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jīng)歷
1954年,李安生于臺灣屏東縣,兩歲時舉家遷往花蓮,十歲時定居臺南。初中時,李安就讀延平中學 。
1969年,進入臺南一中。1972年,李安從臺南一中畢業(yè),大學聯(lián)考落第,補習一年重考。
1973年,通過專科考試進入臺灣國立藝專(2001年改名國立臺灣藝術(shù)大學)影劇科。
1974年,演出舞臺劇,獲得話劇金鼎獎大專組最佳演員獎。
1976年,國立藝專畢業(yè),同年入伍服兵役 。
1978年,進入伊利諾伊大學戲劇導演專業(yè),兩年后取得學士學位 。
1981年,進入紐約大學電影制作研究所(蒂施藝術(shù)學院)。
1982年,拍攝的《蔭涼湖畔》(Shadesofthelake),獲紐約大學獎學金及臺灣政府主辦的獨立制片電影競賽獎金穗最佳短故事片獎 。
1984年,李安以畢業(yè)作《分界線》(Fine Line)從紐約大學結(jié)業(yè),并取得碩士學位。該片曾獲紐約大學沃瑟曼獎最佳導演獎及最佳影片獎,后來也曾在公共電視網(wǎng)及亞美電影節(jié)上放映。
1984年起,在家賦閑6年期間,李安閱讀、看片、寫劇本,包攬了所有家務,家庭開支則靠仍在攻讀伊利諾大學生物學博士的妻子林惠嘉。
1985年,李安與美國三大經(jīng)紀公司之一的威廉u2027 莫瑞斯(WilliamMorries Agency)簽約,取消回臺發(fā)展,留在美國。
演藝經(jīng)歷
1990年,李安完成《推手》的劇本,獲臺灣政府優(yōu)秀劇作獎。該劇本不僅為李安贏得了40萬元獎金,而且使他獲得了第一次獨立執(zhí)導影片的機會 。
1992年,李安執(zhí)導了他的第一部作品《推手》,這部反映一家在紐約的臺灣人生活中存在的文化代溝和差異的喜劇片在臺灣獲得了金馬獎最佳導演等8個獎項的提名,并獲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導演評審團特別獎。此外,該片還獲得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
1993年,李安推出他的第二部電影的《喜宴》。這部關于傳統(tǒng)倫理觀念的通俗劇,是一部完全以好萊塢模式制作的中國電影。該片在柏林電影節(jié)上榮獲金熊獎,在西雅圖電影節(jié)上獲最佳導演獎,并獲得了金球獎和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此外,該片還獲得了第三十屆臺灣金馬獎最佳作品、導演、編劇獎以及觀眾投票最優(yōu)秀作品獎。
1994年,李安拍攝的《飲食男女》,是他第三部電影作品,主要詮釋了家庭問題和新舊沖突的主題。本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影片提名,第三十九屆亞太電影展最佳作品、最佳剪輯獎,第七十七屆大衛(wèi)格里菲斯獎最佳外語片獎,并獲獨立制作獎和第七屆臺北電影獎優(yōu)秀作品獎,位列1994年臺灣十佳華語片第一名。
1995年,李安憑借他的第一部英語片、本片的女主角艾瑪·湯普森改編自簡·奧斯汀的同名小說的《理智與情感》,成功進入好萊塢主流電影制作行當。該片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nèi)的七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并摘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和柏林影展“金熊獎”及多項英國學院獎。李安還被全國影評協(xié)會和紐約電影評論家協(xié)會評選為最佳導演。
1997年,李安執(zhí)導電影《冰風暴》,該片改編自里克·穆迪的同名小說,由凱文·克萊恩、西格妮·韋弗、瓊·艾倫和克里斯蒂納·里奇等主演,這部影片贏得了戛納電影節(jié)最佳編劇獎。
1999年,李安拍攝的反映美國內(nèi)戰(zhàn)的影片《與魔鬼共騎》美國上映,后成為英國倫敦影展開幕影片,并在在杜維爾影展中獲美國導演特別成就獎。
2000年,李安接受縱橫國際影視公司的老板徐立功的邀請,推出由猶太裔編劇詹姆斯·沙穆斯改編自王度廬小說的武俠電影《臥虎藏龍》,這是繼《推手》、《喜宴》和《飲食男女》之后,李安與徐立功的第四次合作,也是繼《飲食男女》和《冰風暴》后,李安與編劇詹姆斯·沙穆斯的第三次搭檔。
2001年,憑借《臥虎藏龍》,李安獲得美國導演協(xié)會獎,并獲得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4項獎,第54屆英國電影學院將最佳外語片等4項獎,第3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6項大獎和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等9項大獎。
2003年,李安執(zhí)導的斥資1.3億美元的漫威超級英雄電影《綠巨人浩克》上映,但因拍攝該片而遭受的疲憊與困擾,一度讓他有息影的念頭。
2005年,李安拍攝的《斷背山》,描述的是1963年至1981年的美國西部,兩個男人之間情與性的復雜關系。該片在威尼斯影展奪得金獅獎,并獲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shù)學院、金球獎、美國制片人協(xié)會、影評人票選獎與獨立精神獎等團體及影展授予的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獎,并在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最八項提名,最終獲得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與最佳電影配樂三項大獎。
2007年,李安執(zhí)導了改編自張愛玲《色戒》的同名電影,片中爭議性的畫面和劇情引發(fā)國人的不滿,引發(fā)了一陣倒李安潮,在大陸也一直被稱作禁片,女主角湯唯一度也因此受到封殺。
2009年,李安攜喜劇電影《制造伍德斯托克音樂節(jié)》再度沖奧,該片講述伍德斯托克音樂節(jié)創(chuàng)辦歷程 。
2012年,李安的首部3D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上映,片中充滿的隱喻在國內(nèi)引發(fā)的解讀熱潮,特效和3D效果也獲得賞贊,該片獲得國際3D公會獎3項大獎。
2013年,李安憑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得第85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2016年1月14日,李安擔任奧斯卡24項大獎提名嘉賓。
北京時間2016年6月11日,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開幕式在上海大劇院舉行,李安、布萊德利·庫珀一同揭曉金爵獎提名影片;同年10月28日被授予“大不列顛獎”杰出導演獎,頒獎典禮屆時會在比佛利山莊希爾頓酒店舉辦;李安導演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場戰(zhàn)事》正式宣布中國內(nèi)地定檔11月11日。
2017年11月26日,李安出任下屆金馬獎主席。
2019年10月4日,執(zhí)導的電影《雙子煞星》在北美上映。
主要作品
導演作品
拍攝年份 | 作品名稱 | 主演 | 備注 |
---|---|---|---|
1976 | 星期六下午的懶散 | 18分鐘超八厘米劇情短片,黑白 | |
1978 | 陳媽勸的一天 | 9分鐘超八厘米紀錄短片,彩色 | |
1980 | 追打(The Runner) | 9分鐘十六厘米劇情默片,黑白/紐約大學一年級作品 | |
1981 | 揍藝術(shù)家(Beat the Artist) | 20分鐘十六厘米配音劇情片,黑白/紐約大學一年級作品 | |
我愛中國菜(I Love Chinese Food) | 4.5鐘十六厘米音樂片,黑白/紐約大學一年級作品 | ||
1982 | 蔭涼湖畔(Shades of the lake) | 30分鐘十六厘米同步錄音劇情片,彩色/紐約大學二年級作品 | |
1992 | 推手 | 郎雄、王萊 | 兼任制片人 |
1993 | 喜宴 | 趙文瑄、金素梅、歸亞蕾 | |
1994 | 飲食男女 | 郎雄、王瑜文、吳倩蓮 | |
1995 | 理智與情感 | 凱特·溫絲萊特、休·格蘭特、艾瑪·湯普森 | |
1997 | 冰風暴 | 凱文·克萊恩、瓊·艾倫、西格妮·韋弗 | 兼任制片人 |
1999 | 與魔鬼共騎 | 托比·馬奎爾、斯基特·烏爾里奇 | |
2000 | 臥虎藏龍 | 周潤發(fā)、楊紫瓊、章子怡 | 兼任制片人 |
2001 | 抉擇 | 克里夫·歐文 | |
2003 | 綠巨人浩克 | 艾瑞克·巴納、詹妮弗·康納利、尼克·諾特 | |
2005 | 斷背山 | 希斯·萊杰、杰克·吉倫哈爾、米歇爾·威廉姆斯 | |
2007 | 色戒 | 湯唯、梁朝偉、陳沖、王力宏、錢嘉樂 | 兼任制片人 |
2008 | 制造伍德斯托克音樂節(jié) | 迪米特利·馬丁、埃米爾·赫斯基 | |
2012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 蘇拉·沙瑪、伊爾凡·可汗、拉菲·斯波 | 兼任制作人 |
2015 | 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 | 使用索尼F65相機拍攝高分辨率的3D素材,然后再采用超高幀率播放來提高觀看品質(zhì) | |
2016 | 《半場無戰(zhàn)事》 | ||
2019 | 雙子煞星 | 威爾·史密斯 |
編劇作品
年份 | 名稱 | 主演 | 備注 |
---|---|---|---|
1992 | 推手 | 郎雄、王萊 | |
1993 | 喜宴 | 趙文瑄、金素梅、歸亞蕾 | |
1994 | 飲食男女 | 郎雄、王瑜文、吳倩蓮 | |
1995 | 少女小漁 | 劉若英、庹宗華、丹尼爾·J·特拉萬提 | 兼任制作人 |
2001 | 玉米粉圓餅湯(Tortilla Soup) | 杰奎琳·奧拉德絲、尼科萊·金斯基 |
制片作品
年份 | 名稱 | 主演 |
---|---|---|
1977 | 屈原 | 朱虹、鮑起靜、張錚 |
2003 | 最后一騎 | 丹尼斯·霍珀、威爾·帕頓 |
2011 | 武術(shù)大師 | |
2015 | 夜尤傷 | 李連杰、真田廣之、金城武 |
個人生活
李安的父親是臺灣教育家李升,母親是李楊思莊,胞弟李崗和李安一樣,既是編劇也是導演。1978年,李安在美國留學期間結(jié)識了妻子林惠嘉。1983年,二人在美國注冊結(jié)婚。婚后,李安與林惠嘉生有大兒子李涵和小兒子李淳,全家居住在紐約州拉奇蒙特 。
社會活動
2016年6月2日,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在中華藝術(shù)宮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公布了本屆電影節(jié)金爵獎評委、金爵獎參賽入圍作品、亞洲新人獎參賽入圍作品。李安已確認將出席電影節(jié)的開幕紅毯活動和開幕儀式。
2016年6月12日晚上,李安參加“上影之夜”發(fā)布會時,時隔9年再度談及當年引發(fā)爭議的影片《色戒》,直言該片是他用情最深的電影,“我拍那個電影是懷著很多的情懷來到上海,重建上海的風情。我是做藝術(shù)的,我把最好的東西都放在電影里面,那個片子可以說是我用情最深的電影。我非常懷念在這邊工作的種種經(jīng)驗,更希望還有機會再來這邊拍片,這里像一個中國的夢境一樣!
2016年6月13日,復星集團投資的好萊塢電影公司Studio 8 CEO 杰夫·羅賓諾夫及合作導演李安出席騰訊主辦的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官方論壇——“票房即將超美,成為‘老大’還差幾件事?”。
榮譽記錄
2016年10月30日,李安獲頒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Britannia Awards)的最佳導演獎,而他也是首位獲獎的亞洲導演。
奧斯卡金像獎 | |
2013 |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特效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獲獎) |
2013 |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提名) |
2013 | 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獲獎) |
2006 | 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斷背山 (提名) |
2006 | 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斷背山 (獲獎) |
2001 | 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臥虎藏龍 (提名) |
2001 | 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臥虎藏龍 (提名) |
2001 | 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臥虎藏龍 (獲獎) |
1996 | 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理智與情感 (提名) |
1995 | 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飲食男女 (提名) |
1994 | 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喜宴 (提名) |
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 | |
2009 | 第6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制造伍德斯托克 (提名) |
1997 | 第5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 金棕櫚獎 冰風暴 (提名) |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 | |
2007 | 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金獅獎 色·戒 (獲獎) |
2005 | 第6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金獅獎 斷背山 (獲獎) |
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 | |
1996 | 第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金熊獎 理智與情感 (獲獎) |
1993 | 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金熊獎 喜宴 (獲獎) |
英國電影學院獎 | |
2013 | 第6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提名) |
2013 | 第6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提名) |
2008 | 第61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色戒 (提名) |
2006 | 第59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 斷臂山 (獲獎) |
2006 | 第59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 斷臂山 (獲獎) |
2001 | 第54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 臥虎藏龍 (獲獎) |
2001 | 第54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臥虎藏龍 (獲獎) |
1996 | 第49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 理智與情感 (提名) |
1996 | 第49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 理智與情感 (獲獎) |
1995 | 第4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飲食男女 (提名) |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
2012 | 第70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影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提名) |
2012 | 第70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導演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提名) |
2008 | 第65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色戒 (提名) |
2006 | 第63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影片 斷臂山 (獲獎) |
2006 | 第63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導演 斷臂山 (獲獎) |
2001 | 第58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導演 臥虎藏龍 (獲獎) |
2001 | 第58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臥虎藏龍 (獲獎) |
1996 | 第53屆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影片(戲劇類) 理智與情感 (獲獎) |
1996 | 第53屆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導演 理智與情感 (提名) |
1994 | 第51屆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飲食男女 (提名) |
1993 | 第50屆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喜宴 (提名) |
美國導演工會 | |
2013 | 第65屆 最佳電影導演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提名) |
2006 | 第58屆 最佳電影導演 斷臂山 (獲獎) |
2001 | 第53屆 最佳電影導演 臥虎藏龍 (獲獎) |
1995 | 第47屆 最佳電影導演 理智與情感 (提名) |
臺灣電影金馬獎 | |
2007 | 第4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 色戒 (獲獎) |
2007 | 第4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 色戒 (獲獎) |
2000 | 第3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 臥虎藏龍 (獲獎) |
2000 | 第37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 臥虎藏龍 (提名) |
1994 | 第3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 飲食男女 (提名) |
1993 | 第3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 喜宴 (獲獎) |
1993 | 第3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 喜宴 (獲獎) |
1991 | 第2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評審團特別獎 推手 (獲獎) |
1991 | 第2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 推手 (提名) |
香港電影金像獎 | |
2001 | 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 臥虎藏龍 (獲獎) |
2001 | 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臥虎藏龍 (獲獎) |
美國國家評論協(xié)會獎 | |
2005 | 第76屆 最佳導演 斷臂山 (獲獎) |
2000 | 第71屆 最佳外語片 臥虎藏龍 (獲獎) |
2000 | 第71屆 最佳影片 臥虎藏龍 (獲獎) |
1995 | 第66屆 最佳影片 理智與情感 (獲獎) |
1995 | 第66屆 最佳導演 理智與情感 (獲獎) |
1994 | 第65屆 最佳外語片 飲食男女 (獲獎) |
其他獎項 | |
2013 | 中華民國一等景星勛章 (獲獎) |
2013 | 堪薩斯市影評人協(xié)會最佳導演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獲獎) |
2012 | 美國北卡羅來納影評人協(xié)會最佳導演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獲獎) |
2012 | 美國北卡羅來納影評人協(xié)會最佳改編劇本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提名) |
2012 | 第10屆 愛爾蘭電影電視藝術(shù)學院最佳國際電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提名) |
2012 | 倫敦影評人協(xié)會最佳導演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獲獎) |
2012 | 法國文化藝術(shù)騎士勛章 (獲獎) |
2012 | 導演工會獎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提名) |
2009 | 美國國家藝術(shù)會榮譽獎(該獎111年來首次授予華裔導演) (獲獎) |
2006 | 第9屆 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 華語電影海外貢獻獎 (獲獎) |
2006 | 美國國家影評人協(xié)會最佳導演 斷臂山 (獲獎) |
2006 | 美國電影協(xié)會十大佳片榜首 斷背山 (獲獎) |
2006 | 洛杉磯影評人協(xié)會最佳影片 斷背山 (獲獎) |
2006 | 洛杉磯影評人協(xié)會最佳導演 斷背山 (獲獎) |
2006 | 中華民國二等景星勛章 (獲獎) |
2005 | 第40屆 美國國家影評人協(xié)會最佳導演 斷背山 (獲獎) |
2005 | 第21屆 獨立精神制片獎最佳影片 斷臂山 (獲獎) |
2001 | 美國國家影評人協(xié)會最佳外語片 臥虎藏龍 (獲獎) |
2000 | 第16屆 獨立精神制片獎最佳影片 臥虎藏龍 (獲獎) |
2000 | 全美廣播影評人協(xié)會最佳外語片 臥虎藏龍 (獲獎) |
2000 | 芝加哥影評人協(xié)會最佳外語片 臥虎藏龍 (獲獎) |
2000 | 美國電影協(xié)會年度風云導演 臥虎藏龍 (獲獎) |
2000 | 時代周刊年度最佳導演 臥虎藏龍 (獲獎) |
2000 | 《時代》周刊最佳影片 臥虎藏龍 (獲獎) |
1996 | 美國廣播影評人協(xié)會 理智與情感 (獲獎) |
1995 | 第30屆 美國國家影評人協(xié)會獎最佳外語片 飲食男女 (獲獎) |
1994 | 第10屆 獨立精神獎最佳導演 飲食男女 (獲獎) |
1994 | 第39屆 亞太影展最佳影片 飲食男女 (獲獎) |
1992 | 第37屆 亞太影最佳影片 推手 (獲獎) |
2016年6月19日,第18屆“普羅溫斯敦國際電影節(jié)”(Annual Provincetow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華裔導演李安獲得了“先鋒影人獎”。
人物評價
在華人導演中,李安無疑是一個標桿性的人物。兩種不同文明的沖擊造就了李安與眾不同的視野和氣質(zhì),兼具東方傳統(tǒng)的溫文爾雅和西式的灑脫不羈。李安有開發(fā)不同題材的創(chuàng)作勇氣,并獲得卓越的藝術(shù)成就。從《飲食男女》、《冰風暴》、《臥虎藏龍》、《斷背山》、《色·戒》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拍攝了各種不同的電影題材,無論是倫理、武俠、喜劇甚至科幻,他都能從容駕馭,獨特的經(jīng)歷讓他能以世界舞臺的高度,在東西方文化里游刃有余。李安的電影手法質(zhì)樸自然,對白風趣幽默,情節(jié)細膩別致,劇情圓融流暢。其導演的華語片致力于探討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倫理矛盾、東方與西方的文化沖突,開拓了國人視野,傳達出人性普世的價值,對當前臺灣社會具有提醒與鼓舞作用,為臺灣電影開辟了新的表現(xiàn)領域;李安執(zhí)導英語片亦同樣能結(jié)合東西方藝術(shù)與商業(yè)元素、準確地把握歐美文化心理,帶來進取的精神與價值,是當代國際影壇聲名最盛的華人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