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江蘇武進人,丈夫為海寧人夏祖濟,生前在四川做官。生一女夏之栩,女婿為早期革命家趙世炎。后丈夫不幸病故。在共產(chǎn)黨人的教育和影響下,黃友梅懂得了革命道理。
1922年在中共武漢市的黨支部、湖北地委及區(qū)委等機關(guān)擔任掩護工作。1927年,在上海參加江蘇省委的機關(guān)工作,擔任起掩護機關(guān)與照料同志日常生活的職責。
黃友梅三次被捕,受盡折磨,但堅貞不屈,被譽為“革命母親”。
1954年5月12日,享年85歲的革命母親走完了她辛勤勞作的一生。在她的追悼會上,中共中央組織部追認她為中共黨員。骨灰破格存入八寶山革命公墓。
她中年喪夫,靠替人洗衣和做手工度日。
她的女婿在婚后兩年被敵人殺害,留下年輕的遺孀和嗷嗷待哺的遺孤。
她被孩子們神圣而偉大的事業(yè)所吸引,在最險惡的年代,她掩護共產(chǎn)黨交通員,為數(shù)不清的兒女操心、操勞。
她是中國共產(chǎn)黨無數(shù)偉大母親中的一個。
大家似乎都忘了她的真姓名,只是稱呼她“夏娘娘”。
夏娘娘,事實上,夏只是她的夫姓。
她真實的名字是黃友梅。
隱忍的母親這里一切有我
大雨如注。上海北四川路的一幢民宅里,特務(wù)們已經(jīng)把夏娘娘和她的女兒夏之栩趕到二樓的一個房間里去。夏之栩懷里抱著五個月大的孩子,這是她和趙世炎的第一個孩子。
天色轉(zhuǎn)暗了,她的女婿趙世炎要回來了,這可怎么辦?敵人正在家里張網(wǎng)以待。夏之栩把求助的眼光望向母親,夏娘娘說:你抱好孩子,有我呢。然后她走向陽臺,打算把那兒的一個報警信號換成夜用的。特務(wù)盯著夏娘娘說:你要干什么?夏娘娘若無其事地說:下這么大的雨,我把窗簾子放下來。特務(wù)說:站住,不許亂動。
此時夏娘娘一低頭正好看見趙世炎在馬路上走向這個危險四伏的家。她急中生智,把手邊的一個花盆向樓下推去。
很可惜這個花盆沒有落在馬路上,而是落在水溝邊上。雨聲太大,趙世炎沒有聽見,他按響了門鈴。就是這一次,趙世炎被逮捕了,半個月后被反動派殺害。
夏之栩在丈夫犧牲后,回安坊路的家中看望孩子和母親。陽臺上多了一個鐵罐頭盒子養(yǎng)的花,一盆鮮紅的薔薇。夏之栩記得這盆花在世炎被捕的那天晚上,被母親推下樓去摔碎了,怎么又養(yǎng)了一盆?母親走過來說:“盆子碎了花還活著,第二天,我就把它收拾回來了,你看它跟原來不是一樣嗎?”
是一樣嗎?花還在,人不在了。這個21歲的年輕妻子忍住了眼里上涌的淚水,她不想讓夏娘娘看見。實際母親什么都看見了,她什么都知道,趙世炎犧牲的消息上海的報紙已經(jīng)登載了。既然女兒不想告訴她,她也就打算把這個痛苦咽到肚里去,她已經(jīng)吞咽了很多很多痛苦了,自己的,孩子們的,那些年輕的革命者都是她的孩子,突然就被抓被殺。她看著想著,為了抑制或掩蓋心中巨大的憤怒和悲傷,她就無休止的勞動。此時她看了看女兒,平靜地說:孩子,這里一切有我,你該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
堅守平凡做好黨的后勤工作
1948年秋天,河北省平山縣城外的一個小村莊里,娘娘慶祝八十壽誕。
毛澤東主席題的“祝娘娘高壽八十”的詞醒目地掛在墻上,桌上堆著各種壽禮,四壁上掛滿了各種紅色壽聯(lián)和水墨畫。黨中央的領(lǐng)袖們來了,毛澤東說:娘娘你平凡偉大。朱德說:娘娘你給人民立了很大的功績。劉少奇說:感謝你娘娘。周恩來說得最多,他說:我們黨剛誕生的時候勢單力薄,當初能有這樣一位同情我們的老人,不怕危險,志愿與我們住機關(guān),那是非常寶貴的,她是革命的母親,大家的娘娘。
娘娘端坐在壽堂正中的椅子上,微笑著接受祝賀與慰問。
她想起她這一生,三十多歲出嫁,四十歲就守寡。她帶著唯一的女兒從四川扶棺坐船奔浙江海寧,是為了讓丈夫魂歸故土。
到了武昌城,辛亥革命爆發(fā),她跟女兒被迫滯留在武漢,靠給人漿漿洗洗度日。在這樣艱難的日子,她把小時候在家中隨父學到的字和詩文手把手教給女兒。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月里,這位母親卻超前地認為,知識就是出路。
她不但把知識傳給女兒,她還把自己辛酸經(jīng)歷中的體會傳給女兒,使女兒過早地就懂得了不能依賴他人生活。
娘娘的生活很窮困,但是她一向好客,對于女兒的朋友,總是用極大的熱情給予招待,寧肯自己不吃不喝也先給客人。陳潭秋同志有一段時間把黨的秘密機關(guān)轉(zhuǎn)移到夏娘娘家,同志們經(jīng)常在這里吃飯,開會,娘娘就在一邊默默地做飯、漿洗、放風。有一次陳潭秋把一封信交給娘娘,讓她連夜送出去,因為深夜男人出城會受到軍警的盤查,往往婦女不被注意。娘娘把信送到徐家棚車站,把信交給接頭的同志,然后想坐下歇口氣,結(jié)果一坐下竟然睡著了,對于一個52歲很少走遠路的婦人來說,這一夜的任務(wù)太累了?墒悄锬镆挥X醒來,還不肯原諒自己:看看,真不頂用,送封信累成這樣。
送信,做交通員,半夜被叫起來,做飯,洗衣服,看門,夏娘娘以她婦人的身軀,為黨勞動。也許有人會說這太平常太平常了,無風無浪做個后勤,有什么難的?墒且老哪锬锉粩橙俗プ叩目赡苁亲疃嗟,因為別人可以逃開,躲開,她不能,她是守家的黨的秘密機關(guān)的鑰匙在她手上,她必須守住陣地。
人格魅力在獄中堅貞不屈
夏娘娘第三次被捕了。這是1934的11月,娘娘在黨中央留駐上海的一個重要的秘密機關(guān)里工作,與娘娘住在一起的是一個年輕的女交通員周惠年和她的兩個小孩。
敵人進來以后,翻箱倒柜,趁這個時候,娘娘把出生才23天的嬰兒從床上抱起來,機智地把一份機密文件和一張趙世炎烈士的照片塞進嬰兒的尿布夾層里。
娘娘和“媳婦”周惠年及兩個孩子被敵人帶進巡捕房,下一步就是搜身,怎么辦?嬰兒尿布里還夾著文件。娘娘暗示周惠年抱著孩子去廁所,周惠年心領(lǐng)神會,結(jié)果偵探緊跟其后,周惠年無奈地從廁所出來,求救地望著娘娘。娘娘把孩子接過來,用身子背著亮光,把照片和信撕碎,吞咽下去。
這一次被捕,娘娘被判了刑,和“媳婦”一家人進了蘇州反省院。娘娘在囚牢里缺少陽光和營養(yǎng),兩腿和手指已經(jīng)完全麻木。即便這樣,她也不把痛苦表現(xiàn)出來,總是裝出快樂的樣子。她時常制止年輕的母親對孩子的打罵,她給孩子念民謠逗他們歡快地大笑:“小和尚,淚汪汪,走進廟堂去燒香……”
在監(jiān)獄里,孩子得了病,整夜啼哭,年輕媽媽煩躁極了。娘娘耐心地跟“媳婦”說:孩子生病,身上不舒服才哭,應該找找他難過的原因,別煩躁。娘娘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是:大人的苦,再苦不是苦,孩子的苦才是最苦,什么時候都不要把苦往孩子身上推。
娘娘的人格魅力感染著周圍。獄里的革命同志集體行動,向典獄長提出要給娘娘過生日,這時正是西安事變發(fā)生之際,抗日戰(zhàn)爭的革命高潮要爆發(fā)了,典獄長不得不答應。監(jiān)獄里有個挑菜送飯的老頭,聽說大家給娘娘做壽,獨自一人背著獄卒在娘娘的牢房外鞠躬。
夏娘娘出獄后,于1937年底在她68歲的時候來到四川成都趙世炎的家中調(diào)養(yǎng)。這時候,一個黨的高干子女就寄住在此地,夏娘娘非常喜歡這個10歲的男孩子,經(jīng)常撫摸著他的頭問長問短,還給他講故事,兩人成了忘年交。
革命母親夏娘娘的英雄事跡在新中國成立后,出版過圖書和連環(huán)畫。
人物評價
夏娘娘,大家都這樣稱呼她而不知她的真姓名,事實上,舊時代的賢妻良母都從夫姓。這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母親,是從一個舊式家庭婦女成為堅定的革命者的典型。她不僅是一對共產(chǎn)黨人——趙世炎和夏之栩的母親,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無數(shù)偉大母親中的一個,她在最險惡的年代以她博大的母愛為數(shù)不清的兒女操心、操勞。我們不知道這位瘦小柔弱的老人怎樣能夠承擔起那樣的重擔:掩護黨中央機關(guān),擔任最機密消息的交通員;而這位中年喪夫的女人又如何承受這么多的不幸:她的親人和孩子們被逮捕被殺害,留給她的是比自己當年守寡時還要年輕的遺孀、嗷嗷待哺的遺孤。但她沒有當著她們掉過一滴眼淚。這讓我們想起高爾基的《母親》。
夏娘娘,一個真實的中國革命的母親,她的一生揭示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全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秘密,她被孩子們的神圣而偉大的事業(yè)所吸引,從一個舊式婦女變成堅定的革命者,又以中國女性特有的堅韌性格和犧牲精神,支持他們投身壯烈的斗爭中去,支撐起一個破碎的大家庭。我們還從夏娘娘周圍找到了一個被親緣和信念聯(lián)結(jié)起來的革命者的譜系。趙世炎,夏之栩,趙世蘭,趙君陶,李碩勛,趙令超,趙施格。是中國革命這條紅線把他們緊緊地系在一起。從這個不平凡的大家庭中我們擇選其中的幾個代表,把他們的事跡敘寫一遍,以茲紀念。
和她的孩子們
聯(lián)系采訪趙世炎的后人趙施格同志時,他的夫人馬達老師向我們推薦了一本書《革命母親夏娘娘》,她說這是七十年代出版的,當時影響很大,他們至今還保存一本。到報社圖書館查詢,果然借到了,興奮不已。這本薄薄的小冊子書頁已經(jīng)發(fā)黃,但卻保存著一個革命之家的鮮活記憶。
夏娘娘,大家都這樣稱呼她而不知她的真姓名,事實上,舊時代的賢妻良母都從夫姓。這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母親,是從一個舊式家庭婦女成為堅定的革命者的典型。她不僅是一對共產(chǎn)黨人——趙世炎和夏之栩的母親,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無數(shù)偉大母親中的一個,她在最險惡的年代以她博大的母愛為數(shù)不清的兒女操心、操勞。我們不知道這位瘦小柔弱的老人怎樣能夠承擔起那樣的重擔:掩護黨中央機關(guān),擔任最機密消息的交通員;而這位中年喪夫的女人又如何承受這么多的不幸:她的親人和孩子們被逮捕被殺害,留給她的是比自己當年守寡時還要年輕的遺孀、嗷嗷待哺的遺孤。但她沒有當著她們掉過一滴眼淚。這讓我們想起高爾基的《母親》。
夏娘娘,一個真實的中國革命的母親,她的一生揭示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全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秘密,她被孩子們的神圣而偉大的事業(yè)所吸引,從一個舊式婦女變成堅定的革命者,又以中國女性特有的堅韌性格和犧牲精神,支持他們投身壯烈的斗爭中去,支撐起一個破碎的大家庭。我們還從夏娘娘周圍找到了一個被親緣和信念聯(lián)結(jié)起來的革命者的譜系。趙世炎,夏之栩,趙世蘭,趙君陶,李碩勛,趙令超,趙施格。是中國革命這條紅線把他們緊緊地系在一起。從這個不平凡的大家庭中我們擇選其中的幾個代表,把他們的事跡敘寫一遍,以茲紀念。
趙世炎: 志士不辭犧牲
趙世炎出生在四川酉陽龍?zhí)舵?zhèn),讀過私塾,從《三字經(jīng)》開始,《四書》、《五經(jīng)》、《孟子》、《論語》都讀過,讀得還不錯,19歲的時候甚至寫過一遍文章《學校不及私塾好》,當然他所說的私塾是改良過的一種新型學校,不是那種老私塾。這是因為他有個切身體會,他從私塾里出來,去讀學校,結(jié)果學的東西也是稀里糊涂,略略記得一點。他說“一句話斷定,現(xiàn)在的學校,不敢說是好”。他骨子里有一種開創(chuàng)精神。
老革命家吳玉章在1962年撰文回憶趙世炎時說:“他那時候受當時的民族危機的刺激和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急于尋求國家和民族的出路!眳窍壬敃r在北京辦了一個法文專修館,趙世炎想去法國勤工儉學,就來到這個專修館補習法文,吳玉章做了他的老師。青出于藍勝于藍,吳玉章后為來還是由他的這位學生介紹加入共產(chǎn)黨。
在法國,趙世炎和周恩來等一起創(chuàng)立了少年共產(chǎn)黨,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立時期的重要組織之一。 1924年趙世炎回到北京后,黨中央任命他為北京地委書記,后來,北方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成立,他又擔任了北方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宣傳部長,并兼任了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協(xié)助李大釗領(lǐng)導北方的革命斗爭。在整個北方的緊張戰(zhàn)斗中,趙世炎花費了多少心血,在北京沙灘的紅樓上度過了無數(shù)的不眠之夜。他用世炎、施英、因、識因、樂生等筆名寫了大量的分量很重的戰(zhàn)斗文章,在北京的工人學生以及知識分子中間有著廣泛的影響,并獲得了革命者的贊揚。魯迅先生經(jīng)?蹿w世炎主編的《政治生活》,在后來嚴重的白色恐怖中,魯迅還一直保存著兩期《政治生活》。
趙世炎思想敏捷,看問題透徹,筆鋒犀利,《救國時報》曾稱頌道:“趙先生為有名的北方評論政治主編,其言論風采為一般革命青年所景仰,趙世炎之名遂揚溢于全國!崩畲筢撡潛P趙世炎說:世炎腦子快,很多問題對我很有啟發(fā)。1925年1月,孫中山來到北京,段祺瑞張作霖軟硬兼施,想逼迫孫中山放棄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工農(nóng)的三大政策,當時孫中山雖然在病中,還是毅然拒絕了段、張的要求。三月十二日,孫中山不幸病逝,面對沉痛的全國民眾,趙世炎呼吁:中山雖死,中山主義仍存,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的口號仍存。為了悼念孫先生,李大釗、趙世炎等人組織北京三十萬民眾恭送這位先驅(qū)者。
1926年10月,北伐軍攻克了武昌,上海黨組織為了配合北伐軍夏超部進攻上海,決定舉行武裝起義,由羅亦農(nóng)、趙世炎任起義總指揮。原定的計劃是要把上海的海員工人,五金工人,市政工人,紡織工人都動員起來,舉行起義。但是,部分同志一味要同國民黨合作,把起義的領(lǐng)導權(quán)交給了國民黨上海政治分會主席鈕永建。10月17日,夏超的部隊抵達上海附近,孫傳芳的部隊前去堵阻,兩軍對峙起來。但鈕永建卻說孫的部隊被夏的部隊打敗了,在這個錯誤的信息支配下,上海總工會在10月23日半夜下達起義的命令,結(jié)果因武力不夠,準備不足,起義信號發(fā)遲了等等原因,這次起義很快就被孫傳芳派兵鎮(zhèn)壓了,黨被迫在24日晨下令停止起義,工人領(lǐng)袖陶靜軒、奚佐堯等十余人被殺,一百多人被捕。趙世炎痛心不已,坦率地總結(jié)失敗的原因說:我們不免太幼稚。
但是,他是個不知退縮,永不氣餒的青年領(lǐng)袖。他要求黨的干部立即去民眾中做發(fā)動工作,他說:首先要有的,是勞動群眾的自信力。但是,做發(fā)動工作時間太短了,上海總工會又發(fā)動了第二次武裝起義。慘遭失敗后,趙世炎越發(fā)加深了他的“要革命沒有武裝是不行的”看法。下決心弄武器,把工人糾察隊武裝起來。英雄的上海工人沒有被失敗嚇倒。當年上海工人流傳著一首《敢把皇帝拉下馬》的民歌,其中有這樣幾句:天不怕,地不怕,那管鐵鏈子下面淌血花……折下骨,當武器,不勝利,不放下。由趙世炎領(lǐng)導的工人糾察隊,更是豪邁地說:被捕坐牢,家常便飯,槍斃殺頭,告老還鄉(xiāng)。第三次武裝起義終于取得了勝利。上海被解放的第二天,上!瓷陥蟆悼切侣,內(nèi)有趙世炎的講話:“現(xiàn)在大局雖已底定,我人并不據(jù)心為功,要知我人之暴動,系為全市民謀福利而暴動,已得市民之竭誠相助……希望各界互相合作,共負建設(shè)責任!
1927年4月12日凌晨一時,蔣介石叛變革命。組織一幫地痞流氓冒充成工人,襲擊工人糾察隊,然后又以“工人內(nèi)訌”為借口收繳了工人手里的槍,總工會被蔣介石派兵占領(lǐng),頓時,工人群眾的鮮血在上海街頭流淌成河。中央派人來傳達指示:隱蔽精干,準備再干。趙世炎完全贊同中央的指示,緊急召開會議討論復工。趙世炎說:我們必須把力量保存下來,準備以后更大規(guī)模的斗爭。
在白色恐怖下,有些人開始動搖了,趙世炎對這些同志進行耐心的說教和幫助,他說:“革命嘛,就是這樣,要經(jīng)過艱苦的斗爭和流血,反動派的監(jiān)獄再多,也不能把所有的共產(chǎn)黨人全關(guān)起來,只要有一個人,我們的事業(yè)就會發(fā)展,最后勝利一定是我們的。”
趙世炎自己早以把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哪里需要,他就出現(xiàn)在哪里,每當他和同志們開完會,他總是笑著說:“讓我先離開吧,把“泥巴”(指特務(wù)、暗探)帶走,以免麻煩你們!
他被捕以后,敵人施盡了各種酷刑,但是世炎堅貞不屈,一直不承認自己的真實姓名,始終說自己是夏仁章,是湖北人,因家鄉(xiāng)鬧土匪,到上海避難做生意來的。早已叛變革命的原江浙區(qū)委秘書長韓步先無恥地咬定了趙世炎,同時,被捕變節(jié)的原上?偣䲡洀埍3家矌椭刚J。面對兩個叛徒的出賣,趙世炎理直氣壯的承認自己就是施英,是共產(chǎn)黨員。他嚴厲地斥責叛徒韓步先“可恥”,并向敵人宣告:你們只能抓住一個施英,要想從我嘴里得到黨的機密,那是枉費心機。他身陷囹圄,可是他的心還掛念著黨,掛念著工人運動的發(fā)展。記掛著那些失業(yè)的工人弟兄,他托人從獄中給黨組織帶出一張紙條,請求黨多多照顧他們。
在獄中,他鼓動同志們“不要害怕,越怕越?jīng)]有希望”,“改造社會就是要負出代價”。敵人提審他時,他也是慷慨激昂地說:“志士不辭犧牲,革命種子已經(jīng)遍布大江南北,一定會茁壯成長起來,共產(chǎn)黨必將取得勝利!1927年7月19日,趙世炎從容不迫地離開了監(jiān)獄,向難友們平靜告別,然后拖著沉重的腳鐐走向刑場。
他犧牲時年僅26歲。
夏之栩: 果決的革命者的妻子
趙世炎犧牲的當天晚上,有一位帶草帽的神秘“來客”找到夏之栩,把一張紙條遞給她,那紙條上寫著:“夏仁章(即施英)奉命斬決”。夏之栩努力控制自己,使身體不要在這個陌生的同情者跟前顫抖。她把紙條緊緊地攥住,眼睛勇敢地看著前方,“來客”說了很多,但是她腦子里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世炎犧牲了,世炎犧牲了,我要繼續(xù)干下去。她鎮(zhèn)靜地送走了來客,冒雨跑出去找王若飛同志。她家里那個六個月大的孩子她已經(jīng)顧不上了,她的母親夏娘娘在凄風苦雨中為她和趙世炎的安危正在擔驚受怕,她也顧不上了。她要先把這個不幸的消息報告給黨。
早在1927年六月下旬的一天,共產(chǎn)黨在上海的主要領(lǐng)導同志聚集在北四川路恒豐里104號舉行會議,會后,陳延年、組織部長郭伯和、宣傳部長韓步先在那里被捕,趙世炎因早一步離開而脫險,回到住處以后,趙世炎把情況跟夏之栩一說,夏之栩馬上把五個月大的孩子交給母親夏娘娘,跑出去打探情況。1927年7月2日,大雨如注,趙世炎不幸被捕,趙世炎剛被偵探抽打著推上囚車,夏之栩就把孩子交給夏娘娘,冒雨跑出家門,給住在旅館的王若飛送信。母親給她撐開油紙傘,她在屋外幽暗的光線里看了母親一眼,連再見都不說一聲,就消失在雨水之中。當時她的母親夏娘娘在心里喚起一個強烈的反應:真是果決的革命者的妻子。
夏之栩的果決和勇敢,是她小時候跟著母親夏娘娘16歲又跟著共產(chǎn)黨所歷練的結(jié)果。她17歲正式轉(zhuǎn)為中共黨員,1923年秋,由武漢到北京任共青團北京地委候補委員、委員,此間與趙世炎相識并相愛。1926年6月離開北京去上海任中共中央秘書處秘書。
1928年春天,夏之栩生下了她和趙世炎的第二個孩子。第二年當這個孩子才一歲多的時候,夏之栩就跟一些同志去了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她把兩個兒子帶在身邊,后來就把五歲的趙令超、三歲多的趙施格留在了蘇聯(lián)。她一回到祖國就被捕入獄,但是她不愿意把這個不幸?guī)Ыo母親夏娘娘,所以,一直到她出獄回到上海湊巧跟夏娘娘在一個秘密機關(guān)工作,她這才把被捕的情況跟母親說了說。母女倆人雖然在一個機關(guān)工作,但是在嚴格的紀律要求下,母女很少見面。有一個中秋節(jié),夏娘娘托交通員給之栩捎來兩塊月餅,看到月餅,之栩才想起母親,她問交通員母親好嗎?交通員說:娘娘很平安。之栩把月餅分給同志們吃了,可是她心里非常難過,母親是用月餅作為節(jié)日的慰問與母女作感情上的聯(lián)系啊,她覺得她欠母親的太多了。
并不是果決的革命者的妻子就沒有兒女情長。夏之栩首先是一個母親,然后才是一個革命者。后來趙施格回國,雖然跟媽媽一個說俄語,一個說中文,溝通不太方便,但是只要母子在一起,夏之栩還是非常細心對兒子的生活工作問長問短。趙施格與母親交流的不多 ,但是他的妻子馬達跟婆婆有一段時間生活在一起,無話不談。馬達跟我們說她婆婆很慈祥,雖然建國以后,她曾歷任武漢市委組織部長、秘書長、國家輕工業(yè)部辦公廳主任、部長助理、副部長等職,但是在家里完全是個周到細致的的主婦,也做飯,針頭線腦拿得起放得下,織一手好毛線活。
說到夏之栩的針線活,就不能不說到她的童年。夏之栩六歲就失去了父親,母親帶著她在武昌城里靠給人洗衣做手工活維持生計。在母親的洗衣盆和針線筐旁,夏之栩慢慢長大。她用勾針織絨線鞋面子,織一雙可以換三個銅板,挑花繡字也可以換回幾個銅板。從小功于針織女紅,革命幾十年疏淡了,但是,只要時間允許,她還是愿意溫習兒時得來的這一技之長。1968年趙施格在西南金屬制品廠被錯誤地審查時,夏之栩派兒媳馬達前去探望,兒媳臨行前,夏之栩一再叮囑馬達:見了施格就說媽媽在黨的生日那天,在天安門城樓上跟毛主席握手了。這是媽媽夏之栩細心入微的地方。果然趙施格聽到妻子這樣一說,心放下來了:看來媽媽現(xiàn)在境況很好,自己的被關(guān)押與父母無關(guān)。
馬達跟趙施格的婚禮也是媽媽夏之栩一手給操辦。雖然那時候不講排場,但是,總得約一些親朋好友熱鬧熱鬧。馬達的父親是個老八路,大老遠從濟南趕過來認親家,夏之栩很高興,婚禮那天把在北京的一大部分女革命家女同事約來,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婚禮,除了新郎和他的岳父,其它全是女賓,熱鬧非常。鄧穎超把一尊屈原的雕象捧給新娘新郎說:我和你們周伯伯把屈原的愛國精神送給你們。
這尊雕象現(xiàn)在存放在趙家的書柜里,書柜里同時還有夏娘娘和她女兒夏之栩的合影,這是一張非常珍貴的照片,革命母親夏娘娘的形象就保留在上面。我們仔細端詳,非常好客的馬達阿姨痛痛快快地說:你們要,我給你們翻拍。
夏娘娘:一切為了孩子們
大雨如注。上海北四川路的一幢民宅里,特務(wù)們已經(jīng)把夏娘娘和她的女兒夏之栩趕到二樓的一個房間里去,并被告知:不許動。夏之栩懷里抱著五個月大的孩子,這是她和趙世炎的第一個孩子,此時這個嫩芽一般的小生命還不能明白眼前所發(fā)生的一切,他對著鬢發(fā)斑白的外婆夏娘娘笑了。夏娘娘此時已經(jīng)顧不得這個孩子了,她心里正在為另一個孩子的安危著急。天色轉(zhuǎn)暗了,她的女婿趙世炎要回來了,這可怎么辦?敵人正在家里張網(wǎng)以待,一回來準被逮捕。夏之栩把求助的眼光望向母親,夏娘娘說:你抱好孩子,有我呢。然后她走向陽臺,打算把那兒的一個報警信號換成夜用的,特務(wù)盯著夏娘娘說:你要干什么?夏娘娘若無其事地說:下這么大的雨,我把窗簾子放下來。特務(wù)說:站住,不許亂動。此時的夏娘娘站在陽臺上,一低頭正好看見趙世炎在樓下的馬路上走著,正走向這個危險四伏的家。怎樣才能向女婿報一個信號呢?她急中生智,把手邊的一個花盆向樓下推去。
很可惜這個花盆沒有落在馬路上,而是落在水溝邊上趙世炎犧牲多年以后,夏娘娘還在想著這件讓她痛悔一輩子的事。當時她推花盆有個小顧慮,怕推重了砸著趙世炎的頭,手一軟,花盆跌在水溝邊上碎了,雨聲太大,趙世炎沒有聽見,他按響了門鈴。就是這一次,趙世炎被逮捕了,半個月后被反動派殺害。夏之栩在丈夫犧牲后,回志安坊路的家中看望孩子和娘娘,她看到孩子在搖籃里睡得很香,娘娘正在忙著打掃衛(wèi)生,陽臺上多了一個鐵罐頭盒子養(yǎng)的花,這是一盆鮮紅的薔薇花。夏之栩記得這盆花在世炎被捕的那天晚上,作為報警的信號被娘娘推下樓去摔碎了,怎么又養(yǎng)了一盆?娘娘走過來說:“盆子碎了,花還活著,第二天,雨停了,我就把它收拾回來了,你看它跟原來不是一樣嗎?”
是一樣嗎?花還在,世炎不在了,還能一樣嗎?這個21歲的年輕妻子終于含住了眼里上涌的淚水,她是不想讓夏娘娘看見。實際娘娘什么都看見了,她什么都知道了,趙世炎犧牲的消息上海的報紙已經(jīng)登載了,娘娘是習慣讀報紙的。既然女兒不想告訴她,她也就打算把這個痛苦咽到肚里去,她已經(jīng)吞咽了很多很多痛苦了,自己的,孩子們的,那些年輕的革命者都是她的孩子,突然就被抓被殺,她看著想著,為了抑制或掩蓋心中巨大的憤怒和悲傷,她就無休止的勞動。此時她看了看了女兒,平靜地說:孩子,這里一切有我,你該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
夏娘娘以后又經(jīng)歷了許多革命者被捕的場面,甚至她自己曾經(jīng)三次被敵人抓去,但是,這是一位了不起的革命母親,臨危不懼,赤膽忠心,為自己的女兒女婿,為天下所有的革命者,不惜肝腦涂地。在我們黨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過程中,曾有過許多這樣的母親,夏娘娘是其中的一個偉大代表。黨為了對這位革命母親表達崇高的感激之情,1948年秋天在河北省平山縣城外的一個小村莊里,為娘娘慶祝八十壽誕。
那一晚上的汽燈把這個小村子照得透亮,村外的矮樹林里拴了很多馬匹,這是第三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的年代,戰(zhàn)事激烈,許多祝壽的同志騎馬而來。娘娘的壽堂是在一個會議室,毛澤東同志題的“祝娘娘高壽八十”的壽詞很醒目的掛在墻上,會場正中的桌上堆著各種壽禮,四壁上掛滿了各種內(nèi)容與形式的紅色壽聯(lián)和水墨畫。娘娘端坐在壽堂正中的椅子上,微笑著接受她該得的祝賀與慰問。
娘娘的女兒夏之栩在會場上流著汗水奔忙,娘娘看著忙碌中的女兒,想站起來幫幫她,她勞動慣了,坐不住。但是女兒制止住了她,女兒說:媽媽,您為我和我們大家干了一輩子,無論如何今天您得歇一歇。娘娘想想也是,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那就安心坐著吧。
她想起她這一生,三十多歲出嫁,四十歲就守寡,丈夫還沒咽氣,族人就忙著趕她們孤女寡母出門。那個舊時代,那里有女人說話的地方。她一個婦道人家?guī)еㄒ坏男∨畠悍龉鬃颊憬菫榱俗屨煞蚧隁w故土。結(jié)果到了武昌城,辛亥革命爆發(fā),她跟女兒被迫滯留在武漢,靠給人漿漿洗洗度日。在這樣艱難的日子,這位母親并沒有忘記對女兒的教育,她把小時候在家中隨父學到的字和詩文手把手教給之栩。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畸形年月里,這位母親卻超前地認為,知識就是出路。她不但把知識傳給女兒,她還把自己辛酸經(jīng)歷中的體會傳給女兒,使女兒過早地就懂得了不能依賴他人生活,要尋找別樣的出路。共產(chǎn)黨無疑是別樣出路的代表,女兒一接觸到這些領(lǐng)路人,馬上就像呼吸到新鮮空氣一樣神清氣爽。16歲那年,就在武漢的工人運動與黨組織的力量迅速發(fā)速的過程中,她入黨了。
娘娘的生活很窮困,但是她一向好客,對于女兒領(lǐng)來家的朋友,夏娘娘總是用極大的熱情給予招待,寧肯自己不吃不喝,也先給客人。陳潭秋同志有一段時間把黨的秘密機關(guān)轉(zhuǎn)移到夏娘娘家,同志們經(jīng)常在這里吃飯,開會,忙碌,娘娘在一邊默默地做飯,漿洗,放風。有一次陳潭秋把一封信交給娘娘,讓她連夜送出去,因為深夜男人出城會受到軍警的盤查,往往婦女不被注意。娘娘把信送到徐家棚車站,把信交給接頭的同志,然后想坐下歇口氣,結(jié)果一坐下竟然睡著了,對于一個52歲的很少走遠路的老人來說,這一夜的交通任務(wù)太累了?墒悄锬镆挥X醒來,還不肯原諒自己:看看,真不頂用,送封信累成這樣。
送信,做交通員,半夜被叫起來,做飯,洗衣服,看門,從此夏娘娘以她那老人的身軀,為黨做著無休止的勞動。也許有人會說這太平常太平常了,無風無浪做個后勤,有什么難的?墒且老哪锬锉粩橙俗プ叩目赡苁亲疃嗟,因為別人可以逃開,躲開,她不能,她是守家的--黨的秘密機關(guān)的鑰匙在她手上,她必須守住陣地。為此她曾經(jīng)三進牢門,但是她無怨無悔,放出來繼續(xù)干。
夏娘娘第三次被捕了。這是1934的11月份,娘娘在黨中央留駐上海的一個重要的秘密機關(guān)里工作,與娘娘住在一起的是一個年輕的女交通員周惠年和她的兩個小孩。敵人進來以后,忙著翻箱倒柜,趁這個時候,娘娘把出生才23天的嬰兒從床上抱起來,機智地把一份機密文件和一張趙世炎烈士的照片塞進嬰兒的尿布夾層里。娘娘和“媳婦”周惠年及兩個孩子被敵人帶進巡捕房,她們被拍下“嫌犯”照片,下一步就是搜身,怎么辦?嬰兒的尿布里還夾著暴露身份的證據(jù)。娘娘暗示周惠年抱著孩子去廁所,周惠年心領(lǐng)神會,結(jié)果偵探緊跟其后,周惠年無奈地從廁所出來,求救的望著娘娘。娘娘把孩子接過來,坐到墻根上,用身子背著亮光,把照片和信撕碎,一口吞咽下去。搜身開始了,娘娘平靜地拉拉周惠年的手,淡淡地說:放心孩子,什么都沒有了。
這一次被捕娘娘被判了刑,和“媳婦”一家人進了蘇州反省院。那個23天的嬰兒已經(jīng)兩三歲了,娘娘在囚牢里缺少陽光和營養(yǎng),兩腿和手指已經(jīng)完全麻木,即便這樣,她也不把痛苦表現(xiàn)出來,總是裝出快樂的樣子,她時常制止年輕的母親在壞環(huán)境里對孩子的打罵,她給孩子念民謠逗他們歡快地大笑:“小和尚,淚汪汪,走進廟堂去燒香……”在監(jiān)獄里,孩子得了病是多么困難的事啊,囚童整夜啼哭,年輕媽媽煩躁極了。娘娘耐心地跟“媳婦”說:孩子生病,身上不舒服才哭,應該找找他難過的原因,別煩躁。娘娘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是:大人的苦,再苦不是苦,孩子的苦才是最苦,什么時候都不要把苦往孩子身上推。
娘娘的人格魅力感染著周圍。獄里的革命同志集體行動,向典獄長提出要給娘娘過生日,這時正是西安事變發(fā)生之際,抗日戰(zhàn)爭的革命高潮要爆發(fā)了,典獄長不得不答應。監(jiān)獄里有個挑菜送飯的老頭,聽說大家給娘娘做壽,獨自一人背著獄卒在娘娘的牢房外虔誠地鞠躬。
1937年7、8月間,日本飛機轟炸蘇州,國民黨扣留政治犯遭到民眾的抗議,只好打開了反省院的大門,娘娘同一大批難友恢復了自由。夏娘娘出獄后,因身體不好沒有去延安,于1937年底在她68歲的時候來到四川成都趙世炎的家中調(diào)養(yǎng)。這時候李鵬就寄住在姥姥家,那時候他叫李遠芃。夏娘娘非常喜歡這個10歲的男孩子,看著他使她想起她的兩個遠在蘇聯(lián)的外孫。夏娘娘經(jīng)常撫摸著李遠芃的頭問長問短,還給他講故事。李遠芃放學以后也總是要去娘娘房間待一會,兩人成了忘年交。有一個下午像往常一樣,李遠芃放學以后來到娘娘的房間,娘娘說:“芃,你坐下。我受你母親的委托,要向你講兩個革命故事,這是真實的,是關(guān)于你的親人們的。一個是關(guān)于你的父親李碩勛的,一個是關(guān)于你的五舅趙世炎的!蹦莻下午和那個下午的夏娘娘永遠留在了李遠芃的心中,因為從那時起他知道了他的身世,他的父親李碩勛根本沒有出國,而是在他三歲多的時候就被敵人殺害了,他的妹妹是遺腹女,而遠在蘇聯(lián)的二表哥趙令超跟自己的妹妹一樣是遺腹子。
夏娘娘把這兩個秘密說出來以后,覺得是又為黨完成了一件大事。這些先烈遺孤都是革命事業(yè)的繼承人,要讓他們深深的懂得,父輩是為革命而死,后輩應該為此驕傲,對蔣介石的殺父之仇要永遠記住。這比什么都重要。
10年后黨給娘娘過的這次生日場面真大,人真多呀。黨中央的領(lǐng)袖們來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都來了。毛澤東說:娘娘你平凡偉大。朱德說:娘娘你給人民立了很大的功績。劉少奇說:感謝你娘娘。周恩來說得最多,他說:我們黨剛誕生的時候勢單力薄,當初能有這樣一位同情我們的老人,不怕危險,志愿與我們住機關(guān),那是非常寶貴的,她是革命的母親,大家的娘娘。
1954年5月12日享年85歲的娘娘走完了她辛勤勞作的一生。在她的追悼會上,黨中央組織部追認她為中共黨員。骨灰破格存入八寶山革命公墓。
趙施格:不想躺在父親的功勞薄上
1927年7月19日凌晨,趙世炎在上海的楓林橋畔被殘酷殺害。據(jù)說他的頭顱落地以后,身體卻遲遲不倒,嚇壞了劊子手們。第二年春天,他的妻子夏之栩生下了第二個孩子。在這個孩子一歲多的時候,黨安排夏之栩帶著她的兩個孩子輾轉(zhuǎn)來到莫斯科,安頓好孩子,她就義無反顧地回國繼續(xù)丈夫的事業(yè)。直到1954年,趙施格才回到祖國,見到了離別二十多年的媽媽,而他的哥哥趙令超卻永遠留在了那座寒冷的城市,病魔奪去了他年僅13歲的生命。
2001年6月5日,北京魏公村鋼鐵研究院宿舍。
乍一見面,趙施格就很不客氣地說,所有的采訪都帶著框框,我不喜歡。我們立即被他的直率吸引住了。而他并不在意我們的驚訝,接著說,我生下來就沒有見過父親,關(guān)于他的一切都是聽來的,我又能說出什么呢?我們和趙老的交談散漫而費力,不僅由于他操著像老外那樣蹩腳的普通話,更主要的是我們感興趣的,他統(tǒng)統(tǒng)沒有興趣,我們認為很重要的,他認為并不重要。我們精心準備的采訪提綱被他一舉打亂了。這位從小接受蘇式教育、和鋼鐵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工程師,有著和他父親一樣特立獨行的性格。
跟趙施格交談時間越長,他骨子里的這種獨立的個性就表現(xiàn)的越明顯。他說他13歲那年才知道他的父親,那時他上五年級,他們的中文老師指著墻報上的照片說,這是你的父親趙世炎,他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在上海領(lǐng)導工人運動,被反動派逮捕殺害了。我們趕緊追問他當時的感覺,他卻搖了搖頭。
他跟全國人大委員長李鵬是表兄弟,兩人有著相同的坎坷身世,他們的父親都是我黨早期著名的領(lǐng)導人,趙施格是遺腹子,李鵬三歲時父親就犧牲了。五十年代,李鵬到莫斯科留學,學的是水電,施格學的是煉鋼,他們的學校離得挺遠,見回面要坐近一小時的車。那時,李鵬初來乍到,不通俄語,施格不通中文,哥兒倆連說帶比劃,真夠費勁的,但施格還是從表弟那里了解到許多家里的情況。以后,他們先后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shè),都是年輕的工程師,但天各一方,很少見面,F(xiàn)在雖然一個是黨和國家的領(lǐng)導人,一個是普普通通的工程師,但是一根細細的電話線就能把彼此的距離拉近。1996年趙施格病危住院,李鵬聽說后,立即來到搶救病房,主治醫(yī)生抬眼一看,哎呀,這不是李鵬總理嗎?衛(wèi)生間的下水道多日失修正在溢水呢,這可怎么辦?醫(yī)生慌得亂了方寸。李鵬笑了,對不知所措的醫(yī)生說:那不是你的錯。事后這位醫(yī)生問趙施格:李鵬真是你家親戚?趙施格說:是的,這很重要嗎?
第一次得到媽媽的消息,對于趙施格來說,這是重要的。媽媽還活著,這讓他興奮的夜不成寐。那一年,周恩來和鄧穎超去蘇聯(lián)治病,到瓦斯基諾國際兒童院看望在此寄養(yǎng)的中國孩子,孩子們高興得像放飛的鴿群,圍繞在周伯伯和鄧媽媽的身邊。趙施格得到的是媽媽的一封信。這段幸福的時光留下來了--相機送給我們的快樂是可以跨越時間的,現(xiàn)在我們手上正拿著1939年的笑影細細端詳,鄧穎超周恩來伏身摟抱著一群孩子,親密無間,水乳交融,誰能說這對慈祥的夫婦沒有孩子?當時,他們還沒有中文名字,鄧媽媽給哥哥取名趙令超,認作自己的兒子,周伯伯給他取名趙施格,發(fā)揚父親施英的革命風格的意思。古稀之年的趙施格回憶這段往事依然動情。他說,當鄧媽媽的手環(huán)抱住他的肩頭,他突然覺得沒有媽媽是痛苦的事。雖然他有媽媽,可是跟沒有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他三歲的時候媽媽起身回國,把他和哥哥趙令超留在了瓦斯基諾國際兒童院。后來趙施格曾經(jīng)努力搜尋三歲時的記憶,壞了,除了莫斯科動物園里的大駱駝和大棕熊,腦子里沒有留下任何有意義的東西。這是他從1968年12月份,在西南金屬制品廠軍管會受審查,閉門思“過”得到的意外收獲。那些人毫無道理地訓斥他:你對莫斯科的駱駝至今不忘,對離當今不遠的那些“重大政治問題”反而想不起來?事實就是這樣,有些東西大腦覺得毫無意義會擅自處理掉,有些東西是根本就沒有存在過的,說趙施格是“蘇修特務(wù)”就是根本沒有存在過的“假想敵”。他們應該想到,趙世炎的后代怎么會背叛黨和國家呢?
趙施格回憶在瓦斯基國際兒童院無憂無慮的日子。那里的孩子來自五湖四海,盡管膚色不同,但有著共同的身世。在這個革命后代組成的大家庭里,他們拼命地玩啊,鬧啊,全然忘記了自己的父母,忘記了他們的祖國正經(jīng)歷著戰(zhàn)爭和苦難,或者說,他們根本就不記得自己的父母的樣子,對國內(nèi)的事情也知之甚少。直到1941年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爆發(fā),環(huán)境惡化使孩子們一下子長大了許多。一切為了前線。趙令超就是在這種缺醫(yī)少藥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患感冒死掉了。一切為了前線,兒童院的不少孩子也上了前線。趙施格說:那時我十三四歲,一下子十分懂事地踏上了社會,似乎已經(jīng)是大人了,什么活都干,種菜,伐木,割草,護理病員,縫制軍服,演節(jié)目。哥哥的死激起他要鍛煉好身體的熱情,在零下20度的清晨進行長跑,穿著褲衩,跑完后再去洗冷水浴,然后再去作早操。洗冷水浴有助于養(yǎng)成堅強的性格,摒棄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尤其需要堅強的性格。
鄧媽媽捎來的夏之栩媽媽的第一封信,等于打開了趙施格關(guān)閉著的那扇親情閘門。他開始盼望母親的來信,母親的來信是需要趕上某種機會的,而這種機會是很少很少的。幾年以后,趙施格才攢下媽媽二三封來信。就是靠這二三封信的慰藉,一個孤獨的靈魂在異國它鄉(xiāng)徘徊了二十三個春秋,1954他回來了,見到了離別二十年的母親,骨肉團聚,母親說中文,兒子說俄語,中間夾個翻譯,等于把親情用篩子濾了一遍。
短暫的三個月后,趙施格要到鞍鋼安營扎寨了,母親問他愿意不愿意去,趙施格說愿意。就這樣母子兩人簡簡單單兩句話說完,又分別了。趙施格24歲就負責籌建并擔任第二煉鋼廠的副廠長,但他像一名年輕工人那樣沖鋒在前,哪里活重去哪里,哪里有危險去哪里。在短短的采訪時間里,趙施格只能給我們講一個例子,那是在第二煉鋼廠里,上級指示要給他們廠送瓦斯,而瓦斯廠的廠長認為這事應該由第二煉鋼廠的人自己送,這活很危險,鬧不好瓦斯爆炸不僅要送命,還要送監(jiān)獄。趙施格沒有經(jīng)驗,那個瓦斯廠廠長有經(jīng)驗,可這家伙又不干,趙施格是個急性子,他決定自己干,正好他們廠有個老工人以前干過這個活,了解送氣的程序。趙施格叫他干,他說他負不起責任,猶豫。趙施格果斷地說:你干,我擔責任,出了事故我趙施格去坐牢。老工程師說他保證送氣安全,叫趙副廠長下命令。任務(wù)完成了,趙施格向那位老工人表示感謝。“我感謝了那位工人,可是沒有人感謝我,我可是做了坐牢準備的,公司一點表示都沒有,真不公平!壁w施格說到這里笑了。我們說你當時真的不怕嗎?老趙說,“有點后怕。但我就是敢擔責任,這一點可能像父親!彼K于主動提起了父親,這可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一句話。
樂觀,火熱,敢挑重擔。這就是趙世炎的性格。我們終于明白了趙施格為什么不愿意總說自己的父親,在他看來,父母和子女完全是兩碼事,爹媽的功勞與他無關(guān),他只能代表自己。這種獨立自主的個性是他先天從革命者的家庭秉承而來的,更是他不平凡的經(jīng)歷練就的。
趙世炎同志是中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先驅(qū)者之一,中國共產(chǎn)黨組織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今年是建黨80周年,也是趙世炎誕辰10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黨委、全國人大委員長李鵬同志在趙世炎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
趙世炎同志是中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先驅(qū)者、中國共產(chǎn)黨組織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他少年時期就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結(jié)識了偉大的革命先驅(qū)李大釗,深受新思想的啟迪和教育;他積極參加偉大的五四運動,經(jīng)受了革命的考驗和洗禮。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他遠渡重洋,赴法國勤工儉學。在革命斗爭實踐中,他認定馬克思主義是無產(chǎn)階級人民革命的唯一真理,從而確立了獻身于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的崇高信仰,并積極投入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活動。1920年至1921年間,他與周恩來同志一起,建立旅法共產(chǎn)主義組和少年共產(chǎn)黨,并任旅歐少年共產(chǎn)黨書記。中國共產(chǎn)黨旅歐總支部成立后.他是主要領(lǐng)導人之一。在旅歐中國共產(chǎn)黨組織的創(chuàng)建和革命斗爭中,趙世炎同志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建史占有重要地位。
趙世炎同志是我黨卓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者。在五四運動和旅法期間,他曾負責編輯過多種革命刊物,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從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chǎn)主義大學學習回國后,他身體力行,努力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jié)合。緊密結(jié)合斗爭實踐,對中國國情、中國革命的性質(zhì)和道路以及方針、任務(wù)等問題進行認真研究、探索和廣泛的宣傳。他主編的的內(nèi)部刊物《政治生活》,對提高黨內(nèi)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政治水平發(fā)揮了重要作用。1924年到1926年間,他親自撰寫了70多篇宣傳馬克思主義、抨擊時弊的文章,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趙世炎同志為我黨早期的思想理論建設(shè)和宣傳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趙世炎同志是我黨早期工人運動的著名領(lǐng)袖。他曾擔任第一任中共北京地委書記,又是中共北方區(qū)委的主要領(lǐng)導人之一,為促進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xiàn)和北方黨組織建設(shè)、工人運動的蓬勃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五卅運動中,他和李大釗等同志一起領(lǐng)導北方的廣大革命群眾開展反對英、日帝國主義和奉、直軍閥的斗爭。在擔任中共江浙區(qū)委組織部長兼上?偣h團書記不到一年的時間內(nèi),他連續(xù)發(fā)動和組織各行業(yè)工人進行了100多次罷工斗爭。在震驚中外的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中,作為主要領(lǐng)導人之一,趙世炎同志緊緊把握斗爭方向,注意加強起義隊伍的組織建設(shè)。在斗爭遭到挫折時,及時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為組織好第三次武裝起義,他和周恩來同志一起進行了周密的部署,并在戰(zhàn)斗中身先士卒,沖鋒陷陣,率領(lǐng)工人武裝打敗了反革命武裝,解放了上海,成立了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在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趙世炎同志是堅貞不屈、頂天立地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他領(lǐng)導廣大上海工人群眾繼續(xù)堅持斗爭。面對嚴重的白色恐怖,他臨危不懼,堅定表示, “共產(chǎn)黨就是戰(zhàn)斗的黨,沒有戰(zhàn)斗就沒有了黨,黨存在一天就必須戰(zhàn)斗一天,不愿意參加斗爭,還算什么共產(chǎn)黨員!”1927年7月2日,趙世炎同志不幸被捕。在兇殘的敵人面前,他大義凜然,堅貞不屈,表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人大無畏的英雄主義氣概。面對敵人的屠刀,他高呼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英勇就義,將閃光的青春和滿腔熱血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