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羅伯特·蕭特(1906-1932),二戰(zhàn)期間美國志愿援華飛行員,曾擊落日本侵華空軍的王牌飛行員,也是中國抗日空戰(zhàn)中第一位捐軀的外籍人士,是值得中國人紀念和尊敬的國際友人。蕭特是美國陸軍預備役中尉,從軍隊退役后他一直為波音公司擔任試飛員,曾經計劃飛越太平洋,并且在1937年到日本進行過嘗試,可惜失敗了。后來,他來到中國,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時,蕭特正受雇于美國商人L·E·蓋勒,蓋勒是波音飛機的進口商,他與中國國民政府關系密切,蕭特的任務是駕駛新型的波音XP925A飛機,將它飛到南京去,以便為未來的中國航空工業(yè)積累一些技術經驗。
1932年1月28日,日本悍然向中國上海大舉進攻,由此爆發(fā)了著名的淞滬抗戰(zhàn)。蕭特在駕機飛抵南京途中,意外的與日本飛機相遇,發(fā)生過一次極不尋常的戰(zhàn)斗,這場戰(zhàn)斗使他成為了英雄,也成了值得中國人民永遠懷念和尊敬的人。
2月22日,日本第一航空戰(zhàn)隊“加賀”號航空母艦的攻擊機隊和戰(zhàn)斗機隊已經轉移到上海公大紡織廠內的機場,以此為基地準備向中國軍隊施加壓力。當天派出的兵力為3架十三式艦攻(艦載攻擊機)和3架三式艦戰(zhàn)(艦載戰(zhàn)斗機),這兩種飛機都是單發(fā)雙翼機。其中十三式艦攻乘員為3人,一號機駕駛員為崎長嘉郎中尉、投彈手位置上為小谷進大尉、電信員兼射手為佐佐木節(jié)郎一級飛兵(一等兵);三式艦戰(zhàn)為單座,戰(zhàn)斗機隊一號機為生田乃木次大尉,其余2架由武雄一夫一級飛兵和黑巖利雄下級飛曹(下士)駕駛。
整個六機編隊由小谷擔任總指揮,作戰(zhàn)命令上寫著的出擊目的是對蘇州進行偵察,但實際上攻擊機攜帶著彈藥,隨時準備對中國軍人和平民下手,這是日本人常干的勾當,同時這些怯懦的屠夫也得到提醒:3天前曾有一架美制波音戰(zhàn)斗機對“鳳翔”號的戰(zhàn)斗機進行了攻擊。
2月22日下午16時,小谷的六架飛機飛臨蘇州機場上空,和事先得到的警告一樣,一架孤零零的波音戰(zhàn)斗機向編隊猛撲過來!日軍攻擊機隊于是在900米高度向左轉向,而戰(zhàn)斗機隊在1500米高度右旋并向波音飛機俯沖下去,拉開了空戰(zhàn)的序幕。
這架波音飛機就是蕭特駕駛的XP-925A,經過了緊急武器加裝,雖然來中國的時間不長,但蕭特已經目睹了日本軍隊的殘暴,并決心教訓他們。2月19日,蕭特在上海北部的南翔鎮(zhèn)上空遭遇了日本“鳳翔”號航母戰(zhàn)斗機隊的 3 架三式艦戰(zhàn),由于日軍肆無忌憚地對非軍事目標和中國平民進行攻擊,憤怒的蕭特當場開火擊傷了一架日軍戰(zhàn)斗機。
讓我們回到2月22日的戰(zhàn)斗中:黑巖利雄駕駛的三式艦戰(zhàn)首先從上方對正在爬升的波音機開火射擊,由于距離太遠,子彈全都落空。蕭特的眼中并沒有日軍戰(zhàn)斗機,他直接向攻擊機隊發(fā)起進攻,在爬升越過攻擊機的剎那打出一個連射。波音XP925A輕巧的機身在一次盤旋之后就咬住了小谷座機的尾巴,從后上方進入攻擊。十三式艦攻的敞開式座艙串列布置,從機頭開始依次為駕駛員、轟炸手(小谷座位)、機槍射手,它的機槍只能向后方射擊。佐佐木在400米距離上向蕭特開火,其余2架艦攻也同時射擊,蕭特直到極近距離才開始射擊,他的火力集中在小谷的一號機上,直到距離20米的時候才停止射擊。波音機被命中多發(fā),油箱部位冒出了白煙,他從小谷機下方10米距離左右掠過準備脫離戰(zhàn)場,正在此時生田乃木次和武雄一夫的2架三式艦戰(zhàn)從后方偷襲,集中火力全部打在駕駛艙部分,蕭特在空中捐軀,享年二十七歲。波音飛機在烈焰中向右傾斜,最后墜落在河中。
這場空戰(zhàn)歷時不到2分鐘,而日軍很快便發(fā)現小谷已經死在座位上,射手佐佐木被打成重傷。對于日軍的傷亡狀況,同在“加賀”飛行隊的另一個小隊長-安延多計夫大尉在戰(zhàn)后公布的日記中有所記載,當天他在公大機場里待機,并沒有參加戰(zhàn)斗。安延在 1932 年 2 月 22 日的日記中寫道:“…傍晚,生田乃木隊首先歸來,報稱擊落了一架飛機,機場上響起了狂呼,而小谷隊的歸來則是令人沮喪的。先下機的是射手佐佐木一飛兵,他的左腿被子彈打穿,脛骨粉碎。然后是指揮官小谷大尉被抬了出來,他的頭部全部變成了紅色,我以為他也是重傷,后來才知道早就死了…根據參戰(zhàn)隊員的描述和戰(zhàn)斗報告,對方飛行員發(fā)揮自己飛機優(yōu)異的機動性,從前下方和后上方進行了攻擊。在最后一次交火中,佐佐木打完了一個彈夾,在交換彈夾時小谷被擊中。”經過檢查證明,小谷遭受的致命傷是從左眼穿入并且從后腦穿出的一顆子彈,這一彈結果了他的性命,尸檢另記錄在其左右胸各被擊中一彈并且都貫穿。小谷死于蕭特從后方發(fā)起的最后一次攻擊,他當時正回頭觀看佐佐木的射擊。
根據日本人的觀點,戰(zhàn)斗中的最高指揮官死亡等于“大將被斬”,不論對方的情況如何,都被認定為失敗。為了挽回一點面子,侵略上海的日軍第三艦隊司令野村吉三郎于2月22日當天就匆忙在旗艦“出云”號上發(fā)表了一個獎狀,日本海軍省在23日也給小谷發(fā)了所謂的授勛公報。然而,日本海軍對此次戰(zhàn)斗的實際反應是惱火加緊張:在日軍已經取得制空權的情況下,一比六的飛機數量,早已有準備的戰(zhàn)斗打成這副德行,令自視甚高的日軍飛行員大丟面子。
在中國,國民政府給予蕭特英雄稱號和隆重的葬禮,葬禮在他陣亡一個月后舉行,以便蕭特的母親和弟弟從美國趕來。葬禮當天,有50萬中國百姓為這位偉大的朋友扶棺送行!蕭特被安葬在虹橋機場附近。
羅伯特u2022蕭特成為中國抗日空戰(zhàn)中第一位捐軀的外籍人士,而小谷進則是日本海軍航空兵在戰(zhàn)斗中被擊斃的第一人,生田乃木次則被認為是日本海航第一個有擊落記錄的飛行員。
對于蕭特當時為何要脫離編隊獨身行動,一直眾說紛紜。下面這個原因似乎更有說服力:戰(zhàn)后為整理一些回憶錄和細節(jié),生田乃木次曾經拜訪過蕭特的弟弟,在談話中生田乃木提到當時蘇州火車站正有一列滿載婦女兒童的難民列車發(fā)車出站,蕭特是為了保護她們不被日軍攻擊而挺身出戰(zhàn)的。
英雄不是水銀燈下的表演家,也不是高舉旗幟的木雕泥塑-為了作為人類的尊嚴,以正直的心燃燒自己的生命,才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