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又愚 - 從藝
上世紀30年代的重慶街頭,有一個喜歡泡“又新大戲院”的貧苦孤兒。趙又愚靠在戲院里賣瓜子走上了川劇舞臺。13歲時,他師承川劇大師、一帶名丑周裕祥,“丑角”的生涯開始了。趙又愚 - 表演
巴渝文化特有幽默詼諧的基因,川劇素有“無丑不成大幕戲”之說。56年的藝術(shù)人生中,趙又愚先后扮演了300多出大小戲,對于川劇丑角中的袍帶丑、褶子丑、襟襟丑都有擅長,塑造了300多個川劇藝術(shù)畫廊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他都以扎實的基本功將人物塑造得惟妙惟肖。《恩仇記》中的花花公子鄧炳儒、《鴛鴦!防锏谋┚慰低酢ⅰ毒浮、《古琴案》里“難得糊涂”的糊涂知縣,趙又愚把他們演繹得入木三分。
川劇院演員李曉霞還記得,20年前,她第一次與趙又愚同臺演出《楊廣逼宮》。趙又愚在劇中扮演殺妻弒母的暴君楊廣,當劇情發(fā)展到楊廣逼死母親的時候,場內(nèi)觀眾一片唾罵聲!澳欠N臺上臺下、觀眾與演員互動融為一體的場面讓我至今難忘!
趙又愚 - 外號
趙又愚在圈內(nèi)有個外號叫“趙善人”。也許是自己出生貧苦,他對窮人有一種特別的同情心。
1948年的冬天,一個來自合川的乞丐貧病交加,昏倒在“又新大戲院”的門口。趙又愚當時是學(xué)徒,只有飯吃,沒有錢。他跑到伙房去偷了兩把飯,用草紙包好送給這個乞丐。他自己穿得不多,還脫了一件衣服連同身上唯一的一點錢送給這個乞丐。
這些年來,川劇市場異常蕭條,趙又愚對川劇的癡情近乎有些偏質(zhì)狂。他深知政府沒有更多的錢來拯救川劇,他甚至經(jīng)常在家里夢想中彩票:“我要是中了300萬就好了,給兒子50萬,給女兒50萬!眱鹤由鷼獾貑枺骸袄习郑有兩百萬呢?”“拿來振興川劇!”
趙又愚 - 敬業(yè)
趙又愚最后一次登臺是2003年10月2日。這天,本來排戲的是他的弟子陳飛,劇目是《望江亭》,角色是楊衙內(nèi)。突然,陳飛有急事耽誤,他說不能讓戲迷失望,便親自去救場。其時,他的肺癌已經(jīng)到了晚期。
去年4月底,市文化局組織人員將一批老藝術(shù)家的傳統(tǒng)劇目錄制成電視以便傳承。頭一天剛排完《秋江》,第二天又接著錄制他的傳統(tǒng)保留劇目《楊廣逼宮》。由于身體虛弱,過度疲勞,剛錄制了一半,他就突然休克在舞臺上。數(shù)分鐘后蘇醒回來,他堅持繼續(xù)錄。大家不忍心再折騰他,只好暫停錄制。此后,后面半幕再沒有錄完。
2003年12月31日,趙又愚把關(guān)門弟子陳飛叫到病床前,利用治療的間隙為他說戲。他一心想把看家劇目《楊廣逼宮》傳授弟子,可幾次都是說著說著就昏過去了。最后一次,他想睡一會,說等會再接著說。這一睡他就再也沒有醒來了。
趙又愚 - 評價
“趙又愚是大智若愚丑角不丑。他的嗓音特別好,天資聰慧,反應(yīng)機敏,摹仿力強!焙退煌哌^半個多世紀的前川劇院院長胡明克說。
癌癥奪取了他的生命,人們用這樣的挽聯(lián)總結(jié)他69歲的生命和56載的川劇生涯:“六十年嬉笑世態(tài),紅氈上最憶‘晏嬰說楚’,蓬海滄桑真一瞬;五百年粉墨春秋,汗青中曾留‘楊廣逼宮’,名山事業(yè)族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