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格雷厄姆·麥克德爾米德爵士(英語:Alan Graham MacDiarmid ONZ,1927年4月14日-2007年2月7日),或譯“艾倫·麥克迪爾米德”,著名化學家,具有美國和新西蘭雙重國籍。由于在導電聚合物領域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麥克德爾米德與艾倫·黑格、白川英樹一起獲得2000年諾貝爾化學獎。
艾倫·麥克德爾米德 - 童年生活
麥克德爾米德出生于新西蘭的馬斯特頓,家中還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他的家境并不好,小學和中學時他先后兼職送過牛奶和報紙。當時的經(jīng)濟大蕭條對新西蘭造成了很嚴重的影響,生活十分困難,于是他的父母決定舉家搬遷到離惠靈頓不遠的下赫特(Lower Hutt),以求獲得更多工作機會。大約10歲的時候,父親的一本舊教科書激發(fā)了麥克德爾米德對化學的興趣,后來他又在下赫特圖書館找到一本《少年化學家》(The Boy Chemist),通過不斷續(xù)借,閱讀了大約一年,做完書中絕大多數(shù)實驗。他在赫特谷中學(Hutt Valley High School)接受了三年中學教育。
艾倫·麥克德爾米德 - 學術生涯
1943年,16歲的麥克德爾米德通過新西蘭大學的入學考試,進入維多利亞大學學院(Victoria University College)學習。(注1)1944年,他開始在化學系實驗室給教授充當助手,從此實現(xiàn)經(jīng)濟上的獨立,無需家里的資助。1947年,完成學士學位后,麥克德爾米德在維多利亞大學學院獲得實驗員職位,指導本科生進行實驗,并繼續(xù)攻讀碩士學位。期間,他于1949年在《自然》雜志上發(fā)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學術文章。1951年,以優(yōu)異成績完成碩士學位后,麥克德爾米德未成功申請到劍橋大學的獎學金,但獲得了美國國務院頒發(fā)的富爾布賴特獎學金,得以前往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攻讀博士學位。
在威斯康星大學期間,麥克德爾米德師從諾里斯·霍爾教授,研究無機化學,于1952年和1953年先后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其后,他又獲得獎學金(New Zealand Shell Graduate Scholarship)資助,到英國劍橋大學研究硅氫化物,師從H. J. Emeléus教授,于1955年取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
從劍橋大學畢業(yè)后,麥克德爾米德到蘇格蘭圣安德魯斯大學短暫任教,隨后于1956年轉(zhuǎn)投賓夕法尼亞大學擔任副教授。他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工作50年,直到逝世,期間于1964年升任正教授,1988年被聘為“布蘭查德化學教授”(Blanchard Professor of Chemistry)。2002年,麥克德爾米德加盟得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納米技術研究所,擔任指導委員會主席,但仍保留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職務。從1994年起,麥克德爾米德與中國吉林大學長期保持密切的學術合作關系。他于1999年被聘為吉林大學名譽教授,2004年起被聘為吉林大學教授,2001年11月12日,中國高校首個以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字命名的實驗室吉林大學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揭牌,麥克德爾米德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第一任主任。他還積極推動新西蘭麥克德爾米德先進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所以及中國三峽大學艾倫·麥克德爾米德再生能源研究所的建立。
艾倫·麥克德爾米德 - 主要貢獻
麥克德爾米德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發(fā)現(xiàn)與研究導電聚合物,即導電塑料,也正是憑借在這一領域的開創(chuàng)性貢獻,他與艾倫·黑格、白川英樹一起獲得2000年諾貝爾化學獎。1973年,他開始研究(SN)x,即聚氮化硫,一種具有金屬導電性的聚合物。1975年,他在日本京都大學做訪問教授期間,有一次到東京工業(yè)大學進行學術交流,白川英樹向他介紹自己合成的銀色膜狀聚乙炔。麥克德爾米德隨即邀請白川英樹到賓夕法尼亞大學進行訪問研究。他們嘗試通過增大聚乙炔的純度來提高它的導電性,實驗結(jié)果卻與預期相反。聯(lián)系到之前在聚氮化硫中加入溴可將導電性提高10倍,這時他們意識到,聚乙炔里的雜質(zhì)可能起到攙雜劑的作用,從而提高聚乙炔的導電性。因此,他們向聚乙炔中加入了溴,很快在室溫下就將導電性提高了數(shù)百萬倍。他們又與當時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系的艾倫·黑格進行合作,進行物理性質(zhì)方面的研究。他們?nèi)撕献鞯难芯砍晒麚碛袕V泛的應用,例如蓄電池、電磁屏蔽、防靜電擴散、抗腐蝕、彈性塑料晶體管和電極、電致發(fā)光聚合物顯示等。
麥克德爾米德長期致力于導電聚合物的研究,尤其是在聚乙炔和聚苯胺的合成、化學性質(zhì)、攙雜、電化學特性、導電性、磁性、光學性質(zhì)方面進行了細致的工作。他單獨或與人合作發(fā)表了大約600篇學術論文,申請到25項專利。
艾倫·麥克德爾米德 - 主要榮譽
1999年:美國化學會材料化學獎
1999年:中國吉林大學名譽教授
1999年: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2000年:新西蘭皇家學會盧瑟福獎章
2000年:諾貝爾化學獎
2001年:新西蘭爵士勛章
2002年: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
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獎
2004年:中國吉林大學教授
2005年:德雷克塞爾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2006年:香港科技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2006年:諾丁漢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以麥克德爾米德的名字命名的研究機構(gòu)有:
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2001年,中國吉林大學)
麥克德爾米德先進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所(2003年,新西蘭)
三峽大學艾倫·麥克德爾米德再生能源研究所(2006年,中國三峽大學)
艾倫·G·麥克德爾米德納米技術研究所(2001年成立,2007年改為現(xiàn)名,美國得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
此外,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在2001年以麥克德爾米德的名字設立“Alan MacDiarmid Chair in Physical Chemistry”職位。
艾倫·麥克德爾米德 - 個人生活
麥克德爾米德在威斯康星大學求學期間,曾擔任校內(nèi)最大的學生組織“國際俱樂部”(International Club)的主席。在國際俱樂部的一次舞會上,他結(jié)識了后來的妻子Marian Mathieu。麥克德爾米德在英國學習期間,兩人在劍橋大學西德尼·蘇塞克斯學院的教堂內(nèi)舉行了婚禮。兩人相處了36年后,Marian在1990年去世。這段婚姻給他帶來3個女兒、1個兒子和9個孫子、孫女。自1991年起,Gayl Gentile成為麥克德爾米德的新伴侶,并于2005年完婚。麥克德爾米德是一位天然主義者,熱衷于曬太陽和滑水。
2007年2月7日,麥克德爾米德在位于費城郊區(qū)的家中不慎跌倒,經(jīng)搶救無效,在特拉華縣紀念醫(yī)院逝世。據(jù)他妻子Gayl Gentile介紹,麥克德爾米德晚年患上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一種類似白血病的疾病。當時他的生命只剩下幾個星期,于是準備最后一次返回新西蘭拜訪親友,沒料到卻在即將出門搭乘去往新西蘭的航班之前發(fā)生了意外。
艾倫·麥克德爾米德 - 注釋
1.當時維多利亞大學學院從屬于新西蘭大學,1961年新西蘭大學解散后,維多利亞大學學院獨立辦學,并更名為“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