為挪威科學院院士。
1954—1970年,曾斷續(xù)地擔任經濟計量學會理事會理事。
1957年,為經濟計量學會會長。
1975年,為美國經濟學會榮譽會員。
1979年,為丹麥科學院院士。同年獲弗里喬夫·南生高級研究獎。
198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特里夫·哈維默 - 學術貢獻
哈維默對經濟計量學的最重要貢獻是在經濟計量學中引入了概率方法。他特別重視經濟分析中常被忽略的隨機因素。在1941年的博士論文中,他就首次把統(tǒng)計學引入經濟預測,得出從隨機抽樣的調查中推演經濟理論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統(tǒng)計數字來驗證經濟理論并進行經濟預測的方法。哈維默把隨機模型看做是經濟計量學的基礎,這對經濟計量學的建立和發(fā)展具有重大影響,使經濟學理論更加符合科學性。
經濟計量學的概率論方法
哈維默的工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體現在其博士論文《經濟計量學概率方法》中,該論文發(fā)表于《經濟計量學》雜志1944年7月增刊上。這篇論文的創(chuàng)作目的是讓經濟學家確信,他們應該將概率論模型作為經濟研究的一個基礎。今天,在經濟計量學這門課程中,概率模型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學習內容。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將概率論引入計量經濟學之后給該學科帶來了多么大的革命。哈維默在經濟研究中極為重視以往經濟分析中常被忽略的隨機因素,他把隨機因素看成是經濟計量學的基礎。哈維默正是從隨機因素出發(fā),為分析經濟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提供了一種理論基礎。
哈維默指出,在實際工作中,即使那些不愿意運用概率論方法的人們進行的研究中,最終都會依賴于可能非常含混的概率或隨即變量的概念。因為無論如何,理論和事實之間總是存在一點差距的。其中有些差距被認為是允許的,而有些差異則被看成是“實際上是不可能的”。這種分類本來就體現了某種概率論方法。哈維默認為,到目前為止,全部經濟規(guī)律都可以用概率的方法來重新表述。
聯(lián)立經濟結構分析
從1910年前后,試圖估計需求曲線的經濟學家們一直在被現在成為聯(lián)立方程問題的困惑中苦苦探索。因為要估計需求彈性,就必須在商品數量和價格之間建立回歸關系。但結果有時是令人吃驚的,因為價格和數量之間的回歸關系既可以代表供給曲線也可以代表需求曲線。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經濟學界在對經濟周期的分析中就出現了類似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實質在于經濟變量都是由若干關系同時決定,即經濟關系的聯(lián)立問題。哈維默在研究中也曾經從方法論的角度出發(fā),指出凱恩斯在《通論》中存在的有關聯(lián)立問題的一點紕漏:凱恩斯通過將消費傾向的乘數效應合并到投資中來證明收入由投資決定,但他又認為消費是以消費和投資的加總而存在的。哈維默認為這實質上是一種聯(lián)立方程問題,哈維默對凱恩斯的這種反擊導致了它將聯(lián)立方程模型作為計量經濟學的一種基本模型的嘗試。正是哈維默的研究區(qū)分了結構方程和簡化方程的差別。他認為前者是經濟理論給定的方程,后者則是當我們把內生變量作為外生變量和隨機擾動的函數,并對其求解時得到的方程。顯然結構方程和簡化方程的自律性是存在著差異的。
特里夫·哈維默 - 學術著作
主要著作
《經濟計量學的概率方法》(1944年)
《經濟增長理論研究》(1960年)
主要論文
《聯(lián)立方程組的統(tǒng)計含義》
《測度邊際消費傾向的方法》
《商品需求的統(tǒng)計分析:同時估算結構關系式的例子》
《評弗里希的回歸分析及其在經濟計量學中的應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