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人利物
馬曰琯本籍安徽祁門,祖父馬承運始業(yè)鹽兩淮,馬曰琯自小僑居揚州新城東關(guān)街,世代經(jīng)營鹽業(yè)。馬曰琯曾經(jīng)以附貢生的資歷援例候選主事,授道臺銜。雍正十二年(1734年),獨資興建梅花書院,此院原名為崇雅書院。乾隆元年(1736)馬曰琯曾被推舉參加博學(xué)鴻詞特別考試,堅辭不赴。馬曰琯有弟馬曰璐(1711~1799),字佩兮,號南齋,兄弟互為師友,人稱“揚州二馬”。
馬曰琯家庭豪富,但為人慷慨,熱心地方公益事業(yè),曾捐資開掘揚州溝渠,筑漁亭孔道等。乾隆帝南巡時,賜御書。杭世駿在寫馬曰琯墓志銘稱:“以濟人利物為本懷,以設(shè)誠致行為實務(wù)。”“傾接文儒喜交久敬,意所未達,輒逆探以適其欲。”
傾接文儒
馬曰琯一生喜愛寫詩、藏書和結(jié)交文人雅士,雍正年間,在揚州建造小玲瓏山館,廣交天下名流,“四方人士聞名造廬,授餐經(jīng)年,無倦色”。著名學(xué)者全祖望、厲鶚、金農(nóng)、鄭板橋、陳章等都是小玲瓏山館的常客。馬曰琯曾自為盟主,同厲鶚等人結(jié)“邗江吟社”,吟詩作賦、游歷山水。馬曰琯還替鄭板橋還清債務(wù),袁枚說馬曰琯“橫陳圖史常千架,供養(yǎng)文人過一生”。沈德潛評其詩為“峭刻得山之峻,明凈得水之澄”,可見水平很不一般,今傳《沙河逸老集》10卷和《嶰谷詞》1卷!肚迨犯·文苑傳》有馬曰琯傳,足證他的文名確為當(dāng)時所重。
獻書義舉
馬曰琯喜愛考校典籍,家中專設(shè)刻印坊,不惜費資刻印書籍,如刻朱彝尊《經(jīng)義考》一書,就花去千金,當(dāng)時稱這一批書為“馬版”。小玲瓏山館又是馬氏藏書樓名稱,藏書多達10余萬卷,有“甲大江南被”之說。1772年四庫全書館設(shè)立,馬曰琯的兒子振伯獻藏書776種,為全國私人獻書之冠,受乾隆皇帝褒獎,賜《古今圖書集成》一部、《平定伊犁金川詩圖》1幅,并親題《鹖冠子》相贈。《四庫全書總目》著錄馬氏藏書有373種5529卷,其中經(jīng)部57種670卷,史部123種1658卷,子部43種731卷,集部150種2470卷。乾隆四十二年(1777),馬曰琯的兒子馬振伯呈請將梅花書院歸公,改由鹽務(wù)衙門管理。
詩作選摘
【霍家橋道中和竹町韻】
車鳴十五里,南郭且閑尋。冷翠風(fēng)前亂,古香云外侵。
人因吟秀句,天為寫寒林。更待來朝雪,平田一尺深。
【題方邴鶴琴鶴送秋圖】
一聲鶴淚泬寥天,坐對高空思渺然。試向孤亭彈別調(diào),白云黃葉滿山前。
【挽許卯君】
十上知稀一哭回,文窮翻令此身摧?沼嗲锞硭研泻D,那復(fù)春卿解拾才。
淪沒已無仙桂分,凄涼贏得酒壚哀。不辭雪涕為君語,及第由來慰夜臺。
【追涼示四弟半查】
追涼到處與兄連,竹榻生衣尚宛然。覆局每當(dāng)疏雨后,論書多在晚風(fēng)前。
丹鉛手勘留三傳,茶荈孤傾已十年。今日夜臺應(yīng)太息,謝家群從總?cè)A顛。
【擬復(fù)竹西亭和洴江太史】
邗溝東畔竹西亭,歲歲尋游感廢興。細雨斜廊還有井,夕陽秋寺欲無僧。
幾時碧玉圍千個。依舊紅欄覆雨層。收取江南煙樹色,蒼茫祇借一枝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