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元 - 人物簡介
楊文元,上海電影譯制片廠配音演員。1928年出生,河北人。1949年至1950年間在現(xiàn)代戲劇學(xué)校學(xué)習(xí)。1950年進(jìn)上海電影譯制片廠任配音演員。楊文元老師是我國老一代的配音表演藝術(shù)家,原籍為河南人。從解放初期就開始投身到我國譯制片工作的第一線上。和其他上譯廠的老前輩一樣他有著自己獨特的嗓音與表演風(fēng)格。他的嗓音永遠(yuǎn)是那么洪亮而厚重,只要聽過他的聲音你就決不會忘記。正因如此別人才送給他一個形象的綽號——銅錘花臉!
楊老的配音令我們贊許,同時他的那種竟業(yè)精神更令我們感動。然而當(dāng)我們查閱他過去的資料時更會替他感到惋惜與憤懣。在經(jīng)歷文革的混沌歲月中,他和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一樣被糊里糊涂的卷入了這場浩劫的旋渦中,可以說無論是他的事業(yè)還是他的人生,足足有二十年的時光都是空白,他有著我們難以想象的滄桑與苦難的經(jīng)歷。
1979年隨著四人幫的土崩瓦解,他終于回到了自己闊別了20年的工作崗位上。此時他的聲音就和他的人生一樣給人的感覺是如此滄桑!從此,他大部分的配音角色都是老年人的形象,或是矯健的反面老大形象。他的配音與他的表演能力并沒有因為20年的磨難而消退,相反他能夠從50年代的那種配音風(fēng)格成功過度到我們生活過的80年代,可想而知,哪怕是在鐵窗中過日,他也從不放棄對配音藝術(shù)的追求!
1981年上映了一部德國兒童片《英俊少年》,他為海因切的外公配音,這是楊老重回崗位后所配音的第一個重要角色。此后又有《加里森敢死隊》中的幾個配角,《虎口脫險》中在大胡子中隊長,《最后一發(fā)子彈》中黑幫頭子,《人參果》里的豬八戒......一直到我們最愛的《變形金剛》里的威震天!
楊文元 - 參與配音的影片
五十年代:《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蘇聯(lián),1950年)、《彼得大帝》(蘇聯(lián),1952年)、《不屈的城》(波蘭,1952年)、《偉大的公民》(蘇聯(lián),1952年) 《烏克蘭詩人舍甫琴柯》(蘇聯(lián),1952年)、《鋼鐵的城》(捷克斯洛伐克,1952年)、《坦卡》(保加利亞,1953年)、《廢品的報復(fù)》(匈牙利,1953年) 《米蘭的奇跡》(意大利,1954年)、《一個女人的新生活》(匈牙利,1954年) 《夜店》(蘇聯(lián),1955年)、《魔椅》(匈牙利,1955年) 、《為了十四條生命》(匈牙利,1955年)、《九月英雄》(保加利亞,1955年)、《孤星血淚》(英國,1956年)、《雁南飛》(蘇聯(lián),1956年)、《舊恨新仇》(南斯拉夫,1956年)上海電影制片廠譯制、《馬歇爾,歡迎你》(西班牙,1958年)、《三合一》(澳大利亞,1958年)、《崩潰的城堡》(羅馬尼亞,1958年)、《一個人的遭遇》(蘇聯(lián),1959年) 、《戰(zhàn)友》(朝鮮,1959年) 、《塔娜》(阿爾巴尼亞,1959年)等。
六十年代:《陰謀與愛情》(民主德國,1960年)、《最后一步》(蘇聯(lián),1960年)、《查雅布拉納》(印度尼西亞,1961年)、《塔曼果》(法國,1962年)等。
八十年代:《英俊少年》(聯(lián)邦德國,1981年) 、《遠(yuǎn)山的呼喚》(日本,1981年)、《最后一顆子彈》(羅馬尼亞,1981年)、《虎口脫險》(法國,1982年)、《苔絲》(英國,1982年)、《三十九級臺階》(英國,1982年)、《湯姆叔叔的小屋》(聯(lián)邦德國,1982年)、《十六個人》(羅馬尼亞,1982年)、《人世間》(巴基斯坦,1982年)、《冰峰搶險隊》(美國,1982年)、《海狼》(英國,1983年)、《國家利益》(法國,1983年) 、《大海的女兒》(捷克斯洛伐克、蘇聯(lián),1983年)、《綠寶石護(hù)身符》(匈牙利,1983年)、《螃蟹》(委內(nèi)瑞拉,1984年)、《開往克列沃的列車》(南斯拉夫,1984年)、《女偵探》(法國,1984年)、《一個酋長的勝利》(美國,1984年)、《藝人之家》(羅馬尼亞,1984年)、《志同道合》(印度,1984年)、《只要我活著》(德國,1985年)、《科佩尼科上尉》(德國,1985年)、《馬戲演員的遭遇》(印度,1985年)、《野鵝敢死隊》(英國,1986年)、《婉麗》(泰國,1986年) 、《羅特的女兒》(德國,1986年)、《裸露在狼群》(德國,1986年)、《單獨行動》(羅馬尼亞,1986年)、《里約的迷霧》(西班牙,1987年)、《國王的光榮》(保加利亞,1987年)、《合法婚姻》(蘇聯(lián),1987年) 、《警官的諾言》(法國,1987年)、《黑林中的布谷鳥》(捷克斯洛伐克、波蘭,1987年)、《片山刑警在海島》(日本,1987年)、《他是誰》(波蘭,1987年)、《沒有陪嫁的新娘》(蘇聯(lián),1987年)、《地震》(美國,1987年)、《看得見風(fēng)景的房間》(英國,1988年)、《我的朋友流浪漢》(西班牙,1988年)、《冰與火》(美國,1988年)、《莫斯科之戀》(蘇聯(lián)、日本,1988年)、《謎中之謎》(美國,1989年) 、《總統(tǒng)失蹤記》(法國,1989年)、《諜影疑云》(美國,1989年)、《夢游外星》(捷克斯洛伐克,1990年)等。
楊文元 - 導(dǎo)演的影片
主要有:《無聲的行動》(法國彩、意大利,1985年)、《倫敦上空的鷹》(意大利,1986年)、《羅特的女兒》(德國,1986年)、 《片山刑警在海島》(日本,1987年)、 《他是誰》(波蘭,1987年)等。
楊文元 - 曾受過的不公正待遇
他是上譯廠演員組中命運最為坎坷的一個了。他人很瘦,聲音卻很寬、很厚,用老廠長陳敘一的話說他是“銅錘花臉”。
在五十年代后期他曾在英國片《罪惡之家》和蘇聯(lián)片《最后一步》中配過獨擋一面的男主角。不幸卻于反右時被錯劃成右派。他那時年少氣盛,認(rèn)為自己并沒有反黨之心,于是給某國駐滬領(lǐng)事館寫了 一封信,為自己辯解。這下可惹了大禍,立刻被定為叛國投敵的現(xiàn)行反革命分子,并遭到逮捕。女朋友也因此吹了。他被判刑后遣送青海服刑,一去就是二十二年。1979年右派改正之前,陳敘一在創(chuàng)作人員會議上為楊文元回廠造輿論,他說 :“我常提起楊文元,并不是我對右派特別有感情,因為他是個‘銅錘’,是我們演員中的缺門。”除了愛才之外,這也是陳敘一為人的厚道之處,終于使楊文元能在1980年順利回廠。并于1981年配了《英俊少年》的外公。他回廠后,好多熱心人就替他張羅婚事。他的妻子很年輕,還很漂亮,大家都替他高興。我們一些人在演員休息室替他布置了結(jié)婚禮堂,丁建華等人則坐了小轎車替他去接新娘子,晚上又在喬家柵擺了幾桌酒,好好熱鬧了一番。現(xiàn)在,他的獨生子但也會配音,還在全上海小學(xué)生講故事比賽中獲得過一等獎,命運總算給與他補償了。
楊文元 - 配音風(fēng)格
他的聲音缺乏上譯慣有的一種紳士風(fēng)度(比如畢克的松弛臃懶、富潤生的儒雅書卷氣、尚華的機(jī)靈幽默、于鼎的敦厚肥碩),也缺乏“銅錘”應(yīng)有的金屬質(zhì)感(比如衛(wèi)禹平、北京的黨同義、王玉立)。他的聲音厚重有余,韻味不足,略顯生硬,如recanyan所言“楊的處理都有些傲慢、威嚴(yán),不容人接近的踞高臨下”。他與童自榮一樣,是一個本色演員,聲音可塑性不強,楊的“傲慢威嚴(yán)”可能與聲音的生硬有關(guān)。生活中的他,極瘦,顯得人就這么一條,不茍言笑,80年代(50多歲了)才成家,退休時孩子還在上小學(xué),前幾年又去世了,真是一生不幸。這應(yīng)該對人的性格與藝術(shù)風(fēng)格影響極大。浚
楊最適合配什么樣的角色呢?頑固、保守、古板的角色。他在西班牙影片《里約的迷霧》中的配音(該片的女主角是程曉樺配的,1989年配的,楊還是該片的譯導(dǎo))日本影片《日本沉沒》中的某東方大國領(lǐng)導(dǎo)人以及民主德國德發(fā)公司的一部片子(可惜片名忘了)該片由楊任譯導(dǎo)并親自主配,一個保守、古板的角色的社會主義廠長形象,他有四個女兒(其中一個女婿是楊成純配的),最后都離他而去,突發(fā)疾病而死卻沒人管的形象。因此,總體來看,楊的配音風(fēng)格更接近長影,所配角色也與張玉崑、馬靜圖等人有相似之處。
楊文元 - 革命歷程
1926年11月,楊文元追隨朱積壘投身革命,成為農(nóng)民運動骨干分子,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平和農(nóng)運重點由縣城九峰轉(zhuǎn)移到長樂。楊文元不畏艱險,輾轉(zhuǎn)于秀峰、洋半天、大溪等山區(qū),發(fā)動群眾,組建農(nóng)會,并經(jīng)常潛回縣城了解敵情。9月,中共平和縣委員會成立,他被 選 為縣委委員,任組織部長。
1928年1月,國民黨縣史包辦挑夫,拘捕農(nóng)民,朱積壘等組織600多農(nóng)民赴縣衙示威請愿。文元和朱思帶領(lǐng)一以由工人、店員和學(xué)生組成的隊伍趕來助威,逼使縣吏立即和人。農(nóng)歷正月十三日,是長樂一年一度的“王公入座”廟會日,鐃和埔三縣群眾都來趕集,平和縣委決定進(jìn)行武裝游行宣傳。他與羅壯丹等青年,日夜加班刻印《告全縣農(nóng)民和民眾書》、《告鐃和埔三縣民眾書》等傳單,并于圩場散發(fā)給群眾!捌胶捅﹦印鼻跋Γ麕ьI(lǐng)一小分隊潛入縣城,做了破獄救人的準(zhǔn)備工作。8日晨,戰(zhàn)斗打響,他帶領(lǐng)小分隊直搗監(jiān)獄,揮斧劈開牢門,放出被捕同志和農(nóng)友,放火焚毀監(jiān)獄和縣署后堂。暴動后,文元不顧家里房子被燒,財產(chǎn)被搶,母親和哥嫂流落異鄉(xiāng)和三哥楊文川在斗爭中犧牲等不幸,堅持在長樂參與組織和領(lǐng)導(dǎo)反擊新軍閥張貞部先后4次反革命圍剿。爾后,他以做篾工為掩護(hù),深入大溪,安厚、高坑及詔安的官陂、云霄的何地一帶堅持斗爭。1928年12月26日,文元在大溪執(zhí)行任務(wù),因下壩大地主惡霸陳造告密被捕。1929年1月4日楊文元英勇就義,時年2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