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名稱】召喚圣馬太
【類別】油畫 、名畫
【年代】這幅畫作于1621年
【作者】亨德里克·泰爾布呂亨
【規(guī)格】102×137厘米
【屬地】現(xiàn)藏荷蘭烏得勒支中央博物館
【簡介】
亨德里克·泰爾布呂亨(約1588-1629.11),作為荷蘭17世紀早期的風俗畫家,他是意大利卡拉瓦喬畫風的最早的北方追隨者。他的第一位老師是荷蘭畫家勃魯馬爾特。他1604年去意大利居住,直到1614年才回來。1616年起,始在烏得勒支工作。在那里,他與卡拉瓦喬的弟子們來往較密,深受卡拉瓦喬的寫實風格感染,就處理手法看,他要比卡拉瓦喬更善于運用明暗對比,畫面的亮度也比這位老師更強些。這一幅與卡拉瓦喬同一題材的《召喚圣馬太》即頗典型。畫家把馬太畫在桌子后面,占據(jù)畫的中心。耶穌與使徒彼得只露半個身子在畫的左側,而且背對觀眾,好象畫面受到切割一般,這是為了突出稅收員馬太與其周圍幾個人物的形象。
馬太是個禿頂大髯的老人。雙目有神,他正平靜地面對耶穌伸出的右手,用自己的右手指指胸口,似乎在發(fā)問:在召喚我嗎?馬太兩旁幫助收稅的兩個年輕的政府代表,也以疑惑的表情注視著左邊處在暗影中的耶穌與彼得。右側一個戴夾鼻眼鏡的禿頭老人是一個管錢財?shù)亩愂展。這4個人的身子都處在柔和的燈光照明中,形體結構十分清楚,它們展示了畫家熟練的素描能力。
畫家把人物置于中景,并加強馬太與其他三個人物的形象。為使構圖具有節(jié)奏感,四個形象的頭部是作了精心安排的,它們互相錯開,讓光線更多地投射在他們的臉上,以便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這4個人在同一瞬間表現(xiàn)了內心的疑惑,從而在整體上造成一種戲劇性情緒。 泰爾布呂亨喜愛描繪半身像,如他的《吹長笛的人》(1621年作)、《受難的基督》(1625年作)中,人物形象都是半身的,模特兒選自民間形象?此漠,會覺得故事性很強,這對于荷蘭以后的風俗畫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