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鄧敏

    鄧敏(京劇演員)

    鄧敏,女,漢族,國家一級演員,工青衣和刀馬旦,畢業(yè)于中國戲曲學(xué)院表演系本科班,中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全國青年聯(lián)合會委員,中國民主建國會北京分會西城區(qū)科教文衛(wèi)副主任,國務(wù)院政府特貼獲得者。

    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手。第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首屆青研班學(xué)員。著名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梅葆玖、杜近芳、王金璐先生的入室弟子。曾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梅葆玖、王金璐、杜近芳、李玉茹先生為師,學(xué)習(xí)京劇武生和梅派表演藝術(shù)。全國政協(xié)第十一、十二屆委員, 國家一級演員,中國國家京劇院原一團(tuán)、二團(tuán)團(tuán)長。


    人物履歷

    1978年考入武漢市戲曲學(xué)校,向黃玲玲、吳紹毓等學(xué)漢劇青衣,并得到陳伯華的教授。后向鄭丹學(xué)習(xí)京劇武生。

    1987年拜王金璐為師,學(xué)了《挑滑車》和《八大錘》,

    1989年在中國戲曲學(xué)院改學(xué)京劇武生、刀馬旦,后以青衣為主攻方向。

    1991年考入中國戲曲學(xué)院表演系,向劉秀榮、謝銳青、沈世華、于玉蘅、艾美君、蘇稚、宋丹菊、李景德、曲詠春等學(xué)旦角,又向李玉茹學(xué)梅派戲。

    1994年1月被推薦為“中國京劇藝術(shù)之星”。

    鄧敏

    1995年畢業(yè),獲學(xué)士學(xué)位。分配到中國京劇院,常演《楊門女將》、《貴妃醉酒》、《壽州救駕》、《穆桂英掛帥》等劇。

    1996年,參加首屆中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

    2000年4月拜梅葆玖先生為師,潛心學(xué)習(xí)梅派藝術(shù)。她曾多次在各類京劇大賽中獲得優(yōu)異成績,受到廣大觀眾好評。曾擔(dān)任中國國家京劇院一團(tuán)團(tuán)長一職。

    獲獎成就

    第六屆梅花獎名單

           1989年:第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

      由中國文聯(lián)、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主辦的第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

      戲曲演員獲獎名單

      王萬梅(山西晉中地區(qū)晉劇團(tuán))

      葉金援(北京京劇院)

      左大玢(湖南省湘劇院)

      郭彩萍(山西省太原實驗晉劇院)

      馮剛毅(深圳市粵劇團(tuán))

      沈健謹(jǐn)(中國京劇院)

      雷保春(河北省石家莊河北梆子劇團(tuán))

      曾靜萍(福建省利園戲?qū)嶒瀯F(tuán))

      鄧敏(湖北省武漢市漢劇院)

      陳美蘭(浙江省金華地區(qū)婺劇團(tuán))

      古小琴(四川省川劇院)

      朱世慧(湖北省京劇團(tuán))

      楊春霞(中國京劇院)

      王清芬(河南省新鄉(xiāng)豫劇團(tuán))

      沈鐵梅(四川重慶市川劇團(tuán))

    首屆青研班名單

      1996年10月8日:首屆中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研究班開班

      文化部首屆中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研究班在北京中國戲曲學(xué)院開班。

      學(xué)員名單

      中國京劇院:江其虎、趙永偉、鄧敏、耿巧云、袁慧琴、趙永墩

      北京京劇院:朱強、李宏圖、王蓉蓉、陳俊杰

      上海京劇院:李軍、奚中路、史敏、嚴(yán)慶谷

      天津青年京劇團(tuán):張克、趙秀君、劉桂娟、石曉亮

      中國戲曲學(xué)院:杜鵬、董德光、周龍、喬慧斌

      大連京劇團(tuán):楊赤

      另:贛劇的涂玲慧、漢劇的邱玲、廣東漢劇的李仙花

    活動年表

      1999年2月16日:1999年文化部春節(jié)電視晚會播出

      1999年文化部春節(jié)電視晚會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晚會以“薈萃名家與精品,奉獻(xiàn)藝術(shù)與美好”為宗旨,具有主流的傾向,國家級的規(guī)格。其鮮明的主題、深遂的文化內(nèi)涵、高雅的藝術(shù)品位對引導(dǎo)廣大觀眾的欣賞走向、提高審美情趣和凈化文藝舞臺,起著其他任何晚會所無法替代的作用。

      晚會戲曲、曲藝類節(jié)目有:

      15.交響京劇《賀新春》(于魁智,袁慧琴,孟廣祿,趙秀君)

      17.豫劇《拷紅》選段(虎美玲)

      20.越劇《樓臺會》選段(方雪雯,顏恝)

      22.評彈《永遠(yuǎn)的江南》(黃霞芬)

      京劇組唱

      23.《天女散花》選段(史敏)

      24.《雙陽公主》選段(鄧敏)

      25.《鎖麟囊》選段(張火。

      26.《紅娘》選段(管波)

      27.京劇武打(艾金梅等)

      1999年10月7日:慶祝國慶五十周年人民劇場戲曲演出第六天

      慶祝國慶五十周年戲曲演出在北京人民劇場舉行,第六天由中國戲曲學(xué)院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穆桂英掛帥》(李潔,楊秋玲,鄧敏,袁慧琴,張建國)

      2000年2月4日:2000年春節(jié)戲曲晚會播出

      盛世龍騰——2000年春節(jié)戲曲晚會在央視播出。

      節(jié)目單

      1. 昆曲歌舞《九州迎春》(陳俊杰、李潔、羅長德)

      2. 京劇《馮諼客孟嘗》(于魁智)

      3. 河北梆子《寶蓮燈》(彭蕙蘅)

      4. 少兒京劇《擊鼓罵曹》(胡曉楠、王文端)

      5. 京劇《張門桃李》

      《西廂記》、《劉蘭芝》(王蓉蓉、趙秀君)

      6. 昆曲《單刀會》(侯少奎、董紅鋼)

      7. 京劇《桃花村》(耿巧云)

      8. 京劇《惡虎村》(趙永偉)

      9. 黃梅戲《王昭君》(韓再芬)

      10. 京劇《岳母刺字》(趙葆秀、李明、李海青)

      11. 川劇《金子》(沈鐵梅、趙勇)

      12. 豫劇《美女涅盤記》(王紅麗)

      13. 拉場戲《紅月娥做夢》(閆學(xué)晶)

      14. 粵劇《寶玉成婚》(丁凡)

      15. 高甲戲《金龍戲珠》福建安溪高甲戲劇團(tuán)

      猜龍字劇名

      16. 少兒豫劇《智取威虎山》河南臨潁南街村希望戲曲學(xué)校

      17. 蒲劇《孟姜女》(武俊英)

      18. 京劇《銅錘錯位》(鄧沐瑋、孟廣祿、康萬生)

      19. 廣東漢劇《柳如是》(李仙花)

      20. 越劇《一枝梅》(蕭雅、董美華)

      21. 昆曲《牡丹亭·驚夢》(楊春霞)

      22. 黃梅戲《牛郎織女》(周源源)

      23. 《戲迷招親·絕技薈萃》(朱世慧、金不換、韓俊麗、張建平、丁力)

      24. 京劇《雁蕩山》(路巖等)

      25. 京劇《大登殿》(李尤婉云)

      26. 粵劇《范蠡覓西施》(唐寶蓮)

      27. 京劇《一戰(zhàn)成功》(唐文華)

      28. 客串京劇《拾玉鐲》(鞠萍、郭達(dá)、李金斗)

      29. 上黨梆子《初定中原》(吳國華、張保平)

      30. 京劇《梅苑芳華》

      《太真外傳》(王怡)

      《霸王別姬》(李勝素)

      《西施》(董圓圓)

      《天女散花》(張晶)

      31. 秦腔《打柴權(quán)弟》(李曉鋒)

      32. 京劇《花木蘭》(鄧敏)

      33. 龍江劇《花木蘭》(白淑賢)

      34. 評劇《玉堂春》(宋麗、齊建波)

      35. 婺劇《昆侖兒女》(陳美蘭、張建敏)

      36. 京劇《沙家浜》(袁慧琴、葉慶柱)

      37. 少兒揚劇《小小巾幗》南京空軍小百靈幼兒藝術(shù)團(tuán)

      38. 越劇《吳王悲歌》(吳鳳花、陳飛)

      39. 京劇《程韻風(fēng)流》

      《英臺抗婚》(李佩紅)

      《文姬歸漢》(劉桂娟)

      《春閨夢》(張火丁、宋小川)

      40. 京劇《西門豹》(楊赤)

      41. 京劇《金田風(fēng)雷》(葉少蘭)

      42. 京劇《文王訪賢》(馬長禮、尚長榮)

      43. 京豫聯(lián)唱《穆桂英掛帥》(梅葆玖、馬金鳳)

      43. 京劇歌舞《騰龍頌》(杜鵬、楊燕毅、杜鎮(zhèn)杰、陳真治)

      2000年3月29日:首屆中國優(yōu)秀青年京劇演員研究生班畢業(yè)典禮舉行

      “首屆中國優(yōu)秀青年京劇演員研究生班”畢業(yè)典禮在京舉行。

      學(xué)員名單

      中國京劇院:江其虎、趙永偉、鄧敏、耿巧云、袁慧琴、趙永墩

      北京京劇院:朱強、李宏圖、王蓉蓉、陳俊杰

      上海京劇院:李軍、奚中路、史敏、嚴(yán)慶谷

      天津青年京劇團(tuán):張克、趙秀君、劉桂娟、石曉亮

      中國戲曲學(xué)院:杜鵬、董德光、周龍、喬慧斌

      大連京劇團(tuán):楊赤

      另:贛劇的涂玲慧、漢劇的邱玲、廣東漢劇的李仙花

      2000年12月24日:首屆全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第一天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舉辦首屆全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

      本日演出陣容:趙永偉(《挑滑車》飾高寵)、李勝素(《宇宙鋒》飾趙艷容)、魏積軍(《將相和》飾廉頗)、張火。ā栋咨邆·合缽》飾白素貞)、趙永墩(《火判》飾火判)、李海燕(《寶馬圓情·打路》飾黃桂英)、鄧敏(《楊門女將》飾穆桂英)

      2001年1月9日:首屆全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閉幕式舉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舉辦首屆全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閉幕式在長安戲院舉行,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副部長潘震宙、中宣部文藝局局長李牧、文化部藝術(shù)司司長馮遠(yuǎn)以及有關(guān)方面的領(lǐng)導(dǎo)和專家、評委出席了閉幕式并向獲獎演員頒獎。此次演出共有144位演員分成25臺節(jié)目進(jìn)行評比展演,經(jīng)過評委會的評選,榮譽獎和一、二、三等獎各有得主。

      獲獎名單

      榮譽獎

      王蓉蓉(北京京劇院)

      鄧敏(中國京劇院)

      江其虎(中國京劇院)

      張克(天津青年京劇團(tuán))

      張火。ㄖ袊﹦≡海

      李軍(上海京劇院)

      李勝素(中國京劇院)

      李海燕(中國京劇院)

      孟廣祿(天津青年京劇團(tuán))

      趙永偉(中國京劇院)

      趙秀君(天津青年京劇團(tuán))

      閆。ㄌ旖蚯嗄昃﹦F(tuán))

      董翠娜(煙臺市京劇團(tuán))

      一等獎

      刁麗(中國京劇院)

      王艷(天津京劇院實驗團(tuán))

      王小蟬(河北省京劇院)

      王東華(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京劇團(tuán))

      王佩瑜(上海師大表演藝術(shù)學(xué)院)

      王桂榮(錦州市京劇團(tuán))

      馮蘊(沈陽京劇院)

      石曉亮(天津青年京劇團(tuán))

      劉建杰(山西省京劇院)

      劉桂娟(天津青年京劇團(tuán))

      呂昆山(中國京劇院)

      孫慧珠(大連市京劇團(tuán))

      安平(上海京劇院)

      年金鵬(北京京劇院)

      朱強(北京京劇院)

      江峰(湖北省京劇院)

      嚴(yán)慶谷(上海京劇院)

      宋小川(中國京劇院)

      張軍強(青島市京劇團(tuán))

      張淑景(北京京劇院)

      張慧芳(湖北省京劇院)

      李瑋(吉林省京劇院)

      李潔(江蘇省京劇院)

      李紅賓(北京京劇院)

      李紅艷(北京京劇院)

      李宏圖(北京京劇院)

      李佩紅(天津青年京劇團(tuán))

      李國靜(上海京劇院)

      李曉蘭(北京京劇院)

      李淑蘭(維坊市京劇團(tuán))

      楊少彭(北京京劇院)

      范樂新(南京市京劇團(tuán))

      鄭佳艷(浙江京昆藝術(shù)劇院)

      金喜全(中國戲曲學(xué)院)

      胡璇(上海京劇院)

      趙群(上海京劇院)

      耿巧云(中國京劇院)

      袁慧琴(中國京劇院)

      郭文華(維坊市京劇團(tuán))

      常東(沈陽京劇院)

      康云翔(陜西省京劇院)

      黃炳強(中國京劇院)

      程聯(lián)群(重慶市京劇團(tuán))

      董圓圓(北京京劇院)

      裴永杰(吉林省京劇院)

      二等獎

      尹松濤(中國京劇院)

      王萍(吉林省京劇院)

      可雙(錦州市京劇團(tuán))

      劉軍(上海京劇院)

      劉露(成都市京劇團(tuán))

      孫亮(中國戲曲學(xué)院)

      朱福(云南省京劇院)

      朱玉峰(烏魯木齊市京劇團(tuán))

      阮學(xué)東(福建省京劇團(tuán))

      嚴(yán)陣(江蘇省京劇院)

      吳愛民(河北省京劇院)

      張威(中國京劇院)

      張晶(天津青年京劇團(tuán))

      張麗媛(北京京劇院)

      張馨月(中國戲曲學(xué)院)

      李師友(北京京劇院)

      李紅梅(中國京劇院)

      李曉玉(云南省京劇院)

      李繼春(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京劇團(tuán))

      楊淼(中國戲曲學(xué)院)

      楊占凱(錦州市京劇團(tuán))

      楊雪斌(吉林省京劇院)

      陳長慶(德州市京劇團(tuán))

      周天(江蘇省京劇院)

      羅戎證(浙江京昆藝術(shù)劇院)

      范永亮(上海京劇院)

      姜玲(德州市京劇團(tuán))

      姜艷(浙江京昆藝術(shù)劇院)

      姜亦珊(天津京劇院實驗團(tuán))

      趙永墩(中國京劇院)

      項星(湖南省京劇院)

      凌珂(湖南省京劇院)

      卿松(成都市京劇團(tuán))

      賈艷麗(山西省京劇院)

      郭偉(北京京劇院)

      郭睿玥(上海師大表演藝術(shù)學(xué)院)

      高頌(成都市京劇團(tuán))

      扈金娜(河北省京劇院)

      董宏利(吉林省京劇院)

      韓冰峰(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京劇團(tuán))

      靳學(xué)斌(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京劇團(tuán))

      熊明霞(上海京劇院)

      管波(中國京劇院)

      翟萍(山東省京劇院)

      翟墨(北京京劇院)

      譚曉令(中國戲曲學(xué)院)

      顏蓓(貴陽市京劇團(tuán))

      魏建海(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京劇團(tuán))

      魏積軍(中國京劇院)

      三等獎

      馬少敏(甘肅省京劇團(tuán))

      馬翔飛(攀枝花市京劇團(tuán))

      方未艾(浙江京昆藝術(shù)劇院)

      王燕(寧夏京劇團(tuán))

      王琳瑯(大連市京劇團(tuán))

      包飛(北京京劇院)

      史蘭云(大連市京劇團(tuán))

      劉小榮(淮陰市京劇團(tuán))

      張歡(黑龍江省京劇院)

      張強(陜西省京劇院)

      張薇(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京劇團(tuán))

      張丹露(中國戲曲學(xué)院)

      張虎彪(重慶市京劇團(tuán))

      張曉波(湖北省京劇院)

      李昕(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京劇團(tuán))

      李青(濟南市京劇團(tuán))

      李靜(云南省京劇院)

      李璨(湖南省京劇院)

      李為群(江蘇省京劇院)

      李保良(濟南市京劇團(tuán))

      楊妍妍(黑龍江省京劇院)

      周利(重慶市京劇團(tuán))

      易燕(湖北省京劇院)

      松巖(風(fēng)雷京劇團(tuán))

      林涵(哈爾濱市京劇院)

      苑瑞芳(河北省京劇院)

      趙新田(山西省京劇院)

      徐暢(中國京劇院)

      郭瑤瑤(中國戲曲學(xué)院)

      都金玲(哈爾濱市京劇院)

      崔延龍(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京劇團(tuán))

      康靜(北京京劇院)

      唐雅麗(成都市京劇團(tuán))

      盛海寧(江蘇省京劇院)

      黃華(中國戲曲學(xué)院)

      舒桐(中國京劇院)

      2001年1月23日:2001年春節(jié)戲曲晚會播出

      2001年春節(jié)戲曲晚會在央視播出。

      節(jié)目單

      序曲:《世紀(jì)第一春》(李東橋、李梅、田敏、冷明宇、吳亞玲、余順、孫靜、蕭雅、閆學(xué)晶、董寶貴、李欣、李勝素)

      一. 鬧春宵

      京劇《趙氏孤兒》選段(孟廣祿)

      京劇數(shù)板(卡爾羅)

      京劇《武家坡》選段(王蓉蓉、羅京、白燕升、李揚)

      豫劇《百歲拜年》(小香玉、劉璐、周濤、鞠萍、孫曉梅)

      二. 賞華章

      京劇《將相和·三擋》(于魁智、楊赤)

      京劇《大保國》選段(鄧沐瑋、趙秀君)

      京劇《四郎探母·見娘》(趙葆秀、葉復(fù)潤)

      電視小戲《巧獻(xiàn)藝》(吳愛民、孫鵬、魏建平、張斌、王雪樺)

      京劇樂舞:《白蛇情》

      1. 《峨嵋的祝愿》

      2. 《婚慶》(周濤、鞠萍、白燕升、房印庭)

      3. 《寶和堂》(張火丁、宋小川)

      4. 《驚變》

      5. 《水漫金山》(王怡、張淑景、包飛、景寶琪)

      三. 滿庭芳

      越劇《五女拜壽》(孫曉梅、張霞君、蔣暢、裘丹莉、楊麗芳、董鑒鴻、俞雷、項麗英、袁慧萍、陳雯婷、章益清)

      秦腔《背媳婦》(張武宏、劉西玲)

      黃梅戲《巧妹與憨哥·敘夢》(吳亞玲、余順)

      蒲劇《徐策跑城》選段(郭澤民)

      越劇《盤妻索妻·洞房》(蕭雅、劉偉)

      粵劇《寶蓮燈·花燈詠》(梁淑清、李燕明、鄧有銀)

      河北梆子《大登殿》選段(彭蕙蘅、彭艷琴、劉志欣)

      四. 重回眸

      京劇歌舞《蘭陵王》(鄧敏、李欣)

      電視小戲《慈禧看戲》(孫曉梅、朱軍、楊少春)

      電視小戲《義拍定軍山》(李玉聲、趙保樂、李勝源、譚元壽、譚孝曾、譚正巖)

      京劇歌舞《百年菊圃放眼量》(杜鎮(zhèn)杰、董圓圓、李佩紅、朱強)

      五. 譜新篇

      贛劇《還魂后記》選段(陳俐、沈懷林)

      川劇《文成公主》選段(劉萍、孫譜協(xié))

      湖南花鼓戲《鄉(xiāng)里警察》選段(宋谷、田既安、李小嘉、葉俊武、凌國康)

      豫劇《搶來的警官》選段(李樹建、周春、張金洲、侯偉)

      評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選段(于文華、韓建光)

      六. 會群英

      京劇歌舞《太真賞月》(李勝素)

      京劇《范進(jìn)中舉》選段(張建國)

      京劇《謝瑤環(huán)》選段(李維康)

      京劇《兩將軍》選段(王立軍、李師友、奚中路、張幼麟)

      京劇《春閨夢》選段(李世濟、張威)

      京劇《貞觀盛事》選段(尚長榮)

      七. 傳薪火

      戲曲舞蹈《向未來》

      青年京劇聯(lián)唱(張建峰、韓勝存、楊小彭、常春生、常秋月、李海青、吳燕、康靜、翟墨、張立媛、翟憲忠)

      少兒豫劇《抬花轎》(趙爽、于坤龍、賈龍龍、王利強、張廣許)

      少兒秦腔《頂燈》(安妥、王肖、李剛)

      少兒秦腔《掛畫》(梁少琴、劉倩)

      少兒京劇聯(lián)唱(王文端、裘識、趙佳、宋詩嫻、王夢婷、鄭菲、陳晨、陸地圓、穆宇)

      少兒武戲表演(喬羽、譚笑、郝瑩、蔡錦超)

      尾聲《世紀(jì)將軍令》(關(guān)懷、劉桂娟)

      2001年5月9日:2001年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閉幕

      經(jīng)過9天的激烈角逐和廣大網(wǎng)友的積極參與,2001年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在北京結(jié)束。在專家、評論家和著名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組成的評委會的現(xiàn)場打分、現(xiàn)場亮分,最后評出本次大賽的優(yōu)秀表演獎和最佳表演獎獲得者各25名。

      獲獎名單

      最佳表演獎(25名)

      老生組:王佩瑜、田磊、楊少彭、高彤

      小生組:包飛、金喜全

      武旦組:張淑景、閻巍

      青衣組:鄧敏、劉桂娟、李國靜、趙群、趙秀君

      老旦組:袁慧琴、康靜

      丑行組:年金鵬、嚴(yán)慶谷

      凈行組:安平、陳長慶、韓云江

      武生組:劉寶童、常東、黃齊峰

      花旦組:李曉蘭、項星

      優(yōu)秀表演獎(25名)

      老生組:馬翔飛、劉建杰、嚴(yán)陣、程慧慧

      小生組:王凱、朱福

      武旦組:范樂新、趙玉華

      青衣組:王艷、王曉燕、張慧芳、周利、姜亦珊

      老旦組:黃麗珠、翟墨

      丑行組:馬國祥、徐孟珂

      凈行組:劉大可、江峰、趙永墩

      花旦組:奚鳴燕、熊明霞

      2002年3月16日,19時:“電力之春”首都大學(xué)生專場公益性京劇演出第二場

      為了增進(jìn)首都在校大學(xué)生對電力行業(yè)的接觸和認(rèn)識,以及加強對京劇知識的了解,北京供電局工會在國安劇場舉辦“電力之春”首都大學(xué)生專場公益性京劇演出,本活動由劉衛(wèi)方、張景山、王鑫策劃,北京供電局工會主辦,北京華納電業(yè)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承辦,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京劇團(tuán)、中國京劇院、北京京劇院、天津京劇院、北京大學(xué)生票社參加演出。在校大學(xué)生觀眾憑學(xué)生證可直接入場觀看演出。本日為折子戲及京劇清唱。特邀中國京劇院演員譚曉令于演出前做京劇知識講座。

      演出劇目

      折子戲《天女散花》(丁曉君)

      折子戲《挑滑車》(王東華)

      名角清唱:葉少蘭、閻桂祥、譚孝曾、朱寶光、康萬生、溫如華、鄧敏、李佩紅、張萍、于蘭

      大學(xué)生戲迷清唱:包玥、于磊、劉大震、張潔、李龍、周侗、王汐、王鑫、范婷婷

      供電局戲迷清唱:于晨賀

      2003年1月4日,19時30分:長安大戲院2003年1月4日演出

      本日長安大戲院由天津青年京劇團(tuán)和北京京劇院聯(lián)合演出京劇。

      演出劇目

      《紅鬃烈馬》(宋小川,鄧敏,張克,李佩紅,譚孝曾,王蓉蓉,管波,翟墨,李名,韓巨明)

      2003年1月31日2003年春節(jié)戲曲晚會播出

      2003年春節(jié)戲曲晚會在央視播出。

      節(jié)目單

      1. 《天上人間賀新春》(王艷、姜亦珊、呂揚等)

      2. 經(jīng)典唱段薈萃

      京劇《上天臺》(于魁智)

      京劇《坐寨》(孟廣祿)

      京劇《嫦娥奔月》(張火。

      京劇《楊門女將·巡營》(袁慧琴)

      黃梅戲《天女散花》(韓再芬)

      3. 《巾幗風(fēng)采花木蘭》

      京劇《從軍》(鄧敏)

      豫劇《路遇》(王紅麗)

      龍江劇《操練》(白淑賢)

      河北梆子《奇襲》(彭蕙蘅)

      京劇《殲敵》(鄧敏)

      4. 妙曲行云(馬譚奚楊)

      京劇《甘露寺》(朱強、譚孝曾、張建國、張克)

      5. 三方戲迷打擂

      6. 戲曲小品《東西南北丑》(金不換、劉異龍、孫存蝶、徐孟珂、石山雄太、劉紅雁)

      7. 姹紫嫣紅(梅尚程荀)

      《洛神賦》(董圓圓)

      《昆侖劍俠傳》(孫明珠)

      《梅妃》(李海燕)

      《春草闖堂》(耿巧云)

      8. 須眉雄風(fēng)

      《錘震金蟬子》(常東)

      《挑滑車》(葉金援)

      《金錢豹》(泰占寶)

      《長坂坡》(趙永偉)

      《收大鵬》(黃齊鋒)

      9. 《情系西廂》(王蓉蓉、張萍、趙秀君)

      10. 春苗青青

      豫劇《朝陽溝》(劉道陽)

      京劇《紅娘》(李佩青)

      11. 新編京劇《打面缸》(北京大學(xué)京昆社)

      12. 百花爭艷

      評劇《劉巧兒》(羅慧琴)

      川劇《鳳儀亭》(沈鐵梅)

      粵劇《牡丹亭》(丁凡)

      評劇《花為媒》(高闖)

      歌仔戲《沼江!

      越劇《何文秀》(蕭雅)

      昆曲《單刀會》(侯少奎)

      13. 小提琴芭蕾舞越劇《梁!

      14. 海外劇場

      京劇《橫槊賦詩》(殷秋瑞)

      京劇《西施》(李尤婉云)

      京劇《洗浮山》(劉子蔚)

      京劇《武則天》(吳汝俊、李崇善)

      15. 搶接下旬

      16. 獲金獎票友

      《武家坡》(楊樹材、江汁)

      《坐宮》(阮寶利、崔英、李軍、趙群)

      17. 新編劇薈萃

      評劇《胡風(fēng)漢月》(劉秀榮)

      京劇《桃花扇》(楊春霞)

      京劇《康吏于成龍》(尚長榮)

      京劇《金田風(fēng)雷》(葉少蘭)

      京劇《草原母親》(于蘭)

      京劇《蝶戀花》(刁麗)

      18. 戲歌《吉祥滿人間》(李佩紅)

      19. 名家名段

      京劇《九江口》(楊赤、李宏圖)

      京劇《碧玉簪》(劉桂娟)

      京劇《八珍湯》(趙葆秀)

      京劇《貴妃醉酒》(李維康)

      京劇《姚期》(李長春)

      京劇《宇宙鋒》(李慧芳)

      京劇《三家店》(馬長禮)

      京劇《太真外傳》(梅葆玖、盧燕)

      京劇《天霸拜山》(譚元壽、景榮慶)

      20. 《今夜讓我們祝福》(李勝素、戴玉強)

      2003年2月1日,19時30分:中國京劇院“2003年新春演出季”第一天

      中國京劇院“2003年新春演出季”第一天,在政協(xié)禮堂舉行。本日為《迎新春名家演唱會》,參演的演員有(以姓氏筆畫為序):刁麗、于萬增、于魁智、鄧敏、馮志孝、劉長瑜、江其虎、宋小川、張火丁、張建國、張連祥、李巖、李勝素、李海燕、李維康、楊春霞、吳鈺璋、陳真治、陳淑芳、耿巧云、耿其昌、袁慧琴、黃炳強、管波、魏積軍。

      2004年1月21日:2004年春節(jié)戲曲晚會播出

      2004年春節(jié)戲曲晚會在央視播出。

      節(jié)目單

      序曲《大拜年》(鄧沐瑋、朱強、李潔、于蘭)

      一. 百花爭艷

      京劇《兵圣孫武》(于魁智)

      京劇《鎖麟囊》(遲小秋)

      京劇《赤桑鎮(zhèn)》(孟廣祿、袁慧琴)

      京劇《麻姑獻(xiàn)壽》(李勝素)

      金猴鬧春(六小齡童、董文華、李陽鳴、馬德華)

      黃梅戲《采蓮》(韓再芬)

      越劇《盤妻》(蕭雅、吳海麗)

      川劇《白蛇傳》(劉萍、孫勇波)

      晉劇《打金枝》(崔建華)

      昆曲《釵釧記》(史紅梅、雷玲)

      秦腔《鄭瑛嬌》(齊愛云)

      豫劇《穆桂英掛帥》(馬金鳳攜一組少兒演員)

      戲舞《刀馬旦》(孫明珠、李靜文、苗杰、黃雨晴、王春燕等三個武旦,張春紅、保定戲校等)

      二. 流派紛呈

      京劇《西廂記》(趙秀君)

      京劇《賣水》(耿巧云、管波)

      京劇《珠簾寨》(張建國、王佩瑜)

      京劇《淮河營》(馬長禮、杜鎮(zhèn)杰)

      京劇《定軍山》(譚元壽、譚孝曾、譚正巖)

      三、以戲會友

      票友:林琳、周星燦、李佩青、裘蕓和兩個洋票友

      演員:楊春霞、王艷、包飛、姜亦珊、程聯(lián)群

      《年歌》:南京空軍小百靈、包頭藝校

      四. 新戲連臺

      京劇《杜十娘》(張慧芳、靳學(xué)斌)

      京劇《宰相劉羅鍋》(陳少云、董圓圓)

      京劇《蔡文姬》(王蓉蓉)

      京劇《圖蘭朵公主》(黃炳強、鄧敏)

      河北梆子《洪湖赤衛(wèi)隊》(彭蕙蘅、劉志欣、劉鳳香)

      京劇《江姐》(張火。

      京劇《智取威虎山》(李軍)

      五. 廟會采風(fēng)

      朱世慧、金不換、鄭巖、張寄蝶等名丑串場,主持人孫曉梅、鞠萍、周濤參與(“剪花天使”樊曉梅剪紙藝術(shù)現(xiàn)場展示)

      二人臺丑婆子:武利平

      山東柳子花旦:陳媛、西北老包:范云海

      高甲丑婆子二人

      拉場戲(吉林市歌舞團(tuán))群體:《雙回門》

      六. 南北飛虹

      龍江劇《荒唐寶玉》(白淑賢)

      廣東漢劇《柳如是》(李仙花)

      歌仔戲《廈門新娘》

      廣東粵劇《范蠡訪西施》(丁凡)

      越劇《九斤姑娘》(周奇、陳明水)

      川劇《別洞觀景》(沈鐵梅)

      評劇《喜迎春》(谷文月、曾昭娟、劉慧欣)

      七. 名家名段

      京劇《癡夢》(王桂榮)

      京劇《野豬林》(楊赤)

      京劇《赤壁之戰(zhàn)·壯別》(李宏圖)

      京劇《武家坡》(張克、李海燕)

      昆曲《華容道》(侯少奎)

      京劇《坐宮》(李維康、耿其昌)

      尾聲《戲魂》:尚長榮、關(guān)棟天、劉桂娟、李佩紅

      2004年2月12日:杜近芳收鄧敏、李長春收魏積軍、尹培璽收黃炳強為徒

      中國京劇院三位青年演員鄧敏、魏積軍、黃炳強分別被杜近芳、李長春、尹培璽收在門下,舉行拜師儀式。中國京劇院希望通過這次拜師,使優(yōu)秀青年京劇演員在老一輩藝術(shù)家的指點下,系統(tǒng)、規(guī)范地繼承前輩的精湛藝術(shù),不斷創(chuàng)新排演新劇目,把中國京劇院打造成弘揚國粹藝術(shù)、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基地。

      2004年12月30日:懷仁堂2005年新年京劇晚會舉行

      “菊苑飄香”——懷仁堂2005年新年京劇晚會舉行。

      演出節(jié)目

      開篇

      《普天同樂共吉祥》(安平飾天神,李潔、王艷、李國靜飾眾仙女)

      第一篇流派紛呈百花香

     。钆桑端睦商侥浮罚◤埧耍

     。ㄑ耘桑蹲屝熘荨罚ㄑ耘d朋)

     。ㄗT派)《定軍山》(譚孝曾)

     。ㄞ膳桑吨楹熣罚◤埥▏

     。R派)《淮河營》(杜鎮(zhèn)杰)

     。枧桑蹲讽n信》(陳少云)

      (荀派)《賣水》(耿巧云、管波)

      (程派)《鎖麟囊》(劉桂娟、遲小秋)

      (張派)《詩文會》(王蓉蓉、趙秀君)

     。ㄉ信桑峨p陽公主》(鄧敏)

     。放桑顿F妃醉酒》(李勝素)

      第二篇菊苑似錦結(jié)碩果

      《赤桑鎮(zhèn)》(趙葆秀,鄧沐瑋)

      《九江口》(楊赤,江其虎)

      《火燒裴元慶》(黃齊峰)

      《金錢豹》(孫亮)

      《火神阻路》(年金鵬)

      《虹橋贈珠》(李紅艷)

      第三篇藝海神韻綻奇葩

      《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關(guān)棟天)

      《江姐》(張火。

      《蝴戀花》(李維康)

      第四篇與時俱進(jìn)鑄輝煌

      《廉吏于成龍》(尚長榮)

      《梅蘭芳》(于魁智,孟廣祿)

      尾聲

      《繼往開來譜華章》

      2005年8月12日,晚:京劇與藏戲《文成公主》在拉薩首演

      中國京劇院和西藏自治區(qū)藏劇團(tuán)合作創(chuàng)排的京劇與藏戲《文成公主》在拉薩舉行慶祝自治區(qū)成立40周年的首場獻(xiàn)禮演出。京劇和藏戲首次合作牞以別具一格的形式演繹藏漢一家親。西藏自治區(qū)黨委常委、自治區(qū)副主席、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部長吳英杰與廣大京劇愛好者、藏戲戲迷一同觀看了演出。演出結(jié)束后,吳英杰走上舞臺與演員們親切握手交談,祝賀演出成功,并合影留念。

      瑰麗華美的舞臺上,京劇的水袖龍袍與多彩、凝重的藏戲服裝交相輝映,行云流水、玉珠落盤的唱腔讓觀眾如癡如醉,喝彩連連。區(qū)藏劇團(tuán)的退休演員卓嘎攜同老藏戲演員、81歲的父親多吉占堆觀看演出后贊不絕口,認(rèn)為京劇和藏戲的合作讓人耳目一新。

      自治區(qū)藏劇團(tuán)副團(tuán)長、《文成公主》舞蹈編導(dǎo)朗嘎介紹,該劇從2004年9月開始策劃編排,歷時近1年后終于與觀眾見面,共將在拉薩演出7場。中國京劇院院長吳江表示,這次合作演出只是京劇和藏戲合作的一個開端,是一次有益的嘗試。今后將會嘗試將更多的少數(shù)民族劇種與京劇融合,努力打造藝術(shù)精品,以滿足觀眾對不同民族藝術(shù)的需求。

      《文成公主》作為8大經(jīng)典藏戲之一,曾在不同時期以多種形式被搬上舞臺、銀幕、熒屏。這次京劇與藏戲的首次合作,其創(chuàng)作班底由京劇、藏戲兩套班底組成,漢語和藏語同臺演唱。中國京劇院院長吳江和區(qū)藏劇團(tuán)編導(dǎo)小次旦多吉任編劇。劇中文成公主由中國京劇院演員鄧敏飾演,松贊干布和祿東贊分別由區(qū)藏劇團(tuán)演員班丹旺久和普窮飾演。

      西藏自治區(qū)黨委辦公廳、區(qū)黨委宣傳部、區(qū)文化廳的領(lǐng)導(dǎo)觀看了演出。

      2005年9月:中國京劇院對三個團(tuán)的定位進(jìn)行確定和調(diào)整

      中國京劇院進(jìn)行內(nèi)部調(diào)整,對三個團(tuán)的定位進(jìn)行了確定和調(diào)整。原先二團(tuán)的于魁智、李勝素等原班人馬改為一團(tuán),仍然由于魁智任團(tuán)長,該團(tuán)側(cè)重于傳承老戲為主,在這個基礎(chǔ)上進(jìn)行創(chuàng)新,力圖追求當(dāng)年老一團(tuán)“李、袁、葉、杜”之藝術(shù)風(fēng)格,以強大整齊的陣容、傳統(tǒng)規(guī)范的演出來展現(xiàn)中國京劇院這一國家級藝術(shù)院團(tuán)的最高水準(zhǔn)。原先以鄧敏、黃炳強、魏積軍為主的一團(tuán)改為二團(tuán),團(tuán)長仍然由鄧敏擔(dān)任,側(cè)重于進(jìn)行探索性和實驗性劇目的創(chuàng)作,大膽嘗試、創(chuàng)新、實驗。三團(tuán)仍然由張建國任團(tuán)長,該團(tuán)將集中中國京劇院絕大部分獲得過梅花獎的演員和研究生班學(xué)員,側(cè)重于培養(yǎng)新人、推出新人。張火丁工作室在人員方面此次暫基本未做調(diào)整。

      2005年11月15日,19時30分:慶祝中國京劇院建院50周年劇目展演第十九天

      為慶祝中國京劇院建院50周年,全院在北京舉行劇目展演。第十九天由中國京劇院二團(tuán)在中國京劇院實驗劇場演出,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沒有使用胸部麥克風(fēng)。

      演出劇目

      《四郎探母》(鄧敏、黃炳強、李紅梅、馬翔飛、于萬增、畢楊等)

      2005年11月16日,19時30分:慶祝中國京劇院建院50周年劇目展演第二十天

      為慶祝中國京劇院建院50周年,全院在北京舉行劇目展演。第二十天由中國京劇院二團(tuán)在中國京劇院實驗劇場演出,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沒有使用胸部麥克風(fēng)。

      演出劇目

      《包龍圖夢斷金蟬案》(魏積軍、鄧敏、徐孟珂、黃炳強、趙永墩等)

      2005年11月20日,19時30分:慶祝中國京劇院建院50周年劇目展演第二十四天

      為慶祝中國京劇院建院50周年,全院在北京舉行劇目展演。第二十四天由中國京劇院二團(tuán)在北京大學(xué)百年講堂演出。

      演出劇目

      交響京劇《楊門女將》(鄧敏、袁慧琴、江其虎、黃炳強、張玲、呂慧敏、馬翔飛、黃占生等)

      2005年11月21日,19時30分:慶祝中國京劇院建院50周年劇目展演第二十五天

      為慶祝中國京劇院建院50周年,全院在北京舉行劇目展演。第二十五天由中國京劇院二團(tuán)在北京大學(xué)百年講堂演出,即最后一天。

      演出劇目

      交響京劇《楊門女將》(鄧敏、袁慧琴、江其虎、黃炳強、張玲、呂慧敏、馬翔飛、黃占生等)

      2005年12月30日,19時45分:懷仁堂2006年新年京劇晚會舉行

      “錦繡神州”——懷仁堂2006年新年京劇晚會舉行。

      演出節(jié)目

      開篇:飛雪迎春 《沁園春雪》(杜鎮(zhèn)杰,鄧沐瑋,劉桂娟)

      第一章:人間至情

      《春草闖堂》(管波,耿巧云)

      《釣金龜》(趙葆秀)

      《春閨夢》(張火丁)

      《李逵探母》(楊赤)

      《龍鳳呈祥》(張惠芳,呂洋,熊明霞,姜亦珊,王艷)

      第二章:義薄云天

      《貍貓換太子》(史敏,陳少云)

      《完璧歸趙》(楊燕毅,張建國)

      《宰相劉羅鍋》(王蓉蓉)

      《砸鑾駕》(康萬生)

      《鍘美案》(魏積軍)

      《打龍袍》(孟廣祿)

      第三章:華夏禮贊

      《文成公主》(鄧敏)

      《鄭成功》(關(guān)棟天)

      《文姬歸漢》(李海燕)

      第四章:氣貫長虹

      《中華英雄圖》(詹磊,黃奇峰,王立波,呂興,閻薇,張淑景,李紅艷,年金鵬)

      《楊門女將》(袁慧琴,馬帥,劉少軍)

      《定軍山》(譚正巖,胡家齊,李特)

      《平原作戰(zhàn)》(李陽鳴)

      《紅色娘子軍》(李維康)

      尾聲:騰飛神州

      《從此銀河不再遙遠(yuǎn)》(于魁智,李勝素)

      2006年1月28日:2006年春節(jié)戲曲晚會播出

      2006年春節(jié)戲曲晚會在央視播出。

      節(jié)目單

      序曲——《鼓舞中國》(史依弘、鄧沐瑋、楊赤、杜鎮(zhèn)杰、倪茂才)

      主持人開場:白燕升、鞠萍、董藝、韋翔東

      一. 京韻流芳——名家名段聯(lián)唱

      1. 京劇《珠簾寨》(中國京劇院于魁智)

      2. 京劇《西施》(中國京劇院李勝素)

      3. 京劇《赤桑鎮(zhèn)》(中國京劇院袁慧琴,天津青年京劇團(tuán)孟廣祿)

      串場節(jié)目一《兩個胖徒弟》

      二. 高甲歌舞《花婆鬧是春》福建晉江高甲戲劇團(tuán)

      串場節(jié)目二《李校長收徒》

      三. 風(fēng)俗畫卷——地方風(fēng)情小戲

      1. 北京曲劇《摘豆角》(北京曲劇團(tuán)盧雪文等)

      2. 錫劇《雙推磨》(江蘇省錫劇院湯達(dá)、董云華)

      3. 五音戲《拐磨子》(山東淄博市五音戲劇院呂鳳琴)

      4. 廣東粵劇《分飛燕》(廣東佛山粵劇團(tuán)李淑勤)

      5. 花鼓戲《劉?抽浴罚ê鲜』ü膽騽≡豪钭、葉紅)

      6. 廣西彩調(diào)《劉三姐》(廣西省彩調(diào)劇團(tuán)王予嘉等)

      串場節(jié)目三《咱們得彩唱》

      四. 群仙奪魁——武戲集錦(原創(chuàng))

      主要演員:年金鵬、李陽鳴、黃齊峰、劉魁魁、詹磊、王雪清、閻虹羽、秦占寶、呂興、徐瀅、劉宸、黃樺等

      串場節(jié)目四《尹相杰“套磁”》

      五. 京劇《空城計》——譚門三代組合譚元壽、譚孝曾、譚正巖

      主持人:董藝、韋翔東

      六. 《天女散花》組合

      表演:鄭佳艷(浙江京劇團(tuán))丁小君(戰(zhàn)友京劇團(tuán))

      串場節(jié)目五《范軍PK尹相杰》

      七. 戲曲什錦《大登殿》

      演員(按出場序):王洪玲(河北梆子)飾王寶釧,齊愛云(秦腔)飾代戰(zhàn)公主,翟墨(京。╋椡醴蛉,李樹建(豫。╋椦ζ劫F

      主持人:白燕升、鞠萍

      八. 風(fēng)華正茂——名家名段聯(lián)唱(二)

      1. 京藏《文成公主》(中國京劇院、西藏藏劇團(tuán):鄧敏、馬翔飛、班典旺久)

      2. 京劇《二堂舍子》(中國京劇院張建國)

      3. 京劇《詩文會》(北京京劇院王蓉蓉)

      4. 京劇《白蛇傳》(中國京劇院張火。

      5. 京劇《洛神賦》(葉少蘭、董圓圓)

      串場節(jié)目六《騙上驢》

      九. 時代節(jié)拍“現(xiàn)代戲薈萃”(含《智斗》采訪)

      1. 豫劇《朝陽溝》(河南省豫劇院汪荃珍、賈文龍)

      2. 評劇《黛諾》(天津評劇院曾昭娟)

      3. 《杜鵑山》(戰(zhàn)友京劇團(tuán)于蘭)

      主持人:鞠萍、韋翔東

      4. 京劇《智斗》(瑪麗娜[亞美尼亞]、王陶陽、趙超智)

      串場節(jié)目七《半路殺出個阿寶》

      十. “行云流水”,京劇聯(lián)唱

      1. 《鎖麟囊》(天津京劇院呂洋,北京京劇院郭偉)

      2. 《穆桂英掛帥》(上海京劇院李國靜)

      3. 《淮河營》(北京京劇院朱強)

      4. 《狀元媒》(北京京劇院張立媛)

      5. 《雙陽公主》(重慶京劇團(tuán)周利、北京京劇院劉山麗)

      6. 《白蛇傳》(戰(zhàn)友京劇團(tuán)靳學(xué)斌)

      7. 《紅娘》(北京京劇院常秋月、中國京劇院唐禾香)

      8. 《秦香蓮》(北京京劇院陳俊杰)

      主持人:董藝、韋翔東

      十一. 家鄉(xiāng)美——地方戲小聯(lián)唱

      1. 歌仔戲《三家!罚◤B門市歌仔戲劇團(tuán))

      2. 黃梅戲《牛郎織女》(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吳亞玲)

      3. 晉劇《富貴圖》(山西省晉劇院崔建華、張智)

      4. 瓊劇《紅葉題詩》(海口市瓊劇團(tuán)陳素珍、張衛(wèi)山)

      5. 川劇《杜蘭朵》(劉萍)

      串場節(jié)目八《小猜謎》

      十二. 湖山情夢(越劇聯(lián)唱)

      1. 《盤妻索妻》(上海越劇院趙志剛)

      2. 《春香傳》(上海越劇院王志萍、鄭國鳳)

      3. 《何文秀》(蕭雅文化藝術(shù)有限公司簫雅)

      4. 《盤夫索夫》(杭州越劇院謝群英)

      5. 《梅龍鎮(zhèn)》(上海越劇院章瑞虹、華怡青)

      串場節(jié)目九《阿寶過關(guān)不斬將》

      十三. 戲迷一歡親

      1. 《梨園擂臺》擂主表演(含阿寶主持)

      2. 《霸王別姬》(李尤婉云[香港])

      主持人:董藝、韋翔東

      十四. 國韻流觴

      1. 京劇《紅拂傳》(北京京劇院遲小秋)

      2. 京劇《大登殿》(沈福存)

      3. 京劇《李清照》(中國京劇院李維康、耿其昌)

      主持人:白燕升

      4. 京劇《謝瑤環(huán)》(杜近芳)

      主持人:白燕升

      5. 京劇《曹操與楊修》(上海京劇院尚長榮)

      串場節(jié)目十《大獻(xiàn)寶》

      尾聲——歌舞《合家歡》

      主要演員:趙葆秀、李軍、劉桂娟、王艷、姜亦珊)

      演出單位:吉林市歌舞團(tuán)、樺甸市歌舞團(tuán)、總參八一幼兒藝術(shù)團(tuán)、銀河少兒合唱團(tuán)

      2006年3月18日晚:中國京劇院落實“三貼近”赴遼寧省慰問演出第一場

      為貫徹中央關(guān)于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的戰(zhàn)略部署,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文化部主辦,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遼寧省文化廳協(xié)辦,展開中國京劇院落實“三貼近”赴遼寧省慰問演出活動。

      此次,中國京劇院落實“三貼近”赴遼寧省慰問演出,由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京劇院院長吳江,副院長宋官林帶隊,李世濟、劉長瑜、李長春、張建國、李海燕、李巖、鄧敏、耿巧云、袁慧琴、陳淑芳、刁麗、管波以及中宣部、文化部、中央電視臺的相關(guān)領(lǐng)導(dǎo)等一行近百余名演職員赴遼開展以“赴企業(yè)、進(jìn)校園、去營房”為主題的系列慰問演出活動。

      當(dāng)晚由沈陽師范大學(xué)承辦中國京劇院落實三貼近“名家名段演唱會”,在大學(xué)文體館舉行首場演出。晚會由劉長瑜、白燕升、趙麗華主持。演出包括傳統(tǒng)戲《龍鳳呈祥》、《將相和》、《鍘美案》、《鎖麟囊》、《野豬林》等選段,以及現(xiàn)代戲《紅燈記》、《紅色娘子軍》、《平原作戰(zhàn)》、《杜鵑山》、《蝶戀花》、《海港》、《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選段的精彩演唱,鄧敏演唱贊美沈陽名城的新創(chuàng)曲目《沈水之陽》。

      2006年3月19日,農(nóng)歷丙戌年二月二十日:中國京劇院落實“三貼近”赴遼寧省慰問演出京劇藝術(shù)講座舉行

      為貫徹中央關(guān)于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的戰(zhàn)略部署,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文化部主辦,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遼寧省文化廳協(xié)辦,展開中國京劇院落實“三貼近”赴遼寧省慰問演出活動。

      此次,中國京劇院落實“三貼近”赴遼寧省慰問演出,由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京劇院院長吳江,副院長宋官林帶隊,李世濟、劉長瑜、李長春、張建國、李海燕、李巖、鄧敏、耿巧云、袁慧琴、陳淑芳、刁麗、管波以及中宣部、文化部、中央電視臺的相關(guān)領(lǐng)導(dǎo)等一行近百余名演職員赴遼開展以“赴企業(yè)、進(jìn)校園、去營房”為主題的系列慰問演出活動。

      本日中國京劇院吳江院長在沈陽師范大學(xué)舉行京劇藝術(shù)講座,介紹京劇藝術(shù)的歷史與審美趨向。同時,沈陽師范大學(xué)還聘請中國京劇院藝術(shù)家為兼職或客座教授并舉行聘任儀式。

      2006年3月20日,農(nóng)歷丙戌年二月廿一日:中國京劇院落實“三貼近”赴遼寧省慰問演出第二場

      為貫徹中央關(guān)于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的戰(zhàn)略部署,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文化部主辦,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遼寧省文化廳協(xié)辦,展開中國京劇院落實“三貼近”赴遼寧省慰問演出活動。

      此次,中國京劇院落實“三貼近”赴遼寧省慰問演出,由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京劇院院長吳江,副院長宋官林帶隊,李世濟、劉長瑜、李長春、張建國、李海燕、李巖、鄧敏、耿巧云、袁慧琴、陳淑芳、刁麗、管波以及中宣部、文化部、中央電視臺的相關(guān)領(lǐng)導(dǎo)等一行近百余名演職員赴遼開展以“赴企業(yè)、進(jìn)校園、去營房”為主題的系列慰問演出活動。

      本日中國京劇院演出團(tuán)攜《紅色經(jīng)典》演唱會赴撫順,為沈陽軍區(qū)的雷鋒團(tuán)舉行一場慰問演出,并與部隊官兵舉行聯(lián)歡活動。

      2006年3月21日,農(nóng)歷丙戌年二月廿二日:中國京劇院落實“三貼近”赴遼寧省慰問演出第三場

      為貫徹中央關(guān)于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的戰(zhàn)略部署,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文化部主辦,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遼寧省文化廳協(xié)辦,展開中國京劇院落實“三貼近”赴遼寧省慰問演出活動。

      此次,中國京劇院落實“三貼近”赴遼寧省慰問演出,由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京劇院院長吳江,副院長宋官林帶隊,李世濟、劉長瑜、李長春、張建國、李海燕、李巖、鄧敏、耿巧云、袁慧琴、陳淑芳、刁麗、管波以及中宣部、文化部、中央電視臺的相關(guān)領(lǐng)導(dǎo)等一行近百余名演職員赴遼開展以“赴企業(yè)、進(jìn)校園、去營房”為主題的系列慰問演出活動。

      本日中國京劇院慰問演出團(tuán)赴鞍山,為鞍山鋼鐵集團(tuán)公司的企業(yè)職工進(jìn)行慰問演出。為了不影響企業(yè)生產(chǎn),同時能讓更多的職工看上演出,劇院演職員不顧一路的乘車疲勞,在到達(dá)鞍鋼的第一時間內(nèi),分別組派兩支小分隊,赴煉鋼一線機組為工人演出。晚上,演出團(tuán)還在鞍山鋼鐵公司禮堂舉行演唱會。

      2006年3月22日,農(nóng)歷丙戌年二月廿三日:中國京劇院落實“三貼近”赴遼寧省慰問演出第四場

      為貫徹中央關(guān)于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的戰(zhàn)略部署,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文化部主辦,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遼寧省文化廳協(xié)辦,展開中國京劇院落實“三貼近”赴遼寧省慰問演出活動。

      此次,中國京劇院落實“三貼近”赴遼寧省慰問演出,由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京劇院院長吳江,副院長宋官林帶隊,李世濟、劉長瑜、李長春、張建國、李海燕、李巖、鄧敏、耿巧云、袁慧琴、陳淑芳、刁麗、管波以及中宣部、文化部、中央電視臺的相關(guān)領(lǐng)導(dǎo)等一行近百余名演職員赴遼開展以“赴企業(yè)、進(jìn)校園、去營房”為主題的系列慰問演出活動。

      本日慰問演出團(tuán)在盤錦,為遼河油田產(chǎn)業(yè)工人舉行慰問演出。

      2006年3月23日,農(nóng)歷丙戌年二月廿四日:中國京劇院落實“三貼近”赴遼寧省慰問演出第五場

      為貫徹中央關(guān)于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的戰(zhàn)略部署,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文化部主辦,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遼寧省文化廳協(xié)辦,展開中國京劇院落實“三貼近”赴遼寧省慰問演出活動。

      此次,中國京劇院落實“三貼近”赴遼寧省慰問演出,由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京劇院院長吳江,副院長宋官林帶隊,李世濟、劉長瑜、李長春、張建國、李海燕、李巖、鄧敏、耿巧云、袁慧琴、陳淑芳、刁麗、管波以及中宣部、文化部、中央電視臺的相關(guān)領(lǐng)導(dǎo)等一行近百余名演職員赴遼開展以“赴企業(yè)、進(jìn)校園、去營房”為主題的系列慰問演出活動。

      本日中國京劇院演出團(tuán)在盤錦市舉行專場慰問演出。此外,演出團(tuán)還在沈陽軍區(qū)政治部的安排下,到基層部隊為官兵舉行數(shù)場慰問演出。

      2006年5月7日:京藏合演《文成公主》在北京首演

      由中國京劇院和西藏藏劇團(tuán)合作的京、藏兩劇種合演的《文成公主》,首次在北京正式公演,于5月7日至5月8日在保利劇院上演。

      此次在京首次公演,舞美全部進(jìn)行了重新設(shè)計和制作,根據(jù)保利劇院舞臺的環(huán)境,在道具原有尺寸的基礎(chǔ)上加寬加高,使整個舞臺效果更加真實。尤其是“大婚”這場戲中,新啟用升降式幕屏,以藍(lán)白色為基調(diào),雪山之上的布達(dá)拉宮更為凸顯高原的神秘與深沉。

      該劇導(dǎo)演高牧坤,中國京劇院二團(tuán)團(tuán)長鄧敏在劇中飾演文成公主,松贊干布由西藏藏劇團(tuán)演員班丹旺久擔(dān)任,祿東贊由藏劇團(tuán)演員中普瓊扮演。中國京劇院演員馬翔飛、徐孟珂、魏積軍、畢楊在劇中分別出演李世民、承乾、李道宗、乳娘等角色。

      2006年5月20日:中國京劇院三次赴海南演出

      中國京劇院三次赴海南。由中國京劇院和西藏自治區(qū)藏劇團(tuán)聯(lián)合創(chuàng)排的新編戲曲《文成公主》,在海口人大會堂隆重上演。中國京劇院演員鄧敏飾文成公主,西藏藏劇團(tuán)演員班丹旺久飾松贊干布,藏劇團(tuán)演員中普瓊飾祿東贊,中國京劇院的馬翔飛、徐孟珂、魏積軍、畢楊分別出演李世民、承乾、李道宗和乳娘等角色。

      2006年7月1日,晚:中國京劇院舉行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85周年《紅色經(jīng)典》演唱會

      為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85周年,中國京劇院在實驗劇場舉行慶“七一”《紅色經(jīng)典》演唱會。

      演員包括李巖、鄧敏、刁麗、耿巧云、魏積軍、李紅梅、甄建華、賈永全、徐孟珂、李陽鳴、張晨、李曉威等。

      2006年7月18日,晚:中國京劇院為梅蘭芳大劇院建筑工人舉行慰問演唱會

      中建一局二公司近300名工人被請進(jìn)中國京劇院實驗劇場觀看慰問演唱會。被邀請觀看演出的都是參與梅蘭芳大劇院建筑的工人,在近兩年的建設(shè)過程中,參與建設(shè)的工程技術(shù)人員和建筑農(nóng)民工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為梅蘭芳大劇院的建設(shè)做出了重大貢獻(xiàn)。當(dāng)晚舉行的首場慰問演唱會,劇院特別選派了中青年藝術(shù)家和優(yōu)秀青年演員于魁智、李勝素、李巖、鄧敏等強大演出陣容。演出節(jié)目豐富多彩,既有《紅燈記》、《四郎探母》、《貴妃醉酒》等現(xiàn)代戲、傳統(tǒng)戲選段,也有通俗歌曲《青藏高原》,還有戲曲小品表演《打虎游街》選段等。

      2006年9月29日:紀(jì)念范鈞宏先生誕辰九十周年京劇演唱會舉行

      紀(jì)念范鈞宏先生誕辰九十周年京劇演唱會舉行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參加的演員有李慧芳、劉長瑜、馮志孝、王晶華、寇春華、于魁智、張建國、張火丁、李勝素、鄧敏、刁麗、李巖、于萬增、耿巧云、江其虎、袁慧琴、呂昆山、黃炳強、李紅梅、魏積軍、畢楊、郭瑤瑤、張?zhí)m、徐孟珂、陳淑芳等。

      演出唱段(不完全統(tǒng)計)

      《蝴蝶杯》(李慧芳) 《調(diào)寇審潘》(馮志孝)

      《佘太君抗婚》(王晶華)

      《九江口》(陳真治)

      《滿江紅》(于魁智,李勝素)

      《白毛女》(張建國,陳淑芳)

      《楊門女將》(鄧敏)

      《蝶戀花》(刁麗)

      《初出茅廬》(于萬增)

      《春草闖堂》(耿巧云)

      2006年10月20日,20時:中國京劇院二團(tuán)2006年赴成都演出第一場

      中國京劇院二團(tuán)在成都金色歌劇院演出第一場,此次為中國京劇院首次赴成都演出。

      演出劇目

      《楊門女將》(鄧敏飾穆桂英)

      2006年11月16日:2006年“百花芬芳——京劇名家演唱周”第五場

      “百花芬芳——京劇名家演唱周”舉行。第五場為旦角名家專場二,演員有(按姓氏筆畫):鄧敏、劉薇、劉桂娟、呂慧敏、張萍、張艷玲、張慧芳、李潔、李國靜、李勝素、李海燕、遲小秋、趙秀君。

      2006年11月25日:2006年11月25日長安大戲院演出

      長安大戲院本日演出京劇,由中國京劇院張火丁工作室演出。

      演出劇目

      《紅鬃烈馬》(張火丁,金喜全,熊明霞,鄧敏,宋小川,寇春華)

      2007年2月1日,19時30分:中國京劇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八天

      中國京劇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八天。在長安大戲院演出。

      演出劇目

      《陸文龍》(鄧敏,黃炳強,王旭東,畢楊,李紅梅,黃占生,馬阿龍,趙永墩)

      2007年2月2日,19時30分:中國京劇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九天

      中國京劇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九天。在長安大戲院演出。

      演出劇目

      《包龍圖夢斷金蟬案》(魏積軍,鄧敏,黃炳強,徐孟珂,金星,郝仕鵬,王旭東,王珍,馬翔飛,畢楊)

      2007年2月4日,19時30分:中國京劇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十一天

      中國京劇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十一天。在長安大戲院演出。

      演出劇目

      《大·探·二》(鄧敏,黃炳強,魏積軍,李曉威,郝仕鵬,張晨)

      2007年2月18日,19時30分:中國京劇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十七天

      中國京劇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十七天。在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紅色經(jīng)典》演唱會,參加演出的有李世濟、葉少蘭、馮志孝、耿其昌、張連祥、鄧敏、袁慧琴、黃炳強等。

      2007年2月19日,19時30分:中國京劇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十八天

      中國京劇院2007年新春演出季第十八天。在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名家名段》演唱會,參加演出的有李世濟、葉少蘭、馮志孝、耿其昌、張連祥、鄧敏、黃炳強、魏積軍等。

      2007年2月21日,14時:北京湖廣會館賡揚集舉辦2007春節(jié)京劇演出

      北京湖廣會館賡揚集舉辦春節(jié)京劇演出。演出將由北京京劇院資深丑角張永生、盧冬來合演的《過年》拉開帷幕,姜亦珊彩唱《狀元媒》選段,中國京劇院李巖、天津京劇院康萬生合作彩唱《二進(jìn)宮》,北京戲曲藝術(shù)職業(yè)學(xué)院青年教師李萌等友情助演。原北京戲曲藝術(shù)職業(yè)學(xué)院院長孫毓敏、中國京劇院三團(tuán)團(tuán)長張建國、二團(tuán)團(tuán)長鄧敏等加盟演出。

      2007年4月28日:第三屆兩岸經(jīng)貿(mào)文化論壇戲曲文藝晚會舉行

      第三屆兩岸經(jīng)貿(mào)文化論壇戲曲文藝晚會在全國政協(xié)禮堂舉行,由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主辦。

      演出節(jié)目

      《國粹飄香》流水聯(lián)唱:《雙陽公主》(丁曉君)、《春草闖堂》(耿巧云)、《鎖麟囊》(李海燕)、《穆桂英掛帥》(董圓圓)

      《長生殿·小宴》(蔡正仁,張靜嫻)

      《將相和》(張建國,鄧沐瑋)

      《楊門女將·探谷》(鄧敏,徐瀅,潘月姣,靳春璽)

      《牡丹亭·游園》(沈豐英,沈國芳)

      《四郎探母·坐宮》(李維康,耿其昌)

      《貴妃醉酒》(梅葆玖)

      《大登殿》(于魁智,李勝素,管波,趙葆秀)

      2008年4月27日:中國戲劇家活動基地落成

      由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和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共同設(shè)立的中國戲劇家活動基地,在?谑写笾缕骆(zhèn)正式落成。

      尚長榮、裴艷玲、顧薌、王紅麗、萬山紅、張克勤、張凱麗、鄧敏、谷好好、于蘭等二十余位梅花獎獲得者統(tǒng)一身著海島風(fēng)情濃郁的彩色襯衫,穿過大致坡的戲劇大道、走上紅地毯,并在基地門前種下檳榔樹,為基地的落成增添了一道亮色。

      中國戲劇家活動基地的建設(shè)分為二期,竣工的一期主要包括戲劇文化展示廊、培訓(xùn)教室、練功房、創(chuàng)作間等。

      落成典禮后,梅花獎獲得者與?谑协倓F(tuán)、大致坡常駐民營瓊劇團(tuán)的演員同臺獻(xiàn)藝,拉開了梅花獎藝術(shù)團(tuán)“海南行”的帷幕。

    名人推薦
    • 戴福鑄
      戴福鑄,男,京劇丑角。戴國恒和鮮牡丹之子,戴寶艷之弟。主要代表作有《鎖麟囊》中的司儀,《玉堂春》中的沈燕林,《打面缸》中的師爺?shù)取?991年去...
    • 董圓圓
      董圓圓,京劇演員,生于1964年,代表作有《霸王別姬》《昭君出塞》《天女散花》等。獲第十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全國京劇青年演員評比展演 一等獎。20...
    • 翟韻奎
      翟韻奎,男,京劇武丑。早年入富連成科班,得葉盛章先生親傳。出科后曾與唐韻笙、高盛麟、楊榮環(huán)、王金璐、陳永玲等合作。先后與楊盛春、趙燕俠、...
    • 丁震春
      丁震春,男,京劇武生,原在沈陽京劇院,1978年4月經(jīng)京劇名家王玉蓉引見,專程赴京向高盛麟先生學(xué)“靠”戲,得到高先生悉心傳授;
    • 董文華
      董文華,1962年6月29日出生于遼寧沈陽,中國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tuán)獨唱演員,成名于20世紀(jì)80年的中國歌壇巨星之一...
    • 傅希如
      傅希如,男,國家一級演員,上海京劇院優(yōu)秀武生,老生演員。“京劇王子”、“京劇帥哥”、“傅老板”是“粉絲”們對傅希如的別稱。先后畢業(yè)于上海市...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