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張瑞芬

    張瑞芬

    張瑞芬是中國近代航空史上杰出的女飛行家。她開始飛行時間之早,飛行歷史之長,飛行技術(shù)之精,在近代婦女航空史上都是罕見的。1936年初,著名的抗日將領(lǐng)蔡廷鉆將軍就為她寫下了“女界之光”的題詞。


    張瑞芬 - 個人概述

    張瑞芬, 一飛沖天女豪杰(恩平的女中豪杰)

    提起馮如,人們并不陌生,早知道他是我國第一位飛機設(shè)計師、飛機制造家、飛行家,是我國近代航空事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和開拓者。而在馮如的故鄉(xiāng)恩平,還有一位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蜚聲海內(nèi)外的我國第一位女特技飛行家、美籍華人張瑞芬。這位巾幗豪杰,于19956年在美國慶祝婦女獲得選舉權(quán)75周年紀念活動中,得到美國政府的表彰,美國郵政局以張瑞芬于1931年穿著飛行服的英姿照片作設(shè)計圖案,印成紀念首日封發(fā)行。這件國內(nèi)鮮為人知的史實,成為第一位華人被美國郵政局選印紀念首日封發(fā)行,為中華民族爭了光。

    張瑞芬,1904年12月2日,出生于恩平市君堂鎮(zhèn)黎塘鄉(xiāng)大興村的一位華僑家庭,父親旅美經(jīng)商。張瑞芬自小聰穎活潑,在家鄉(xiāng)度過童年,后隨母遷居廣州。1921年高中畢業(yè)后,隨母移民到美國加州與父親團聚。后進入洛杉磯康納域多利音樂學院學習鋼琴,繼而進入南加州大學深造,成績斐然,是校中優(yōu)秀的鋼琴演奏者。1931年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毅然踏入林肯航空學校的大門學飛行,成為當時該校唯一的一位女生。1932年以優(yōu)秀的成績獲得美國政府頒發(fā)的私人飛行執(zhí)照,此后分別獲得商業(yè)、國際飛行執(zhí)照,從而成為有史以來,集私人、商業(yè)、國際飛行執(zhí)照于一身的第一個華人。

    張瑞芬女士祖籍恩平君堂鎮(zhèn)。世界第一位華人女特技飛行員,美國婦女航空協(xié)會會員,多次參加全美航空特技飛行獲獎。1937年,為支持祖國抗日戰(zhàn)爭,自購“萊思ST”飛機一架飛行各埠向華僑宣傳募捐。在美國200周年國慶時被授予“美國200周年先鋒”稱號。

    張瑞芬 - 歷程

    張瑞芬又名蕙蓮,1904年12月12日出生在廣東省恩平縣(今恩平市)君堂區(qū)藜塘鄉(xiāng)大興里。父親張舜炳,是一位在美國經(jīng)商的華僑;母親聶清蘭,曾是廣州培賢圣經(jīng)學校學生。

    張瑞芬自小聰穎活潑,喜歡音樂。童年時便隨母親由鄉(xiāng)間遷居廣州,先后就讀于真光女校和培道女子中學。1921年張瑞芬高中畢業(yè),順利地通過了中國教育部的考試,取得了赴美留學護照,同年人洛杉磯康納域多利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后來又入南加州大學繼續(xù)研習鋼琴課程,并成為校中優(yōu)秀的鋼琴演奏者。當時親友們都認為她是未來的女音樂家。

    張瑞芬

    但環(huán)境影響著人們對生活道路的選擇。張瑞芬到美國后,她父親常常帶著她到林肯機場學開汽車乙她一看見飛機的起飛和降落,就浮想聯(lián)翩,漸漸對航空產(chǎn)生了興趣。在此之前,已有不少華僑青年在美國學習飛行,他們中有的后來成了中國航空界頗有建樹的人物,廣東空軍總司令張惠長就是其中之一。張瑞芬就常聽到父親給她講張惠長的事跡。

    由于耳濡目染,張瑞芬萌發(fā)了學習飛行的愿望。但使她下決心轉(zhuǎn)學飛行,卻是因一件偶然事件的觸發(fā)。一次,她接到一位朋友從廣州寄來的信件,信中說到廣州航校拒收女學員,她認為“男女平等,何得有意偏倚,湮沒壯志?”就立志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人們證明,婦女的才智并不比男人遜色。當時中國處于積弱危難中,她更。認定航空救國為唯一目標”,希望將來得有機會,返回祖國,效力疆場,以盡一名知識女性救國之責。于是毅然放棄鋼琴專業(yè),改學飛行。

    1931年,張瑞芬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了新辦的林肯航空學校,成為當時該校唯一的女學員。這時的張瑞芬,已是一位有兩個女兒的母親了。但在教師貝爾加治的嚴格訓練下,她僅學了12小時飛行,即進行單飛,并“完美著陸”。自此,她父母也成了飛機迷和她的積極支持者。為了利于張瑞芬繼續(xù)深造,她父母特地買了架紅身白翼的單翼飛機給她,兩側(cè)機翼都用紅色寫上“張瑞芬”幾個中文字。1932年3月,張瑞芬通過了嚴格的考核,領(lǐng)到了美國私人飛行執(zhí)照,從而成為第一個獲得美國飛行執(zhí)照的中國女性。當時美國各地中西文報紙大加贊揚,記者仲雨在《中國的第一位女飛行家》的通訊中,興奮地寫道:“……自此而后,所謂中國女子不宜學習航空之偏見為之打破……”

    從航空學校畢業(yè)后,張瑞芬繼續(xù)跟陸軍飛行專家學習各種特技飛行,她認為這是一個全能飛行員必須懂得的。她學會了戰(zhàn)斗、打圈、旋沖、俯沖、快翻筋斗、盲飛、霞霧飛等飛行特技,又學習了國際航線、飛機構(gòu)造、航行學等知識,歷時五年,造詣漸深,這又使她成為中國第一個女特技飛行員。

    1934年,張瑞芬被美國婦女航空會吸收為會員。該會只挑選批準99名最出色的女飛行員人會,故又名為“九九俱樂部!睆埲鸱沂窃摃ㄒ坏膩喴。會長亞·耶爾哈特是美國當時最杰出的女飛行員。張瑞芬與她結(jié)成好朋友,經(jīng)常聯(lián)合飛行,互相競技。在社交場合,會長往往特別向人們介紹張瑞芬,以讓美國航空界重視這位中國女飛行員的表現(xiàn)。

    1935年,張瑞芬經(jīng)國際飛行會檢驗合格,取得了國際飛行執(zhí)照。同年11月,在格蘭地至圣地亞哥的飛行比賽中,張瑞芬獲得了第四名。張瑞芬突出的飛行成就,為中國人爭了光,南加州的華僑捐資2000美元,購買了一架雙座小型飛機贈給她。

    翌年3月,張瑞芬參加了為慶祝奧斯納機場啟用舉辦的洛杉磯至奧斯納女子飛行比賽,女飛行員俱樂部共有14名最優(yōu)秀的女飛行員參賽。比賽中,張瑞芬始終領(lǐng)先,但因未諳比賽規(guī)則,到達終點后在上空盤旋一圈,被隨尾的飛機乘隙降落,至使痛失金牌,只得了第二名。

    在張瑞芬的飛行生涯中,最令她難忘的是1936年8月間參加的由克利夫蘭至洛杉磯的男女混合長途飛行大比賽。賽前,張瑞芬于8月4日應(yīng)邀飛抵舊金山,在那里逗留了幾天,在此期間,她除了出席當?shù)厝A僑社團舉辦的宴會、座談會外,還專門為僑胞作了飛行表演。她在美路斯機場駕機凌空,表演翻筋斗和各種飛行技術(shù),并依次請10余位華僑乘機在舊金山上空盤旋。機場的觀眾人山人海,當張瑞芬的飛機經(jīng)過唐人街時,不少華僑還燃放鞭炮助興。

    8月9日,張瑞芬駕機返回洛杉磯。離開舊金山前夕,她曾在當?shù)氐膬S報上登了一則《張瑞芬啟事》,文中表達了她決心以航空救國的宏愿,并表達了她對華僑鄉(xiāng)親父老盛情款待的謝意。

    8月12日,張瑞芬駕機前往克利夫蘭參賽,由克利夫蘭至洛杉磯的長途飛行大比賽,是由好萊塢的一位電影明星發(fā)起的。飛機沿途逐埠飛行,航程為7天,有30余名著名的飛行員參加,張瑞芬是其中唯一的華人。

    8月29日,飛行大賽開始,飛機隊離開克利夫蘭,在前面領(lǐng)航的是張瑞芬的座機。在這次比賽中,其他飛行員由于得到飛機制造廠的協(xié)助,駕駛的都是性能較好的新式飛機,唯獨張瑞芬駕的是從洛杉磯航空協(xié)會借來的只有125匹馬力的小飛機,造就給她的飛行帶來了許多困難。洛基山脈許多山峰的高度都超過12000英尺,而張瑞芬的飛機最高飛行高度為10000英尺,因此她只能選擇較矮的山頭飛越。那時候,由于沒有無線電指揮系統(tǒng),飛機的導航*的是指南針,稍有不慎,就會迷失方向甚至機毀人亡。張瑞芬沉著冷靜地駕機在群山之間迂回前進。從棕櫚泉飛返洛杉磯途中,張瑞芬的飛機汽油用光了,當時又值風雨交加,能見度很低,處境十分危險。幸好前方有一個空軍基地,張瑞芬便滑翔降落在這個基地上。軍方得知張瑞芬是“九九”俱樂部成員之后,不僅沒有責備她駕駛民用飛機闖入軍用機場,反而設(shè)宴款待,并為她的飛機加滿汽油,再送她登機返航。張瑞芬克服了重重困難,最后終于勝利完成了這次艱難的飛行。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中國拉開了全面抗日戰(zhàn)爭的序幕。為了實現(xiàn)航空救國,張瑞芬不辭勞苦,駕機飛遍美國華人聚居的城市,到處宣傳抗日,宣傳航空救國,發(fā)動募捐,得到廣大華僑的熱心支持。他們把各地募捐所得7000余元購買“萊恩S.T”訓練機一架,供張瑞芬回國辦航空學校之用。不料該機送到洛杉磯后,因?qū)W員張祝文試飛時操作不當,導致機毀人亡。張瑞芬回國辦航校的愿望也就落空了。

    自飛機失事發(fā)生后,張瑞芬的父親開始反對她參加飛行。1942年,張瑞芬的弟弟在中國去世,不久父親又病重。照顧母親的責任就落在張瑞芬身上了。因此,當她父親在病榻上要她發(fā)誓放棄飛行時,她答應(yīng)了。從此,38歲的張瑞芬結(jié)束了她的飛行生涯,以經(jīng)營花卉商店為生,直至1970年退休。

    1984年,在張瑞芬80大壽前夕,南加州華人歷史學會特作出決定,授予張瑞芬“獻身當代之婦女”的光榮稱號,她的事跡和照片,已載人美國華人史籍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的專著中,中國出版的《華夏婦女名人詞典》《愛國主義教育手冊》等也載人了她的名字。

    1989年,85歲高齡的張瑞芬,偕女兒、女婿及美國友人回祖國觀光和省親。這是她出國68年后第一次回到祖國,受到了全國僑聯(lián)、航空界以及恩平地方政府的熱情歡迎和款待。

    張瑞芬 - 一飛成名

    1931年8月的一天,美國賓遜空軍基地籠罩在茫茫的陰雨之中。

    賓遜基地是軍事禁區(qū),戒備森嚴,因為下雨而禁飛,也沒有接到任何飛機將要降落的通報。

    這時,一架“非法闖入”的飛機,正朝這神圣不可侵犯的基地飛來。

    終于,飛機穩(wěn)穩(wěn)地停下來了。飛行員走了出來,等待在飛機下的是一群荷槍實彈的士兵。

    荷槍實彈的美國士兵愣住了,他們發(fā)現(xiàn),從飛機中走出來的飛行員,并非彪形大漢,也不是威武青年,而是一位女子,一位嬌小娟秀的東方女子!

    機上的女子用英語介紹自己是在參加飛行比賽的途中,因油料告罄而迫降的,同時十分禮貌地遞過一份美國政府頒發(fā)的飛行執(zhí)照,上面有這樣的文字:

    張瑞芬,1904年12月2日出生,身高 62 英寸,體重 123 磅,黑發(fā),棕色眼睛,女,中國籍。

    經(jīng)查明,完全合格做商業(yè)飛機駕駛員,證號 24717 ,限于駕駛單發(fā)動機的飛機。

    “噢——我的天!這是張王牌!”

    士兵們傳看著飛機執(zhí)照,驚叫起來。他們知道,在美國航空局頒發(fā)的飛行執(zhí)照中,商業(yè)飛行執(zhí)照是最高規(guī)格的國際性執(zhí)照;能有資格取得這種“王牌”執(zhí)照的,在美國男性公民中都屬佼佼者,女性更是寥若晨星,而眼前的中國女子——張瑞芬居然握有如此的殊榮。這簡直像“天方夜譚”一樣,令人們難以置信……

    她的故鄉(xiāng)在廣東省恩平縣,那里是中國第一位飛行家馮如誕生的地方。但她從小卻沒有做過飛天的夢。高中畢業(yè)后,她到美國學習音樂。

    1931 年的一天,她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中國廣州航空學校招生,有數(shù)名女子報考,被拒之門外,理由是“女子難為飛將軍”。她感到憤憤不平,第二天清晨,她駕車離開家門,沖進了林肯飛行學校的大門。

    就這樣,她成為那所著名飛行學校的唯一的女生。她要用自己的行動向封建的不平等挑戰(zhàn),證明她在憤懣之余發(fā)出的吶喊——“莫謂閨中無杰出,一飛直上九重天!”

    她很快放了單飛,又掌握了國際航線、俯沖、盤旋、筋斗、直飛、霞霧飛等高難技巧,成為中國第一位女特技飛行員。

    她被美國婦女航空協(xié)會吸收為會員,加入了著名的“ 99 ”飛行俱樂部,成為這個國際航空組織的第一位華人婦女。

    她考取了美國政府頒發(fā)的國際飛行執(zhí)照,成為握有這種最高執(zhí)照的第一位中國女性。

    她參加了格蘭地——圣地亞哥飛行比賽,奪得第四名,在奧納斯比賽中,又登上亞軍的寶座,成為創(chuàng)造世界飛行紀錄的第一位中國女子。

    張瑞芬 - 經(jīng)歷

    張瑞芬的1937

    1937年7月7日,中國爆發(fā)了“盧溝橋事變”。美國的電臺、報紙不斷報道著中國的局勢,張瑞芬心憂如焚,短短的時間里,她那本來就嬌小的身體又消瘦了許多。

    “抗日救國,匹夫有責。匹婦同樣有責!”張瑞芬向報界宣布,她不能再坐視下去了,她要拿出行動。初學飛行時立下的宏愿涌上她的心頭——回國去辦航空學校! 國家的存亡牽動著遠隔重洋的張瑞芬的心。她響應(yīng)當?shù)厝A僑團體的號召,不辭勞苦駕機飛遍全美華人聚居的城市,進行募捐飛行表演,籌款支持祖國反侵略戰(zhàn)爭。同時接受國民政府的邀請,以中英雙語飛行員的身份,在美國鹽湖城空軍基地,培訓來自祖國的空軍飛行員,為祖國抗日戰(zhàn)爭歷盡艱辛。張瑞芬憂國憂民,決心在美國購買飛機回國辦航校,各地華僑被她的精誠所感動,慷慨解囊,很快募集了七千余元,購置了一架“萊恩· ST ”型訓練飛機作為辦航校之用。。

    但她萬萬沒有想到,在機場等待著她的卻是那架飛機的殘骸!一名機場的飛行學員在未經(jīng)許可的情況下,私自架機出游,因操縱不當,將它撞毀了……

    張瑞芬欲哭無淚!

    這成為張瑞芬一生的遺憾,使張瑞芬回國辦航校、報效祖國的愿望最終未能實現(xiàn)。

    她想振作起來,重新開始,但惡運卻一個又一個接踵而來。先是弟弟英年早逝,張瑞芬成了家中唯一的孩子。接著,父親病危,她又成了家中唯一的依靠。

    她告別了飛機,告別了藍天,告別了她那有著 13 年經(jīng)歷、 3000 小時安全飛行紀錄的云海生涯。

    張瑞芬 - 巾幗不讓須眉

    張瑞芬縱橫翱翔飛行13年創(chuàng)下了多個第一的記錄,其中創(chuàng)下了安全飛行3000多小時的最高記錄,成為在美飛行時間最長、飛行記錄最安全的華人第一人,并作為唯一的中國女子參加國際飛行比賽取得最好成績。還有就是在1933年5月,她單獨駕機從紐芬蘭飛抵愛爾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飛越大西洋的婦女。她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投身到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去,在美國教授領(lǐng)航、氣象等航空專業(yè)知識,為正義戰(zhàn)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她的事跡,已載入美國華人史籍和列入美國國家圖書館,還有航空、航天博物館都收入了她的事跡。美國政府建國200周年時,為她頒發(fā)了先鋒獎牌。2001年3月4日,中國駐洛杉磯總領(lǐng)事蘭華俊先生,代表中國政府向張瑞芬頒發(fā)了獎牌,以表彰她名列世界航空先鋒名人獎。最為榮耀的是,美國政府以其姓名命名了街道,還劃出了地段供其播種中國國樹。

    張瑞芬 - 落葉終須歸根

    張瑞芬婚姻美滿,旅居美國后與一位來自中山的華人結(jié)婚,育有兩個女兒。1942年,32歲的張瑞芬停飛,轉(zhuǎn)經(jīng)營花卉商店為生,1970年退休。1987年4月,她不顧85歲高齡,毅然接受家鄉(xiāng)恩平縣人民政府邀請,回到闊別68載的祖國,受到家鄉(xiāng)人民英雄式的歡迎,特別是她剛回到闊別72年、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時,君堂鎮(zhèn)黎塘鄉(xiāng)10多條自然村幾百名村民自發(fā)夾道歡迎,人們爭睹這位家鄉(xiāng)人民的英雄女兒,為中華民族、為家鄉(xiāng)爭光的一代女豪杰的風采。張瑞芬還訪問了廣州、桂林、西安、北京、南京、上海、杭州等地,所到之處,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愛戴和敬慕。中央、各省、市的新聞媒體多次進行了報道,受到各地僑聯(lián)及航空界的熱情款待。

    2003年9月2日,張瑞芬因病不幸辭世于洛杉磯家中,享年98。一代航空女杰離開我們了,但張瑞芬那種不甘懦弱,一飛沖天的大無畏精神,會永遠激勵炎黃子孫奮發(fā)圖強,鐵骨錚錚地屹立于世界之林。

    張瑞芬 - 人物評價

    早期女飛行員中,張瑞芬是出類拔萃的。從航空學校畢業(yè)后,她繼續(xù)攀登,學習飛行國際航線,演練盲飛、盤旋、俯沖、筋斗、穿云等高難與特技動作,同時鉆研航空工程和飛機結(jié)構(gòu)。她歷經(jīng)5個春秋磨礪,飛行技藝高超,1935年經(jīng)考核合格,取得了國際飛行執(zhí)照并被吸收為美國婦女航空協(xié)會會員,加入了著名的 “99”飛行俱樂部。同年11月,她在圣地亞哥飛行比賽中,又榮獲第四名。

    張瑞芬履險闖關(guān),與男子、洋人決一雌雄的凌云壯志,一向為世人稱頌。她11年的飛行生涯,3000小時安全飛行記錄,分別榮獲第二、第四名的飛行記錄,當時為世人驚嘆,贊譽她是“女飛行先鋒”、“最杰出的女飛行員”,傳之后世,堪稱女界楷模。1936年,在歷時7天的橫跨美國大陸的飛行比賽中,男女混合長途較量,參賽的都是當時美國頂級飛行員,張瑞芬是惟一華人。特別是,美國人都得到了飛機公司提供的性能先進的新飛機,惟獨張瑞芬只能駕飛性能落后的飛機,發(fā)動機僅為92千瓦,飛行高度僅3048米,而飛越的洛磯山峰卻高達3 658米。她知險而進,憑著高超飛行技藝,頂著山風,在山峰峽谷間迂回曲折穿行,歷盡艱險,終于勝利飛越天塹,博得一片喝彩。在一次從棕櫚泉到洛杉磯的飛行中,因為燃油將盡,不得不在附近軍用機場迫降。正巧又碰上風雨大作,能見度很低,她履險如夷,巧妙利用滑翔,獲得成功。降落后,美國軍人發(fā)現(xiàn)駕駛民用飛機冒險闖進軍用機場的,竟是一位東方女性,都深為驚羨,不僅破例為飛機加滿了油,還招待了一頓美餐。難得的是,遠在大洋彼岸,張瑞芬始終懷著一顆中國心。在苦難深重的抗日戰(zhàn)爭期間,張瑞芬駕機飛遍美國華人聚居區(qū),到處宣傳抗日,募集資金。在華僑支持下,她用捐款7000多元購買教練機一架,準備回國用于培訓飛行人才,后來因被一名學員駕駛飛行失事,未能如愿,以致她老年還為之抱憾。20世紀90年代,張瑞芬回國探親,雖年逾古稀,仍心系藍天,還希冀再上云端。

    1984年,在張瑞芬80壽辰時,南加州華人歷史學會作出決定,授予張瑞芬“獻身當代之婦女”的稱號,她的飛行業(yè)績載入了美國華人史籍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專著。歷史不會忘記這位著名的華僑女飛行家,歷史閃爍著炎黃子孫的光彩。

    1932年在美國成為第一個獲得私人飛行執(zhí)照的中國女子,是中國最早從事飛行時間最長的女子飛行員,她的事跡已載入美國航空史冊和華人歷史著作中,是在美國享譽半個世紀而不衰的航空女杰。

    張瑞芬 - 閃光人生

    1904年生于廣東恩平,1921廣州培道女子中學高中畢業(yè),旋即赴美留學,先入康納域多利音樂學院學習鋼琴,繼入南加州大學深造。1931年,考入林肯航空學校,成為該校唯一的女飛行員,并順利考取私人飛行執(zhí)照,成為第一個取得,被當時新聞界視為天才、奇女子。

    1934年,被美國婦女航空協(xié)會吸納為會員,加入了著名的"99"飛行俱樂部。

    1935年,她又考取了國際飛行執(zhí)照,并兩次在比賽中獲獎。同年11月,南加州的華僑黃興太太購贈她飛機一架。

    1936年,張瑞芬參加了橫跨美國大陸的奢打頓男女混合長途飛行大賽,博得了中外人士的一致推崇。36年8月8日,她在三藩市表演特技飛行,轟動一時,各航空團體及華人協(xié)會紛紛贊譽她為"女中豪杰"、"飛行先鋒"、"當代杰出女飛行家"、"美國華人女飛行先鋒"、"著名的東方飛行員"、"出色的飛行表演者"等。

    1937年,中國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張瑞芬駕機飛遍美國華人聚居的城市,宣傳抗日進行募捐。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她在美國進行宣傳募捐,領(lǐng)航及氣象學教授等工作。

    張瑞芬在長達11年、3000多小時的飛行生涯中,參加過多次危險的比賽和驚險的特技表演,報刊稱她創(chuàng)造了"八個第一"和"六個唯一"。

    "八個第一"是:第一個取得美國國際飛行執(zhí)照的華人女子;第一個中國女特技飛行員;第一個轟動美國的中國女飛行員;第一個在國際飛行比賽中獲得兩項名次的中國女子;第一個滑翔降落的中國女子;第一個駕駛自置飛機飛訪美國各大城市,宣傳抗日的中國女子;第一個駕機闖入美國空軍基地的中國女子;第一個第一個參加美國婦女航空協(xié)會的中國女子。

    "六個唯一"是:參加美國大陸克利夫蘭至洛杉磯男女長途飛行大賽的唯一華人;參加近代國際飛行比賽的唯一中國女子;三種飛行執(zhí)照(私人、商業(yè)、國際)的唯一中國女子;領(lǐng)得美國華僑購贈飛機的唯一中國女子;事跡和照片載入美國航空史籍的唯一亞裔人士;早期經(jīng)常從事飛行的中國女子中唯一的安全飛行者。
    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1995年,91歲高年的她,到其曾孫學習飛行的范杜拉飛機場,在教練員的陪同下,她單獨駕機飛行了20多分鐘。

    1976年獲美國建國200周年先鋒獎牌;

    1984年獲加州華人歷史學會授予"獻身當代的婦女"稱號;

    1992年出席在美國舉行的"世界女飛行員大會",頒發(fā)了榮譽獎狀,并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條森林道路;

    1998年4月12日美國《洛杉磯時報》以"中國的阿·埃爾哈特在這里獲得空軍飛行胸章"為題撰文介紹她的光輝歷史。

    名人推薦
    • 張樹榛
      張樹榛,小麥遺傳育種學家,農(nóng)業(yè)教育家,民盟盟員。參與和主持育成6批用于生產(chǎn)的冬小麥優(yōu)良品種,其中農(nóng)大183、農(nóng)大36等是北部冬麥區(qū)第一批雜交育成...
    • 張潔云
      張潔云,女子排球運動員,運動健將,是能攻善守的二傳手。江蘇南通人,曾獲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wù)隆?008年5月27日上午,奧運火炬在江蘇南京市傳遞。...
    • 張潔清
       張潔清,女,1912年10月出生,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1934年畢業(yè)于北平女子師范大學(現(xiàn)為北京師范大學),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彭真同志的夫人,曾任中...
    • 張秀巖
      (1901~1968)女。直隸霸州(今河北霸縣)人。1923年畢業(yè)于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先后在福建廈門集美女子師范、北京香山慈幼...
    • 張素我
      張素我(1915.04~2011.12.02),女,安徽巢縣人,民主黨派知名人士,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顧問,著名愛國將領(lǐng)張治中將軍長女,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
    • 張蓉樺
      張蓉樺,女,1939年7月27日出生。一級演員。杭州人。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