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稱德天皇

    稱德天皇

            稱德天皇稱德天皇:(第48代天皇,在位764—770)稱德天皇聲稱自己是以出家人身份治理國家,自然大臣也可以是出家人。于是提拔她的和尚情人道鏡為太政大臣,766年10月,進一步授其“法王”之位,其供奉完全和天皇一般無二。兩人同宿同飛,道鏡出入宮禁,儼然成了無發(fā)的天皇。一時間,稱德天皇與“妖僧”道鏡實行恐怖統(tǒng)治,大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一言堂。

     


    簡介

      第48代天皇:稱德天皇(女,在位764-770)。稱德天皇聲稱自己是以出家人身份治理國家,自然大臣也可以是出家人。于是提拔她的和尚情人道鏡為太政大臣,766年10月,進一步授其“法王”之位,其供奉完全和天皇一般無二。兩人同宿同飛,道鏡出入宮禁,儼然成了無發(fā)的天皇。一時間,稱德天皇與“妖僧”道鏡實行恐怖統(tǒng)治,大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一言堂。朝廷內外,人心惶惶,不可終日。稱德天皇雖然自己與和尚盡享床笫之樂,卻下令禁止有婦之夫與第三者來往--真是只許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

      道鏡被封為國師,一時權勢熏天。不想,道鏡得隴望蜀,不再滿足于天皇的情人,竟想自己親自當一回真天皇。767年,在道鏡主持下改元為“神護景云”。769年5月,他暗中指使宇佐的八幡宮的主神官散布“道鏡即位,天下太平”的神諭。八幡神宮并正式向朝廷宣布了神諭,遭到貴族、大臣以及大部分正直僧人的反對。一天夜里稱德女皇聲稱她夢見八幡大神教她去宇佐神宮去取神諭。稱德天皇派和氣清麻呂為特使,前往神宮去確認神諭。如果神諭為真,她就讓位給道鏡。過了一個月,和氣清麻呂取回的神諭說:“道鏡無道,敢窺神器,天國立嗣,要歸皇族。無道之人,宜早清除!钡犁R請稱德女皇懲罰和氣清麻呂,稱德女皇也很不滿意這個神諭,便將和氣清麻呂流放。道鏡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干脆準備武裝奪權。稱德女皇在臨終前得到道鏡起兵的情報,命令平城京的守衛(wèi)任務交給藤原氏兄弟,挫敗了道鏡的陰謀。不久稱德女皇去世,天皇夢泡了湯的道鏡跑到天皇陵為他的情人女皇守陵去了。

    系譜

      祖父:文武天皇

      祖母:藤原宮子

      父:圣武天皇

    稱德天皇

      母:光明皇后

      弟:基王

      異母兄弟姐妹:井上內親王、不破內親王、安積親王

      陵墓:高野陵

    絕代艷后

      絕代艷后,風流女帝,日本孝謙天皇,受了當時唐朝武、韋的影響,私生活非常放蕩,她沒有正式結過婚,憑她的嬌媚潑辣,有效地統(tǒng)御了她的群臣,一個個五體投地,拜倒石榴裙下。

      可憐,人到中年,感情最脆弱的時候,偏偏被她所最寵信的表兄仲麿所冷淡,她心灰意懶,病魔纏身,一氣之下遁入空門。哪知出家之后,巧遇奇緣,一個野心和尚,法名道鏡,抓到這一空隙,挺身而進,果然大獲寵幸,使得孝謙古井重波,這位已經退位的天皇,又重新踐祚,改稱稱德天皇。

      在熱戀中她昏了頭,把她這個情郎和尚封為太政大臣禪師,讓他管理朝政,儼然宰相,她說:“朕為出家之天子,應有出家之大臣為輔。”但不久她還嫌給他的榮寵不夠,又改封他為法王,待遇擬于天皇,一樣的乘鳳輦,御錦袍。又把他的一家,個個封任顯要,派道鏡和尚的弟弟凈人任內豎省長官。內豎省等于唐宮的錦衣衛(wèi)府,管理皇室的衛(wèi)隊和兵器總庫。女天皇簡直把她自己的性命都交給了道鏡,道鏡到了這步田地,野心難戢,再登上半步,便是天皇了,他于是和日本神道教的主神官阿曾密議,授意阿曾上奏:“八幡大神有旨,倘由道鏡來即天位,天下必然太平。”女帝果然相信,日有所思,夜必有夢,她也夢見八幡大神來告,命她派宮女法均到宇佐來聽旨。法均是女帝的親信,派她去做女帝的代表,本來很合適,不過迢迢數百里跋涉到宇佐,路途太遠,單身女人十分不妥,并且法均年齡也大了,禁不起勞頓,想來想去只好再由法均找個代表,于是選定了她的弟弟,年輕力壯的清麿去跑一趟,清麿出發(fā)之前,道鏡再三叮囑,要照主神官的指示回報,可是清麿到道鏡的師傅路豐永法師那里去辭行時,這位白眉皤然的老法師說道:“倘若道鏡真的即了天位,老僧無面目再對世人,只有學伯夷叔齊恥食周粟,絕食而死了。”清麿大受感動,叩拜而去。

    西大寺銅像

      西大寺,是日本真言律宗的總本山,亦稱高野寺、四王院,位于奈良市西大寺芝町。山號秋筱山,本尊是釋迦如來。因位于平城京(奈良,當時的首都)西,相對于城東的東大寺,而取名西大寺,為南都七大寺之一。天平神護元年(765)由稱德天皇發(fā)愿創(chuàng)建,開山為常騰。鎌倉時代,叡尊受東大寺戒壇院凝然(1240—1321)振興南都教學的影響,在復興戒律的基礎上,增加對密教的理解與探索,將西大寺開辟為真言律宗的道場。西大寺現(xiàn)有七座塔頭子院,八十余所地方寺院。

      天平寶字八年(764)九月十一日,稱德天皇(當時稱孝謙天皇)發(fā)愿鑄造金銅七尺四天王像,并于翌年(即天平神護元年)創(chuàng)建西大寺。當時天皇寵臣、高居太師(太政大臣)正一位要職、權傾一時的惠美押勝(藤原仲麻呂)謀反叛亂,后被發(fā)覺,在官兵的追殺之下逃往近江(今滋賀縣)方向,其日正是天平寶字八年九月十一日。為鎮(zhèn)護國家、祈禱和平,以求今后不再發(fā)生類似的叛亂,國泰民安,稱德天皇下令鑄四天王像,建西大寺。通常寺廟以如來部的釋迦如來或藥師如來為本尊,而西大寺當時卻以天部的四天王為本尊,這正是西大寺的獨特之處。

    崩殂

    執(zhí)政晚年

      稱德女皇在執(zhí)政的晚年,一方面支持了吉備真?zhèn)涞热怂M行的經濟改革、司法改革以及整頓政權和開拓國土;但另一方面由于寵幸遭鏡和尚,讓道鏡把持朝政和大興土木,也犯有嚴重錯誤。稱德自769年4月病重起,直到8月初駕崩,主要是吉備真?zhèn)渲獋溆衫谏砼苑獭?少F的是當稱德對道鏡黨徒的陰謀察覺后,采取了防范措施。這對稱德女皇形象的挽回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根據稱德女皇的遺詔,年過花甲的白壁王繼登天皇御座,是為日本的第49代天皇—光仁天皇。

      光仁天皇采取一些措施,撥亂反正,并將道鏡及其同黨給予了堅決處理。

      孝謙、稱德時期先后執(zhí)政的十五年,正是奈良時代和天平文化的頂峰階段。對這一時期的經濟、政治以及意識形態(tài)等方面的特征,加以總結、歸納和分析,很有意義,對孝謙其人、其事一分為二地深入評析,特別是適當地同中外其他女皇作些比較,更能深入地、全面地理解孝謙女皇。孝謙是個人,不是神,她有卓越成績和貢獻,也有嚴重錯誤和污點,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階級分析的方法全面評價她很有必要。本章最后這一部分的闡述,實際具有本書小結的含意。

    病危

      稱德女皇770年(神護景云四年)2月,第三次在由義宮行幸時,又有道鏡陪伴著。由義宮是在道鏡出生地弓削新建起的宮,它與東邊的平城京相對,故稱為“西京”,包括今天大販府的八尾市。稱德在弓削鄉(xiāng)期間,由于受到擔任河內職大夫的式家藤原雄田麻自(百川,乃藤原字合之幼子)的照顧,稱德玩得特別開心。那里風景秀麗,連接生駒、高安山峰,既有一望無際的平原,又有能連帆遠航的難波海港。在那里舉行了大規(guī)模的歌會和華麗的野外游宴,女皇幾乎日夜觀賞歌舞。正因為過度勞累,使年過半百的稱德,在4月回平城京后,便一病不起了。

      稱德女皇病情日益加重的原因,既有本身的情況,也有客觀的原因。

      稱德女皇本身自幼生長在皇宮之內,過著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 1200多年前人們的壽命都不長,那時同目前的醫(yī)療條件大不同。現(xiàn)在日本人的平均壽命在70歲以上,而八世紀時,多數人40多歲死亡是正常的年齡,“享年50歲,就當時來說,人們公認是長壽的了”。①自古帝王們多半是花天酒地縱欲無度,因而很少有長壽的。就稱德女皇來講,還有其客觀上的一些影響。

      首先是幾年來,社會上階級矛盾加劇下的“政情不安”。

      由于道鏡任太政大臣兼法王,到處廣建佛寺、大興土木、尤其是西大寺、西隆寺建立時耗資巨大,西大寺的16米高的塔址和眾多雕刻,就出土的各式色瓦看來,當時相當華麗。百姓的租稅搖役過重,朝廷日益失去民心,不滿情緒增加。

      其次是皇族、豪族中潛在的矛盾、不滿甚至仇恨。隨著幾次叛亂中被殺或被流放人的后代逐漸長大,這一點更為明顯。稱德女皇每逢見到桔奈良麻目之遺孤桔清友時,心情常常難過而思緒萬千?粗矍逵涯菑埱逍、白皙而聰慧的臉,稱德覺得這個少年是否會記恨自己呢?桔奈良麻呂對藤原件麻自這個人透骨的分析并沒有錯,而且桔奈良麻呂對自己一直很尊敬和友好的,海不該對桔奈良麻目太嚴酷了。在這個問題上,道鏡的態(tài)度卻大相徑庭,道鏡甚至認為鎮(zhèn)壓完叛亂就不該給他留下后嗣,有了后嗣遲早都是禍害。

      再次的影響便是“八幡神托事件”中對和氣清麻呂姐弟的流放,朝中大臣們很不以為然。有些大臣認為這是顛倒黑白,太過分了。而稱德女皇也覺得有些過頭,尤其是對和氣廣蟲的處理,時感內疚。

      和氣廣蟲(法均尼)本來是孝謙上皇最信賴的人,準備派敕使去宇佐確認神諭時,最先考慮的人選便是她。廣蟲原來的丈夫葛木連戶主本來是藤原仲麻自任紫微中臺時的次官,深得光明皇后和仲麻目的信賴,葛本連戶主在天平勝寶年間功績多、十分活躍,連759年(天平寶字三年)末的文獻中都有他的名字載入。連戶主約是在760年光明皇太后逝世前后死去的。廣蟲仕孝謙上皇期間忠心耿耿。廣蟲人品敦厚,她主動收留養(yǎng)育了不少孤兒。756年(天平勝寶八年)以前,八年間,她把平城京中的孤兒男9人、女1人都撫養(yǎng)成人。這些孤兒都入了葛木連戶主的家庭,賜姓葛木連,廣蟲待他們像親生兒女一樣。當764年(天平寶率八年)藤原件麻呂叛亂,戰(zhàn)火遍及各地時,廣蟲將戰(zhàn)亂中的孤兒收容共達83人,都收為養(yǎng)子,給他們姓葛木首。從古代以來直迄平安時代以前,廣蟲收養(yǎng)的孤兒之多,在日本來說是前無古人的?梢姀V蟲心善情深,這些事,稱德女皇都是知曉的。仲麻呂之亂失敗后,逆徒受連坐法,本該斬首的375條人命,由于廣蟲的乞求,而保留下來,這在一起小說中都被傳誦為佳話。

      廣蟲之弟和氣清麻呂乃正直有戰(zhàn)功之人,朝中大臣們皆知,稱德女皇亦有耳聞。在病榻上的女皇憶起一些自己親自裁奪之事,心情復雜、錯亂,有時也煩躁,這些當然都會加重她的病情。

      最后,使稱德女皇最動肝火的是來自報上剜田麻呂可靠的賽報。

      “八幡神托事件”是道鏡死黨精心策劃的,但未能得逞。道鏡當天皇之夢圓不了,黨羽們覬覦高位總感不便,于是決定發(fā)動武裝政變。他們正在密謀之際,板上劉田麻呂便把內情通過吉備真?zhèn)涞呐畠杭獋溆衫蠄蠼o了稱德天皇。這次密謀有無道鏡指使尚不得其詳,因女皇病重,任何大臣都不得謁見天皇,道欽也多日沒進女皇寢宮了。據分析這次準備武裝政變實是道鏡的好計,當時,朝中有規(guī)定所有大臣一律不準晉見女皇,而道鏡眼看女皇病重恐不久于人世,他心懷鬼路,也不再主動求謁了。①聞道鏡黨羽奸謀,稱德女皇十分震驚之后,采取了緊急措施。

      770年(神護景云四年)6月10日,稱德天皇在病榻上發(fā)出敕令,平城京中近衛(wèi)、外衛(wèi)、左右兵衛(wèi)的事務均歸左大臣藤原水手親自掌握,中衛(wèi)、左右衛(wèi)士統(tǒng)歸右大臣吉備真?zhèn)浣y(tǒng)轄,亦即把親衛(wèi)軍直接交由左、右大臣掌握和調動,以防不測事件的突發(fā),防止道鏡黨羽搞暴亂。

      在此以前,由于道鏡把持朝廷,左右大臣被劃在過鏡死黨的圈子之外,僅有虛位而無實權。

      為什么通過吉備真?zhèn)渲獋溆衫献嘟o稱德女皇呢?因為當時日本是個封建專制的國度,最高統(tǒng)治者患病及病情加重時,概不外傳,以防國內政局動蕩。稱德女皇從4月歸平城京進宮病重以來,再未出面,亦不準任何臣于晉見。從患病到崩組百多天期間,只有稱德最信任的真?zhèn)渲,典藏從三位青備前臣由利一個人出入寢宮。由她向女皇啟奏重大事務,女皇通過吉備由利傳達圣諭給左右大臣,顯然這同稱德幾十年來一直信任、尊重她的啟蒙老師吉備真?zhèn)涫欠植婚_的。正因為最關鍵時刻,平城京的軍權沒在道鏡及其同黨手里,而是由左、有大臣直接統(tǒng)轄,這才避免和防止了又一場武裝叛亂的出現(xiàn)。

      770年(神護景云四年)夏,稱德天皇患病期間,多虧了吉備真?zhèn)涓概疄榉Q德天皇效力。稱德孤身寂寞得很,但內有吉備由利為女皇服侍操勞一切、外有由利之父真?zhèn),雖然這時告?zhèn)湔鎮(zhèn)湟咽?6歲高齡,可他與左大臣藤原永手互相配合,尤其在6-7月,稱德病危時,朝政不亂。稱德女皇在4月26日曾下敕令“將已作成的百萬個小塔向諸寺分配”,這項任務很艱巨,盡管天皇病臥在榻,但是在左右大臣的督促下,還是完成了任務。道鏡黨羽陰謀叛亂并未發(fā)動起來也是個有力的明證。

      稱德病危期間還辦了兩件事,一個是她反復考慮藤原式家為朝廷出力甚大,她決定將式家的藤原雄田麻目從河內調京,升任右大養(yǎng),而式家的良繼(即宿條麻呂)則任內大臣,使他們在中央多發(fā)揮作用。再一個便是對她的繼承人(即皇太子)留下遺詔,這是她多年來難作決定,但不可避開的,必須有明確交待的一件頭等大事。

    女皇駕崩和光仁天皇即位

      770年(神護景云四年)8月4日,在病榻上躺了百余天的稱德女皇,終于停止了呼吸。時年53歲。

      天皇駕崩,全國舉哀。因稱德女皇在世時,沒有明確立誰為皇太子,故女皇一逝世,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便是皇嗣由誰繼承接續(xù)的問題。吉備真?zhèn)渲鲝埻屏⑻煳涮旎手畬O,已被削去皇子親王位階、屬于臣籍的文室真人凈三繼位天皇,真?zhèn)渲饕菑南刖S持天武天皇這支皇室的摘親皇統(tǒng)出發(fā)才建議的。但文室真人凈三堅辭不就,真?zhèn)溆窒胪屏羧艽笫。這時左大臣藤原水手則主張不應只從天武天皇這支皇室系統(tǒng)考慮,可以從天智天皇這支皇室中推選。于是當天便為皇嗣問題在重臣之間專門召開了會議。

      出席會議的人員如下:

      左大臣、從一位藤原朝臣永手

      右大臣、正二位吉備朝臣真?zhèn)?

      內大臣、原參議、兵部卿、從三位

      藤原朝臣宿條麻目、即式家的良繼

      參議、民部卿、從三位

      藤原朝臣繩麻呂

      參議、式部卿、從三位

      石上朝臣宅嗣

      近衛(wèi)大將、從三位藤原朝臣藏下麻目

      會議中,藤原水手、內大臣宿條麻呂(良繼)都主張尊重稱德女皇的遺詔(招中主張白壁王繼承皇嗣),應立天智天皇之孫,施基皇子之子,現(xiàn)任大納言的白壁王為天皇。因為白壁王年齡大(已62歲)、經驗多,又是先帝時代的功臣;仕脮h討論中,藤原清臣繩麻呂、石上朝臣宅嗣、藤原藏下麻呂都推舉白壁王,這種情況下,76歲的真?zhèn),不再堅持個人意見,同意了眾人的看法,即擁立白壁王第一步先按程序當皇太子,以后很快便即天皇之位。

      會后,左大臣藤原永手宣讀了稱德女皇的遺詔,基于白壁正在清王中年長,先帝時立過功,故自8月4日起將白壁王推立定為皇太子。同時傳令加固守護三關,全國在非常時期,加強戒備以防發(fā)生動亂。左大臣永手、右大臣真?zhèn)、內大臣良繼都各負其責、保證全國的安定。

      稱德天皇崩后,于同月七日進行安葬的那天,東、西大寺同時誦經,在鈴鹿工舊宅的山陵,即大和國添下郡位貴卿高野山陵下葬。對鈴鹿王之子豐野真人一族都給予授位。以后在“帝王系圖”中的記載是:

      “高野姬天皇,寶龜元年八月四日崩,年五十三,同七月葬大和國高野山陵。”關于陵式和位置的記載是:

      “高野陵,位于大和國添下郡、兆域東西五叮、南北王

      阿、守戶五煙!

      在《元事釋書》中,對孝謙皇帝、高野皇帝的佛教事跡都

      有比較詳細的記述。

      《經國集》中,談海三船的詩文中,亦提到過:

      “放內道場觀虛空藏菩薩今一首,高野天皇在柞……”關于天皇的內道場的記述中,在《靈異記》下的第三十八段中記述有:

      “阿信內親王(阿倍天皇)的皇位繼承……事。”

      上述不同文本中所稱之“高野”、“阿信”……等名字,都是孝謙(稱德)即天皇位以前幼年、少年時的名字。

      白壁王在770年(神護景云四年)8月4日被立為皇太子之后,他在左大臣藤原永手、右大臣吉備真?zhèn)涞任奈浯蟪嫉拇罅χС窒拢⒓创蟮堕煾、果斷地采取了應急的措施,力求撥亂反正。

      白壁王實際是770年10月1日才即位的。他即位以后稱為光仁天皇(709-781年),是日本第49代天皇。光仁天皇即位的當年,不再用神護景云四年的年號,而改元為寶龜元年。所以日本史中神護景云四年即是寶龜元年。

    拔亂反正

      稱德女皇駕崩的當天,62歲的白壁王被朝廷中文武重臣一 致公推為皇太子后,他因為有了皇族、貴族們的堅決支持,體會到民心的所向,依靠本人多年在朝中身任大臣等要職的政治經驗,針對近日發(fā)現(xiàn)的道鏡及其同黨的奸謀之后,他權衡一下利益,認為道鏡等人的事情與稱德女皇攪在一起,不適于深究,以防出現(xiàn)新的叛亂,所以決定不能拖到即位為天皇以后再辦了。經與左、右大臣商量并作了布置和部署之后,在8月21B,由白壁王以皇太子的名義,頒旨指出道鏡任太政大臣禪師和法工期間,使“力投加重到百姓無法忍受、政刑日峻,殺戮日加”,犯下了極其嚴重的錯誤,茲定為貶至“造下野國藥師寺任別當”,并當即決定道鎮(zhèn)不要在高野陵下留廬,而立即遣送離京。另對道鏡之弟弓創(chuàng)凈人及其子廣方、廣田、廣津等流放至南海道主佐國,亦是立即執(zhí)行。對其死黨及其他骨干,均分別作了相應的處理和解決。

      光仁天皇在即位以前對妖僧道鏡及其弟弓削僧人的堅決措施是很正確的。因為當時弓削凈人已經爬得很高,正任大宰帥,在九州有兵權,不早罷官很危險。把道鏡貶到東北部東山道的下野(今楊木縣);將弓削凈人流放到南部南海道的土佐國(今高知縣),把兩人遠遠隔開,使他們不便聯(lián)系。再就是在冒令中把道鏡的一部分罪狀公布于眾,也有利于孤立他,指出他搞恐怖統(tǒng)治、殺戮百姓,便于使廣大佛教徒對他有所認識而不受他欺騙。此外,769年(神護景云三年)專程從字佐到平城京傳播勺幡神托“(指”神諭“說”道鏡當天皇,天下必太平“)的造謠者—大率府主神中臣習宜阿曾麻呂,這時任從五位下種子島守,鑒于他是受命于弓削凈人,故對他沒有降撤職。

      9月份,皇太子白壁王抓緊整頓佛教寺院。重新任命一向反對道鏡,不與道鏡同流合污的增人任僧正、僧都,使佛教界盡快肅清道鏡的流毒。這一措施亦很及時,因為八世紀中葉后,佛教寺院的勢力在日本很強大,佛教寺院的向背,對于是鞏固,或是動搖國家政權至關重要。

      772年(寶龜三年)4月,失去后臺又被揭穿了陰謀詭計的道鏡,在幽國生活中結束了他丑惡的一生。

      還有一項撥亂反正的措施,便是在9月份里,皇太子和左右大臣及時地下令把和氣清麻呂調回平城京,也把和氣廣蟲(法均尼)從山陽道備后的流放地調回,申明他們不屈服于道鏡的建成是很難能可貴,值得嘉許的。

      白壁王皇太子即位為光仁天皇之前的9月,還有一件重要事情,那便是”女王時代智慧超群的吉備真?zhèn)洹阿俚恼埱筠o職。

      770年9月7日,右大臣正二位兼中衛(wèi)大將勛二等的吉備真?zhèn)渖媳碜嗾堔o官,表中日:

      ”側聞,力不勝任而勉強為之必廢,心不途而極者必

      婚。真?zhèn)渥遭馑嗑鶎賹嵡。蓋天平寶字八年,真?zhèn)湟哑?

      十歲整矣。該年正月,任職于大宰府時,奉調我因擔任筑

      造東大寺長官而入京。時軍事叛亂突起,緊急中余執(zhí)掌軍

      務,事畢因微功而屢被招提,多辭未果。今年邁多病急待

      醫(yī)治。國家要務不可空缺。病身必將貽誤工作而有損于端

      接。何況我身兼數職,實令人汗顏無地自容。個啟奏讓賢,

      望皇思允準以遂心愿……“

      奏報上呈后,吉備真?zhèn)湎朕o掉全部職務的請求,并沒被允準,光仁天皇最初只將其備的中衛(wèi)大將兼職免除,強調”職責重大,百廢待舉“、”無人能接替“等理由仍保留他的右大臣之職。翌年(771年寶龜H年)3月,才由大納言大中臣朝臣清麻目升任為右大臣,接替了吉備真?zhèn)涞穆殑眨獋湔鎮(zhèn)涮?7歲時卸任,專心致志手撰寫他的《私教類聚》一書。此書集中反映了吉備真?zhèn)涞乃枷胗^點,將儒學和佛學的許多觀點相揉合。該書共有三十八項,是以吉備真?zhèn)鋬啥攘籼破陂g在中國盛行的《顏氏家訓》為范本寫出的,名義上是他要求子孫們在一生中言行必道的準則和要點,實際是為封建主階級培養(yǎng)人材提出的要求,所以是一本很有價值和實用的書。

      為什么吉備真?zhèn)渖暾堔o職呢?對此有不同的分析。大致有三種看法:(-)認為這同立嗣問題上吉備真?zhèn)渲鲝埩⑻煳涮旎实暮笠嵛氖艺嫒藘羧闹鲝垱]能實現(xiàn),而真?zhèn)渌煌獾陌妆谕跚∏‘斏匣侍雍吞旎视嘘P;(二)也有人認為吉備真?zhèn)渫瑢W謙女皇的感情太深,從孝謙當皇太子時吉備真?zhèn)湓跂|富當她的老師算起,三十多年來的師生誼和君臣情非同一般。孝謙(稱德)剛崩姐,儒家的那種”忠臣不仕二主“的觀念,使真?zhèn)洳辉赶蚬馊侍旎史Q臣;(三)也還有人認為吉備真?zhèn)浯_因年過古稀,體力、精力不支才決定讓賢。

      對于這個問題的看法,日本研究吉備真?zhèn)浜蛯W謙時代的老專家富田俊彥教授認為:”年達76歲的吉備真?zhèn)湟幌蚴呛躸2018隨和u2019的人,從來很少堅持過個人的不同意見,“一生中只有這一次在皇嗣問題上發(fā)表了與眾不同的主張……但他的意見不被采納時,他不僅不堅持己見,而且對別人也無任何怨言,真?zhèn)湔婺司右病俊雹傥覀人分析吉備真?zhèn)涞霓o職,不是哪一個原因決定的,而是同上述三種因素都有關系。他對孝謙感情極深,孝謙去世他很傷感,他對白壁王也有他的一些看法,但主要是他在辭職奏文中所說的年老力衰。他想退下來寫書,以創(chuàng)傳世之作。

      白壁王在770年(709—781年)即位為光仁天皇。即位后,標志著從“壬申之亂”后,持續(xù)近一百年的天武系的皇統(tǒng)已完全斷絕,轉向了天警皇統(tǒng)。

      光仁天皇一即位,便繼續(xù)大刀闊斧地進行撥亂反正。他對稱德患病期間,能主動揭發(fā)道鏡黨羽陰謀叛亂的板上大忌寸劉田麻呂位升一階為正四位下。又任命了參議、從三位、兵部卿兼造法華寺長官、藤原朝臣宿條麻呂(即式家字合之子良繼)兼任為大宰帥。因大宰府曾被弓削凈人把持,所以必須認真進行核查和整頓的工作。

      光仁天皇還公開頒詔指出,稱德天皇病重期間,道鏡營私舞弊,內外擴張勢力,企圖將皇嗣全部消滅、實屬罪大惡極。

      左大臣藤原水手在770年(寶龜元年)因功勞顯著被光仁天皇專門賜予山背國山二百盯。但永手從771年便臥病不起,不能處理朝中政務。光仁天皇毅然起用剛從流亡地大隅歸來不久的和氣清麻呂攝行大臣事,771年藤原永手終于病逝。

      771年(寶龜二年)8月,是稱德崩姐一周年忌齋之日,朝廷在西大寺舉行隆重的追悼活動。自772年(寶龜三年)起,光仁天皇將稱德天皇晚年時期的一些政策措施給予改變,如廢除外衛(wèi)府和內豎省的建制。同時也整頓寺院綱紀、宣布改革兵制、裁減政府機構、減少冗官、緊縮財政開支。值得提出和特別贊許的是:為了緩和社會矛盾、針對稱德女皇晚期道鏡的苛政,光仁天皇嚴禁奢侈、倡行省役節(jié)儉,以及減少賦稅,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這對改善人民生活,發(fā)展生產力是很有利的,經過光仁、桓武兩代天皇實行的改革新措施,終于克服了稱德統(tǒng)治后期道鏡霸權的種種失誤,迎來了平安時代的新繁榮。

    孝謙、稱德的歷史地位

      在孝謙(稱德)時期里,孝謙(稱德)天皇繼續(xù)貫徹了大 化改新后,天智、天武天皇以來所推行的政策。八世紀中葉這一段時期總的特征,概括說來是:繼續(xù)“以唐為師”,對中國唐代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基本上仍處在模仿、照搬和全面引進的階段。奈良中期同平安時代顯著的差別在于:孝謙(稱德)天皇仍然是全面引進、采用唐制和唐代文化,還沒有來得及取舍和消化;而平安時代結合日本的國情,在政治制度等方面經過許多消化、吸收后已有新的取舍和改變。下面分別作一些具體的評析:

     。ǎ┬⒅t、稱德時期,經濟上是日本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轉型時期,是處于封建立地國有制向領主莊園經濟轉化的過渡階段。

      大化改新后,日本實行班田制和租府調的剝削形態(tài),主要表現(xiàn)為國家主權與土地所有制合而為一、超經濟強制與封建臣屬關系合而為一;賦稅、地租與德役合而為一。從國家得到“四分田”的班田農民直接受到封建國家一元化剝削。班田下的農民與原來的部民已有區(qū)別,但與自由農民又不同,這主要之點在于班田農民有自己的生產工具,除“口分田”是六年一班的份地之外,還有可以由自己處理和買賣的園田宅地①,租庸調的負擔基本上固定,一部分剩余產品歸自己占有,其經濟地位已與部民有別,更重要的是,在法律上被確認是良民,與“部民”、“賤民”和奴婢在法權上不同。但是,班田下的農民被束縛在土地上,對國家有著人身依附關系,他們不得隨意搬遷,而且被當作“食封”,連同土地一道分封給貴族公卿或寺院。班田下的農民實際處在附屬于“國家的農奴”的處境。

      八世紀后由于國司、郡司和里長等地方豪強勢力的擴大,一面加重對班田農民的壓榨,同時侵吞公田,兼并農民田地,這些地方豪強“多占山野、妨百姓業(yè)”②,或“緣些思借,安生方便,害政合民,莫斯為甚”戶除地方豪強外,王公貴族和封建寺院也不斷擴張?zhí)锏兀瑢⒐、公民變(yōu)樗教铩⑺矫。大批班田農民破產,脫離戶籍逃亡流浪他鄉(xiāng),不僅社會動蕩,而且國有土地大量流失,班田制逐漸廢弛。

      奈良朝廷為了增加耕田面積,鼓勵開荒,在723年頒布了“三世一身法”,為了防止土地復荒,在743年宣布了“墾田永世私有令”,同時又規(guī)定,官吏限墾之數,如規(guī)定:親王一品及一位準墾500叮,二品及二位400叮,三品三位300叮。四位200叮,五位100叮,六位以下八位以上為50叮,初位及庶人10叮,郡司大領、小領均30叮,主政、主帳各10叮。這類規(guī)定,表面上是限制,實際是無法限制得了的。因為抑制豪強侵吞兼并土地,同宣布墾田永世私有,這二者本身便矛盾。主張墾田可以永世私有,這本身就是鼓勵“勢力人家驅役百姓,貧窮百姓無暇自存”①的。有勢之家既掠奪了班田,又霸占了大片現(xiàn)在開墾后的田園、山林。到八世紀60年代,已經發(fā)展到這種程度,即:一曾無一國守領,政令公平!耙恍﹪尽⒖に疽呀浭恰痹趪鵁o忠,見利行非—…·自今以后,更亦莫任,還卻田園,全勤耕作!皩嶋H看來,奈良時期的措施,非但未能抑制住豪強的兼并,反而為豪強私田擴大提供了方便。各國各郡中大批國有土地的私有化,領主莊園經濟開始萌芽,使封建土地國有制逐漸名存實亡。

      孝謙、稱德時期由于封建制基本經濟規(guī)律的作用,隨著各地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和封建領主土地的擴大,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轉型是必然的,這不以天皇和朝廷的意志為轉移。孝謙、稱德時期封建土地國有制向土地封建領主所有轉型和莊園經濟的萌芽,是必然的。這一時期是封建領主經濟形成之始,封建生產方式還處在形成過程之中。

     。ǘ┬⒅t、稱德時期政治上的特征是:國家中央集權化的同時,佛教政治同律令制有一定結合,日本封建制國家在政權建設、國郡設置及國土開拓上這時基本定型。日本封建制形成初期,國家的中央集權化,大體上以《大寶律令》為界,分前后兩大階段。自646年孝藍天皇宣布《改新之詔》起,就仿行唐制,在中央設二官、八省、一臺;在地方上建立國、郡、里的統(tǒng)治機構,這種基本體制一直延續(xù)著。國家權力相對集中于中央的局面長期保持。但是自奈良時代(710-794年)起,佛教政治同律令制有一定結合則表現(xiàn)得異常明顯。八世紀中葉,日本處于”前主所是著為律,后主所是疏為令“①的天皇集權的”律令時代“。圣武和孝謙父女兩代天皇竭力支持佛教寺院,同時實行《大寶律令》、制定和修改《養(yǎng)老律令》,執(zhí)行佛教政治同律令制相結合的方針。主要表現(xiàn)在:

      第一,八世紀上半葉,盛行”神佛習同“說和”本地垂跡“說。日本的原始神道這時與佛教合而為一,強調日本的神與佛本屬一體而無法分開。而”本地垂跡“指的是如來等佛自始就與日本有線,他們就是最早垂跡降臨于日本大和所供奉的氏神。

      第二,國家為了鞏固天皇統(tǒng)治,大力支持佛教在全國廣泛傳播。

      741年頒布敕令在地方各國建偉教的國分寺和國分尼寺, 743年在平城京興建東大寺及盧舍那大佛,佛教寺院遍布各地,處于”萬流歸宗“的地位。圣武天皇和光明皇后、孝謙皇太子本人就曾受戒,可見佛教作用之大。

      第三,佛教寺院經濟實力強大。是日本早期封建社會中最大的封建領主之一,也是左右政局的重要力量。自大化改新后,班田分封時,佛教寺院都受到特殊優(yōu)待。

      ”寺田“、”神田“龐大,不交租稅。他們利用”三世一身法“和”墾田永世所有令“,又廣泛兼并和擴充地產,而且擁有所有權。稱德晚年廢除”墾田私有制“時,又規(guī)定寺院例外,寺院在全國耕地面積中所占的比例甚大。這與中國當時的情況不同,中國封建時代的”寺田“并無真正的所有權,國家仍可”沒籍“,且在全國耕地中比例較小。

      第四,上層佛教僧尼擁有階位,而且貴族化。

      歷代天皇為了鞏固皇權政治,都重視吸收一部分僧尼參政,留后歸來的增縣、玄盼借等學問僧都曾先后受到過重用。他們得到天皇的扶植,其階位在《大定律令》和《養(yǎng)老律令》中有明文記載。一般情況下,僧正被授從四位,大小僧都則劃為正五位①,有時也因人而異。道鏡及其同黨的篡權是一種特殊情況,但他之能夠活動得開和扶搖直上,也同佛教勢力及佛教政治有關。

      孝謙、稱德時期的天是中央集權化,可以說在政治上是靠佛教政治和靠律令制”兩條腿“支撐著的。這”兩條腿“的關系,我認為二者不是并列的,而是以佛教政治為主。

      孝謙、稱德時期,始終重視向東北和西南邊隅開拓國土,在各道先后設置各國、郡的建制,而且定期派出巡察使督促、檢查,這些對中央集權化有促進作用,也為創(chuàng)造”天平盛世“提供了條件。孝謙、稱德時期全國五髏七道的劃分、對蝦夷人和隼人的征服,以及疆域的界定,基本上確定了日本國土的規(guī)模和主體居民的成分。日本國家封建政治體制的形成就是在奈良的中期。

     。ㄈ┬⒅t、稱德時期的”天平盛世“,突出表現(xiàn)在天平文化的空前繁榮和絢麗多彩。天平文化的主流是唐風和宗教性、貴族性。奈良時代中葉孝謙、稱德時期,除了生產力發(fā)展,工商業(yè)興起,經濟繁榮,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和律令建設與政權建設之外,更主要是在文化上全面開花,呈現(xiàn)了亙古未有的燦爛畫面。文化上全面接受了唐風的影響。在天平文化的高峰中起帶頭作用的是遣唐使、留學生和學問僧。他們把唐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帶回日本而且扎了根、開了花、結了果。提倡和推動中日友好及向唐全面學習起主導作用的當然是孝謙女皇。天平文化在佛教方面主要內容是佛教經典自唐與新羅的傳入和佛教三論宗、法相宗等六宗的建立,以及佛教在日本的廣泛傳播。建筑、雕刻和繪畫藝術大多表現(xiàn)在佛教寺院當中,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孝謙、稱德時期勝炙人口的漢文詩集《懷鳳藻》主要是貴族、宮廷文學作品,《萬葉集》則顯示了唐文化與B本傳統(tǒng)文化開始了逐漸融合的過程。日本天平時代的教育制度和內容基本上是照搬唐制和以中國的儒學為主課。奈良時代初期完成的《古事記》和《日本書紀》,歷史價值甚高,后者是仿效中國編纂史書的體例和方法進行的。日本這一時期字母假名的出現(xiàn)也是參考和借用了漢字之音和字形的偏旁而逐漸形成的。唐代高水平的毛筆書法藝術,由留學生、學問僧帶入日本后,有新發(fā)展而傳世經久不衰。唐代的醫(yī)學和科技著作傳入日本備受歡迎。唐代的服飾、飲茶、節(jié)日等許多習俗傳入日本后,逐漸成了日本的國風和民俗。孝謙、稱德時期是古代以來,中國文化對日本影響最全面、最深遠的時期,在天平文化中鑒真、吉備真?zhèn)涞茸鞒隽司薮蟮呐妥吭降呢暙I。

     。ㄋ模碧炱绞⑹馈安⒉惶煜绿健kA級斗爭、特別是統(tǒng)治階級內部矛盾與斗爭不斷地出現(xiàn)。經歷的五次大變亂,是這一段時期(在孝謙一生中)的重大事件。從729年的長屋王之變到769年道鏡黨羽的”八幡神托事件“,中間還有”藤原廣嗣之亂“(740年)、”桔奈良麻目之變“(757年)和”惠美押勝叛亂“(764年)。歷次變亂的形式和特點有別,有的性質特殊,長屬工事件顯然是遭到藤原氏的陷害,但基本上都是統(tǒng)治階級高層圍繞爭奪最高統(tǒng)治權(天皇、皇后、皇太子位等)之爭,許多皇族、豪族、大臣卷入在內。這五次大變亂,在孝謙當皇太子時兩次,在她即天皇位后三次。但因為有國家中央集權的措施,和有一批重臣的輔佐,故都沒有出現(xiàn)過內戰(zhàn)連年不息的局面。有的變亂未發(fā)時已提前破獲平息(如”桔奈良麻呂之變“和”八幡神托事件“后道鏡黨羽的好謀。)有的叛亂僅十七天便被鎮(zhèn)壓下去(如藤原仲麻呂兵敗琵琶湖畔被斬),最多也只進行了兩個月(如藤原廣嗣之亂)。這說明叛亂的實力不足,天平時代皇權的力量相對的強大。五次事件也證明了剝削階級、封建貴族占統(tǒng)治地位的封建時代雖是”盛世“,內江和爭權奪位之爭也是難免的。這幾乎是規(guī)律性的,中外歷史概不例外。孝謙(稱德)女皇生活在奈良時代,由于他們當時向先進的中國全面地學習,加速了前進的步伐,使日本出現(xiàn)了經濟繁榮、政治穩(wěn)定、國土開拓、文化輝煌的局面。這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通過學習外國改變完全落后狀態(tài)的黃金時期。對孝謙(稱德)這位女皇究竟應如何評價呢?我們的基本觀點是:孝謙(稱德)天皇是當時日本封建地主階級的總代表,她順應歷史潮流,倡導向先進的唐朝學習,執(zhí)行與中國友好的政策,使日本擺脫落后狀態(tài),飛躍式的前進,這是應該肯定的。在她執(zhí)政的晚年(稱德天皇時期),雖然仍堅持改革,但卻寵幸僧人道鏡,大興土木、驕奢腐化和專制獨斷,則是嚴重錯誤。孝謙女皇長期信任和重用吉備真?zhèn)、藤原水手、藤原藏下麻呂等忠臣良將,作為股肽,關鍵時刻捍衛(wèi)了朝廷和改革成果,這是對的。但是她先后把藤原仲麻目和道鏡捧上高位、讓權、縱容,危害了國家,也破壞了法紀;將遵鏡抬高為法王,駕馭全國這是極大的污點和丑聞,孝謙不能辭其咎。把孝謙女皇同日本以外別國的其他女皇做些比較,更有助于深入了解和評析孝謙女皇這個人。孝謙(稱德)同中國的武則天(624—705年)都是封建時代的女皇。孝謙畢生對早于她近百年的武則天很是崇拜。她倆的相同之點是:1.都活動于封建社會的盛世、歷史上發(fā)揮過積極作用。2都特別尊崇佛教,同時,縱容惡僧。武則天寵愛和尚薛懷義,該僧借勢橫行。無惡不作。孝謙則寵愛和尚道鏡,他也仗勢稱霸,爬上法工最高位,禍及全國。3都重視和推動經濟、文化的發(fā)展,進行政治改革,在歷史上起過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4晚年生活豪華奢侈、勞民傷財,廣造佛寺佛像,放任寺院兼并土地,人民苦不堪言,激起民怨。孝謙同武則天之不同處,在于:1.武則天參政和當政共50載,而孝謙兩次任天皇僅15年,故武則天更老謀深算。2.武則天一生經歷復雜,本人是唐太宗才人,當過尼姑,后來當上唐太宗之子—唐高宗的皇后。而孝謙經歷簡單,終生未婚,她屬于在宮廷中長大,在父親圣武天皇和母親光明皇太后寵愛保護之下,是在”溫室中長大型“的女皇。3武則天是在同元老貴族集團殘酷斗爭中靠陰謀權術、殘忍的手段,逐漸掌握了李氏皇朝的最高統(tǒng)治權,所以同時也表現(xiàn)出她有非凡的政治才干,在”納諫“和”用人“方面表現(xiàn)突出。孝謙則是圣武天皇的合法繼承人。較長時期是在光明皇太后的幫助下執(zhí)政的,政治上較溫和,也不夠雷厲風行。伊麗莎白一世(1533-1603年)是美國歷史上有名的女王。她同學謙女皇主要的共同點在于:1.都是封建社會有作為,在歷史上起過重要推動作用的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在位時,是封建社會解體時,英國正處于原始積累階段,她的活動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而孝謙則是處在日本封建社會形成時期的女皇,她的政績加速了日本封建制的確立。2她們都為自己信仰的宗教而竭力活動。伊麗莎白一世篤信英國新教,繼續(xù)執(zhí)行了享利八世進行的宗教改革。3.兩位女王都終身未婚無嗣,生前沒解決好三位繼承人的問題。4兩位女王都喜歡豪華排場,經常巡幸各地。伊麗莎白一世與孝謙女皇所不同之點是:1.伊麗莎白一世不同于”溫室中成長型“的孝謙,伊麗莎白從小其母被處死,她被宣布為非法生子女,少年時卷入宮廷斗爭受過迫害,青年時被囚禁在倫敦塔之后又被軟禁過。她沒有父母庇護,還受過教皇、西班牙、法國和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加特的打擊。伊麗莎白一世是靠她個人的奮斗和機智,尤其是依靠皇權和資產階級、新貴族的聯(lián)盟取得成功的。2.伊麗莎白一世恢復了英國國教,規(guī)定了新教教義和儀式,而孝謙在佛教政策上主要是繼承他父親圣武天皇的規(guī)定。3.伊麗莎白一世對外擴張的活動甚多,如鼓勵海外擴張和殖民,支持成立東印度公司,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和爭奪海上霸權等。孝謙則主要是全面學習唐朝。因時代大不相同,兩者無法比擬。4.伊麗莎白一世在位時間(1558- 1603年)長達45年,相當于孝謙執(zhí)政時間的三倍,其影響自然也大。葉卡特琳娜Th世(1729—1796年)是繼彼得一世以后被俄國貴族授予大帝稱號的又一個沙皇。她在位時間較長,共34年(1762-1796年),是俄國歷史上有作為的封建女皇。葉卡特琳娜二世同孝謙女皇的共同點主要是:都處于本國歷史上的關鍵時期,在位時在內政和外交上有重大影響,使生產力發(fā)展,經濟實力和國力增強;二人都機智、聰明,有情夫并靠情夫幫助活動。但對比起來,葉卡特琳娜更為狡詐、毒辣和兇狠。她是通過宮廷政變踩著丈夫彼得三世的尸體篡奪沙皇寶座的,她血腥鎮(zhèn)壓普加喬夫起義,開始把俄國變成”各族人民的監(jiān)獄“,對外不斷擴大侵略戰(zhàn)爭,在位期間活動的內容比孝謙多,看來比孝謙女皇更為貪婪、殘暴,更加肆無忌憚和瘋狂……

      孝謙女皇的一生,兩度登上天皇寶座,雖然她本人同世界著名的女皇武則天、伊麗莎白一世等,在業(yè)績和影響上略顯遜色,但是,孝謙女皇從她在歷史上的作用來看,她同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女皇、女王還是湛能媲美的。

      日本在孝謙以前共有七位八代女皇,本書在第一章已簡要敘述過。推古女皇很杰出,她在倡導學習中國、銳意改革、加強皇權造方面與孝謙相似,持統(tǒng)女皇執(zhí)政時,處在”多事“動亂”年代,她善于應變處理,則是其長處。孝謙女皇執(zhí)政后,

      在前述諸方面基本上繼承和發(fā)展了前幾代女皇的業(yè)績。孝謙女皇的機遇比前幾代更好,奈良時代中期正是大化改新的各項改革進一步落實和初見成效的時代,也是遣唐留學生、學問僧陸續(xù)歸來,積極發(fā)揮作用的大好時機,因此不僅農業(yè)生產力提高、經濟活躍、礦山開采也出現(xiàn)了。而且同過去相比,手工業(yè)和商業(yè)也有所發(fā)展,尤其是天平文化全面輝煌,取得了奇跡。這一切,使得執(zhí)政時的孝謙格外絢麗多彩、成績奪目。所以說,奈良時代中葉的學謙女皇,比她以前的話女皇的影響要大。

      孝謙(稱德)以后,在德川幕府時代,日本還有過明正女皇(1630-1643年在位,日本第109代天皇)和后櫻叮女皇(1763—1770年在位,日本第117代天皇),但她們同學謙相比,在歷史貢獻上則有明顯的差距。

      孝謙同任何封建帝王一樣,她是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推行的政策從根本目的上看是要鞏固封建主階級的政權,她同藤原仲麻目和道錢的關系上,以及晚年大興土木、腐敗、專制等方面都有嚴重的失誤,但從她一貫堅持倡導輸入中國文化和同中國友好,堅持經濟、政治改革,特別是締造“天平盛世”的歷史貢獻是巨大的。應予充分肯定,這是她一生的主流。

    死因他說

      舉凡稱德天皇死因,諸說紛云。有說緣于神祟,有說肇因疾病,亦有暗殺等說。

      史料u2018日本紀略u2019有云:

      寶龜元年三月十五日,天皇圣體不豫,不視朝百余日。天皇愛道鏡法師,將失天下。道鏡欲快帝心,于由義宮,以雜物進之。不得拔。于是,寶命白頹,醫(yī)藥無驗;蚰嵋蝗顺鰜碓疲骸拌髂咀鹘鸾,涂油挾出。則全寶命。”百川竊逐卻。皇帝遂八月四日崩。天皇平生未立皇太子。至此,右大臣-真?zhèn)涞日撛唬骸坝反蠓?從二位-文室-凈三真人,是長親王之子也。立為皇太子!卑俅ㄅc左大臣。永手、內大臣。良繼論云:“凈三真人有子十三人,如后世何?”真?zhèn)涞榷疾宦犞。圍凈三真人為皇太子。凈三推辭,仍更圍其弟-參議-從三位-文室-大市真人為皇太子。亦所辭之。百川與永手、良繼定策,偽作宣命語。宣命使立庭令宣制。右大臣-真?zhèn)渚砩酂o如何。百川即命諸仗圍白壁王為皇太子。

      言其死因與道鏡之情事有關。佛教文書u2018日本靈異記u2019亦云:“弓削氏僧道鏡法師,與皇后同枕交通,天下政相攝,治天下!

    TAGS: 世界歷史 日本歷史 君主
    名人推薦
    • 島津歲久
      世上有這樣一句話,“島津家沒有暗君”。既是說作為九州代表大名,島津家的歷代當主都是文武雙全的出色人物。這句話可以從島津家能在混亂的戰(zhàn)國中立...
    • 下間賴廉
      下間賴廉 (1537-1626)。本愿寺坊官,通稱是刑部卿法眼。兒子有下間賴亮·宗清·仲玄。是本愿寺顯如在與織田信長作戰(zhàn)時涌現(xiàn)出的杰出武...
    • 平重衡
      平重衡(1157年-1185年)是平安時代末期的武將、公卿和歌人。他是平清盛的第五子,為清盛的繼室二位尼(平時子)所生。位階原為從三位,后升正三位...
    • 景行天皇
      景行天皇,是日本第12代天皇,雖然《日本書紀》和《古事記》記載了他的事跡,但其真實性仍有疑問。
    • 南部晴政
      南部晴政,南部第二十四代當主,大膳亮,大膳大夫,初名安政。在他的時代南部氏成為北陸奧的霸主。
    • 伊達成實
        伊達成實,初名時宗丸,通稱藤五郎。幼年的成實,以果敢剛毅見稱,與政宗出相入對。此人英勇善戰(zhàn),驍勇無比,百戰(zhàn)百勝,并確立了出擊會津的基礎...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