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世紀(jì)盛期的法國國王(法語:PhilippeIIAuguste,1165年8月21日—1223年7月14日)法國卡佩王朝國王(1180
-
孫皓(242年—284年),字元宗(一說字元景,出自《冊府元龜》)一名彭祖,字皓宗。吳郡富春人。公元264年
-
昏德公又為宋徽宗,名趙佶(公元1082~1135年),神宗11子,哲宗弟。哲宗病死,太后立他為帝。在位25年,
-
阿斯特魯人物介紹漫畫《天宮界》中的人物。他是天宮界中身份不明的少年,擁有強大的力量! ∈状纬霈F(xiàn):《
-
阿育王(Ashoka,音譯阿輸迦,意譯無憂,故又稱無憂王,約前304年-前232年)是印度 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
-
(公元1437~1467年),蒙古族,岱宗汗的長子。著名蒙古大汗,蒙語尊稱為木倫汗,在位時間從公元1465~146
-
宋哲宗趙煦(1076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北宋第七位皇帝(1085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
-
漢昭帝劉弗(前94年-前74年),原名劉弗陵,漢武帝少子,武帝崩后繼位。即位后以難避諱的緣故更名劉弗,“
-
遼 (公元907—1125年),907 丁卯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
愛新覺羅·溥儀,字耀之,號浩然。曾是清朝皇帝和滿洲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皇帝,辛亥革命以后
-
盤庚,甲骨文中為盤庚,子姓,名旬,生卒年不詳,商代第20位國王,祖丁子,兄陽甲。陽甲死后盤庚繼位,在位
-
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us I Magnus,272—337),又稱君士坦丁一世,是羅馬自公元前27年自封元首的屋
-
高湛(537年-568年),小字步落稽,河北景縣人,北齊第四任皇帝(561年-565年在位),東魏權(quán)臣高歡第九子
-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524年—552年1月21日),鮮卑族,北魏孝文帝元宏曾孫,清河文獻王元懌之孫,清河文宣王
-
禹,姓姒,名文命 (也有禹便是名的說法),字(高)密。史稱大禹、帝禹,為夏后氏首領(lǐng)、夏朝開國君王。禹
-
后秦文桓帝姚興(366—416),字子略,赤亭(今甘肅隴西西)人,羌族,后秦武昭帝姚萇長子。394—416年在位
-
唐穆宗名為李恒,男,唐憲宗的第三個兒子,母懿安皇后郭氏,貞元十一年(795)七月六日出生于京師長安大明
-
侯子光(?—337年),中國五胡十六國前期人物,后趙安定(今中國甘肅省涇川縣)人。二十歲左右就儀表堂堂
-
西涼后主李歆(?-420),字士業(yè),小字桐椎,漢族,隴西 成紀(jì)(今甘肅 靜寧西南)人,十六國時期西涼國君
-
威廉一世(征服王威廉公爵)(法文:Guillaume le Conquérant;英語:King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
昊英是漢族傳說中的古代帝王,最早見于《商君書》,商鞅把堯舜以前分為三個時代,分別是“昊英之世”、“神
-
乃馬真氏(?---1246年,西里爾字母書寫:Д?ргэнэ,拉丁字母轉(zhuǎn)寫:T?regene),史稱乃馬真后,名脫列
-
楚聲王(?―前402年),羋姓熊氏,名當(dāng),又作聲桓王,東周時期楚國國君,楚簡王之子。前407年―前402年在
-
孫亮(243年-260年),字子明,三國時期吳國第二位皇帝。他于252年孫權(quán)去世后即位,后被權(quán)臣孫綝廢為會稽王
-
外丙,商代天子,名勝。商開國君主湯之子,湯的太子太丁早死,乃立太丁弟外丙為王,是為外丙元年,伊尹
-
本雅失里(1378-1411),為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忽必烈的元朝后裔,元末明初,明朝--北元之韃靼的領(lǐng)導(dǎo)
-
姒扃,生卒年不詳,是中國上古夏朝第十二任國王。泄之子,廑(又名胤甲)的父親,不降的弟弟。受兄內(nèi)禪而繼
-
狄奧多西二世頭像,現(xiàn)藏巴黎盧浮宮。 狄奧多西二世(401年4月—450年7月28日),阿卡狄烏斯長子,狄
-
后醍醐天皇(後醍醐天皇、ごだいごてんのう,正應(yīng)元年11月2日(1288年11月26日)——延元4年/歷應(yīng)2年8月16日
-
金天,理論功底厚實,研究領(lǐng)域廣泛,跟蹤市場三十余年,長期探索和研究企業(yè)管理科學(xué),著有管理到位學(xué);主張
-
姒杼(前1887年---前1871年),在位17年。姒季杼,姓姒,名季杼。中國王族分封時代夏王朝的第七任王。他的祖父
-
唐代宗室,金城公主的兄弟,生卒年代不詳,為章懷太子李賢之孫,邠王李守禮之子,本為廣武王,一名承寵。寶
-
朱由楫(1609年8月14日-1616),明光宗朱常洛第三子、母王選侍。朱由楫八歲就夭折,泰昌年間追封為齊思王。
-
姒槐,姓姒,名槐,一作芬、芬發(fā)、祖武,夏氏,生卒年不詳。中國王族分封時代夏王朝的第八任帝王。他的祖父
-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歷代君主都是能征善戰(zhàn)的軍事家,巴耶濟德二世也不例外,但不同于前輩的是他對于本民族的
-
越王勾踐(約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又名鳩淺、菼執(zhí),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前49
-
姓名:楚昭
xinming:chuzhao
羋姓,熊氏,本名熊招,楚共王之子。前559年至前545年在位。即位五年,擔(dān)心
-
漢明帝劉莊(公元28年-公元75年),初名劉陽,光武帝劉秀第四子,母光烈皇后陰麗華,東漢第二位皇帝,公元
-
(公元1423~1453年),蒙古族,阿寨臺吉的次子,岱宗汗的弟弟。著名蒙古大汗,蒙語尊稱為阿噶巴爾吉汗,在
-
郁久閭吳提(公元?-444年), 牟汗紇升蓋可汗子。牟汗紇升蓋可汗病死后繼位,敕連可汗于同月繼位,號 敕連
-
胤稹 (1678——1735) ,清朝皇帝,滿族,愛新覺羅氏。
-
郁久閭大檀(公元?-429年)?珊褂艟瞄偵鐏龊蟾钢,可汗郁久閭斛律侄。攻殺郁久閭步鹿真后繼位。在位1
-
敕連可汗,名郁久閭吳提(公元?-444年),牟汗紇升蓋可汗子。牟汗紇升蓋可汗病死后繼位,敕連可汗于同月繼
-
無懷氏,漢族傳說中的上古帝王!豆茏印し舛U》:“昔 無懷氏 封 泰山 。” 尹知章 注:“﹝ 無懷氏 ﹞古之
-
光海君(朝鮮語:???/光海君 Gwanghae gun;1575年-1641年),名李琿(朝鮮語:??/李琿 Yi Hon),李氏朝
-
魚俱羅(?-613年),馮翊下邽(陜西渭南東北)人,隋朝名將。身高八尺,膂力過人,聲氣雄壯,一開口說話,
-
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咸陽城西北50公里處禮泉縣五將山上。唐肅宗李亨(711~762)墓。爆發(fā)"安史
-
蕭正德(?—549年8月8日),字公和,臨川靖惠王蕭宏第三子,梁武帝蕭衍之侄,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宗室,封臨賀
-
路易五世(法語:LouisV,967年—987年5月22日),綽號懶王路易(LouisleFainéant),是加洛林王朝西
-
朱翊鈞(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慶二年
-
朝鮮仁宗(韓語:????;1515年-1545年),諱李峼(韓語:??YiHo),幼名億命,字天胤,是李氏朝鮮第十二任
-
義帝(?-前205年),即楚義帝,名熊心,是戰(zhàn)國時期楚懷王熊槐的孫子。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夏六月,被楚
-
圖們 (1539年-1592年)在位 尊號扎薩克圖汗,蒙古大汗,察哈爾第三任可汗。庫登汗達賚遜的兒子。
-
掃羅(Saul),天主教譯為撒烏耳,是以色列聯(lián)合王國的第一代國王,他的登位亦標(biāo)志著士師時代的結(jié)束。掃羅王
-
葉卡特琳娜二世(Yiekatelinna ershi , AлekceeBHa EkaTepиHa Ⅱ 1729—1796) 俄國女皇(1762—179
-
馬西米連一世,MaximilianI,(1459年3月22日-1519年1月12日),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奧地利大公(1493年-1519
-
朱以海,南明監(jiān)國魯王。崇楨十七年(1644),襲魯王封爵。次年,清兵陷南京,張國維、錢肅樂等起兵浙東,擁
-
姚興(357~416),本名姚程佳,又名嘉興,字子略,十六國時期后秦政權(quán)的君主,后秦武昭帝姚萇長子。是為文桓
-
天啟帝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明光宗朱常洛長子,父親光宗在位僅29天便因“紅丸案”而暴斃
-
大衛(wèi)王是公元前10世紀(jì)以色列聯(lián)合王國的第二任國王,其名字的意思是“被愛的”、“蒙愛者”。大部份關(guān)于他的
-
慕容。319年-360年2月23日),字宣英,昌黎棘城鮮卑人,五胡十六國時代前燕的君主。前燕文明帝慕容皝次子
-
少典,上古中國華夏族人,他是第一個出現(xiàn)于史籍的國君,乃燧人氏與華胥氏之孫、伏羲與女媧之子、炎帝與黃帝
-
達賚遜又名打來孫(1547年—1557年)在位,尊號庫騰汗或庫登汗,蒙古大汗,蒙古察哈爾部第二任可汗。阿剌克
-
趙窘,宋太宗,名趙匡義(公元939~997年),太祖趙匡胤弟。趙匡胤死后繼位。在位22年,因箭傷屢發(fā)而死,終年
-
阿爾普·阿爾斯蘭(1029——1072年,1063——1072年在位)塞爾柱帝國第二代蘇丹。他繼承了塞爾柱呼羅珊和伊
-
【個人簡介】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東漢
-
晉恭帝,司馬德文(386年—421年),字德文,東晉最后一位皇帝。晉孝武帝司馬曜次子,晉安帝司馬德宗之弟,
-
桂王,中國古代一等王爵,歷朝可考者凡六人。 歷史上第一位桂王是唐順宗李誦第二十子李綸,而出名的非明神宗
-
完顏阿骨打(1068年8月1日—1123年9月19日),漢名旻,女真族,虎水(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東南阿什河)人。是
-
后趙明帝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字世龍,初名?,小字匐勒,上黨武鄉(xiāng)羯胡民族,是中國五胡十六國時代
-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東周戰(zhàn)國時期魏國的建立者。姬姓,魏氏,名斯,一曰都,華夏族,魏國人。魏惠王
-
楚哀王(前228年在位,前266年----前228年),羋姓,熊氏,名猶,楚幽王之弟。楚哀王繼位二月余,被其異母兄
-
周成王姬誦,周武王子,即位時12歲。由周公旦攝政。之中,平定武庚(紂王子)叛亂,并大封諸侯。成王造東
-
南唐烈祖李昪(888年—943年),字正倫,小字彭奴,徐州人,五代時期南唐建立者。原稱“徐知誥”,是南吳大
-
太甲,生卒年不詳,為湯嫡長孫,太丁子,叔仲壬病死后繼位,共在位23年,病死,葬于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
-
赫連勃勃(381年-425年),本名劉勃勃,是匈奴右賢王去卑的后代,與前趙光文帝劉淵同族。匈奴鐵弗部人,十
-
慕 容麟(?—398年),鮮卑人,后燕成武帝慕容垂之子,惠愍帝慕容寶之弟。原為后燕的趙王,后來一度稱燕帝
-
商中宗一般指太戊。太戊,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子姓,名密,商王太甲之孫,太庚之子,小甲和雍己的弟弟,
-
五賢帝(5 Good Emperors),又稱五賢君,是在公元96年至180年期間統(tǒng)治羅馬帝國的五位皇帝。他們分別為:涅爾
-
譙縱(?―413年),巴西南充(今四川南部縣)人 ,十六國時期西蜀政權(quán)建立者。譙縱出身世家大族,初為東晉
-
蓋烏斯·凱撒·奧古斯都·日耳曼尼庫斯(Ga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12年8月
-
李德旺,即西夏獻宗(1181年-1226年)。即位時,西夏已是千瘡百孔;獻宗力挽面臨滅亡的西夏,他改變國策為
-
曹魏烈祖明皇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史稱魏明帝,中國三國時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從小得到
-
趙昺(bǐng)(1272年——1279年),漢族,南宋亦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第九位,1278年——1279年在位),
-
穆斯塔法四世,是奧斯曼帝國第29任蘇丹,兼任哈里發(fā)(1807年-1808年在位),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之子。
-
秦武王(公元前329年—公元前307年),嬴姓,趙氏,名蕩,秦惠文王之子,又稱為秦武烈王(《世本》)、秦悼
-
拓跋珪(公元371年8月4日—公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開,北魏開國皇帝,鮮卑族人。公元
-
周武王姬發(fā)(?―前1043年),姬姓,名發(fā) (西周時代青銅器銘文常稱其為珷),周文王姬昌與太姒的嫡次子,岐
-
魏武帝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東漢末年
-
胡亥(前230年-前207年),即秦二世,亦稱二世皇帝,嬴姓,趙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蘇之弟,
-
馮跋(?~公元430年),十六國時期北燕君主,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長樂信都(今河北冀縣)人。409~430年
-
商紂王子辛(?—約公元前1046年)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傳說商族是高辛氏的后
-
性格嚴明多疑。蕭道生之子,字景棲,小名玄度,蕭齊的第五任皇帝。蕭鸞自小父母雙亡,由蕭道成撫養(yǎng),蕭道成
-
拓跋什翼犍(320年―377年),鮮卑族,平文帝拓跋郁律次子,烈帝拓跋翳槐的弟弟,十六國時期代國君主。321年
-
周桓王一般指姬林。周桓王姬林(?—公元前697年),姬姓,名林,周平王姬宜臼之孫,太子姬泄父之子,東周第
-
周釐王姬胡齊(?―公元前677年),姬姓,名胡齊,周莊王姬佗長子,東周第四任君主,公元前682年―公元前67
-
大流士是波斯王國一位著名的皇帝,當(dāng)年,他讓他的馬夫使了一個計策,使他的馬先叫了起來,得以當(dāng)上皇帝。大
-
歷史上一共有三個帝王叫薩爾貢。一個是亞述帝國阿卡德帝國的開創(chuàng)者薩爾貢;一個是亞述國王薩爾貢一世;另一
-
南漢高祖劉龑(龑,漢語拼音:yǎn,粵音:jim5 [染],889年-942年),原名劉巖,又名劉陟。五代十國時南漢
-
楚肅王(?―前370年),羋姓,熊氏,名臧,漢族,東周戰(zhàn)國時期楚國國君,楚悼王之子。楚悼王剛死,舊貴族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