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斌 - 個人簡介
姓名:王全斌
籍貫:并州太原人
生卒:908 ~ 976
歷史地位:五代、宋代將領(lǐng)
王全斌 - 人生經(jīng)歷
五代、宋初將領(lǐng)。并州太原人。初事后唐莊宗,累任內(nèi)職。明宗即位,補禁軍列校。繼仕后晉,因功遷護圣指揮使。后周初,為龍捷右?guī)贾笓]使。顯德二年(955),從鎮(zhèn)安節(jié)度使向訓(xùn)攻秦州(今甘肅天水)、鳳州(今陜西鳳縣東北),授恩州團練使,旋遷泗州防御使。六年,從周世宗攻遼,克復(fù)瓦橋關(guān)(今河北雄縣),改相州留后。宋建隆元年(960)五月,與殿前都點檢慕容延釗率部由東路進討潞州(今山西長治)叛將李筠,以功遷安國軍節(jié)度使。四年八月,與洺州防御使郭進等率軍攻北漢,克樂平(今昔陽)。乾德二年(964)十月,改忠武軍節(jié)度使。十一月,為西川行營鳳州路都部署,率軍3萬攻后蜀。十二月克興州(今陜西略陽),敗后蜀軍7000人,乘勝連拔20余寨。后與副將崔彥進分進合擊,大敗蜀軍精銳,攻克利州(今四川廣元)。三年正月,率主力進逼劍門(今劍閣東北),遣軍迂回蜀軍后,前后夾擊,攻取劍門,殲蜀軍萬余,擒其統(tǒng)帥王昭遠(yuǎn)等。師至魏城(今綿陽東北),后蜀主孟昶見大勢已去,遣使奉表降。入成都后,縱兵擄掠,殘殺降兵及平民,激起后蜀軍民反抗,被降為崇義軍節(jié)度觀察留后。開寶九年(976)四月,復(fù)為武寧軍節(jié)度使,同年病逝。
王全斌 - 歷史功績
王全斌出身將門,自幼就膽識過人。同光四年( 926年),郭從謙發(fā)動兵變,打進宮城,莊宗的近臣宿將全部逃遁,只有王全斌等十幾個人拼死抵抗,混戰(zhàn)中唐莊宗被亂箭射中,王全斌不顧危險將其扶至絳霄殿,直到莊宗死去
,才大哭而去。唐明宗即位,任命王全斌為禁軍列校。后晉初,以戰(zhàn)功升護圣指揮使,后周時歷官右?guī)贾笓]使、行營馬步都校等,曾跟隨周世宗平定淮南,攻克瓦橋關(guān)。宋初,王全斌又以其勇猛善戰(zhàn)受到重用。建隆元年( 960年),李筠起兵抗宋,王全斌受命與慕容延釗率東路軍配合大軍征討,戰(zhàn)事結(jié)束后,以其軍功顯赫,升任安國軍節(jié)度使,建隆四年( 963年),又與(氵名)州防御使郭進等率兵政北漢,抓獲戰(zhàn)俘數(shù)千,攻克樂平。一連串的勝利,使王全斌成為宋初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的重要將領(lǐng)。乾德二年( 964年)冬,宋太祖又委以重任,任命他為西川行營前軍部部署,率禁軍步騎2萬,諸州兵1萬,由鳳州路討伐后蜀。王全斌旗開得勝,十二月初,即連克乾渠渡、萬仞燕子二寨,攻下興州,敗蜀軍七千人,繳獲軍糧40多萬斛。又乘勝進軍,連克20余寨,其先鋒史延德在三泉一帶打敗蜀軍數(shù)萬,俘獲其將領(lǐng)韓保正。蜀軍傷亡慘重,遂破壞閣道,退守葭萌。王全斌采納康延澤的建議,修治閣道,分兵由閣道和羅川兩路進擊,會師深渡,三戰(zhàn)三勝,攻克利州,俘獲軍糧80萬斛。蜀兵倉惶逃過桔柏江,燒毀橋梁,企圖依憑劍門天險進行抵抗。王全斌的輝煌戰(zhàn)績使宋太祖十分高興,這年冬天,京師下了大雪,趙匡胤親自脫下自己的紫貂裘帽派人送給王全斌,王全斌十分感動,更加緊了對蜀兵的進攻。
蜀后主孟昶見蜀軍節(jié)節(jié)敗退,情況危急,就派太子元(吉吉)為元帥,統(tǒng)兵增援劍門。王全斌深知劍門天險,自古即有“一夫荷戈,萬夫莫前”之稱,不可強攻,便派史延德從來蘇渡江,與大軍夾擊劍門,大敗蜀兵,活捉其將領(lǐng)王昭遠(yuǎn)、趙崇韜。乾德三年( 965年)正月七日,后蜀正式投降。立國近40年的后蜀政權(quán),僅66天就被王全斌等滅亡。宋軍共得其州46、縣240 、戶534029,王全斌為趙宋王朝統(tǒng)一大業(yè)立下了汗馬功勞。
王全斌 - 王權(quán)斌之過
王全斌盡管驍勇善戰(zhàn),屢建奇功,但其治軍不嚴(yán)。攻克成都后,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他“日夜飲宴,不恤軍務(wù),縱部下掠子女財貨,蜀人苦之。”其部將王繼濤受命押孟昶至汴京,卻乘機勒索宮人、金帛,其軍士酗酒持刀沿街搶劫商人的錢財。這時朝廷為穩(wěn)定巴蜀,命王全斌將后蜀降軍押送京城,并詔“人給錢十千,未行者,加兩月廩食。”而王全斌卻“擅減其數(shù)”,于是激起了兵變。降軍推舉原蜀將全師雄為首領(lǐng),號稱“興國軍”,應(yīng)者云集,很快發(fā)展到10萬余人。面對如此嚴(yán)重的局勢,王全斌措置不當(dāng),他派劉光緒率 700騎兵前去招撫,劉光緒卻“盡滅師雄之族,納其愛女及橐裝”,更加激化了矛盾。全師雄率軍攻克彭州,殺死都監(jiān)李德榮,成都10縣皆起兵響應(yīng),全師華自號“興蜀大王”,置僚屬、署節(jié)帥,分兵占領(lǐng)灌口、新繁、青城等戰(zhàn)略要地,屢戰(zhàn)屢勝,很快兵臨成都,鄧、蜀、眉、雅、東川、果、遂、渝、合、資、簡、昌、普、戎、榮、陵十七州紛紛響應(yīng),形勢十分嚴(yán)峻。當(dāng)時成都尚有二萬多降兵,王全斌害怕他們起兵內(nèi)應(yīng),就將其誘至夾城中全部殺掉。康廷澤曾請求擇其老幼病者70多人,以兵押送沿江而下,若蜀兵前來劫奪,再殺不晚,但“全斌亦不聽”。殘暴的屠殺,愈發(fā)堅定蜀兵血戰(zhàn)到底的決心,各地兵變此起彼伏,宋軍又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花了兩年多時間才逐漸平定。
乾德五年( 967年),王全斌被指控“破蜀時,豪奪子女玉帛及擅發(fā)府庫、隱沒財物諸不法事”,經(jīng)對質(zhì)查證,“凡所取受隱沒,共為錢644800余貫,而蜀宮珍寶及外府地藏不著籍,又不與焉”,連同其“擅克削兵士裝錢,殺降致寇”,一并治罪,罪當(dāng)大辟。宋太祖念其戰(zhàn)功,僅令其退還贓物,貶為崇義軍節(jié)度使觀察留后,隨州安置。
王全斌 - 王權(quán)斌晚年
開寶九年( 976年),宋滅南唐,江南基本統(tǒng)一。四月,宋太祖特意召見王全斌對他說:“聯(lián)頃以江左未平,慮征南諸將不遵紀(jì)律,故抑卿數(shù)年,為朕立法。今已克金陵,還卿節(jié)鉞!笔谄錇槲鋵庈姽(jié)度,賜銀器萬兩、帛萬四、錢千萬。同年六月,王全斌去世,時年69歲。
王全斌 - 相關(guān)資料
相關(guān)文學(xué)作品有《趙宋王朝》,作者是:李之
亮,江蘇文藝出版社,其中第三十回是“王權(quán)斌北道伐蜀”。截取小段:點檢俘獲,除蜀兵被殺了幾十個外,戰(zhàn)俘不過百十人,其余都逃跑了,遺棄的車馬兵器不少,糧庫里的糧食也有上十萬石。崔彥進一面命人清除路障,一面派軍校連夜北上向王全斌報捷。王全斌正走在路上,得到崔彥進的軍書,命全軍加快行進,一天之后,來到了三泉。
“漂亮!”王全斌大聲地夸贊著崔彥進!霸獛,繼續(xù)向南打吧?”崔彥進還沉浸在勝利的亢奮之中。
“你老弟已經(jīng)立下驚天大功了,虧你怎么能想出這么妙的法子來!先在三泉好好歇幾天,蜀人給咱們備好了酒肉,不大嚼一頓,也對不起人家呀!”王全斌輕松地說!跋乱徽荆撏鯊┥鲴R了!
大概是打仗打上了癮,崔彥進、李守節(jié)都不想歇在此處,于是王全斌命二人帶兵掃清大、小漫天寨等處,然后整兵攻打利州。
“元帥,韓保正怎么打發(fā)?”崔彥進臨行前又問。
“命人押回汴京交給皇上。老弟,連同伊審征,咱們已經(jīng)網(wǎng)住兩個大鱉了!”
“夠嗆,這家伙摔斷了腿,怎么走啊?”
“倒霉鬼,賞他乘車吧!
利州是劍門關(guān)以北最后一座城池,就在王全斌越過漫天嶺逼近這里時,王昭遠(yuǎn)也帶著大軍趕到這里。兩軍在嘉陵江邊相對列陣。
王昭遠(yuǎn)沒想到宋軍經(jīng)過興州、三泉幾道防線之后,居然還有如此眾多的兵力。他先派副將上陣,連連失利,不得已,只好親自拍馬來戰(zhàn)。戰(zhàn)鼓擂響,宋軍呼嘯著壓過來,蜀兵初時未動,不知是誰喊了聲:
“快逃!”
這一聲喊倒比戰(zhàn)鼓更有效,成片的蜀兵掉頭便向后跑。王昭遠(yuǎn)連戳幾槍,刺倒幾個士卒,怎奈蜀軍人心已散,遏止不住,王昭遠(yuǎn)也不得不勒馬退下來,只這一退,便無法收束。一直退了幾十里,來到嘉陵江上的桔柏津橋。后面的追兵死死咬住,蜀軍剛過橋,王昭遠(yuǎn)便命人趕快把橋燒掉。
宋兵趕到橋邊時,那木橋剛好轟然一聲塌落在水里,把大軍截在了江邊。王全斌勒住馬韁,看了看對岸潰逃的蜀軍,不屑地說了聲:
“回利州!”
看著退去的宋軍,驚魂方定的王昭遠(yuǎn)召來副將,命他速回成都去報孟昶: 伊審征投敵,韓保正坐失三泉,自己遭宋軍重創(chuàng)。為保存實力,只能退保劍門。希望孟昶急速派兵,否則大勢危矣。
孟昶接到王昭遠(yuǎn)的軍書,慌了起來。此時成都已無將可派,士卒也很少了。他思來想去,拿出了最下一策: 盡出國庫的金銀募集士兵,命太子玄喆統(tǒng)帥,支援劍門王昭遠(yuǎn)。
孟玄喆是孟昶的長子,兩年前被立為太子,今年未滿三十。說起這位太子,真可謂青出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不僅文采比孟昶強,對女色的鐘愛也有過之而無不及。帥命已經(jīng)下了幾天,他還在太子宮里擁姬偎妾。
“主上問太子何時興師?”孟昶派太監(jiān)來催。
“急什么?不是還在征兵嘛!”孟玄喆不耐煩地斥責(zé)了一句,又摟起一姬,嬉笑道: “親親寶貝兒,本王要出征殺敵,怎能舍得你?跟本王一同去,如何?”
“我也去,我也去!”另一艷姬撒嬌地扭起纖腰。
“好好,你們兩個都去,都去!”
王全斌 - 評價
宋太祖兄弟與趙普烤肉論天下大勢,商量征討江南之事,宋太祖想到的第一個主將人選,就是王全斌,但馬上又想起他平定后蜀時殺人太多、險些功敗垂成的慘痛教訓(xùn),遂表示“這回斷然不可用他了”,于是平定江南的重任
就落在曹彬、潘美身上。這樣想來,與“宋良將第一”、寬厚謙遜的曹彬相比,王全斌就有點像魔鬼了。但他還不完全是“性殘忍多力”、愛吃人耳朵的王彥升那種貨色。乾德二年(964)冬,宋太祖下詔伐蜀,任命王全斌為西川行營前軍兵馬都部署,也就是伐蜀前線總指揮。王全斌與副都部署劉廷讓分兵進討,宋軍可說是勢如破竹,蜀中郡縣紛紛被攻取。王全斌這一路所到之處“殺虜甚眾”,但他并不是一個一味蠻干的主將,還是很善于吸取部下意見、建議的。蜀軍毀斷閣道,阻擋宋軍前進,王全斌想從取羅川路過去,部將康延澤跟崔彥進商議說:“羅川路險,軍難并進,不如分兵治閣道,與大軍會于深渡!蓖跞舐牭竭@個建議后,認(rèn)為有道理,就令崔、康二將督治閣道,果然沒幾天就成功了。
蜀軍退守劍門,王全斌召集諸將說:“劍門天險,古稱一夫荷戈,萬夫莫前,諸君宜各陳進取之策。”待衛(wèi)軍頭向韜說,根據(jù)降卒提供的情報,益光江東翻過幾道大山,有一條狹徑名叫來蘇,從那兒可以抵達(dá)劍門關(guān)南二十里的清強店,從那兒進兵到大路上,劍門就不足為恃了。王全斌一聽很高興,馬上就想照辦,康延澤建議還是命一員偏將從來蘇出擊,與大軍夾攻劍門。王全斌即采納其策,命史延德分兵趨來蘇,王全斌等則率大軍正面強攻,天險劍門關(guān)被擊破。宋軍攻克劍州,殺蜀軍萬余人。不久蜀主孟昶遣使奉表請降,王全斌等順利進入成都。十多天后,劉廷讓所率的另一路宋軍也到了成都。
按說此時的宋軍可謂形勢一片大好?墒沁@時候王全斌犯了一個大錯。這個錯誤還不是濫殺,而是嫉妒和不滿。因為孟昶犒勞劉廷讓軍的規(guī)格與王全斌軍一樣,而宋太祖下詔頒賞,兩軍也沒有差別,這就引起了王全斌軍的不滿,認(rèn)為自己先進成都的,怎能待遇一樣呢?加上蜀人從中挑撥,王、劉兩位主帥之間就鬧得很不愉快。宋太祖命令他們遇事要協(xié)同解決,至此,雙方話說不到一塊兒,就連一件小事都不能立即解決。
不久宋太祖下詔征發(fā)蜀兵前往開封,每人給一筆錢糧。王全斌等卻有自己的小打算,想在這天府之國停留久一點,就不馬上執(zhí)行詔令。對部下則放縱不管,燒殺搶掠,蜀中軍民極為憤怨,人人思亂。不久,在全師雄等率領(lǐng)下,蜀軍大規(guī)模叛亂。王全斌派部將米光緒前往招撫,這位米將軍居然殺光全師雄的族人,還霸占了人家的女兒和家產(chǎn)。這就使得蜀軍的反撲更為猛烈。王全斌等害怕成都城中的蜀兵接應(yīng)叛軍,就將這兩萬多人都誘殺了。蜀中局勢變得更加不可收拾。
劉延讓、曹彬等率領(lǐng)的宋軍其實也并非完全不殺戮,但他們軍紀(jì)嚴(yán)明,不濫殺無辜。經(jīng)過劉、曹等人的努力,蜀亂終于平定。而此前王全斌等人已經(jīng)因為被投訴“奪民家子女玉帛不法等事”,被同時召還。經(jīng)審問,王全斌等都承認(rèn)了罪狀,按律,“罪當(dāng)大辟”。
宋太祖念他們立有大功,從寬處理,“尚念前勞,特從寬貸,止停旄鉞,猶委藩宣”,把王全斌貶為崇義軍(今湖北隨州)節(jié)度觀察留后,崔彥進等人也受到類似處分。
據(jù)說每個人身上都有魔鬼與天使的一面。宋太祖雖然貶責(zé)了王全斌,但對他還是很有感情。當(dāng)初王全斌入蜀之時,正值冬暮,京城大雪,宋太祖設(shè)氈帷于講武殿,穿著紫貂裘帽辦公,對左右說:“我被服若此,體尚覺寒,念西征將沖犯霜雪,何以堪處!”便解下裘帽派太監(jiān)馳賜王全斌,還把這個意思告訴眾將,對不能每人都賜及表示歉意。王全斌為此而感泣。王全斌本人輕財重士,有“寬厚容眾”之譽,三軍樂于效命。被貶黜偏遠(yuǎn)地區(qū)的十余年間,也能怡然自得。這也許可以說是他天使的一面吧。
王全斌 - 參考資料
http://www.zglsrw.cn/Article/wushi/Article_1286.htmlhttp://www.daliandaily.com.cn/gb/daliandaily/2007-02/04/content_1695926.htm
http://army.news.tom.com/Archive/2001/3/26-5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