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男,漢族,1930年9月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57年畢業(yè)于東北大學機械系研究生班并留校任教。現(xiàn)任中國振動工程學會理事長,IFToMM(國際機器理論與機構學聯(lián)合會)中國委員會委員,國際轉子動力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全國第六、七、八、九屆政協(xié)委員。兼任上海交通大學等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和兼職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榮譽
創(chuàng)立了振動學與機器學相結合的新學科"振動利用工程學"。發(fā)表專著和合著6部、論文250余篇,專著《振動機械的理論及應用》獲全國優(yōu)秀科技圖書二等獎。和科研組同志一起研制成功十多種新型振動機械和工程機械,獲國際獎兩項,國家級獎3項,省、部、委級獎10項,為國家創(chuàng)造了重大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他指導的和聯(lián)合指導的研究生有30名取得了碩士學位,有16名取得了博士學位。組織兩次國際學術會議,并擔任該國際會議的學術委員會主席。曾應邀去日、澳、德等十多個國家講學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做過20余次學術報告,宣讀論文40余篇。曾多次被評為省、市勞動模范,1983年被評為沈陽市特等勞動模范。
1991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F(xiàn)任中國振東工程學會理事長、IFToMM(國際機器理論與機構學聯(lián)合會)中國委員會和國際轉子動力學技術委員會圩垸,曾任和現(xiàn)任第六、七、八、九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三、四屆機械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亞太振東會議指導委員會委員。
聞邦椿院士曾多次被評為遼寧省勞動模范和沈陽市特等勞動模范。
人物貢獻
50年代,正是振動機械大發(fā)展的時期,在國外,多種振動機械,如各種形式的振動篩、振動輸送機、振動給料機、振動磨機等,開始廣泛應用于工業(yè)的各個部門,如煤炭、冶金、化工、輕工、機械、電力等,我國也迫切需要發(fā)展和推廣這一類新機器。當時世界上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振動機械理論。在我國也還存在著很多理論與實際問題迫切需要解決。一種強烈的念頭在他腦海中形成:我應該在振動機械這個新發(fā)展的領域內取得成果,為祖國建設服務,為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做出貢獻。他開始向自己的神圣目標進軍了。
他創(chuàng)建了振動利用工程學,在轉子動力學、機械系統(tǒng)非線性振動等諸多領域卓有建樹。曾發(fā)表學術論文360余篇,出版專著及論文集10余種。曾研制成功10多種新型機械,獲國際獎2項,國家級獎4項,省、部、委級獎10項!皯T性共振式概率篩”獲國家發(fā)明三等獎和國際發(fā)明博覽會“尤里卡”金獎及“騎士”獎章 ;“激振器偏轉式大型冷礦振動篩”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他指導的研究生有50名獲碩士學位、26名獲博士學位,還曾指導博士后4名、國際訪問學者2名。
1955年畢業(yè)于東北大學機電系,1957年畢業(yè)于該院機械系研究生班。東北大學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教授。系統(tǒng)地研究和發(fā)展了振動學與機器學相結合的新科學“振動利用工程學”。研究了轉子動力學、機械系統(tǒng)非線性振動理論及應用、機械故障的振動診斷及工程機械理論的某些問題。研制成功10多種新型振動機械和工程機械,所研制的“慣性共振式概率篩”和“激振器偏轉式大型冷礦振 動篩”達到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