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阿圖爾·格律米Grumiaux,Arthur 奧比利時小提琴家。1921年3月21日生于維萊佩爾萬(Villers-Perwin),幼年從外祖父學琴,9歲入沙勒羅瓦(Charleroi)音樂學院,12歲入布魯塞爾音樂學院。1939年獲維厄當和普呂姆獎。1940年成為比利時政府演奏榮譽獎的第一名獲獎?wù)。畢業(yè)后去巴黎,從埃乃斯庫短期進修。1940年春首次舉行獨奏會。1945年與BBC交響樂團合作舉行在英國的首演,名噪一時。1949年繼杜布瓦任布魯塞爾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1951年與大衛(wèi)·奧伊斯特拉赫合作巴赫的《雙小提琴協(xié)奏曲》。1952年在卡內(nèi)基音樂廳演奏莫扎特的《第三小提琴協(xié)奏曲》,1953年在倫敦皇家節(jié)日大廳演奏貝多芬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獲得成功,由此成為世界著名演奏家。1986年10月16日逝世于布魯塞爾。他也經(jīng)常演奏現(xiàn)代作曲家的作品,很受聽眾歡迎。他錄制了不少唱片,最著名的有巴赫的6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和帕萊塔、貝多芬的全套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與著名女鋼琴家C.哈斯基爾合作)等。
作品簡介
《莫扎特-第二十四號小提琴奏鳴曲》
專輯:哈斯姬兒的經(jīng)典集
鋼琴:哈斯姬兒
小提琴:格呂米奧
CD編號:CD4Philips442623-2(單聲)
專輯簡介:哈斯姬兒——羅馬尼亞女鋼琴家,7歲登臺,先在維也納跟羅伯特學習,后考入巴黎音樂學院,是科爾托的學生.1910年獲巴黎音樂學院鋼琴比賽第一名,從此開始巡回演出,40年代定居瑞士。哈斯姬兒在當學生期間,就被小提琴演奏家伊薩伊選中,合作演奏二重奏;畢業(yè)后,還經(jīng)常與埃乃斯庫、卡薩爾斯合作舉行演奏會。二次大戰(zhàn)結(jié)束后,她參加卡薩爾斯主持的第一屆普拉德音樂,結(jié)識格呂米奧,開始合作二重奏,哈斯姬兒體弱多病,其演奏以追求細微的強弱音色變化而著稱,在法國曾被稱為"莫扎特再世",她是莫扎特最好的演奏家之一,可惜大部分錄音都是單聲。歷史錄音迷不可錯過的唱片,1958年經(jīng)典的錄音,企鵝歷史錄音三星評價版本。雖然是單聲道的錄音,哈斯姬兒和格呂米奧的演繹同樣看到光彩照人的莫扎特。
個人評價
阿圖爾·格呂米奧的演奏,音色純凈、典雅,經(jīng)常是一種柔美中的靜謐,有一種清香高潔之美。阿圖爾·格呂米奧留下的大量錄音中,第一位的是對莫扎特與舒伯特的演繹,第二位是對巴赫的演繹,然后才是貝多芬、布拉姆斯與其他作曲家。他有一把名為“梯坦”的斯特拉蒂瓦里琴,但在音樂會上通常使用一把1744年制造的“瓜納里”琴。阿圖爾·格呂米奧是法比小提琴派的代表,又有著濃烈的浪漫派風格,演奏音色純凈、典雅,表現(xiàn)出柔美中的靜謐。Philips曾經(jīng)出版他60張的作品全集。
在同期錄制的德彪西的《小提琴奏鳴曲》中,格呂米奧舍棄了一般采用的夢幻一般的進入,把重點放在了揭示這夢幻的面紗下隱藏著的古典主義的真容。格呂米奧喜歡把弓毛繃得相對松弛,依靠壓力較輕的運已來取得綿延無盡的運弓效果和純凈的音質(zhì)。這種手法在兩根高音弦上的效果尤佳。塔蒂尼《魔鬼的顫音》奏鳴曲和維塔利的《恰空》中,都有許多雙音段落,格呂米奧的演奏干凈清晰,他獨特的運弓方法,使這些雙音聽起來格外激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