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尉官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是以美國海軍名將阿利·伯克命名的,他是一名瑞士移民的后代,1901年10月19日出生于美國 科羅拉多州伯德爾(Boulder)的一個農(nóng)場里。他是家中6個孩子的老大。在家鄉(xiāng)的一個普通學校讀了8年然后進入伯德爾讀高中。阿利很早就發(fā)現(xiàn)自己的才能和志向不適合務農(nóng),于是就爭取到進入美國海軍軍官學校學習的機會。他于1919年6月進入安納波利斯海軍軍官學校,1923年6月7日以全班413名學生而自己排第71名的優(yōu)秀成績畢業(yè)。在畢業(yè)典禮的當天下午, 他與來自華盛頓的羅伯塔 葛爾蘇奇(Roberta Gorsuch)在海軍學院的小禮堂舉行了婚禮,而羅伯塔 葛爾蘇奇從此以后成為他一生中的最愛和知己 . 畢業(yè)后, 伯克先在“亞利桑納”號 (BB-39) 戰(zhàn)列艦上服役了5年。之后,又在多艘艦艇上擔任不同職務, 在這段時間他完成了軍事工程研究生課程,并2度在軍械局工作。1937年6月, 他調任到“卡文”號驅逐艦 (DD 382)擔任見習指揮官。1938年8月,即在他在海軍服役的第16個年頭, 他被提升為海軍上尉指揮官。1939年6月他擔任“梅格福德”號驅逐艦(DD 389)(“卡文”號的姐妹艦)艦長。在擔任“梅格福德”號艦長期間,他研究出在夜晚用高射炮攔截魚雷的戰(zhàn)術。在那之后不到1年的時間里, 伯克又調到華盛頓海軍工廠。就是在那個時候 發(fā)生了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盡管他一直想回到軍艦上,但他還是在這個軍工廠工作到1942年年底。海軍新戰(zhàn)術
在1943年1月,他被任命為43驅逐艦上校分隊隊長;當時美海軍正經(jīng)歷太平洋戰(zhàn)爭的艱難歲月,由于伯克指揮果敢,不久即取得擊沉一艘日本驅逐艦的戰(zhàn)果。 5月份,他又調任44驅逐艦中隊隊長;沒多久,他在所羅門海域的護航戰(zhàn)斗中受傷;8月份,他調任第12驅逐艦支隊隊長。此外, 他還指揮第45驅逐艦中隊的兩個分隊。10月份,伯克又從第12驅逐艦支隊調離,被任命為第23驅逐艦支隊(綽號“小海貍”)的隊長。共轄8艘驅逐艦,都是當時最新的弗萊切級。伯克在旗艦奧斯本上統(tǒng)帥全隊。在這之前,由于美國一些老驅逐艦性能和戰(zhàn)術落后,再加上裝備的魚雷故障較多,因而在與日艦的交戰(zhàn)中屢屢受挫,主動權一直在日本巡洋艦,驅逐艦一方。然而伯克上校智勇雙全,才華超群,他總結出一套嶄新的驅逐艦戰(zhàn)術,終于改變了形勢。雖然當時的魚雷性能美國不如日本,但是美國驅逐艦已經(jīng)裝備雷達,伯克認為用雷達的優(yōu)勢可以揚長避短,從而占據(jù)上風,于是應選擇夜戰(zhàn),充分利用魚雷這一殺傷力巨大的決戰(zhàn)武器。他的戰(zhàn)術是將編隊分成兩組,在機動中相互配合,利用暗夜先由第一組根據(jù)雷達探測突然襲擊敵艦,然后立即又退出戰(zhàn)斗,當敵艦精神方定準備還擊的時候,第二組又從敵艦沒有預料的另一方進行攻擊,改變進攻方向,將使敵艦還擊魚雷的解算作業(yè)陷于混亂,正在他們手足無措的時候,第一組又回過頭來予敵又一次攻擊,這連續(xù)的三次打擊足以使敵艦劫運難逃。但在運動戰(zhàn)過程中,必須記住一條要領,絕不使已艦的側面暴露給敵艦,即絕不讓敵艦得到發(fā)射魚雷的有利陣位。在這之后的短短的4個月中該分遣隊在伯克的領導下參加了22場戰(zhàn)斗,取得了擊沉擊傷日軍10艘軍艦、1艘潛艇、幾艘小型艦艇和大約30架飛機的輝煌戰(zhàn)績!靶『X偂敝嘘牫蔀楫敃r美國海軍中一顆耀眼的明星,而伯克也成為美國海軍最著名的驅逐艦指揮官之一。奧古斯塔灣戰(zhàn)斗
在激烈的太平洋戰(zhàn)場,伯克表現(xiàn)出敏銳的洞察力和高超的指揮才能。最典型的是在1943年11月2日夜里的奧古斯塔皇后灣海戰(zhàn):這天晚上,日軍調遣重巡洋艦“妙高”號和“羽黑”號、輕巡洋艦“川內(nèi)”號和“阿賀野”號以及6艘驅逐艦掩護著5艘快速運輸艦(其實就是運送士兵的驅逐艦),向托羅基那角駛去。美國梅里爾上將在輕巡洋艦“蒙特利爾”號上進行指揮,此外還有它的姐妹艦“克利夫蘭”號、“哥倫比亞”號和“丹佛”號,以及伯克的第45驅逐艦中隊和B.L.奧斯汀中校的第46驅逐艦中隊的8艘驅逐艦(第39特混編隊)。為了對付日軍“長矛”式魚雷的威脅,伯克指示他的驅逐艦率先用魚雷進行攻擊,迫使日艦與他們保持一定距離,然后使用雷達協(xié)助遠射程的炮火進行轟擊,這樣可使美國艦隊保持一定的優(yōu)勢。可惜,日艦進行了一個轉向,第45驅逐艦分隊發(fā)射的所有魚雷都未命中。伯克意識到日本人已盯住了他的巡洋艦,他的上述打算并不能阻止日艦的靠近,于是他下令取消原計劃,命令巡洋艦開火。日本巡洋艦“川內(nèi)”號在大量152毫米(6英寸)炮彈的轟擊下顛簸起來。在混亂中,驅逐艦“五月雨”號和“白露”號相互發(fā)生了猛烈碰撞。而美國艦隊也有他們的問題,驅逐艦“富特”號(DD 511)掉了隊,艦尾被日本魚雷擊中,然后靠“克利夫蘭”號巡洋艦的幫助,勉強地緩慢脫離!八古硭埂碧枺―D 512)和“撒切爾”號(DD 514)在以30節(jié)高速并列航行中相撞,鋼質艦體摩擦時火光飛濺,然而這場災難并未引起嚴重損傷。此刻日本的重巡洋艦“羽黑”號和“妙高”號正出現(xiàn)在僅僅3658米(4000碼)距離內(nèi),在這緊張關頭卻把它們誤認為是美國艦艇,因而沒有發(fā)射魚雷,這一失誤是可以理解的。不久之后,奧斯汀中校和伯克上校進行了一次編隊內(nèi)部的通話:奧斯汀:“ 我們剛才又面臨一次近彈,希望你們不要對著我們射擊! 伯克:“ 對不起,請您原諒下一組的四發(fā)齊射,因為已經(jīng)射出了!
這個誤會并未發(fā)生不良影響,當奧斯汀的一艘驅逐艦“斯彭斯”號因彈藥不足而不能摧毀已失去戰(zhàn)斗力的“初風”號驅逐艦時,伯克的中隊被召喚來完成了這個任務。驅逐艦正在竭盡全力追擊日艦,梅里爾將軍再次命令它們撤回到他的巡洋艦近旁,以避免早晨天亮日軍飛機的空襲。至此,日軍增援瓜島的計劃落空,伯克也因這次戰(zhàn)斗而聲名大震。
31節(jié)伯克
“31節(jié)伯克”的稱號出自1943年11月,當時第23驅逐艦支隊正在庫拉灣的哈斯海峽加油,他們接到命令,要高速航行去攔擊一支載有空軍撤離人員的日本護航隊!安闋査 奧斯本”號確定了和支隊內(nèi)的另外3艘僚艦會合的約定時間。這時在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爾西上將的指揮室里,作戰(zhàn)參謀計算出要以31節(jié)的平均速度航行才能在指定的時間內(nèi)到達目的地,考慮到伯克平時指揮他的支隊所用的最高編隊速度為30節(jié),于是哈爾西上將又給伯克下了第二道命令:“ 伯克,你必須以31節(jié)航行,越過布克島至拉包爾之間的日軍撤退航線,到達布克島以西30海里處,在那里如果未發(fā)現(xiàn)敵人,等到25日的凌晨3時可南下加油;如果遇到敵人,你完全知道應該怎么辦!
結果戰(zhàn)斗在圣喬治角發(fā)生了,就在1943年11月25日的頭幾個小時,美國的“查爾斯·奧斯本”號、“戴森”號(DD 572)、“克拉克斯頓”號(DD 571)、“康弗斯”號(DD 509)和“斯彭斯”號與日本驅逐艦“大波”號、“卷波”號、“天霧”號、“夕霧”號和“卯月”號之間進行交戰(zhàn)。伯克認為漆黑的夜晚是個“理想的魚雷攻擊好機會”,在第一次攻擊中,擊中了日本“大波”號和“卷波”號驅逐艦,然后美國驅逐艦一心要尾追向北逃去的其余3艘驅逐艦。也許這是伯克驅逐艦戰(zhàn)術的高明之處:15分鐘之后,他估計日軍即將展開還擊,突然命令他的驅逐艦調轉航向,以避免可能受到的魚雷還擊。正當5艘美國驅逐艦回到他們原來的航線時,3枚“長矛”式魚雷在后面爆炸了,這些魚雷的引爆不是由于它們行駛完了航程,就是進入了美國驅逐艦的尾流;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不得不對伯克高超的指揮感到驚訝,接著,伯克指揮艦隊繼續(xù)追擊,在暗夜中又擊中了“夕霧”號。這次戰(zhàn)役美艦奇跡般的未受任何損傷,人員無一傷亡,而日艦卻被擊沉了三艘,這就是著名的圣喬治角海戰(zhàn),這次戰(zhàn)役被很多海軍學家稱為最完美的海戰(zhàn),而他也因此次戰(zhàn)役被授予海軍十字勛章;從此,“31節(jié)伯克”的美名在美國國內(nèi)廣為傳誦。
海軍參謀長
1944年3月,伯克接到調令,任命他擔任馬克·米切爾上將(第3航母大隊副司令)的參謀長,而米切爾也是最近才被任命為第58航母特混艦隊(CTF58)的司令的。伯克不得不永遠的離開他心愛的驅逐艦,而米切爾上將從此擁有了一名出色的參謀。(歐內(nèi)斯特·約瑟夫·金上將認為,海軍將領要想指揮艦隊取得戰(zhàn)斗勝利,一定要有優(yōu)秀的驅逐艦指揮官當參謀)。
歐內(nèi)斯特·約瑟夫·金很快與伯克建立了一個歷經(jīng)二戰(zhàn)和戰(zhàn)后很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在之后的15個月里,擁有4個航母大隊的TF58特混艦隊在太平洋上攻擊了日軍機場、運輸船只和基地的工業(yè)設施。在菲律賓群島、臺灣和沖繩群島以及日軍本土,TF58特混艦隊參加了太平洋戰(zhàn)爭中的絕大部分戰(zhàn)斗,包括在6月的馬里亞納海戰(zhàn)、關島登陸戰(zhàn)、塞班島登陸戰(zhàn)以及緊接著的菲律賓海戰(zhàn);解放菲律賓和10月的萊特灣海戰(zhàn)、1945年2月和3月的卡羅琳群島戰(zhàn)役和硫磺島戰(zhàn)役以及在4、5月間的沖繩戰(zhàn)役等。
在5月11日的早晨,米切爾的旗艦“邦克山”號航空母艦在沖繩島附件,遭到兩架日本自殺飛機的撞擊并受到重創(chuàng),其中包艦橋和無線電室;在當天日本神風敢死隊自殺飛機的瘋狂攻擊下,TF58艦隊中的許多艦艇受傷和沉沒。伯克盡全力營救生存者,幫助救援受傷者。因為這次“邦克山”號受損嚴重,米切爾、伯克還有其它主要官員被調到“企業(yè)”號(CV 6)航空母艦上。但是三天后,“企業(yè)”號在沖繩島附近又被一架自殺飛機撞上。這班人馬于是又被調到“倫道夫”號(CV 15)航空母艦上。
在1945年5月28日,米切爾、伯克和TF58艦隊的其它一些官員從戰(zhàn)場返回國內(nèi),對于他們來說,戰(zhàn)爭結束了。伯克早先被提升為海軍準將而現(xiàn)在又回到他原先的上校職位,并再被派遣到華盛頓,在那里負責一個研究防御日軍自殺式飛機攻擊的部門。但是當他剛剛到那里開始工作的時候,戰(zhàn)爭就結束了。米切爾在1946年9月被任命替換喬恩 英格拉姆上將擔任大西洋艦隊司令。而伯克則接替米切爾的第八艦隊參謀長職務。1947年2月,米切爾因心臟病逝世。至此,他們兩人在二戰(zhàn)中結下的偉大友誼結束了。
1950年9月,伯克調到華盛頓海軍部任參謀長之后,他意識到自己的經(jīng)驗僅局限在作戰(zhàn)技巧上,于是開始努力學習歷史、經(jīng)濟、科學、政治和國際關系方面的知識,以開拓自己的知識面。他在學習中預見到海軍在美國未來國家安全中的重要性和在其中擔任的角色。于是他在1948年中期撰寫了一篇報告,名為“未來十年國家安全和海軍的作用”,雖然這份報告當時沒有引起很大的反響,但它證明了阿利·伯克已經(jīng)具備戰(zhàn)略思想家的素質。朝鮮戰(zhàn)爭期間他任海軍司令部參謀長在遠東工作并且作為聯(lián)合國停戰(zhàn)代表團成員參加了朝鮮戰(zhàn)爭停戰(zhàn)談判。朝鮮戰(zhàn)爭結束后他回到海軍部任戰(zhàn)略計劃部主任。
海軍部長
1955年8月,伯克被任命為海軍作戰(zhàn)部部長(CNO),在擔任部長期間,伯克積極推動海軍在導彈和核動力領域的發(fā)展,為美國海軍艦艇的導彈化和核動力艦艇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1961年7月25日美國海軍學院為他舉行的典禮上,史無前例連任三界海軍部長的伯克上將御任退休。第二天,約翰·肯尼迪總統(tǒng)在白宮授予伯克優(yōu)秀服務勛章;迄今為止,他仍然是美國海軍歷史上擔任海軍作戰(zhàn)部部長職務時間最長的人。
盡管伯克將軍在海軍平步青云、身名顯赫,但是他對驅逐艦卻始終 有著難以割舍的偏愛,他在1962年出版的《驅逐艦:60年》一書中寫道:“一直以來,驅逐艦官兵都是一個充滿自豪感的團體;他們以自己的出色表現(xiàn)和能力贏得了海軍同僚的尊敬;對他們來說,沒有什么任務是完成不了的。”1989年9月,美國海軍新一代驅逐艦首艦(DDG 51)下水并被命名為“阿利 伯克”號;美國海軍之所以將這艘裝備著最新、最先進的“宙斯盾”系統(tǒng)的導彈驅逐艦以伯克將軍的名字命名,不但是出于對他的尊敬,更是期待這艘軍艦能夠像伯克將軍一樣:快速、靈活、勢不可擋!
1996年1月1日,阿利·艾伯特·伯克將軍在馬里蘭州比斯塔市(Bethesda)國家海軍醫(yī)院逝世,終年94歲;他的遺體被安葬在美國海軍軍官學校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