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石河南滎陽人,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中學和清華大學讀書時就加入了進步組織,積極參加了“一二·九”運動;抗戰(zhàn)爆發(fā)后,曾任十三軍青年戰(zhàn)地服務團團長兼中共黨團書記,鄂西北均州中心縣委、荊當遠地委書記。1940年到延安。1942年入延安中央黨校學習?箲(zhàn)勝利后,歷任遼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蒙古工作團團長、哲里木盟地委書記、騎兵二師政委、哲盟政府黨團書記。東北解放后,歷任遼北省委宣傳部長,遼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組織部長,東北人民政府貿(mào)易部副部長,撫順(時為直轄市)市委書記。趙石曾受到過錯誤處分,1979年平反后歷任省總工會黨組書記、主席,省五屆、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85年離休。趙石同志出席過黨的七大和十二大。
趙石(1873-1933)字石農(nóng),號古泥,自號泥道人。江蘇常熟人。自幼早失慈母,
只讀過三年私塾,曾在鄰村小藥鋪當過學徒工。后在另一藥店供職時,正值有人倡導青少年習字刻印,他每天夜半即起臨池苦練,曾在第一次評比中獲得三斤菜油的獎勵。后得同鄉(xiāng)李虞章先生發(fā)蒙指導,見聞漸廣,藝事大進。據(jù)趙石的女兒篆刻家趙林介紹,一次:“吳缶老(昌碩)來常熟,李先生即把我父親介紹給缶老,而且拜了門”。昌碩先生觀其作品十分贊許,不僅授以刻印要訣,并勸其辭去藥店工作,介紹到他在常熟的好友、收藏家沈石友家中學藝以增廣見識。在沈家三年,趙石讀書誦詩、學書習畫、鑒別古物,大補印外之功。期間,還為沈石友刻制過一百多方端硯的硯,拓成《沈氏硯林》四卷被藝林視為珍品。趙石工篆刻,先后從李鐘、吳昌碩游。平生治印在萬鈕以上,銅印、玉印尤佳節(jié),弟子鄧散木得其嫡傳。行、楷宗顏真卿,與翁同龢如出一手。偶作畫,似李復堂。著作有泥道人詩二卷,印存四十卷。妻金氏,能琢研刻碑,女林能篆印。其中著作《趙古泥印存》、《泥道人印存》、《泥道人詩草》《楓園畫友錄》 等。趙石書法以顏體見長,蒼老樸厚,還善于刻碑,又因其有過人的臂力腕力,所刻牙、銅、金、玉,同
樣有石章意趣。
趙石1946年出生,陜西旬邑人,工藝美術師。自幼喜好繪畫,先后在西安美院、西北輕工學院學習雕塑、陶瓷專業(yè),得到眾多名家指點,設計作品被廣泛采用。繪畫作品多見于報刊雜志,并榮獲了全國省市等獎項,作品題材涉及山水、人物花鳥、動物等,尤以畫馬見長,龍馬春風,千姿百 態(tài),深受群眾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