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之龍 - 簡介
馬之龍 清代納西族詩人。字子云,麗江大研鎮(zhèn)人。年青時懷著“立品需立最高品,登山需登最高頂”的壯志,很想做一番事業(yè)。但他為人正直不阿,喜談古今利弊,科試時因抨擊時弊被黜,漫游十三省后歸里而卒;著有《封極圖說》、《陽羨茗壺譜》和《雪樓詩鈔》。他寫的民謠“貪吏來,云不開;廉吏來,雪先笑”,被人到處傳誦。他還寫了反映人民苦痛生活的《哀歌》、《老歌》和《明日兒生日》等沁人肺腑的詩篇。如《明日兒生日》中的“母在兒身健,母逝兒求醫(yī)。去年臟腑變,今年筋骨疲。兒病母所苦,母苦兒今知。兒病愈有日,母逝歸何時?”他還以“山中虎豹嚎,水底蛟螭惡,咫尺不需行,迷陽傷汝腳”,來揭露統(tǒng)治者的豺狼行徑,并告誡人們隨時加以提防。之龍多才多藝,善吹鐵笛,作有《笛賦》和《琴賦》。他寫的《玉龍山記》,觀察入微,情溢于表,讀了令人贊嘆不己。
馬之龍 - 歷史記載
馬之龍,字子云,麗江諸生。其先世為回部人。之龍長身鶴立,少慧,嗜學(xué),試輒前茅。顧不屑為舉子業(yè),喜談天下古今利病,思有以匡濟于世。
嘉慶末,吏治日窳,而西洋英吉利輸鴉片煙人廣州,浸淫遍中國,滇處僻遠,害尤及之。之龍慨然草《去官邪鋤鴆毒論》千余言,于提學(xué)試經(jīng)吉日,附試卷上之,諷以人告,提學(xué)駭詫,以狂妄違功令褫其衿。
之龍遂辭家,攜紅毛劍一、鐵笛一,作汗漫游者八九年。足跡遍十三行省,目擊海釁之開也,廟謨之不定也。倦游歸,仍僑寓昆明,博涉佛藏,寄情詩酒,絕口時事,即詩文中亦絕不道及。當(dāng)?shù)乐仄錇槿,顧不輕延接,惟與學(xué)使吳存義、五華書院長劉大紳游處最契。所止多就僧舍,僧徒多從之學(xué)詩,其名者麗江妙明、昆明巖棲,然于禪奧未之許也。獨存義時與講討內(nèi)典,相悅以解。存義偶問梵書呵嘛喇吧咪眸六字何解?之龍日:此關(guān)音不關(guān)義,蓋如來以此六聲抒人六氣,可隨時持誦,猶誦字母耳,存義大心折。
道光末,之龍年逾七十矣。歸老于家,從容諷麗江回族,謂:"云南漢回隙深,大亂將作,及是時,改從漢教,同飲食,通婚姻,混合大同,庶兒免禍。"大為所詬斥。未兒,之龍卒。又未幾而亂作,麗回先遭張正泰慘殺無遺。人始服其先見。
麗江雪山十三峰,晶瑩蜿蜒,秀插天半,終古高寒,游屐闃絕。之龍曾遍涉其勝,為記一篇,簡峭人古,人傳誦之。
其卒也,葬郭北雙石橋外?偠搅謩t徐、迤西道王發(fā)越與存義,以詩人表其墓道。存義并題墓聯(lián)日:"得古佛言外意,是高士傳中人。"所著有《雪樓詩鈔》、《卦極圖說》、《陽羨茗壺譜》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