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軼 - 簡介
朱文軼,資深媒體人。千橡互動集團貓撲網總編輯。2000年于華中理工大學獲文學、法學雙學士,后就讀新聞傳播學碩士。2001年供職于《三聯生活周刊》,曾任三聯生活周刊資深主筆。2010年加盟千橡互動集團。報道領域廣泛,擅長社會經濟類題材和區(qū)域生態(tài)經濟的觀察報道,有豐富的高官采訪和城市報道經驗,對政府危機公關和城市現代化觀察極富洞見。因“河北一秘”李真案報道和揭露“同一首歌”黑幕報道兩次被評為“南方周末”致敬年度調查報道獎;曾在2005年松花江水體污染哈爾濱暴發(fā)城市停水危機中獨家采訪哈爾濱市市委書記杜宇新;被《三月風·新聞人物》雜志評為2006年度影響中國的記者;2008年其參與采訪并撰寫的《安徽小崗30年變遷:嚴宏昌的家庭史》獲得騰訊網2008年首屆“影響中國年度華語傳媒盛典”年度人物報道提名;2009年報道陜西神木免費醫(yī)改中,對醫(yī)改過程報道詳盡和對神木民間財富路徑觀察獨到,獲得騰訊網第二屆“影響中國年度華語傳媒盛典”年度調查報道提名。其作品風格明晰,文字優(yōu)美,是三聯新聞風格的代表人物。已經出版作品:《進城1949》(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斷裂的鄉(xiāng)土》(讀書生活新知三聯書店)、《做官:13位中國官員應對危機之道》等
朱文軼 - 代表作品
《陜西神木醫(yī)改調查》
文章選讀:
街道不太整潔;嚴重的貧水和風沙仍是困擾這里的大問題;最昂貴和最低廉的汽車共同奔跑在城市里,它們都數量眾多。神木依舊是陜北黃土高原里最富庶的地方,也是“如今能在‘金融危機’覆巢下置身事外的極少數城市之一。”一名神木官員對本刊說。和過去幾十年間的驚人變化一樣,這座城市內在的張力永遠比它展開的外表更令人難以捉摸。
為了避免病床緊張,神木縣原本計劃今年1月1日實施的“免費醫(yī)療”政策推遲了3個月——政府在等待縣醫(yī)院的搬遷竣工。從3月份起,擁有神木戶口的干部職工和城鄉(xiāng)居民,只要參加了城鄉(xiāng)居民合作醫(yī)療和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險,將享受近乎免費的住院起付線報銷制度。
但免費醫(yī)療的開閘還是在神木縣引起了短暫的混亂,所有定點醫(yī)院在片刻平靜之后就出現了爆滿,以至于政策設計者不得不給一家原本在“定點醫(yī)院”名單之外的民營醫(yī)院開了綠燈,將它增補吸收進這個公共醫(yī)療體系中。政策執(zhí)行機構“全民康復醫(yī)療辦公室”對無序迅速給予了回擊。一個拿著別人的“合作醫(yī)療證”前去看病的冒充者被揪了出來,那個受牽連的不幸家庭將面臨被吊銷“醫(yī)療證”、免除“免費醫(yī)療”福利的嚴厲懲罰。
挑戰(zhàn)剛剛開始。十年間,這個陜北縣城的財政收入增加了百倍以上,民間財富的增值還要更為驚人!斑@里的經濟現象經濟學家也解釋不了!薄翱祻娃k”主任張波對本刊說。如何分配和使用這些資源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管理和約束這筆數量巨大的資金,成為縣委書記郭寶成需要面對的任務,如果一不小心,它們會給已經失去平衡的城市繼續(xù)增加困擾,還會成為機關和部門腐敗的源頭……。
《生命之輕》
文章選讀:
沒有任何征兆,10月28日傍晚,43歲的程春明被一個素不相識的小伙子殺死在了自己的課堂上。他高瘦的身軀倒下去的時候,他對周圍的一切仍然毫無戒備。他的四周只有熟悉的講臺和黑板,他對臺下的聽眾再熟悉不過了,其中幾個學生跟他一起去過他的新居,還有幾個常常和他在學校不遠的京表小吃市場吃牛肉面、喝啤酒。
當天要講的《比較法總論》還沒有正式開始。程春明醒目地倒在血泊里,穿著學生們熟悉的金色領帶,黃色襯衣,黑色馬夾,金邊眼鏡。他那條標志性的灰色毛線圍巾沒有能夠擋住鋒利的刀刃,沾滿了鮮血,飄散在地上。兇手根本沒有給他留出生路,他從程春明的右側躥了出來,第一刀就砍斷了右頸動脈。身體里全部的滾燙血液,經由心臟,從動脈的豁口處噴涌而出。
有學生在接到自首報警趕來的公安將兇手制服時,碰巧看到了那雙年輕而絕望的眼神,他回憶說,“他的眼袋很深很重,眼圈很黑,感覺很灰暗,經歷了不小的精神掙扎!背檀好鳑]有看到這雙眼睛,他沒法明白這雙眼睛里的巨大仇恨從何而來。他可能連這個當面奪走自己性命、名叫付成勵的年輕人的面部輪廓都沒看清,他對后者一無所知。在后來沸沸揚揚的傳聞里,這兩個年紀相差11歲的陌生人成了傳說中的“情敵”。
他死得毫無征兆。要說程春明生前被何事所困擾,這位法國留學回來的青年教師能列舉出一籮筐:這些年,他的工資漲得很緩慢,在家里他的收入還比不上比自己年輕10來歲的妻子;他12年的異國留學生活就夠曲折了,回國后,他在學校的仕途上走得同樣坎坷,他的副處長職務只做了兩年就在換屆的時候給順理成章地擼掉了,他這個人沒什么心機,跟學校和學院的頭頭臉臉就是相處不歡;
他被一些學生所愛戴,可在中國政法大學,總的來說,他是一個邊緣人,他為人處事的“法式風格”是學校體制中的點綴,成不了主流,當然也不會有影響力;他喜歡用西式的禮節(jié)去熱情贊美身邊年輕的女生,他跟有些學生的關系顯得親密無間,這在現在的師生關系里難能可貴,可這卻讓他惹上不少流言蜚語,生活作風的傳言曾經騷擾過他,還有人為此到學校領導那里打過他的小報告;
他直到40歲才被評為研究員,從副高職稱轉正高職稱的道路一波三折。而這個階段正是中國政法大學在高校市場化背景下快速擴張的時期,他2000年剛進學校的時候,全校才不到70名教授,現在,教授名額已經接近200了。更讓他郁悶的是,在他“多年媳婦熬成婆”之后,新校長徐顯明到任,大刀闊斧地改革,重用引進人才,許多跟他一樣有留學背景的青年學者直接就被破格“扶正”了。他只能感慨時運不濟。
可這些雞毛蒜皮的煩惱說起來沒什么大不了的,不止程春明一個老師會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這里面也實在沒有一件足以給他帶來危險,甚至將他推向生命的絕境。
尋找陌生殺機背后的理由,成為人們最為熱衷的事。這場意外兇殺成了10月28日到11月初中國政法大學校園論壇“滄海云帆”上最熱鬧的談資,28日當天晚上這個BBS一夜間刷新了上千條帖子。這些旁觀者的追究給事件中的無辜者造成了新的傷害。
這是一次道德拷問的艱難過程。當越接近真相,人們越會發(fā)現,老師、學生、學校、甚至社會,都無法推諉他們在事件中需要付出的責任;而另一方面,所有當事方又無不充當了受害者,沒人能在這場因果循環(huán)的悖論中幸免于難。到底什么才是悲劇的元兇?
《一個創(chuàng)新建筑的防火與失火》
文章選讀:
“它會倒嗎?”
“央視大樓像蠟燭一樣燒起來了!”建筑評論家方振寧在2月9日當晚21點多接到建筑師王昀的電話,連忙打車趕過去,到大望路就交通管制了,又回家騎車到現場。
站在央視北門朝陽路的西側路綠化帶上看,方振寧向本刊記者敘述,“當時仍有明火在頂部第三、第四層燃燒,消防水槍打不上去”。一些更早的目擊者告訴方振寧,那也是煙花最早引燃處。方振寧說,他趕到時,鈦合金的外表皮已經燒得所剩無幾,滾滾濃煙從里向外冒。
方振寧是現場數千名圍觀者之一。警戒線仍在擴大,從22點開始的緊急疏散已經持續(xù)了半小時,火災現場設置的北側警戒線向外推到朝陽劇場左右。京廣橋東西向的交通基本中斷。但圍觀者并沒有散去,反而越聚越多,人們緊貼著范圍擴大的警戒線,火區(qū)的外圍形成了一層嚴密的人墻。22點50分,盡管大樓東面的火勢已被消防人員控制,南面的火仍在燃燒,火勢高達80米到100米。“它會倒嗎?”這是多數在場者的最大疑問。
朱文軼 - 關于《三聯生活周刊》
《三聯生活周刊》前身為鄒韜奮先生在20年代創(chuàng)辦的《生活》周刊,韜奮先生的創(chuàng)刊目的是:“每星期乘讀者在星期日上午的閑暇,代邀幾位好友聚攏來談談,沒有拘束,避免呆板,力求輕松生動簡練雅潔而饒有趣味”,以“供應特殊時代的特殊需要的精神食糧”。1995年,時逢鄒韜奮先生誕辰100周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繼承《生活》周刊的傳統(tǒng),于1月14日恢復出版了《三聯生活周刊》,其定位是做新時代發(fā)展進程中的忠實記錄者,做中國的《時代》周刊。
千橡互動集團(China InterActive Corp)成立于2002年,是中國第一的互動娛樂集團,集娛樂互動門戶、移動增值業(yè)務、多媒體內容傳輸等多元化業(yè)務為一身的綜合性互聯網集團公司。作WEB2.0理念的積極倡導者與實踐者,千橡互動集團秉承網民自主創(chuàng)造內容的新一代互聯網精神,以全新的互聯網溝通方式,打造中國下一代最大的網絡富媒體娛樂互動平臺。旗下包括貓撲網、人人網、糯米網、千橡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