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979年,施密特在普林斯頓大學取得電子電氣工程的學士及碩士學位,并在1982年于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取得電子工程暨計算機科學(EECS)博士學位。畢業(yè)后,他首先任職于美國齊格洛公司和貝爾實驗室,前者是IT業(yè)內著名的Z80系列CPU的設計公司,后者是電信業(yè)巨子貝爾的研發(fā)基地。他還在IT業(yè)的技術圣地施樂的計算機科學實驗室擔任過研究工作。他同時亦是程序編譯器lex的共同作者。 *1983年,施密特加盟Sun,先后擔任首席技術官和首席執(zhí)行官。他領導開發(fā)了Sun的獨立編程技術平臺,將Java變成Sun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市場武器。他積極推行網絡軟件戰(zhàn)略,為Sun在90年代初的高速發(fā)展打下基礎。
*1997年,施密特受雇于Novell公司,任公司主席兼CEO,主管公司戰(zhàn)略規(guī)劃、管理和技術研發(fā)。施密特很快將Novell重新打造成一個贏利的公司,但是隨著互聯網泡沫破滅,Novell重新陷入巨額虧損的境地。就在他離開的那個季度,Novell虧損1.42億美元。出于對施密特的尊敬,Novell公司建議讓施密特去Google后仍然擔任Novell董事會主席。
*2001年,Google 創(chuàng)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從 Novell公司聘請埃里克·施密特博士擔任首席執(zhí)行官這一職務,埃里克與拉里和謝爾蓋一起共同負責 Google 的日常運作。自加盟 Google 以后,埃里克便從兩方面重點開展工作:加強必要的公司基礎設施建設,并保持 Google的快速發(fā)展;確保最大限度縮短產品開發(fā)周期,并保持優(yōu)質水平。Google是一個年輕而發(fā)展迅速的搜索引擎企業(yè),擁有獨特的企業(yè)文化,埃里克的豐富閱歷能夠完美地契合 Google的發(fā)展需要。在他的領導下,Google業(yè)績繼續(xù)高速增長,如今,Google已成此為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搜索引擎。
施密特是第一批以員工身份所獲得股權而成億萬富翁的人(微軟執(zhí)行長史蒂夫·巴爾默是第一個達到此目標的人)。
在2006年 "世界富翁榜"排名上, 福布斯雜志把他排到129位。
施密特從2006 年8月開始在蘋果公司董事會擔任董事職務,直到2009年8月由于Google和蘋果在多個核心領域的競爭越來激烈而辭職。
2010年01月,在被美國《新聞周刊》問及是否準備放棄中國市場時,埃里克·施密特表示:“我們可能退出中國,也可能通過與中國協商,繼續(xù)留在中國!
2010年4月,埃里克·施密特將CEO職務移交給拉里·佩奇,之后繼續(xù)擔任谷歌執(zhí)行董事長。
生平經歷
1979年,施密特在普林斯頓大學取得電子電氣工程的學士及碩士學位,并在1982年于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 取得電子工程暨計算機科學(EECS)博士學位。畢業(yè)后,他首先任職于美國齊格洛公司和貝爾實驗室,前者是IT業(yè)內著名的Z80系列CPU的設計公司,后者是電信業(yè)巨子貝爾的研發(fā)基地。他還在IT業(yè)的技術圣地施樂的計算機科學實驗室擔任過研究工作。他同時亦是程序編譯器lex的共同作者。
1983年,施密特加盟Sun,先后擔任首席技術官和首席執(zhí)行官。他領導開發(fā)了Sun的獨立編程技術平臺,將Java變成Sun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市場武器。他積極推行網絡軟件戰(zhàn)略,為Sun在90年代初的高速發(fā)展打下基礎。
1997年,施密特受雇于Novell公司,任公司主席兼CEO,主管公司戰(zhàn)略規(guī)劃、管理和技術研發(fā)。施密特很快將Novell重新打造成一個贏利的公司,但是隨著互聯網泡沫破滅,Novell重新陷入巨額虧損的境地。就在他離開的那個季度,Novell虧損1.42億美元。出于對施密特的尊敬,Novell公司建議讓施密特去Google后仍然擔任Novell董事會主席。
2001年,Google創(chuàng)始人拉里·佩奇(Larry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Brin)從Novell公司聘請埃里克·施密特博士擔任首席執(zhí)行官這一職務.埃里克與拉里和謝爾蓋一起共同負責Google的日常運作。身兼互聯網戰(zhàn)略家、企業(yè)家和重大技術的開發(fā)者的多重身份為一身,埃里克有著20年的成功經驗,他在Novell公司的工作使其事業(yè)達到頂峰。Google是一個年輕而發(fā)展迅速的搜索引擎企業(yè),擁有獨特的企業(yè)文化,埃里克的豐富閱歷能夠完美地契合Google的發(fā)展需要。在他的領導下,Google業(yè)績繼續(xù)高速增長,股價突破500美元大關。如今,GOOGLE已成此為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搜索引擎。
施密特是第一批以員工身分所獲得股權而成億萬富翁的人(微軟執(zhí)行長史蒂夫·巴爾默是第一個達到此目標的人)。
在2006年"世界富翁榜"排名上,福布斯雜志把他排到129位。
2008年谷歌董事會主席兼CEO埃里克·施密特被任命為華盛頓一智囊團新美洲基金(NewAmericaFoundation)的主席,施密特將從2008年6月1日起正式上任這份不拿薪水的工作。
2006年前,施密特和家人組建了私人的加利福尼亞基金,支持環(huán)保項目和能源循環(huán)利用技術。
2008年1月27日GoogleCEO施密特在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手機互聯網將是對互聯網的再造,是對PC傳奇的再造。它已經來到了我們面前,很可能在未來數年內問世。
2016年2月,宣布谷歌旗下智庫Google Ideas會變成科技孵化器,更名為Jigsaw。
2017年12月,埃里克·施密特將辭去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會的執(zhí)行主席一職,并轉型為技術顧問,繼續(xù)在公司董事會任職。
2018年1月,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卸任公司執(zhí)行董事長一職,繼續(xù)留在董事會,并擔任公司技術顧問。2月6日,麻省理工學院(MIT)宣布,將成為該校的創(chuàng)新研究員。
個人發(fā)展
畢業(yè)后,他首先任職于美國齊格洛公司和貝爾實驗室,前者是IT業(yè)內著名的Z80系列CPU的設計公司,后者是電信業(yè)巨子貝爾的研發(fā)基地。他還在IT業(yè)的技術圣地施樂的計算機科學實驗室擔任過研究工作。
1983年,施密特加盟Sun,先后擔任首席技術官和首席執(zhí)行官。他領導開發(fā)了Sun的獨立編程技術平臺,將Java變成Sun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市場武器。他積極推行網絡軟件戰(zhàn)略,為Sun在90年代初的高速發(fā)展打下基礎。1997年,施密特受雇于Novell公司,任公司主席兼CEO,主管公司戰(zhàn)略規(guī)劃、管理和技術研發(fā)。施密特很快將Novell重新打造成一個贏利的公司,但是隨著互聯網泡沫破滅,Novell重新陷入巨額虧損的境地。就在他離開的那個季度,Novell虧損1.42億美元。出于對施密特的尊敬,Novell公司建議讓施密特去Google后仍然擔任Novell董事會主席。
施密特來到Google的時候,公司只有200名員工,而且剛剛盈利。施密特是被風險投資家引薦給Google的,在此之前,他是Novell網絡公司的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zhí)行官。在兩年多時間里。施密特使Google員工數量突破了一千人。他在 Novell 公司任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負責公司的戰(zhàn)略規(guī)劃、管理和技術發(fā)展。自加盟 Google 以后,埃里克便從兩方面重點開展工作:加強必要的公司基礎設施建設,并保持 Google的快速發(fā)展;確保最大限度縮短產品開發(fā)周期,并保持優(yōu)質水平。
埃里克與拉里和謝爾蓋一起共同負責 Google 的日常運作。身兼互聯網戰(zhàn)略家、企業(yè)家和重大技術的開發(fā)者的多重身份為一身,埃里克有著 20 年的成功經驗,他在 Novell 公司的工作使其事業(yè)達到頂峰。Google是一個年輕而發(fā)展迅速的搜索引擎企業(yè),擁有獨特的企業(yè)文化,埃里克的豐富閱歷能夠完美地契合 Google的發(fā)展需要。 在就職于 Novell 公司之前, 埃里克是 Sun Microsystems, Inc.的首席技術官和公司行政主管。在此期間,他負責開發(fā)了Sun 獨立于平臺的編程技術Java,并確立了Sun的互聯網軟件戰(zhàn)略。在1983年加入Sun之前,Eric是施樂帕洛阿圖研究中心 (Xerox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PARC) 計算機科學實驗室的研究員,并曾在貝爾實驗室和Zilog任職。 埃里克擁有普林斯頓大學電氣工程專業(yè)的理學學士學位,并在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獲得計算機專業(yè)碩士和博士學位。
締造谷歌
硅谷神話
市值1200億美元的Google公司已經成為新時代的硅谷神話。造就這個神話的是“三駕馬車”:創(chuàng)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Brin)、拉里·佩奇(LarryPage)以及董事長兼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Schmidt)。沒有創(chuàng)始人就沒有Google的搜索技術與獨特的創(chuàng)新精神,而沒有埃里克·施密特,就沒有Google今日令人咋舌的賺錢能力與重塑互聯網格局的實力。
舉足輕重的人
硅谷人對他的評價是:“施密特絕對是個舉足輕重的人,其經歷之豐富,堪稱業(yè)界老狐貍!苯洑v了貝爾實驗室以及施樂PARC計算機科學實驗室的研究工作后,1983年,施密特迎來了他事業(yè)的新高峰,跳槽到SUN公司擔任首席技術官和公司行政主管,負責開發(fā)SUN獨立于平臺的編程技術Java,將Java從公司的一個研發(fā)者的失意作品,變成SUN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市場武器。1997年他加入Novell公司任董事長兼CEO,很快將Novell重新打造成一個贏利公司,給予Novell第二次生命。
施密特說他清晰地記得2001年第一次與Google兩個創(chuàng)始人見面時的情景:“他們在各個方面的看法,都與我不盡相同。讓人搞不清他們的看法,究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遠見,還是單純天真。”當時Google是一家相當出色的搜索引擎技術公司,但除了出售技術,沒有其他的盈利方式。而2001年正是“眼球經濟”的衰退時期,施密特加入Google,他老道而頗具創(chuàng)新的頭腦看到搜索與廣告之間最和諧的聯系,解決了Google在保持主頁簡明樸素的同時增加廣告收入的難題,這就是Google目前最核心最成功的賺錢方式——AdWords文字廣告,即在搜索結果右邊附加相關廣告。
挖掘潛能
施密特讓Google從一個單純的搜索引擎,轉變?yōu)橐粋為企業(yè)提供各種搜索服務的供應商和互聯網上最大的廣告平臺之一,挖掘出Google的巨大商業(yè)潛能。讓Google有了400美元的天價股價、10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和越伸越遠的業(yè)務觸角,儼然已經開始威脅雅虎、微軟、甚至eBay和一些電信運營商。盡管如此,施密特還是說,Google從其他同行身上吸取了兩個教訓:不要急于上市;集中精力于搜索業(yè)務。“Google所有的延伸業(yè)務開展都是以搜索為核心!
Google的兩個創(chuàng)始人在2001年拉施密特入伙時當然是看上了施密特的豐富經驗與盈利能力,我們無從判斷,他挑戰(zhàn)微軟的經驗是否才是更深層的因素。不過,施密特加入Google后一直強調,“我們并沒有和微軟競爭!北粏柤捌渌偁帉κ謺r,也只表示“我只愿意談Google”。
施密特很會把握自己的角色,絕不會出來搶兩個創(chuàng)始人的風頭。施密特說,他的角色更像是一位首席運營官,因為兩名創(chuàng)始人在決定公司戰(zhàn)略和技術走向方面擁有否決權,而他的首要工作就是把Google和兩位創(chuàng)始人最大程度地兌換成收入和利潤。于是有人評論,業(yè)內大概只有施密特這樣的背景、這樣的學識和這樣的經驗,才能“鎮(zhèn)住”這兩個個性極強的技術天才。
Google中國
Google中國的啟動儀式上,Google公司用自己的創(chuàng)意產品衛(wèi)星地圖搜尋到施密特的所在地,讓笑容平和謙遜的他出場方式頗具看頭。隨后,Google又讓完全不懂中文的施密特用中國的七巧板拼出“谷歌”二字。盡管有Google中國區(qū)兩個負責人李開復與周韶寧在旁,埃里克表示不要任何幫助,堅持獨立完成這個“高難度”的拼圖游戲。
啟動儀式后是少數媒體的采訪時間。對話這樣一位人物,每個記者都蓄謀已久,而施密特一直微笑著強調:“l(fā)adyfirst(女士優(yōu)先)”。Google公司的員工告訴記者,這是他多年的習慣。在本報記者與施密特談起Google以及搜索技術的未來時,他一臉招牌式的微笑,卻說:“這我可不能告訴你!睅讉細節(jié)讓人看到這位神話人物的固執(zhí)與嚴謹。
再次起飛
Google能否再次高速成長,需要埃里克·施密特拿出飛行訓練出的迅速反應能力和過去三十多年在商場摸爬滾打的豐厚經驗。
“飛行訓練相當有用。你必須學會迅速做出決策、接受命令,甚至清楚知道什么時候應該放棄命令!痹谏虉鰸L打近30年的埃里克·施密特清楚地知道,作為首席執(zhí)行官最需要具備的素質是什么。
施密特曾在貝爾實驗室和施樂PARC計算機科學實驗室從事研發(fā)工作,1983年他登上了職業(yè)第一個高峰——執(zhí)掌SUN公司帥印,將失敗的作品Java變成殺手锏。1997年又把Novell公司從巨虧重新打造成贏利公司。不過2001年互聯網泡沫之后,Novell再次陷入泥潭,他選擇了離開。
秘密武器
寄望“云計算”
施密特的第一個殺手锏是“云計算”!皩⑿畔⒋嬖诨ヂ摼W上,無論何時何地,你可以第一時間獲得它”,施密特認為,依托“云計算”,世界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最重要的就是,因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變得“在線”,個人生活、數字生活的信息可以迅速帶到用戶的身邊,我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和娛樂。這意味著一種新型在線的社區(qū),一些新的模式的出現。
“就好比是人們都將錢存在銀行一樣,想用的時候隨時去取!笔┟芴夭粫r露出招牌式的微笑,并且篤定“云計算”是下一代互聯網技術的方向,表示谷歌將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信息時代,PC然是我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一旦PC硬盤被破環(huán),我們將束手無策。但是有了“云計算”之后,“云”會代替PC的存儲和計算功能。“云”,即計算機群,每一群包括了幾十萬臺、上百萬臺計算機,這些計算機可以隨時更新。
“從某種意義上說,‘云計算’是網格計算模型自然而然的進一步發(fā)展!盜DC分析師FrankGens認為。根據“云計算”的邏輯,今后的公司用不著購買或者租借價格昂貴的大型計算機,只要通過電腦、手機等接入“云”系統就可以迅速完成過去棘手緩慢的工作。
FrankGens表示,這一超級計算系統投入商業(yè)應用后,普通網民也將享受到更加快速的搜索服務。雖然‘云計算’仍處于初期階段,特別是在那些企業(yè)應用發(fā)展的速度比用戶熱情發(fā)展速度慢的環(huán)境中。但它對于我們如何計算,甚至對于那些想要搭建系統和軟件的人來說,意義是巨大的。
不過谷歌的“云計算”,將威脅其他IT巨頭的“飯碗”,如微軟、IBM、SUN、雅虎、亞馬遜也有或正在建設這樣的“云”。那么,谷歌能否在這場圍繞“云計算”的競賽中獲勝呢?
谷歌還把戰(zhàn)火燒到了中國,近日谷歌與清華大學等高校首先建立云計算合作項目,共同在中國培養(yǎng)相關人才,這一合作計劃已于07年10月在全球開始啟動。
“70-20-10”法則
施密特的第二個秘密武器是善于集中精力把優(yōu)勢產品做好!叭魏我患夜径紵o法把精力撒向所有掙錢的產品,為在谷歌的核心業(yè)務和擴展服務之間尋求平衡,布林、佩奇和我采用了一個稱為‘70-20-10’的法則!笔┟芴卣f,“我們把70%的努力花在核心業(yè)務上,也就是網頁搜索引擎和網絡廣告,這些產品仍然是維持公司財務健康的最大貢獻者。”
但是無論在任何業(yè)務上,投入的資源越多,其回報率就會越低,所以將全部的資源都投入核心產品的做法并不可取。這就是谷歌為什么要將20%的資源投入其他領域,例如Gmail郵箱和谷歌桌面等。而剩下的10%則留作機動,讓谷歌有創(chuàng)新的自由。“這就是我們目前平衡戰(zhàn)略背后的邏輯!
公司創(chuàng)立之初,創(chuàng)始人沒有急于上市,而是花幾年時間完善商業(yè)價值觀,堅信一切以用戶為中心;將一件事情做到極致等。這些簡單但專注的原則使得谷歌重新改寫了互聯網的商業(yè)方式。也正是這些原則讓谷歌從巨頭林立的互聯網世界脫穎而出。這些簡單至極的價值原則使得谷歌從一個全新的基礎和高度上定義了互聯網的商業(yè)方式。
谷歌內部制定了10條價值觀。而“不做惡,也能賺錢”(Youcanmakemoneywithoutdoingevil.)是其中的第6條。這條是指沒有人能夠購買更高的PageRank(網頁排名)。用戶信賴谷歌的客觀公正性,任何短期利益都不能夠構成破壞這種信任的理由。正是基于此,谷歌保持公正有效的搜索,從而最終獲得了用戶的喜愛。
同時,對商業(yè)價值觀的堅持也是谷歌保持成功的法寶。在這點上,谷歌永遠“不作惡”的原則,也被外界廣泛尊敬!白鳛槊襟w公司,必須保持中立的立場!笔┟芴卣f,“我非常贊同谷歌兩位創(chuàng)始人布林和佩奇的‘不作惡’的商業(yè)價值觀,以至于業(yè)界認為,谷歌對互聯網產業(yè)以及整個商業(yè)社會最大的貢獻并不在于資本市場上龐大的市值,而是其在商業(yè)價值觀上的建樹!
奉行集體決策
找到對的員工并利用他們的智慧執(zhí)行集體決策,是施密特的第三個秘密武器。
施密特說,要預測公司成長最簡單的指標,就是看我們每個星期招聘到什么樣的人。在谷歌有一個專門委員會,負責跟新招聘的員工面談,如果委員會覺得不錯,會把人選送給施密特做最后決定。這種查核流程,確保優(yōu)秀的人才不會“落網”,“我一個星期花幾個小時看上百封簡歷”“我們要搜集全世界的信息,提供給每一個人,為了這目標,我們想建立一家非常有創(chuàng)造力的公司,所以必須招募到能認同這目標的人,放手讓他們創(chuàng)造新產品”。
在谷歌,員工每周可以花一天時間來從事個人項目研究,可以是任何自己感興趣的技術和產品,甚至可以跟谷歌現有的產品毫無關系。
當有了優(yōu)秀的人才,如何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成為首當其沖的問題。施密特認為群體決策的流程正是谷歌帶動創(chuàng)新的核心訣竅。這個方法來源于《紐約客》雜志的專欄作家詹姆斯索羅維基寫的《群眾的智慧》(Thewisdomofcrowds),施密特自稱受這本書的影響至深,書中的核心觀點是,一大群人比一小群精英分子還更聰明,不論這群精英分子有多聰慧,前者更擅長解決問題,更能醞釀出革新,更能做出智慧決策,甚至能更準確地預測未來。
財富排名
2015年,《福布斯全球科技界100富豪榜》,埃里克·施密特以99億美元的身價名列第20位。
2016年10月,位列《福布斯》雜志2016年度“美國400富豪榜”第36位。
2017年1月21日,《福布斯》全球科技界最富有20名富豪榜單出爐,埃里克·施密特以凈資產91億美元排名第18。
2017年8月,2017福布斯全球科技界100富豪榜名單出爐,埃里克·施密特排名22位。
2017年10月17日,福布斯公布美國400富豪榜,其中,埃里克·施密特以126億美元資產排名35。
2018年2月28日,《2018胡潤全球富豪榜》發(fā)布,埃里克·施密特以950億元人民幣資產排名87。
生活低調
2006年末美國《財富》雜志評選出2006年度全球最有權力的31名風云人物。其中,除了蘋果公司行政總裁喬布斯、“股神”巴菲特、比爾·蓋茨夫婦、美聯儲主席貝南克等權力人物外,還有一位聲名顯赫的“大腕”,他就是Google行政總裁埃里克·施密特。
不過,雖然基于“地球人都知道”的工作成就,使埃里克·施密特早已聲名遠揚,但其本人卻甚為低調,只剩與工作相關的信息。心境如此平和,實屬難能可貴!
技術專家轉行經營
埃里克·施密特為搞技術出身,曾任職于美國齊格洛公司和貝爾實驗室(前者是著名的Z80系列CPU的設計公司),并在施樂PARC的計算機科學實驗室擔任過研究工作。1983年,施密特加盟SUN后開始飛黃騰達,相繼擔任SUN首席技術官和CEO,逐步走上經營之路。雖然施密特是重要的編譯器寫作工具lex的合作者,但真正讓他名揚天下的,Google。這位只拿1美元年薪的CEO,從年薪數百萬美元的“金領”中脫穎而出,跨入富豪行列。2004年,他的身價達到15億美元;2005年,又通過出售手中股票一次“落袋”9000萬美元。在當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施密特位列129位,身價達48億美元,令人咋舌。
埋頭掙錢保持低調
2001年,當施密特被Google的兩位創(chuàng)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選中擔任CEO時,人們認為他將是個可憐的“道具”。因為彼時,佩奇和布林并不愿放棄對公司的完全控制。
但如今,最不友好的評價也不得不承認施密特是個“幸運兒”。因為他不但坐穩(wěn)Google“三巨頭”的位置,還掙到數十億美元身家;不但自己賺錢,還讓Google的股價長期居高攀不下。更何況他在Google的表現,表明他絕非一個傀儡。
埃里克·施密特
埋頭掙錢,并保持低調,這是施密特的生存之道。剛上任GoogleCEO時他曾表示“Google從成立以來做得相當出色,公司成長極其迅速,已擁有各種搜索服務的最大市場份額。我不認為Google會有任何明顯的戰(zhàn)略改變。”
事實上,施密特經營Google最成功的莫過于網絡廣告模式。他力求保持獨特的樸素風格,Google的頁面上沒有廣告橫幅、Flash動畫,但其收入的三分之二來自網絡廣告。而在管理上保持低調的同時,施密特并不愿濫竽充數!拔一6個月才理解Google是怎么運轉的,現在我能描繪出來了。我想佩奇和布林將要改變管理方式了!睂Υ献骰锇,施密特也盡量顯得低調!拔也幌M献骰锇檎J為我們在跟他們競爭!比欢谒麍(zhí)政期間,Google的“手”越伸越長,似乎在進入每個領域。
審時度勢“福將”本色
施密特是一個對收獲感到驚奇,有感恩之心,也不失自信。
“許多聰明又勤奮、照規(guī)則做事的人,并不能擁有我財富的零頭!1999年,時任Novell首席執(zhí)行官的他曾對《福布斯》雜志如是感慨,因為他認識到“自己并非因為出色而擁有這些財富,運氣起了很大作用!彼裕┟芴爻姓J自己是一員“福將”。
的確,現在沒人質疑Google已成為新時代的硅谷神話。造就這一神話的,包括Google創(chuàng)始人謝爾蓋·布林、拉里·佩奇,以及現任董事長兼CEO埃里克·施密特。如果說沒有創(chuàng)始人,就沒有Google的搜索技術與獨特的創(chuàng)新精神,那么,沒有埃里克·施密特,就沒有Google今日令人咋舌的賺錢能力,以及重塑互聯網格局的實力。
施密特讓Google從一個單純的搜索引擎,轉變?yōu)橄蚱髽I(yè)提供各種搜索服務的供應商和互聯網最大的廣告平臺之一。他挖掘出Google的巨大商業(yè)潛能,使之擁有400美元的天價股價、10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和越伸越遠的業(yè)務觸角,儼然開始威脅雅虎、微軟,甚至eBay和一些電信運營商。盡管如此,施密特還是表示,Google從同行身上吸取了兩個教訓:不要急于上市;集中精力于搜索業(yè)務!癎oogle所有的延伸業(yè)務開展,都是以搜索為核心!
辭去董事
北京時間2009年8月3日晚8點30分消息,蘋果今天宣布,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已辭去蘋果董事的職務。施密特自2006年8月以來一直擔任蘋果董事。
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表示:“施密特是蘋果董事會的一名杰出成員,他投入了有價值的時間、才能、熱情和智慧以幫助蘋果成功。不幸的是,隨著谷歌進入蘋果的核心業(yè)務,例如推出Android和Chrome系統,施密特作為蘋果董事會成員的效果已明顯下降。由于可能存在利益沖突,施密特將不得不回避我們很大一部分會議。因此我們均認為,現在是施密特辭去蘋果董事的恰當時機。”
施密特這一舉動與他本人3個月前的說法相反,施密特當時曾表示他從未考慮辭去蘋果董事的職務。谷歌目前正在Chrome瀏覽器的基礎上開發(fā)計算機操作系統,這與蘋果等軟件公司形成競爭。而谷歌的Android手機軟件同樣與蘋果iPhone存在競爭關系。
今年5月份,有消息人士透露,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已經就谷歌和蘋果“共享”董事會成員的做法展開反壟斷調查。除施密特外,同時擔任谷歌和蘋果董事會成員的還有亞瑟·列文森(Arthur Levinson)。
在周一美國股市盤前交易中,谷歌股價最多上漲6.10美元,為449.15美元。蘋果股價最多上漲2.56美元,為165.95美元。
安卓系統
北京時間9月5日早間消息,谷歌執(zhí)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上周參加美國在線CRM公司Salesforce舉辦的Dreamforce年會時表示,谷歌Android操作系統不會重蹈Solaris的覆轍,被微軟擊敗。
施密特曾經在Sun任職,而該公司出品的Solaris操作系統雖然最初在服務器市場占據優(yōu)勢地位,但卻被更為廉價的Windows占據上風。
在談到谷歌是否會面臨同樣的問題時,施密特說:“這永遠不會發(fā)生。別人可以開發(fā)一款與Solaris同樣強大,功能類似,但價格更低的產品。我們從中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訓是:競爭對手可以憑借低價推出新技術。而谷歌非常理解這一點,因此我們從一開始就免費,這就使得競爭對手很難獲得太多價格優(yōu)勢!
施密特的這番言論簡要地總結了Android的戰(zhàn)略:由于擔心蘋果將會主導移動互聯網市場,該公司免費向各大手機廠商提供了Android操作系統,并借此將該系統打造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智能手機平臺。
造訪朝鮮
據美國媒體2012年1月2日報道稱,谷歌執(zhí)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正準備以私人身份造訪朝鮮。
美國媒體援引兩名熟知內情的消息人士稱,施密特將隨美國前新墨西哥州州長和前駐聯合國大使比爾·理查森(Bill Richardson)一同,最早在2013年1月前往朝鮮。
此前,理查森曾因公務多次造訪朝鮮。 還不清楚兩人在此次訪問中將會與誰會面。谷歌沒有正面證實此消息,但是該公司一名發(fā)言人以“不評價私人旅行”,暗示施密特此次訪問不屬公司性質。理查森方面則無任何回應。
英國媒體報道指出,施密特主要負責處理谷歌與政策制定者、商業(yè)合作伙伴和全球各國政府之間的外部關系,并是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堅定支持者之一。由于朝鮮發(fā)射衛(wèi)星,半島局勢一度緊張。在朝鮮2006年和2009年進行核試驗后,聯合國安理會禁止朝鮮發(fā)射與彈道導彈技術相關的物體。國際戰(zhàn)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維克托·查向英國媒體表示,理查德森曾推動美朝核對話,他在朝鮮也為人所熟知并受到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