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妍 - 發(fā)現(xiàn)“信使號”太空道路
陳婉妍在20世紀80年代發(fā)現(xiàn),利用3個行星:地球、金星和水星的地心引力來降低飛船的飛行軌道,可以使得這次水星探測成為可能。這也就是為什么“信使”號的飛行軌道如此復雜的原因。按照設計,“信使”號將在發(fā)射升空6年多后進入環(huán)水星軌道,在這一過程中,飛船要繞太陽飛行15圈,其間一次飛經地球,兩次飛經金星,2008年和2009年3次飛經水星,以利用行星的引力場為自己減速。“信使”號的燃料預計2012年或2013年用完,屆時它很有可能墜毀到水星表面。
陳婉妍 - 設計“星塵”號
2002年,在美國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所專門進行飛行器任務設計的陳婉妍,就曾設計過一艘名叫“星塵”號的太空飛船的飛行任務,用來探測小行星安妮·弗蘭克星。這顆小行星于1942年被發(fā)現(xiàn),隨后以安妮·弗蘭克命名。安妮是世界聞名的《安妮日記》的作者,這顆小行星也是用來紀念她在被拘往納粹集中營前兩年所留下的感人日記。
按照陳婉妍的設計,“星塵”號宇宙飛船于2002年11月2日4:50發(fā)射升空。宇宙飛船以每秒7公里的速度在飛行中自動拍攝小行星的影像。
由于安妮·弗蘭克星的寬度只有大約4公里,那次的飛掠過程中,飛船所拍攝到的影像不足以提供行星的表面細節(jié),也只能看到極小部分日照區(qū)。但是根據預先的計劃,科學家們還是成功地做了一次飛船光學導航系統(tǒng)的測試。
陳婉妍在“星塵”號發(fā)射前也坦言,她并未為飛船設定其它的科學目標,而更多的是想利用這個機會測試“星塵”號在4年的旅途中功能是否正常。按原定飛行計劃,“星塵”號將于2006年把采集的彗星樣本帶回地球,這也有助于解開太陽系起源之謎。
陳婉妍 - 命名小行星
1999年,陳婉妍為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星塵樣本回收計劃做了非常出色的宇宙飛行計劃,航空航天局也因此對她作出表彰——用她的名字來命名一顆小行星。
這顆以“9249妍”來命名的小行星過去的名字是“4606P—L”。美國航空航天局這樣做是為了嘉獎陳婉妍在遙控探測飛船的飛行軌道設計中,成功地運用數(shù)學方法,使得飛行任務設計變得簡便不少。小行星“9249妍”位于一個俗稱“主要行星帶”小行星聚集帶內。
陳婉妍還曾經為其它一些飛行計劃的成功設計作出了不少貢獻,包括探測土星的卡西尼計劃,探測木星的伽利略計劃以及探測金星的麥哲倫計劃,如今她又為水星探測器飛行計劃的設計立下了汗馬功勞。正是由于她出色的工作,美國航空航天局這才毫不吝嗇地把一顆小行星“送”到了她的名下。
陳婉妍 - 愛好
陳婉妍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同丈夫生育了兩個兒子。陳婉妍不僅工作上很有成就,還是精通音樂美術的才女?臻e時,她喜歡彈鋼琴,徒步旅行,還喜歡畫油畫。
陳婉妍 - 評價
彗星與小行星研究專家、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球項目辦公室負責人耶歐瑪斯博士說:“陳婉妍是美國航空航天局一位杰出的科學家——她真的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她能設計出太陽系中任何兩個星體間最合理的飛行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