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
朗斯代爾
國家或者地區(qū): 英國
學科: 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
發(fā)明創(chuàng)造:對 珊瑚化石研究的結果指出在石炭紀和志留紀之間還存在著一個過渡的地層---泥盆紀
簡 歷
1829年在 倫敦地質學會任助理秘書和 管理員。同年發(fā)表他在兩年前開始對 巴斯的鮞狀巖層的勘測結果;后來又取得 格洛斯特郡的鮞狀巖層勘測的成果(1832年)。由此他成為 英格蘭研究珊瑚的最著名學者。他描述了采自 北美第三紀和白堊紀地層以及英國和 俄國的更古老地層中的珊瑚化石。1837年,他根據對南德文郡石杰巖中所含化石的研究,提出這些化石的時代應在石炭紀和志留紀之間。這一建議于1839年為英國地質學家 塞奇威克和麥奇生所采納,可以看作是建立泥盆紀的基礎。泥盆紀是晚古生代的一部分,距今3.95億-3.45億年的地質年代。泥盆系遍布各大陸。在我國北部地區(qū)是重要的古陸區(qū),東北 大興安嶺地區(qū)已證實有中、晚泥盆世兩 海相地層,后者含有菊石化石。
寶石礦石
朗斯代爾
公認的全世界第一顆隕石鉆石夜明珠的名字——朗斯代爾
學名:朗斯代爾 (Lon_sdaleite)
別名六角鉆石
隕石鉆石
所屬晶系: 六方晶系
解釋:朗斯代爾的成分和一般鉆石相似,但是一般地球上的鉆石,都是等軸晶系,屬于六方晶系的很少。地球上公開的存有數(shù)量僅為2-3顆
歷史
200年前,美國的地質學家朗斯代爾,當時他在研究一個從天上墜落到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一個 乒乓球大小的隕石里面的一小粒物質,在這個隕石小粒里面發(fā)現(xiàn)了碳原子的奇怪組合。那么我們也知道,同素異形體這個概念,金剛石非常堅硬,石墨非常柔軟,但是它們都是同一種碳元素組成的,而問題就在于它的晶體排列不一樣,那么我們所看到的自然界中金剛石它的碳原子排列為等軸晶系。但是,朗斯代爾先生發(fā)現(xiàn)的這個隕石小粒當中,它的排列是一個六方等軸排列的晶系,所以說跟地球上的不一樣。因此,朗斯代爾先生給它定義為六方晶系隕石鉆石。由于是由朗斯代爾發(fā)現(xiàn)的這種鉆石,所以這種寶石也以朗斯代爾命名。
世界之最
朗斯代爾石,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二硬的礦石。比普通鉆石硬度高出58%。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2月19日消息,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報道, 上海科學家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兩種物質的硬度比鉆石還要高,其中一種罕見天然物質的硬度要比鉆石高出58%。
極端條件下形成
上海交通大學的潘自成(音譯)及其同事進行了一次模擬實驗,模擬兩種據信為高硬度物質的原子如何對尖頭探測器施加的壓力作出反應。第一種物質是纖鋅礦型氮化硼,擁有與鉆石類似的結構,但卻是由不同原子構成的;第二種是朗斯代爾石(也被稱之為“ 六方鉆石”),與鉆石一樣,都由碳原子構成,但它們的碳原子卻以不同形狀排列。
天然存在或者實驗室制造的纖鋅礦型氮化硼和朗斯代爾石數(shù)量很少,直到現(xiàn)在,也沒有一個人發(fā)現(xiàn)它們令人吃驚的硬度。此次模擬實驗顯示,纖鋅礦型氮化硼的抗壓能力比鉆石高18%,朗斯代爾石則高出58%。如果能夠通過物理實驗證實這些結果,兩種物質的硬度將大大超過其它任何已經經過測量的物質。
朗斯代爾所在(擁有者)
1.在 美國華盛頓博物館里,有1顆直徑約為1毫米大小的u2018朗斯代爾u2019。就是上文所說的,當時朗斯代爾這位地質學家說發(fā)現(xiàn)的那顆六角鉆石
中國內蒙古赤峰的 王占奎,擁有一顆,呈自然型圓球體、米黃色、不透明,重43.03克拉,直徑1.75cm—1.80cm,而且夜里會自然發(fā)光的u2018朗斯代爾u2019,俗稱u2018隕石鉆石夜明珠u2019( 因為 華盛頓博物館的那顆似乎不會發(fā)光。)
這顆u2018朗斯代爾u2019,由 中國寶玉石協(xié)會鑒定室進行了綜合檢測鑒定,定名為“隕石鉆石夜明珠”(又名六方金鋼石夜明珠國際學名為 郎斯代爾Lon_sdaleite),并出據了《鑒定報告》及《鑒定證書》。簽名專家有: 吳國忠、李勁松、 李世偉、周劍雄, 林西生。并在2003年由內蒙古赤峰市公證處為王占奎先生出具了公證書[(2003)赤證內民字1--3號公證書]。
六方晶系隕石鉆石
3.山西 應縣佛牙舍利子,屬于 山西應縣木塔。網絡上有流傳這些舍利子也擁有六方晶系鉆石——朗斯代爾的組成成分。但是真實性個人認為有待商榷。