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張國賓 元代戲曲作家,演員。名一作張國寶,藝名喜時營(營一作"豐")。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不詳。鐘嗣成《錄鬼簿》載張國賓曾任教坊勾管(據(jù)《元史·百官志》,教坊司所屬有"管勾"官,"勾管"或誤)。所作雜劇今知有四種:《高祖還鄉(xiāng)》已佚,《薛仁貴榮歸故里》、《相國寺公孫合□衫》及《羅李郎大鬧相國寺》三種皆存。
《薛仁貴榮歸故里》寫薛仁貴靠征伐之功發(fā)跡變泰,其間父母卻在家受盡窮困凄涼。劇本反映封建社會中一部分農(nóng)民企慕榮貴的思想,也寫出一旦發(fā)跡后忘本變臉的行徑。薛仁貴拜"天下兵馬大元帥",衣錦還鄉(xiāng),騎在馬上,口口聲聲"兀那莊家","兀那廝",不認當年窮苦伙伴。鄉(xiāng)人辨認出他后,發(fā)出"你看他馬兒上簪簪的勢,早忘和俺掏斑鳩爭攀古樹,摸蛤蟆混入淤泥"的感慨。作者在頌揚發(fā)跡變泰的人生經(jīng)歷的同時,也反映了封建社會中的一些矛盾。此劇描寫生動自然,曲詞通俗淳樸,富有鄉(xiāng)土氣息!逗稀跎馈芬粍,寫惡棍陳虎受人之恩反奪人妻,使恩人張孝全家產(chǎn)蕩盡,家人離散。18年后張子報仇,方得合家團聚。劇情曲折,以一件□衫為張家祖孫三代相認的表記,表現(xiàn)了懲惡揚善的主題。此劇流傳較廣,后世有不少劇種改編上演!读_李郎》一劇,《元曲選》題為張國賓作,但《錄鬼簿》未著錄,因此有人以為非他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